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
:
点击上方
"
网剧帮
"
↑
与互联网影视人在一起
【每一条微信直击网络影视产业】
纵观今年的网剧市场,在大体量爆款缺失的同时,有一部分小制作、低成本而有趣味和创意的网剧脱颖而出,“杀出重围”,赢得了市场的赞同和喜爱。
像《暧昧侦探》《萌妻食神》《忽而今夏》这一类的小体量网剧,通过反市场套路的另辟蹊径,赢得了口碑和市场。这大概也令受众群产生了意外和惊喜。
观察这类剧,我们不难发现,混搭已经成为这类剧的一个主流操作。以
《暧昧侦探》为例,它将故事背景放置在民国时期,题材是侦探推理,但开篇就给人带来一股浓浓的漫画风,平铺但略带做作的腔调开始叙说故事的背景。
教授裴牧被追杀,跳河自尽,肃杀的场面过后,竟然是黄健翔式的跳水解说,两个解说员大喊“漂亮!”还顺带分解了姿势、打了分。短短几分钟之内,画风骤变,甚至突破次元,让人很清晰界定,这是什么类型的剧。
实际上,这样混搭风的作品,在各个视频平台并不少见。腾讯视频同时还推出了《萌妻食神》《哦,我的皇帝陛下》,前者穿越悬疑混搭美食,后者偶像甜宠还带上了星座元素,两者颇具网感。
《忽而今夏》将青春校园与动漫结合,女主角的二次元脑洞和剧中频繁出现的漫画元素,与校园生活无缝切换,在丰满了人物形象的同时也戳中了不少人的“萌点”。
爱奇艺平台则以《恋与偶像》这样把偶像养成的纪实性剧作为卖点,甚至融合人工智能、超能力等元素。
近年来网剧市场渐趋繁荣,新剧迭出,一不小心成就爆款,大多数人跟风,一个题材玩爆,后来者做出新鲜感难上加难。比那种所谓追求精品、门类明确的网剧,多元素融合、风格定位不那么清晰,反倒是更加赢得网友的肯定和喜欢。
在多元素混搭之外,为了争取更多的关注,让观众“玩”得尽兴,成为了越来越多网剧的制作方向,这些小体量
网剧通过人设的塑造,以及彩蛋等的设置,让网剧的互动性有了较大提升。
通过观察,我们不难发现,网剧的人设愈发接地气,注重引起与观众之间的共鸣
。《哦!我的皇帝陛下》除了剧情利落、进展神速外,该剧的人设也十分走心。口嫌体正直的摩羯座星主、反套路的二次元追星女主……充满恶趣味的人物设定,十分契合新生代观众的需求。
人设方面更多共鸣的非校园剧莫属。无论是“振华三部曲”、《小美好》还是最近热播的《忽而今夏》,学霸学渣的设定总能轻而易举地把人拉回校园时代其中最接地气的角色当属教导主任了。
《忽而今夏》中的裘主任严厉且唠叨,关注学生的同时又以升学率为己任,更是一名被整蛊的“倒霉主任”形象。
带领观众回忆起那些年,笑容肆意、青春飞扬的自己,和教导主任声嘶力竭的训话,甚至还引发了“那些年的教导主任”的吐槽狂潮。
而在彩蛋方面创新网剧模式的不得不提到《北京女子图鉴》。在每集的结尾都有一个彩蛋,在剧情流畅的条件下,加大了剧情的反转之感。
短小精悍的番外小剧场从类型上来看大致可以分为人设的翻转、剧情补充、说理教育。你以为的渣男初恋可能是真爱;招人烦的上司远比想象中阴险……
通过彩蛋的补充使剧中人物角色更鲜活生动,也使剧情的推进更加合理。这种借鉴电影彩蛋的方式也打破了网络剧的固有模式。
网剧互动体验领域的“黑马”当属《暧昧侦探》。不时飞过的弹幕式的内心独白,和自黑式的弹幕字幕,充分调动了观众的参与感,成为激发二次创作的一种独特手段,造出戏外有戏的抽离感,很好地扭转了剧集原本的氛围。
针对本剧极其风格化的特点,剧方在微博平台出了一波#丑甜挑战#的活动,从百万级的阅读量来看,
片中满满的彩蛋的确增加了和观众的互动性。粉丝们也表示:“没人这么玩过剧”。
这样看来,网剧制作除了融合了更多当下时兴的东西,并乐忠于将强逻辑的推理与“无厘头”的吐槽融合在一起。继承之中,将与网友的互动性摆在显要地位,在年轻观众中迅速升温。这种操作模式也逐渐成为小成本网剧差异化竞争的一个抓手。
从UGC自发行为与PGC商业探索的网剧1.0时代,到网络平台发力开创自制剧时代的2.0时代,再到品质全面提升、网台联动共赢的3.0时代,网剧市场发展趋向于多样化和全面化,正在逐步找到自己节奏和调性。
《河神》《白夜追凶》《你好,旧时光》等现象级自制内容,在题材创新、精品制作、投资体量等层面推动了整个市场的突破发展,并引领了对标美剧的超级网剧模式。
当大网剧开始比肩卫视剧集的时候,诸如《暧昧侦探》《萌妻食神》《哦,我的皇帝陛下》这些差异化的网剧,也找回了当年那些奇巧网剧的感觉。
而这些网剧之所以那么受欢迎,实则也不难理解。可以看到的是,如今的网剧,一方面愈发精良、大制作频出;而另一方面的,小体量用更精巧、更具网感的方式刷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