新娘
:@法国婚礼策划师Sissi
婚礼人数
:80
总花费
:19w+
婚礼场地
:北京密云山里寒舍
策划布置
:6w
策划:@法国婚礼策划师Sissi
花艺:@一朵小院
婚礼vendor
:5.6w
摄影:俄罗斯摄影师
摄像:俄罗斯摄像师
化妆:@海丹-hu
主持:@DMC乐天leo
纸品:@纸品的美好凸版社
服饰
:7.6w+
新娘嫁衣:@
婚纱设计师来来Rachel_Lai
宴会礼服:Jenny Parkham
婚鞋:@sergio_rossi
新郎礼服:@
SENS
「新娘说」
因为我不是特爱刷手机的那种人,平时偶尔看看公众号微博什么的,不过也很早就关注了琰琰,觉得琰琰更新得还挺勤快的
尤其是喜欢探店~能真实直观的了解这家店,价格是不是合适。我老公的西装就是之前看了琰琰的探店觉得挺好的,于是记下来了,等需要的时候就直接去了~省时又省力~
感觉琰琰已经比很多国外的blog做得细致了,DIY的东西,还有各种vendor的信息都有~有同样是婚礼行业的朋友说,琰琰这里把各个vendor的价格都详细公开出来,新人知道的太多了生意不好做了哈哈哈
「写在前面」
生活在法国,办了越来越多的欧洲婚礼,鲜花、城堡、马车好像已经见得太多,自己曾经幻想过的西式婚礼情景也逐一在我的新人们身上被实现,慢慢越发觉得中国的传统式婚礼也很有意思,充满向往。
把婚礼仪式定在国内的决定基本是我和我老公Yan没有犹豫便一致达成的,所有认识我们的人都会很惊讶说:Sissi你自己做了那么多法国的婚礼,自己在法国办多方便呀,怎么选择回国?
我想答案很简单,很多人向往一场浪漫的海外婚礼,终于要成为新娘的我,也会想要一场可以给自己带来惊喜的“目的地”婚礼。
我是一个挑剔的蛇属相加水瓶座,作为婚礼策划师已经为难了无数的供应商,这次作为新娘,呵呵,有一个朋友说,谁敢给你当策划师呀,你放过国内的那些策划公司吧(捂脸)。
考虑到我们平时生活不在国内,很多事情可能会需要一个在国内的婚礼策划师帮着安排,联系过几家但都不是很理想。我想着平时多跑几趟国内,自己来应该问题不大,于是,
我也就自然而然的成为了我自己婚礼的策划师
。
「关于场地」
作为婚礼策划师的我,在几年的工作中总结下来的经验就是,与其花钱搭建场景,还不如花钱选一个称心满意的场地,场地本身就是背景,自己和宾客还得到了更多的享受。
场地最后选在了山里寒舍,这里是我们一下子便看中的,可以说是缘分。在大众点评上面搜古北水镇附近度假村,有了两个备选,同时也看到了在去古北水镇路上会经过的山里寒舍,完全的农村建筑,融入了一些现代的改装装修,看起来也很有意思,也把这里作为了备选之一。
出于顺路的考虑,我们决定先去山里寒舍,然后再继续到古北水镇。走了十几公里雪还没有完全化开的山路,我们到了山里寒舍,跟着工作人员参观的过程中,我的脑海中已经能够想象出如果在这里婚礼是一个什么样子,一场中式rustic婚礼,想想就觉得很棒,出来之后Yan也觉得这里不错,当即取消了古北水镇的参观,也没有再寻找其他的场地,下一周便和山里寒舍定下日期,婚礼场地就这么选定了。
「婚礼筹备」
婚礼虽然要中式,但不要古代式的,很遗憾中式的婚礼没有被发展下去,以至于人们现在如果要办一场中式婚礼都要穿上古装,却显得和周围的环境格格不入。若要形容,就是很想要一场如果中国的传统文化一直流传至今,婚礼该有的样子。
像我们这种风格的婚礼可以说并不多见, 布置上和花艺师小院一再根据风格、场地条件、天气条件和预算各种调整,当然红色一上来就被定为了主色调,红和古老斑驳的石头墙应该会有很好的色彩碰撞效果,我又想让布置的元素不仅仅局限于”花“。
在农村,玉米和辣椒晾晒的时候看起来红红火火,也是结婚的好彩头,于是便有了婚礼上的600斤新鲜辣椒铺的屋顶背景,和玉米串做的拍照背景墙。
婚礼场地上所有的对联、喜字和人名座位图都是Yan在家自己写的,喜糖、喜酒的包装是Sissi妈亲手包和灌的,感觉像是压榨了家里所有有价值的劳动力。
给宾客的回礼是一包喜糖(高粱饴)和一坛酒(百年二锅头),想象着每个宾客都可以一手提着糖,一手提着一坛酒,美滋滋的从婚礼上回家。
「关于礼服」
婚礼的大方向定在“中式”,自然是我要穿红色的嫁衣,没有穿上婚纱其实心里还是会有一点点小遗憾,但不得不说,这件红色的嫁衣最后的实现出的婚礼效果超出先前的所有预期,惊艳了自己。
嫁衣要归功于我最爱的设计师来来,当时我对于红色嫁衣的想法是,不要过于传统中式秀禾服龙凤褂,也不要一件仅仅是红颜色的”婚纱“,新郎Yan要穿西装,一定要能搭得上。
来来的工作室在上海,我们回国的时候住在北京,上海飞了两次,再加上来回邮寄衣料采样,数百条微信的沟通,从设计手稿开始,最后终于拿到了这件称心的红色嫁衣。
趁着作为新娘子的便利,我还徇私给自己为婚宴挑了一条香槟色Jenny Parkham的礼服,巴黎的专卖店选的成衣款,只稍稍改了腰围,这款如果是白色基本可以拿来直接当做简约款的婚纱了。
搭配的坡跟鞋选了Sergio Rossi的坡跟鞋的金色凉鞋,选择在山里举行婚礼对高跟鞋的选择着实是一项挑战。
Yan的西服来自位于北京的Sens,也是纯定制,我们的目标明确,既然是比较中式的婚礼,那么西服选择复古的双排扣会更为搭配,因为婚礼在9月初天气还比较热,只定了2件套和衬衫,五月回到北京的第二天便去Sens量尺寸、选材料、定款式,两周后在回法国之前已经可以试到样坯,就等最后8月来取成衣,一切顺利。
「关于vendor」
婚礼上的花艺师、主持人、化妆师和摄影摄像师都是我们的好朋友,如果不是因为有他们,可能我也没有勇气远程操控这样一场婚礼。
关于婚礼的摄影摄像,我请了来自俄罗斯的一对夫妻,丈夫是摄影师,妻子是摄像师。从一开始我就打定主意要选国外影像团队,他们在婚礼中大多时间都不会让人感觉到他们的存在,只是默默的记录,而我和Yan也都偏好于这种纪实的风格。
一次不是很好的婚礼策划和摄影师的合作经验告诉我,如果我自己的婚礼上,不管是摄影师策划师还是谁,如果仪式已经开始,那么打断我的婚礼流程,上来指指点点甚至要我们退回去重新走一遍,我真的是要掀桌子的:)
对我们来讲,婚礼的真实体验大于几个漏拍的镜头。这两个摄影摄像师基本上认识我们家里面的所有人(去年大表姐在法国的婚礼也是请他们拍摄的),相对来说能更好的抓住拍摄的重点,全程摄影单机位,摄像单机位,这种配置好像是在国内连最低配都算不上。
但我们觉得,他们可以捕捉到婚礼当天的气氛,让人一看到这些照片就好像回到了现场,至于是不是可以做成海报大片,剪辑的像个电影,似乎不那么重要。
我们的婚礼主持人乐天是每次回国都要聚一下的我和Yan共同的朋友,也是破天荒的从主持浪漫感人的西式婚礼被我们请来第一次主持一场中式婚礼,需要扯着嗓子喊一拜天地二拜高堂,但我们都坚信主持人只能是他,结果证明了我们没有选错。
「婚礼当天」
早上6点起床,感觉还没有睁开眼就被拉去化妆,手台放在化妆台上,随时“监控”仪式现场的准备情况。Yan吃过早饭便拿着衣服鞋子,到他父母的院子里面准备换装。
小伙伴们也开始一起帮我们把仪式的院子、双方父母的院子、我们的院子都贴上Yan自己写的喜字和对联。
我是和姥姥姥爷一起长大的,经常会在电视里面看到人们结婚的时候会由长辈为新娘子梳头发,所以婚礼这天一定要由姥姥来帮我梳头发。
一梳梳到尾
二梳梳到白发齐眉
三梳梳到儿孙满地
四梳梳到四条银笋尽标齐
抓紧仪式前最后的空闲时间时间感受一下在大山里的早上,时间差不多开始换嫁衣。
手台传来消息,仪式现场的布置也已经准备完毕,宾客陆续签到入座。
不想让婚礼来的太煽情,仪式的全程都没有新人或是父母的讲话,也没有敬茶、改口、给红包的这些在台上娱乐大众的项目,这些环节全部留在了私下或是婚宴期间,只想要一个庄重、认真的婚礼仪式。
鞭炮声响起,仪式正式开始了,跨火盆、迈马鞍,Yan用红绣球牵着我一路走到台上。
一拜天地,二拜高堂,夫妻对拜。此时除了主持人的指引,没有人再说话,我想这就是我们想要的仪式感。
夫妻对拜的站位很重要,站远了显得生分,站近了会撞到对方,仪式的前一天我和Yan练了一下,仪式上距离perfert!)
挑盖头、共饮合卺酒、点燃龙凤烛、结发。结发的环节又带动了全场的高潮,上台前化妆师嘱咐Yan说我的发髻后面夹住了一撮头发,到时候结发就放下来剪这撮头发很方便,结果在轮到Yan剪我头发的时候,他很听话的把夹子放下来,从发根直接一剪子下去,从头减到尾!!
温馨提醒男士们如果是中式婚礼,一定要切记结发的时候剪个和自己头发差不多长短的长度就好了,免得第一天结婚就要跪搓板~
据说新娘子要向东南西北四个方向撒红枣花生桂圆莲子,代表吉祥的寓意。
趁着换下一套礼服之前,安排宾客们喝一些我们自制的酸梅汤和菊花茶、吃点小吃,并且设置了拍照背景区,用拍立得帮每一位宾客拍照,现场就可以拿到照片回去留念(想法来自于国外火爆的photobooth,但找了一圈实在没在毕竟找到,便自己DIY了一个)
我和Yan抓紧去拍一点照片。其实参加过太多国内的婚礼,新人全程基本上都没有机会好好的两个人一起照照相,但法国的餐前冷餐酒会就给新人提供的这样一段短暂但珍贵的时间,宾客们吃吃喝喝做一些活动,新人可以两个人单独有一段时间拍照,好的东西要拿来借鉴,于是我们也为婚礼安排了这样一个过渡环节。
「婚宴」
婚宴的地点选在了西餐厅,但因为双方家长的强烈要求以及考虑到大多数宾客可能吃不惯西餐,我们婚宴菜单决定用中餐。一直觉得农村的流水席特别有意思,便把婚宴的桌子摆了两个长排。
但因为是中餐,场地的餐饮方达不到中餐分餐的要求,桌子中间需要摆菜品,这便影响了我们的桌花设计,于是选择了用悬吊式的海棠果做”桌花“,红色桌布相互呼应,看起来也是红红火火一片。
婚宴的高潮是最后的抽奖环节,源于Sissi爸的提议,在一开始仪式签到的时候,每个宾客都会自己在小竹筐里面拿一个数字,在用家里的空牛奶箱包上红色宣纸,里面放上同样这些数字。
婚宴上由我来抽奖,算是给宾客们除了回礼之外的一点小惊喜,准备了一些红酒、茶叶、巧克力当做奖品,虽然奖品并不贵重,但无论老少,被抽到的人都特别的开心,一些小的活动环节,真的可以为一场婚礼添彩不少,当然,也要选对时机。
婚宴的后半部分结束在一片欢声笑语中,此处没有照片视频,因为新郎喝多了,我们的朋友们也喝多了,最关键的,他们把不胜酒力的来自俄罗斯的摄影师摄像师也灌多了,作为新娘,我还能说什么,只怪自己没拦住。
对于这场婚礼来说,大家都是第一次。主持人没有主持过中式婚礼;花艺师没有布置过辣椒为主材料的农村婚礼;策划师我还不在国内,并且也没有任何中式婚礼经验。商量、修改,凭着网上查来的、同行朋友打听来的,和作为新人的我们自己的意愿,最后实现了这样一场我们心目中的中式婚礼。
想跟大家分享自己的婚礼吗?
我们会一直刷新邮箱,等你来投稿👉 [email protected]
妞儿们请注意,投稿时需要以下内容
1.你的微信账号
2.你的婚礼照片:场景布置不少于15张(场地布置、甜品&签到台、餐桌布置、婚礼小物特写);人物照片不少于15张(接亲化妆、仪式环节、晚宴、afterparty等)
记得备注#真实婚礼投稿#,我们会认真对待每一份投稿,如果合适推送,小编会在三个工作日内联系你哒~
请尽情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