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有书
加入“有书共读行动计划”,和1000万书友一起,每天早晚读书半小时,每周读完1本书,一年读完52本精选好书,成为期待的自己。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白鲸出海  ·  点点又做了一款SLG?但这次感觉不太行 ·  12 小时前  
阿里开发者  ·  提示词工程的十大认知误区 ·  昨天  
河南新闻广播  ·  “你就是开个集装箱回去,也会被塞满!” ·  昨天  
51好读  ›  专栏  ›  有书

为什么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开始读《毛选》

有书  · 公众号  ·  · 2025-01-15 06:30

正文

文 | 有书亦文 · 主播 | 周周


最近在英国下议院的工作会议中,财政大臣和议员之间的辩论因为一本“红宝书”而引起巨大轰动。


网友亲切地评论说:

“真理,引领世界。”


其实,不仅英国人在读“红宝书”,东方的年轻人早已经开始研究它了。


这本风靡东西文化的“红宝书”是我们都非常熟悉的《毛泽东语录》。


当英国财政大臣做完工作汇报时,他的同事拿出红宝书对工作提出了几点质疑。


没料到财政大臣也是伟人的粉丝,他立刻掏出一本红宝书反驳对方:

“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

精彩的辩论瞬间点燃整个会场,屏幕前的网友高呼:真理,来自实践!



教员的话通俗易懂,在全世界收获了大量的粉丝。


国内在校学生、公务员、工作多年的公司职员、甚至有自由职业者,成为《毛选》的拥趸。


拥有一套8成新的《毛选》,是一件可以在朋友圈自豪的事。


那些熟读《毛选》的人,早已知晓:


实践出真知,拥有这样顶级思维的人,从来不怕任何事情的发生。


不管生活和对手如何为难,正确的思维早已为我们准备好了解题的答案。




  • 读书是学习,使用也是学习,而且是更重要的学习


有人说:

“只要做好两件事情,就能一生平安。”

一是读书;二是运动。


读书提升认知,运动保证健康。


学习,贯彻人的整个生命过程。


但是,学习,从来不是单一进行的。


一边学习,一边实践,干学结合,互相检验才能促进思维进阶。


尤其当下人们处于一个信息快速扩散的时代,很多有效的内容都可以低成本获得。


学习的重点从信息解读,转移到了行动检验。


使用学习内容,使生活和工作更加轻松、愉悦,已经成为年轻人的新思潮。


拉开人与人之间差距的,不是出身、学历和机会,而是日复一日地持续更新自己的认知体系。


学习最主要的价值,是可以帮助每个人保持深度思考,并从中不断修正我们对事物的看法,最终达到内在的成长。


时间有限,但是学海无垠,人在不断拓宽视野之时,生命的宽度也会随之延伸。


学习是台阶,它让人站得更高;


行动是动力,它让人走得更远。





  • 事从原理上看,方法就会源源不断


任何事物从原理出发,就不会跑偏。


原理是事物发展的规律。


有的人成功靠复制别人的经验;


有的人成功是看透了事物的内在链接。


比如说:量变引起质变。


能力强的人,都用方法论。


在一次企业家演讲中,有观众提出自己学习的专业是否有未来。


企业家回复他:

“你去找100个该专业毕业学生,看他们5年以后在从事什么工作。”

同样的结果,大致能说明你的就业方向。


成功的个例不值得借鉴,但是多数人的选择就是行业的落点。


一个人很难扭转一个行业的变化,参照一群人的选择就是衡量行业的标尺。


所有现象的背后都有一个固定的运行逻辑。


原理性思维,可以让你透过事物的表象,剖析出它背后的发展根源、因果,从而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 世界上只有猫和猫做朋友的事,没有猫和老鼠做朋友的事。


就像别人说的那样:

“温室里长不出坚强,争吵里养不出优雅,计较里生不出慈悲。”

人要做事,找对圈子,才能大展拳脚。


同样的圈子,信息集中、内耗降低,遇见贵人的机会也是直线距离。


人,是环境的产物。


你想成为什么样的人,就得找到这样的圈子才行。


不合适的人在身边只会吸食你的能量,无法一起创造未来。


猫和猫待在一起,才正常;


猫和老鼠待在一起,只会让别的猫和老鼠离你更远。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动物的生存本能是寻找同类,因为同频的人才会被托举和滋养。


找对圈子跟对人,成功就完成了一半。


看一个人能走多远,望望他身边的5个朋友就会有答案。


同行的人,都会朝着一个方向前进,你接近什么人,就会走什么路。


“与凤凰同飞,必是俊鸟;与虎狮同走,必成猛兽。”





  • 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


在一个人冒犯你之前,他早已衡量过自己的得失。


面对他人的冒犯,如果你选择沉默,那么只会换来进一步的冒犯。


学会反击,才是对自己最佳的保护。


善良长出牙齿,才会被尊重。


三毛说过:

“打你学会反抗后,你所获得的尊重就多了。”

做一个不好惹的人,拒绝恶意试探,拒绝道德绑架,你会发现这个世界很公平。


心理学认为:

“别人之所以能欺负你,大多时候都是你允许的。”

对待冒犯者,可以学习一下“淬火效应”。


“淬火”原本是指金属在高温炼制后,放到冷水中降温的动作。


我们面对矛盾和冒犯时,为了避免直接冲突,可以先进行“淬火”处理。


对于不涉及底线的冒犯,冷处理,不回应负能量也是一种反抗方式。


要是对方的冒犯涉及原则问题,那自己必须强势反击,维护自己的利益;


用行动和行为告诉他,我不允许你这么做,同时还要追究你错误行为的责任。


只有教训,才能让伤害停止。





  • 科学的态度是实事求是,自以为是和好为人师那样狂妄的态度是绝不能解决问题的。


“实事”就是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物。


“求”就是研究。


“是”就是客观事物的规律。


用科学的眼光对待问题,就是实事求是。


人到了一定的年纪、位置以后,难免会用自己的经验主义来点评别人。


恰恰也是这种自以为是和好为人师的态度,让对方不爽,使问题或矛盾变得更加复杂。


没有人是完美的,批判别人的同时,也要批判自己。


一个人真正的智慧和强大不是因为经验,是因为客观和开放的态度。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