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募格学术
募格学术提供科研工作者关心的各类学术与生活相关资讯与信息,帮助科研工作者更好的发表英文学术文章,助力于中国学术之崛起。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石油地质学  ·  ESR|早侏罗有机质保存 ·  2 天前  
石油地质学  ·  ESR|早侏罗有机质保存 ·  2 天前  
研之成理  ·  石河子大学 | ... ·  6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募格学术

高校专业设置随意埋下隐患 “千校一面”致双输

募格学术  · 公众号  · 科研  · 2017-05-24 12:36

正文

本文整理自新华每日电讯

近期,中山大学官方微信平台发布了最新一轮本科专业办学评估意见,决定调整或暂停18个本科专业的2017年招生。此次调整针对的问题之一,是部分专业设置随意的现象严重。新闻回顾:中山大学为何停招那么多专业?校长:专业设置太随意



实际上,自高等教育大众化以来,专业设置随意已成为高等教育表现比较突出的问题之一:一方面,部分高校内部,专业区分度很小,专业设置出现了“因教授而设”的情况;另一方面,有些高校在缺乏师资力量和教学保障条件的情况下,跟风开设大批“热门专业”,特别是经济类、管理类、新闻学等文科专业雷同现象明显。


“像新闻学,我印象当中,全国3000多所本科院校,900多所都开设了新闻学本科专业,每年培养的新闻学专业人才将近50万人,大量的毕业生不从事新闻专业有关的工作。”中国人民大学教育学院教授李立国说。

专业设置随意埋下隐患

专业设置随意,为高校人才培育、高校学术发展都埋下了不少隐患。在李立国看来,有些高校在进行专业设置时,只追求专业所谓的新潮和热度,而没有考虑办学条件、办学经历和师资,盲目上一些专业,导致人才培养质量上不去,形成了低水平的人才培养体系,使得高校人才培养质量停滞在低水平。


而且,这些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前景也并不乐观。李立国表示,大量开设所谓“热门专业”,表面上是跟社会需求相契合,好像是服务国家和地方的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但是培养出来的人才素质和质量存在一些问题,反而使得学生的就业能力比较差,找不到好工作;同时,高校专业大量雷同化、趋同化,也导致一部分“热门专业”热度过高,招生数量过大,造成了供需失衡,反而让这些“热门专业”的毕业生难以找到工作,一定程度上造成了教学资源的浪费。


图源:中国劳动保障报


在高校本身的学术发展上,专业设置随意的负面影响也不容小视。当前,一些雷同专业“因人而设”。其中,确实有一些教授的专业能力很强,能撑得起这个专业;但也不排除一些人是因为注意搞好上下左右的关系,才获得了专业设置上的优势,进而获得各种经费支持等利益,而专注于学术的学者却可能没有用武之地。


“这样一来,宏观上,整个高校发展水平长期在低位徘徊,不利于办出前沿的大学和好的专业;微观上,大学专业的‘衙门化’也让想获得真才实学的学生学不到东西。”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储朝晖说。

设置随意源于发展目的偏差

在受访专家看来,专业设置随意、划分过细,雷同专业越来越多、甚至千校一面,主要源于高校发展目的上的偏差和管理体制上存在问题。


李立国对记者表示,首先,高等教育的大众化进程非常快,一些高校盲目扩大招生规模,专业建设方面贪大求快,有时候只考虑到某一专业是否热门,没考虑到办学经费、师资条件、后勤保障而盲目开办一些专业。


其次,相当一部分高校雷同专业办学成本比较低,特别是文科应用类的专业比较多。这些专业办学成本低,找老师相对来说容易一些,学生学习起来也相对容易。


第三,有些高校为争取更多招生指标,就把专业划分得越来越细。“比如,经济学专业有西方经济学、政治经济学,后来又开设了能源经济学专业,实际上能源经济学与西方经济学的专业课程设置基本上是一致的,只不过能源经济学设置了两三门专业课而已。”


图源:齐鲁晚报


在储朝晖看来,要正视高校专业设置随意背后的高校管理体制问题。从宏观层面看,“一些高校认为,只要满足了上级行政管理的要求就可以生存下来,而不是了解社会和学生对专业的真正需求。于是,一些学校把专业设置当成综合性发展、‘做大做强’的一种展示,好像专业越多学校就越大,却不考虑某些专业的雷同性和社会需求,由此大量雷同专业被重复设置。”


具体到高校内部,“高校内的管理体制本质上是行政管理体制,造成了高校部门和不同专业的条块分隔,也是大学内部专业简单重复的结构性原因。”储朝晖说。

专业设置的逻辑结构

破除高校专业设置随意之弊,科学合理地设置专业,教育主管部门和高校本身责无旁贷。在李立国看来,“从教育主管部门角度来看,一定要考虑开设新专业的基本办学标准,比如师资条件、科研条件和物质保障条件,要明确最基本的专业设置国家标准。”


而从高校角度来说,“开设一个专业,要看是否与高校的办学经历相吻合。比如,一所中医药大学,如果过多开设管理类专业或者外语类专业,就与高校的办学宗旨不相吻合,这就是有问题的。同时,高校也要考虑专业与区域经济、社会的匹配度,以及高校所在地其他高校是否有类似专业,其已有的招生人数、就业分配都要综合考虑。”李立国说。


储朝晖认为,“大学专业设置有两个逻辑结构:一是专业的逻辑结构,即按照专业知识结构来设置专业。二是社会需求的逻辑,即社会对哪些方面有需要。这一需求不是像商店购物、点餐那样全部满足,而是要对社会需要进行筛选,进而确定哪些专业可以被设置。还要考虑学生成长发展的需要,考量学生特定方向的发展潜力。近年来,很多高校仅根据以上某一方面的需求来设置专业,这种过度简化专业筛选、较少思考背后的专业逻辑,是目前比较普遍存在的问题。”


“调整和精简专业时,也应该有专业评估,应整体考虑这个专业是不是有专业优势、社会需求、师资和学术上的独特性。如果是简简单单根据行政指令进行操作,仅因为某个专业招不到学生、就业率不好就撤销专业,大学专业设置随意的问题仍然不会根本解决。”储朝晖提醒说。

参照对比 中国高校能收获哪些解决之道

举个例子,在美国大学,设置专业并不是以多为好,更不是有增无减。根据就业形势和学生需求,有针对性地增删调整,似乎是一种常态。

近日,美国有两条不起眼的教育新闻。一条是说,水牛城大学公共卫生学院今年秋天起将新设3个本科专业和一个硕士专业,预计未来4到5年内,将因此扩招近千名学生,增聘20至30名教职员工。


纽约州立大学水牛城分校


仔细读下来饶有趣味。首先,公立大学花纳税人的钱,开设新专业要报批,经过专业评审。水牛城大学是公立大学,隶属于纽约州立大学系统,因此需要获得纽约州立大学和纽约州教育部的双重批准。其次,就业导向突出。学院院长Wactawski-Wende介绍说,报批前,学院“花了很多个月”确定哪些新专业的市场需求量最大。新设专业中,体育训练专业是这所大学在大约10年前撤销的,现在又因就业市场的高需求而恢复。

另一条新闻来自中西部俄亥俄州。州政府通告说,根据州议会预算案,准备砍掉该州两所相邻公立大学重复设立的部分专业。这两所大学共设立逾280个专业,经过评估,有49个专业重合,其中有15个专业或冷门,或就业前景不佳。究竟撤销哪所大学的重合专业,则取决于对两校相关招生情况、学生需求、课程质量和课程重叠程度的评估。

美国国家教育统计中心从1979年起收集全美高校的专业课程,分类、编码后汇总成“美国专业目录”(Classification of Instructional Programs,CIP),迄今已4次修订,颇能反映美国专业课程的发展状况。相关研究显示,与中国高校专业设置的理念不同,美国高校不那么讲究专业的硬件设施,不要求所设专业一定拥有专属师资、专用教室和实验设备,但却高度强调专业的课程设计。在美国高校,“专业”从根本上说等同于一整套课程设计。

理念不同,发展模式自然也不同。教育专家指出,在专业设置上,美国高校的模式是先设计课程,后设置专业;而中国高校相反,往往是先设置专业,再设计课程。美国高等教育竞争激烈,高校与市场、企业联系紧密,对新兴行业的人才需求触觉敏锐。但通常,美国高校会先开设选修课程,等新行业发展趋势明确、就业需求相对稳定、课程和师资也能配套后,再正式设置专业。现在许多美国高校设立的统计系,就是由于制药、金融等行业的强劲需求,从数学系逐渐发展和独立出来的。

以课程为核心,通过课程发展带动专业学科发展,一个明显好处是易于调整和创新。设立一个新的专业科系,需要新师资、新设施、新投资,是一项大工程;但开设或者更新一门课程,难度小得多。近些年,美国高校新设课程的一大特点,是跨学科甚至跨文理科课程发展很快,如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就把电脑编程引入新闻专业。而跨学科课程的发展,自然而然地催生了跨学科专业,斯坦福大学设置计算机科学与音乐联合专业,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设置环境科学与经济学联合专业,都是典型例子。

以课程为核心,也就意味着以学生为核心。和中国高校相比,美国大学本科教育体制有这样几个突出特点。首先,师资被区分为研究型教师和教学型教师,两者各有各的评估体系,教学型教师以学生为重点,不要求有研究成果。学校既重视课程的设计、教材的更新,也重视教师的进修培训。多管齐下保障教学质量,受益的当然是学生。

其次,美国大学一二年级通常不分专业,甚至不分文理科,多数学生入学时只有一个大概方向,上三年级时才确定具体专业。这不仅能避免学生盲目选专业,也有利于他们接受通识教育。有些美国大学甚至让学生自行设计所学专业课程。美国大学还采用灵活的“专业+辅修”制度,允许学生同时修双学位、双专业。美国教育部数据显示,2001年至2011年,美国获得双学位的大学生人数增加了70%。

美国大学还有一个值得深思的特点,那就是本科阶段没有法学和医学专业,设立商学本科的大学也很少。有趣的是,在中国被视为冷门的历史专业,在一些美国大学的介绍手册中,被称许为报考法学院和商学院的最佳本科专业,理由是历史专业能培养学生批判性阅读、写作及逻辑思辨和分析能力。话虽这么说,能够培养学生这些能力的,当然不止于历史。被美国总统炒鱿鱼的前联邦调查局长科米,念法学博士前就拿到了化学和宗教两个风马牛不相及的学士学位。

说回专业课程的设置,其实美国不同专业,也会出现课程雷同的现象,需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得克萨斯州一位会计学教授介绍说,就她所知,美国不同专业的课程,雷同程度不可能超过85%,但六七成雷同是有可能的。比如,美国的商学院,所有专业的一二年级基础课程都相同,三年级的部分专业会有大约两门课程雷同,但四年级时不同专业的课程就彻底不同了。另外,美国高校也存在“因教授而设课程”的情况,但多是新课程,没有特定教授就开不了课。

总而言之,如上所言,美国高校专业设置,是依靠课程发展带动的,因此不同体制下相似的现象,不意味着相似的问题。但归根到底,培养人才的使命是相同的,中国高校专业设置问题,恐怕需要回归以学生为根本的初衷去寻找解决之道。

征稿启事

「募格学术」现正式向粉丝们公开征稿!内容须原创首发,与科研相关,一经采用,会奉上丰厚稿酬,详情请戳


热门图文TOP5

1、处理审稿人意见的八条建议

2、组会真的很重要!谈谈开组会的那些事儿

3、新闻曝有导师最多同时带47名博士生 到底带多少学生最合理?

4、2016搞笑诺贝尔奖获得者揭晓,其实我们是来搞笑的

5、概率超50%,博士生延毕原因何在?

·END·

募格学术

长按二维码关注我们

微信号:mugexuesh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