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格列柯南
历史博士、哲学硕士,本科经济学。豆瓣阅读作者,已出《建筑师也应该学点文化研究》和连载《西班牙:如是我闻》。目前专注于西班牙史与文化写作。 公众号:巴塞罗那伯爵(Comte-Barcelona) 头条号:伯爵读史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山东省交通运输厅  ·  正式获批! ·  16 小时前  
单向街书店  ·  三打白骨精|皮影戏体验工作坊 ·  2 天前  
德州晚报  ·  杨晓军(副厅级),被逮捕! ·  2 天前  
德州晚报  ·  全德州免费使用! ·  2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格列柯南

精神方向的追求,需不需要男女双修?

格列柯南  · 简书  ·  · 2017-12-10 22:38

正文

有没有遇到这样的情况:

你喜欢读书,你的伴侣却喜欢看电视?

你喜欢追求灵性,增进自己的精神生活,而另一半却沉浸在日常生活的享乐中?

你比较文艺一点,TA则比较世俗一些?

你的追求和喜爱,却被另一半当作是无用之功,并无视你的精神生活?

你喜欢冥想,TA则喜欢有钱?

……

很多人都会遇到这样的情况,不能说TA不求上进,或是你脑子出了问题。这里我们就聊聊像TA这样的正常人需不需要心理学?或者说精神方面的增进,需不需要男女双修?


人大致可以分为三种,一种是正常的,一种是不正常的,还有一种是正常人但隐约感觉到自己不对劲的。

很少有人承认自己不正常,即便是在不正常人类研究中心,大部分人也都自认为是正常的。所以正常和不正常也只是一个分类的标志,不带有道德和规范的评判。

不正常人

我们正常人会把不正常人送到不正常人类中心去,或者心理医生那里,或是送到神父那里。自愿前去这些地方的,大都也都认为自己有了精神疾病,或是生活出现问题了。

周星驰电影里的“不正常人类研究中心”

虽然有信仰的人并不承认这一点,但在中国社会里,对待有信仰的人的态度就是这样,不得不正视。不信你看看一个信徒向一个所谓的正常人传道时候,遭遇多少白眼和不理解,因为在他们看来:我很正常,没有疾病,也没有心理问题,你别来向我推销什么信仰和鸡汤。

这是正常人对传道者的看法,不仅仅是对于基督教派,其他和宗教有关的,或是疑似与宗教有关的,都会被人带着怀疑的眼光进行审视和有礼无礼地排斥,例如冥想,或是鸡汤。

但这不能怪这些正常人,因为受到的教育如此,加上不开放的心态和固执己见都会可能形成这种看法。

其实倒不用担心精神有问题的,无论是自愿还是被迫接受治疗,起码有一个可以让他们恢复的方式,我们也投入了很多资金和精力试图让这些人恢复到正常状态。

介于正常与不正常之间的人

对于正常人来说,有一部分有些微的精神不稳定倾向,例如,时不时感到孤独,多愁善感或是想要追求灵性的人。他们也不用担心,这些人会自己找到一种方式,去寻找自己,去冥想内观也好,去阅读写作也好,去旅行或极限运动也好。哪怕是鸡汤,他愿意喝并能够消除自己情绪不稳定状态,都行。

塞利格曼所提倡的积极心理学,要帮助的大多数也是这些正常人类中,有自我意识的,认为需要自我提升并提升自己幸福感的人,并证明了其效果,帮助很多认为自己需要进一步提升的人。

很多愿意读书思考,或是有点精神追求的人,大都可以归入到这个分类下。对自我不满意,常常觉得需要提高自己的人,是值得肯定的,文化也大部分是由这样的一群人创造的。当然,不正常的人类也有很多天才,精神濒临崩溃也会有极大创造力。

世界上还有无数种方法,都可以让情绪不稳定的正常人进入到稳定状态,也都能证明其有效性,所以也别分出个你优我劣来,只要对这人有帮助,我们就说是好的。

正常人,何解?

那么剩下的就是人数更多、那些不认为自己精神有病,并认为自己的看法和思想、生活状态都没有错,根本无需改正,我行我素的这些人。比如大男子主义的、坚信中医理论的、还有无条件爱国的、坚持霍布斯丛林法则的、认同强权即是真理的……

问题就来了,既然他们并不认为自己有问题,那不论是外人觉得怎么样,他们的生活难道就过的不好或好吗?

他们白天好好工作,晚上坐在沙发上看看新闻联播,或是娱乐节目,沉浸在大国之梦和娱乐八卦里,似乎也没有错,凭什么你觉的他们生活不好呢?

他们追求升迁,在单位里与同事勾心斗角又能够自得其乐,他们享受自己的生活吗?

他们在努力赚钱、拼命升职,看看电视有什么错?

这是给心理学家提出的难题、也是给很多有这样伴侣的人提出的问题。早期心理学家和精神分析专家更多的关注不正常的人,而后来的心理学又将范围扩大到关注那些有精神追求,不满意自己当前状态的人。然而,很少有对于正常人的研究。

卡尼曼等人开创的行为经济学,开启了非理性人的研究,而不是像传统心理学家关注的那样,对于正常人来说,他们是如何决策的;在生活中,他们是如何不自觉地被习惯、直觉所掌控的。这样的研究或许对于正常人有帮助,然而,这些正常人是不读这些书的。

与积极心理学家塞利格曼并称的一位心理学家米哈里·齐克森,则更是开启了正常人的研究之路。他通过对大量的人群进行跟踪调查(ESM——“经验取样法”),发现了普通人是是如何度过一天的,在哪些时段感受到快乐,哪些时候不开心。

以此调查为基础,他提出了自己的“心流”说,也就是正常人投入了全部精力用心做某事时候获得的精神状态。这种“心流”学说可以解释和改善正常人的活动,让他们在日常生活中获得“最优体验”,例如:

1、在忘我的工作中,投入心流,就可以享受“最优体验”;

2、在生活中,与朋友相处,吃饭、打麻将或是发朋友圈,也能自得其乐;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