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观点总结
文章主要讨论了国内降息降准政策的落地、存量房贷问题的官方答复、银行对房贷断供的处理方式、以及经济下行阶段普通人的困境。文章还提及了美国降息的影响以及国内刺激消费的一些措施。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降息降准政策的落地
国内终于实施了降息降准政策,这是为了刺激经济,缓解企业和个人的财务压力。
关键观点2: 存量房贷问题的官方答复
官方明确表示会引导商业银行降低存量房贷利率,平均降幅在0.5%左右,这有助于减轻老百姓的房贷负担。
关键观点3: 银行对房贷断供的处理方式
银行在处理房贷断供时,变得更加灵活和人性化,会根据借贷人的经济状况给出不同方案,暂停还贷或只给利息等。
关键观点4: 经济下行阶段普通人的困境
受经济危机影响,打工人、毕业生、个体户、中小企业等都面临着各自的困境。房贷压力、经济下行环境带来的裁员潮、倒闭潮等问题让许多人倍感压力。
关键观点5: 降息的影响及国内刺激消费的措施
降息释放的流动资金有助于促进消费和稳定房地产颓势。但真正提振消费信心的关键是让大家手里有钱。专家建议可以通过发钱、发消费券等方式刺激消费。
正文
自从几天前,美联储破天荒降息以后,网友们就一直猜测,国内降息什么时候会来。
事实上,没让人们等太久,就在昨天,呼声已久的降息降准政策终于落地了。
简单来说,近期央行会把存款准备金率下调0.5个百分点,预计将释放大约1万亿元的流动资金。
至于这段时间十分火热,被彭博社的小作文,炒得沸沸扬扬的存量房贷问题,官方给出了明确答复,会引导各大商业银行,将存量房贷利率降到新发放房贷利率附近,平均降幅在0.5%左右。
当前存量房贷平均利率大约是4%,如果下降50个基点,那就是是3.5%,确实与3.45%的新发房贷利率相差无几了。
对银行来说,这是让利于民,无疑铁公鸡拔毛了,真的很不容易。
如果大家有留意今年银行方面一些动向的话,会发现更多离奇的情况,例如在房贷这块,银行变得越来越人性化了。
在以往,去银行办理房贷,对很多人来说真是一场持久战。
首付低不了,利率说上浮就上浮,文件打印一大筐,审批流程各种繁琐,不跑个10趟根本下不来,等待放款的日子更是一段漫长的时月。
在贷款催缴上,银行也是十分强硬,尤其对于断供现象。
刚开始是警告,当时间去到几个月,甚至是半年,直接走法律流程,要么是法拍,要么是把债券打包给专门处置不良资产的公司。
在房价上涨的时候,无论银行怎样处理,基本都是稳赚不赔,不管你是被裁员了,还是生意失败了,与它无关。
可当房价进入震荡下行阶段,情况便来了个大逆转,就说对房贷断供的处理方式,银行由过去的杀伐果断,转为更灵活的“冷处理”。
根据借贷人的经济状况给出不同方案,如果一时半会儿确实无法还贷,可以暂停还贷,或者只给利息,期限从半年到1年不等。
有的银行为了让顾客度过难关,甚至会临时充当中介,给他们介绍工作,比如进银行当保安,或者去商场、饭店当服务员,又或者进厂等等,总之让人能缓上一口气,只要别断供,什么都好说。
银行之所以放下了架子,变得如此好说话,归根结底,还是大环境导致。
现在有一个趋势很明显,提前还贷、断供的人越来越多了。
其实从年初开始,有多个城市就已经取消了首套房贷利率下限,并下调了房贷首付比例与公积金贷款利率。
可架不住存量房贷利率过于碍眼,与跌穿2字头的存款利率没法比,没想到与新发贷款利率的差距也在拉大,人家都屡创新低了,存量房贷利率还是高企4%以上。
在高峰时期上车的购房者,一看利息比不过后上车的人,就很难受了,于是选择提早下车走人,静观后续情况。
能提前还贷,都是实力不错的,有很多是无力偿还贷款,被迫断供。
相关资料显示,今年上半年,在42家上市银行中,有19家不良贷款率有着不同程度的提升,涨幅最大的重庆银行,不良贷款率比年初增长了0.31%。
一般断供了很多时候会走法拍流程,可这部分数据也不好看。
虽然八月份法拍房挂牌量有81000多套,创下历史新高,可成交额还不到200亿元;1-8月法拍房挂牌量超过43万套,成交率只有23.29%,比去年同期少了12个百分点。
银行慌了,所以变得平易近人是意料中的事,与其把借贷人拉入黑名单,却无济于事,因为房子还是烂在手里,损失由银行来承担,那不如给借贷人缓口气,鼓鼓劲,起码能收回点利息。
有个事实是,尽管在政策上,和银行方面都付出了许多努力,可仍然止不住愈发凶猛的断供浪潮。
因为大家都遇到难关了。
2024年,普通人的艰辛快溢出地表,都被写腻了。
这两年,房地产、餐饮业、教培行业、旅游业、IT行业都遭受了暴击,偏偏这几大行业,牵涉着过千万人级别的就业。
这种情况下,打工人一边工作强度拉满,一边看着薪资呈结构性下跌,或者干脆利落迎来企业的降本增效,中途下岗;毕业生走出新手村,正式踏进社会磨盘,迎接真正的生存考验;个体户、中小企业熬不过特殊阶段的拉扯,相继歇业......
本来就迟上车了,既错过房地产的红利,又踩到了房价的高位,加上经济下行环境带来的裁员潮、倒闭潮,近30年的房贷由此成为一座大山,压得人喘不过气来。
年薪数十万,存款过百万,住豪宅,家庭美满,妥妥的人生胜利组,结果在经济规律的降维打击下,挨了最狠的一刀。
都说每一次的经济危机来临,都是阶级大洗牌,结果洗着洗着才发现,顶层不受影响,中层掉到了底层,底层依然是底层,两极分化不可避免加剧了。
如果本就善于经营、持家有道还好一点,就算工作和事业没了,凭借前期的用心积攒,最起码获得比普通打工人提前十年、二十年退休的资本。
最怕就是深陷作死三件套不能自拔的群体,一边是房贷千万以上,娃念国际学校,一边是收入的断崖式暴跌。
哪怕把生活标准降到温饱线上,一眼望不到尽头的房贷依然让人绝望。
在房贷压力下,大部分人拼死拼活一个月,也只够缴纳这个月的房屋份子钱,要维持日常开支,只能从超前消费入手,用这个卡的额度来盖那个卡的账单,拆东墙补西墙,容错率极低,主打一个极限操作。
稍有不慎,一张卡爆了,就会引发个人债务的大面积爆雷。
根据最新的数据,全国有将近8亿人背上债务的重担,逾期率高达42%,被执行人数高达800万,相当一部分是80、90中青一代。
这个群体本来已升级为家庭支柱,可由于债务问题,自此一蹶不振。
如果说有什么是比房贷、网贷更惨的,莫过于负债加烂尾楼,由于房地产一连串爆雷,很多人光有房贷,却不见房子。
即使买的房子烂尾了,但房贷还是要继续还的,可是当房贷压力超越生存极限时,想不断供都不行了。
人们不是不知道,断供会产生高额罚息,如果银行提出上诉,败诉以后自己还要承担诉讼费、律师费。
更糟糕一点,断供会导致个人征信出现污点,被拉进黑名单,限制高消费倒没什么,主要是一进了老赖名单,这辈子前途基本也就和光明无缘了。
这就是最难解决的部分,可以说,房地产已彻底成为少数人的财富,却是多数人的债务。
内需疲弱,是阻碍经济发展的最大阻碍,只是由于长期的美元潮汐,国内就是想放水都没啥操作空间。
不过美国终究顶不住压力了,顾不上拉爆东大的经济,先行降息求存, 先把大选这关度过了再说。
调降存量房贷利率的好处,首先是帮助老百姓减负,帮他们降低了房贷成本。
以总额100万元、贷款30年的商贷为例,按等额本息还款方式来计算,每月利息支出可以减少312元,30年下来就是11万多了。
大额房贷利息能省一点,就是赚到,有助于缓解“提前还房贷”和“大面积断供”的现象。
这么看的话,调降存量房贷利率,对银行来说其实不是件坏事。
虽然息差降低了,可是坏账概率也会相应降低,只有断供潮、提前还贷潮平息了,银行才能实现真正的盈利,可持续发展的道理他们都懂。
另外,降息释放出来的流动资金,在一定程度上会促进消费,特别是稳定房地产的颓势。
2024年9月26日,上证指数重返3000点大关,市场终于躁动起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