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课堂第116期
11月9日(周五)18:30
精彩直播,不容错过
◆
历史研习社要走进徽州了!
继与人大、暨大、南开、首师大等高校成功合作学术直播后
这一站,我们将来到徽学重镇安徽师大
为您直播一场
徽州×江南×明清史×契约文书
精彩青年学者论坛
中国人有种习惯,总爱把某一研究热门归纳为“学”。研究红楼梦曹雪芹的叫做“红学”,研究水经注郦道元的叫做“郦学”。若说
区域文化之“学”
,全国人民都会不约而同地第一个反应过来的恐怕就是“
徽学
”。
“一生痴绝处,无梦到徽州”,
徽州因其地理环境和社会因素,形成了组织严密,等级森严的宗族社会,其商业发展、契约文书、家乘谱牒、砖雕碑刻等为我们描绘出一个多重变幻的徽州形象
。历史研究在徽州这块宝地也有着长足发展,无数珍贵的民间文献给了学者们丰富给养,从傅衣凌一辈的社会经济史大家以来,不断有后来者迈入此方天地。
距离徽州不远,在它的东北方向便是长江三角洲,那里是我们同样常常提到的一个区域——江南。 “江南无限好,风景旧曾谙”,
从古至今“江南”一直是个不断变化、富有伸缩性的地域概念
。不必多言,就只一句“上有天堂,下有苏杭”,江南的繁华与富庶跃然纸上。上个世纪让历史学家们争论不休的“资本主义萌芽问题”便是从这块“富贵温柔乡”开始的,无数论辩、无数研究都集中在了这一块水乡。可以说在中国区域史研究领域,
“江南”是一个特别的存在,而江南史的研究绝对是一门显学
。
和我们传统的印象不同,越来越多青年学者也在关注徽州、关注江南。这次,徽学研究重镇安徽师范大学历史与社会学院2018年知远论坛特邀活跃在研究前线的青年学者们,共同促成一场徽州与江南的相遇。
让我们一起听听新一辈学者踏入研究大门的心路历程,看看他们最近的研究在关心些什么?传统显学在今天又能够做些什么?
主题
一生痴绝处,风景旧曾谙:徽州与江南
时间:2018年11月9日(周五)18:30
黄阿明
华东师范大学历史系副教授
《栏外谈江南史研究》
黄忠鑫
暨南大学历史系副教授
《徽州文书初学漫谈》
张小坡
安徽大学徽学研究中心副研究员
《从徽州到江南:旅外徽州人研究的几点体会》
赵思渊
上海交通大学历史系副教授
《资本主义萌芽或大分流?徽州契约文书研究的多重脉络》
主持人:
丁修真
安徽师范大学历史学专业主任副教授
嘉宾:
李碧妍
中西书局副编审、复旦大学历史学博士
主办:
安徽师范大学历史与社会学院
媒体支持:
历史研习社
安徽师范大学历史与社会学院初建于1932年,前身为历史系,为安徽省高校办学历史最悠久的学科之一。著名历史学家吕思勉、汪治荪、光仁洪、陈正飞、胡澱咸、万绳楠、张海鹏等先生先后在历史与社会学院执教。历史学专业是国家级特色专业、省首批教改示范专业,授予历史学学士学位。立足培养基础扎实、知识面宽、能力强,能够胜任在中等学校从事历史学教学、教学研究和其他相关工作者,以及具备从事高等教育、学术研究潜力的后备人才。
历史学专业体系完备,具有中国史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中国史和世界史两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徽学研究、太平天国研究、抗日战争研究、中国古代环境史研究、古希腊研究、美国史研究等均为特色研究方向。
①关注历史研习社
在公众号中回复
【116】
报名
②课程将提前两小时截止报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