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集微网
集微网,半导体、手机行业专业信息服务平台,使用帮助请发送help。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EETOP  ·  分享: 时序设计与约束资料汇总 ·  昨天  
哎咆科技  ·  iOS 18已锁定!苹果正式封杀拆机正品部件? ·  2 天前  
哎咆科技  ·  iPhone 16 系列值得买吗?17 才真香! ·  1 周前  
51好读  ›  专栏  ›  集微网

魅族拆分模仿华为荣耀双品牌;三星中国份额仅剩3.3%;5G手机2021年出货将达1亿支;突破技术门坎,AR前景无限可能

集微网  · 公众号  · 硬件  · 2017-05-10 07:07

正文

1.魅族拆分模仿华为荣耀:黄章管魅族品牌,拆分魅蓝李楠负责;

2.爆发力惊人 5G手机2021年出货将达1亿支;

3.Q1三星智能机中国市场销量同比暴降60% 市占率仅剩3.3%;

4.突破技术门坎,AR前景无限可能;

5.挥别「元年」,展开VR新局面;

6.乐视网:高管及核心骨干人员增持股份计划延期履行


集微网推出集成电路微信公共号:“天天IC”,重大新闻即时发布,天天IC、天天集微网,积微成著!点击文章末端“阅读原文”或长按 laoyaoic 复制微信公共号搜索添加关注。



1.魅族拆分模仿华为荣耀:黄章管魅族品牌,拆分魅蓝李楠负责;


集微网  5月9日报道


上周,一直有传闻称,原华为终端 CMO,原 TCL 手机中国区总裁杨柘将加盟魅族担任 CMO,此外,魅族还将成立魅蓝分公司,此前在魅族分管营销的副总裁李楠,将出任该公司的总裁。


对于以上传闻,当时魅族予以否认。不过,今天根据魅族官方发布的消息看,除了杨柘加盟魅族没有被证实,其他消息基本坐实。


魅族科技官方发布的全新组织架构中显示,黄章作为魅族董事长兼CEO直接参与公司运营。白永祥作为魅族总裁接受各职能中心汇报,并和黄章一起管理新组建的魅族事业部、魅蓝事业部、Flyme事业部。


在本次的架构调整中黄章亲自挂帅魅族事业部,主导魅族及魅族高端品牌的相关业务。黄章早前表态要做自己心目中的梦想机,此次魅族事业部由黄章亲自领导,是魅族在高端产品线上发力的重要举措。


李楠升任魅族科技高级副总裁兼魅蓝事业部总裁,新成立的魅蓝事业部除了品牌、市场、销售等重要职能外,还包括了产品规划职能。为主管营销的负责人增设产品规划职能,是有意使魅蓝逐渐由品牌和市场牵引产品定义,以加强产品的差异化和竞争力。


杨颜升任魅族科技高级副总裁兼Flyme事业部总裁,继续统筹操作系统体验和商业化业务。


魅族表示,公司在原职能中心化的组织架构上成立三大业务事业部,相信有助于旗下手机子品牌定位清晰。此次魅族组织内部的重大战略调整,策略相对明确清晰,一攻一守的姿态初步体现。魅族进攻高端的同时,魅蓝巩固规模的基本盘。与此同时,随着盈利能力的提升,互联网业务的重要性也被进一步加强,长远来看,有助于魅族的估值。


对于上述改变,手机中国联盟秘书长王艳辉表示,魅族开始学习华为荣耀模式,这种改变是对的。


从这一架构变化,确实可以看到华为+荣耀的影子。目前,华为手机也是将高端放在“华为”品牌手机下面,而中低端让“荣耀”承接。不仅定位上区分,在价格、消费人群、销售渠道侧重点等都有所不同。


经历的2016年,魅族此时架构开始变化既有自身原因,也有市场大环境原因。


从自身看,魅族在2015年,总销量突破2000万台,其中魅蓝系列手机总销量超过1000万台。2016年的魅族手机销量预期为2500万台。不过,最终实际总销量为2200万台,并未达到预期目标。


加之由于魅族去年疯狂地开演唱会,强推魅族系列,价格也不断刷新同配置国产手机的新低。这样不仅给魅族带来了非常大盈利压力,而且也制约了魅族品牌手机向高端迈进的发展空间。


另外从市场大环境看,去年开始,OPPO、vivo的快速崛起,以及国产手机厂商价格战的停止,让大家看到追求品质、品牌带来的好处。在这样的环境下,魅族唯有改变目前的模式,才有可能在中高端市场有所突破。


另外,在魅族新的三大事业部里,特别说一下Flyme事业部总裁杨颜。


资料显示,杨颜1984年出生,在魅族现有核心团队里是最年轻的一位。2011年起,杨颜主持并操刀了魅族所有软件产品的核心设计,其中 Flyme OS 成为国内最优秀的定制系统之一。


2014 年当时担任魅族副总,主管 Flyme 的马麟带着一部分核心团队投奔乐视。此后,杨颜出任魅族研发副总裁,负责手机软件系统 “Flyme OS” 的设计、开发、运营。在他的带领下,魅族重组了研发中心的产品、设计、运营团队,并引领整个团队向移动互联网进军。


在2014 年黄章内部最重要,也是被传的最广的那次讲话中,坐在黄章的边上正是杨颜和李楠。有媒体报道称,当时之所以没有白永祥是因为,白永祥仍在与黄章冷战,还未回归。在魅族体系中,杨颜位置稳固,深得黄章信任,虽然不是魅族董事会成员,但股份不少,比李楠还多。



2.爆发力惊人 5G手机2021年出货将达1亿支;


据市场研究机构CCS Insight分析,2017年全球移动电话出货量预估将逼近20亿支,较去年成长2%,未来需求量也预计会以此速度持续成长,这也表示未来五年共计将有100亿支的惊人出货量。 其中智能型手机比例持续吃重,2017年预计会有15.3亿的出货量,2021年则将成长到19亿支,届时智能型手机将占总市场的92%。


CCS预测组副总裁Marina Koytcheva表示,移动电话仍将是消费者电子市场中最活跃的领域。 虽然未来五年的出货量不会有太大变动,但可以预见智能型手机的比例会持续成长,且市场技术也会有巨大变化。


从此份预测报告中可以看出,4G LTE技术过去十年在移动电话产业中有长足进展。 CCS Insight第一笔LTE手机出货记录可追溯回2011年,当时仅占总市场0.2%。 经过六年成长,预计在2017年出货的手机中,将有高达68%的装置支持LTE,到2020年更可望攀升至84%。


Koytcheva补充,4G技术并不只局限于智能型手机。 近来低成本4G芯片组的引进,将能让4G技术得以应用在价格更亲民的设备上,将能为印度等发展中市场带来无限商机。


CCS Insight的预测报告也提到,尽管早期的5G网络建置仅限提供固网联机,但支持5G技术的装置在未来将有无穷潜力,预计在2021年会出货1亿支支持5G的手机,由北美、日本、南韩等已开发市场打前锋。


就成长空间而言,北美与西欧等成熟市场在接下来五年扩张会相当有限。 而中国仍稳坐全球最大市场宝座,在2021年的销售量将达5亿支,成长势态已较先前的预测持久,主因是消费者持续升级支持4G的手机。 预计成长最为显著的国家还包括非洲、印度与一些东南亚国家。


报告指出,印度在2016与2021年间会以4%的年复合成长率不断扩张,相较之下全球平均仅1.3%,这也使得印度成为重点发展市场之一。 对此Koytcheva表示,中国智能型手机制造商已决心要扩张市场规模,但印度政府也推动「印度制造」行动支持本土产业,接下来在此二国间将会出现耐人寻味的竞争关系。


但CCS Insight也提醒,尽管表面销售量很亮眼,目前市场的状况还是不利于手机制造商。 由于内存等组件成本不断提高,加上利润越压越低,小型制造商已经很难生存,只有大规模生产才有成功可能。 小型制造商更需要推出目前市面上没有的产品,才能在市场突破重围。 新电子                   



3.Q1三星智能机中国市场销量同比暴降60% 市占率仅剩3.3%;


凤凰科技讯 据AndroidAuthority北京时间5月9日报道,提到中国智能机市场,大家会自然而然的想到华为、OV、小米和苹果五家厂商,曾经的王者三星已经逐渐被遗忘。市场研究公司Counterpoint的最新数据显示,三星在中国市场的处境确实越发艰难,今年第一季度韩国巨头仅售出350万台智能机,销量同比暴跌60%,在国内其市场占有率则从去年第一季的8.6%跌至3.3%。


在与中国本土厂商的竞争中,三星几乎已经没有招架之力,华为、OPPO和vivo三家厂商,今年第一季总体市场占有率已达54.3%。


市场观察者认为,排名前三的中国本土厂商三大利器分别是价格、销售渠道和本土化应用服务。与它们相比,三星智能机虽然体验不错,但线上渠道太弱,而且本地化程度较低。


现在来看,三星在国内的未来并不光明,它们必须找到重新吸引用户眼光的方法,而丢掉中国这个世界第一大智能手机市场是三星无法承受的。


中国用户对价格更加敏感,因此三星需要采用更加激进的价格策略。同时,网络销售渠道也是三星下一步需要提高的部分,否则它根本无法与中国本土厂商竞争。


在印度,三星也遭遇了同样的烦恼,在与中国厂商的竞争中,它原本建立的优势正在一步步被侵蚀掉。(编译/吕佳辉)                     



4.突破技术门坎,AR前景无限可能;



摘下厚重的头盔,走出虚拟的空间,在真实的世界中,你仍然可以和远方的亲友面对面,或是在客厅悠闲地逗弄虚拟宠物,透过虚拟与现实的结合,AR(Augmented Reality,扩增实境)的想象空间充满无限可能。


去年在全球掀起狂热的精灵宝可梦(Pokemon),引导全世界的玩家从封闭的家里走出户外探索,甚至让一度被看衰玩完的任天堂起死回生,AR一跃成为炙手可热的技术。 而近来,AR也被认为是,未来市场想象力远超VR(Virtual Reality,虚拟现实)的科技方向,在近年VR锋芒毕露的当下, AR的前景似乎也挺值得期待。


发展潜力超越VR?


「即便是360度全景,VR毕竟属于封闭沉浸式的体验环境,用户不可能长时间配戴着VR头盔,更不可能到处走动。 但是结合现实世界的AR不同,它的应用更贴近生活常态」台湾虚拟及扩增实境产业协会(TAVAR)秘书长谢京蓓这么说。


如果与人类的日常生活产生紧密关联,让用户与AR密不可分,那么确实,AR这项技术似乎更具发展潜力,甚至能创造出更大的商业价值。


大厂的动向,一向是整个生态圈的风向指针。 从最近苹果执行长库克的表态、脸书创办人佐克伯在F8开发者大会上的发言、微软对HoloLens的推进,以及Google相继携手合作伙伴推出实体产品,都能看到,AR是科技巨头们下一步锁定的技术方向。


将智能型手机推入盛世的苹果,预测AR就是下一个改变世界的产品! 执行长库克前阵子对外媒如此说道:「我认为这是一个不可忽视的技术,就像是智能型手一样,是每个人都需要使用的产品。 这项巨大的革命,将大大改善我们的生活,并且将生活变得更有趣! 」甚至,库克还看好AR的发展潜力将超越VR,他说:「AR不像VR封闭了真实世界,AR允许个人参与在真实世界中,AR就是你世界的一部分,也是你对话的一部份,它能和生活产生共鸣。 」


这绝对不是库克随口而出的想法,库克的一句话每每都可以撼动投资者、分析师或是果粉的一池春水。 外媒认为,库克的这一番发言,也暗示着未来苹果进军AR的可能性。 盛传苹果有一个秘密研究部门,来自Oculuc、HoloLens、Amazon等网罗过来的数百名软硬件人才对AR进行研发开发;而近期则因苹果供货商不小心泄漏报告所致,更间接证实苹果正在开发AR眼镜,且被推估有望最快于明年问世,而另一消息则是指出,迎接十周年的iPhone8最大看点,可能就是推出可搭载AR眼镜的设计, 让iPhone8成为AR的体验平台。


此外,脸书在旧金山举办的F8开发者大会上,也揭开了其布局AR的野心,将其定位在未来十年的三大核心战略之一。 佐克伯更在大会上揭示「Camera Effects Platform(CEP)」这项名为相机特效开发平台的计划,是一项专为AR而作的开发者系统与平台,其提供各种AR工具让第三方开发者为脸书App内建的「Facebook Camera」打造各种客制化功能。


历经Google Glass的惨败收场,Google的AR梦并没有因此下台,而是转往另外一个舞台实现。 去年便与联想合作,打造首台搭载Tango技术的手机Phab2 Pro,虽然规格不突出,但其作为Google布局AR的重要产品,仍旧被视为一项重大的技术进展,而今年华硕也发表ZenFone AR,成为全球第二只搭载Tango的手机。 透过感知景深、运动追踪的两个镜头,让手机具备完整的3D空间感知能力,而这也是Google Tango 技术的特别之处。


而谢京蓓补充,在这群科技巨头们的风向指针之中,又以脸书的动向值得持续追踪,她认为,不管是VR或是AR领域,脸书对其的涉足都非常深,也早早订下未来蓝图,因此整体的发展计划非常完整。



图一 : AR是科技巨头们下一步锁定的技术方向。 (Source:alistdaily)

等待突破技术门坎


虽然巨头们都展现其对AR的信心与重视,也认为发展潜力有望超越VR,不过事实却是,号称能更贴近生活的AR,至今在市场上却仍未出现爆炸性的应用,更别说普及了,除了精灵宝可梦勉强称得上「普及」。


关于这点,过去市场早已作出分析,普遍对于此的看法,是认为AR当前的技术门坎远比VR来得更高。 因此相较许多企业在去年如雨后春笋般推出各种VR产品,推出AR产品的企业则相对少了许多。


最大的问题,是等待突破虚拟与现实结合的技术关卡。 VR给用户的是沉浸式的体验,因此在使用时与外界环境无关,针对硬件的要求,强调虚拟世界中影像视觉的呈现,或者对用户本身的动态感测,锁定的方向明确。 而AR由于融合真实环境,因此除了画面显示之外,还要感测周遭环境、用户动态,以及虚拟对象与用户的互动等等,如果再加上各种应用需求,可能就得整合如人工智能的其他技术。 相较之下,AR的技术门坎确实更高、更复杂,而这也代表着AR要发展到一定的成熟度,过程并不简单。


被忽视的核心技术


AR的精随,就是能将虚拟(或真实)对象与现实环境同时呈现在一个视界中,更进一步的应用,就是发展成MR(Mixed Reality,混合实境),让两者产生互动。 如果从简化的角度来说,MR所建立的基础技术与AR并没有太大的不同,MR的出现不过是在商业市场上,为了凸显企业特色所衍生出来的名词,但对消费者来说,并没有特别需要去仔细区分。


当用户在AR或MR的情境中,与一个虚拟(或真实)的对象产生互动时,一定会希望此对象不论被放置在何种角度,或是从何角度观看时,都能处在绝对正确的位置上而不产生视觉偏差,而如果这个对象是活的,最好他还能自动理解环境的构造自行移动。


要解决这个问题的答案是SLAM(Simultaneous Localization and Mapping),也就是立即寻址与地图构建。 这项技术在无人机、机器人甚至无人驾驶汽车等领域都有被应用。 谢京蓓认为,SLAM对于发展AR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更是其核心技术,但令人匪夷的是,在台湾市场里,竟然没有一家企业着手对这项技术进行研究与开发。


SLAM的原理简单来说,就是透过传感器在环境中获得感知讯息,递增地建构周遭环境的地图,并利用地图实现自主定位,也就是说,透过该技术可以自我判断位置并产生环境地图,藉此来判断整个「空间」。 如果没有了SLAM,AR的载体设备就只是一个投影显示器,相反地,有了SLAM,才能知道自己的空间坐标,和环境中各种障碍物或对象的位置与形状,进而对迭加的虚拟物体做相应渲染,使物体看起来更加真实,没有违和感。


目前基于SLAM技术开发的代表性产品有微软的HoloLens、Google的Tango,以及知名新创公司Magic Leap,而将AR视为下一个重点发展的苹果,也早早在2015年收购一家德国新创公司Metaio,该公司主要研发以SLAM为基础的扩增实境技术。



图二 : SLAM对于发展AR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更是其核心技术。 (Source:Microsoft)

朝向「解放双手」目标


目前的AR载体大部分是头戴显示器,也就是如HoloLens的AR眼镜,又或者如同Google,利用智能型手机作为载体,不过谢京蓓表示,若从大众消费市场来看,则又以手机和平板为大宗。 接着她进一步观察,认为若未来AR要在一般消费性市场真正普及,市场的目标,则是希望透过「解放双手」来提升用户在载体使用上的便利性。


目前无需双手接触的载体是AR眼镜,它也的确可以称得上是「解放双手」,但


其却有一个缺失,也就是它的视角范围有限,不如VR来得宽广。 举例来说,当你戴上近视眼镜时,只有在正确的角度上,从镜片看向外的景象是清晰的。 不管是近视眼镜或是AR眼镜,镜面都存在着视角范围限制,况且在考虑轻便的因素下,AR眼镜也不太可能设计成如VR头盔般的全景体验。


即便以目前市场上声量最大的AR眼镜HoloLens,也存在着视角小于40度的局限,但人类眼球视角可达210度,AR眼镜的视角问题成了硬件设计上的一大阻碍。


不过想象一下,既然人类眼球的视角范围如此宽广,何不直接将眼球当作一个AR载体呢? 的确也有厂商着墨这项技术的研究与发展。 他们认为,若是将AR成像直接投射在眼球的视网膜上而非投射在镜面上,如此就可以避免死角的问题。


目前市场从专利布局发现,Sony或许就正在研发「智能隐形眼镜」,外界猜测,其作法应是将AR眼镜浓缩成可让用户配戴的隐形眼镜,不过其投影方式或实际产品消息,则尚未有进一步的公开说明。


而说起「视网膜投影技术」的厂商,不可不知这间科技圈颇负盛名,估值达45亿美元的神秘初创公司Magic Leap。 该公司声称,他们能把视觉直接投射在视网膜上以解决现有头戴显示设备视角太窄的问题,也认为自己和那些厚重的头戴显示设备不同,「就像摘下太阳眼镜一样轻松自然! 」。 不过这项技术至今尚在「研究与开发中」,即便连成熟的影子都还没看到,但外界仍对未来的AR世界充满期待。



图三 : 「视网膜投影技术」有望解决AR视角范围限制的问题。 (Source:Forbes Blog)

@刊头图(Source:Designjunction)CTIMES


5.挥别「元年」,展开VR新局面;



回顾一下2016年,整个科技圈众所瞩目的焦点,无非是VR的大出风头,从HTC Vive、Oculus Rift到Sony PS VR,各大厂相继推出VR装置,这项黑科技正式在大众面前华丽现身,因此去年也被普遍认为是「VR元年」。 而在元年过去后,接下来的这一年里,甚至未来三年内,VR又会有何崭新的变化?


优化用户体验


先来看看去年外媒总结各家销售数字,HTC Vive一共卖出42万台、Oculus Rift卖出35.5万台,而Sony PS VR则仅用两个月就卖出74.5万台,虽然VR被视为一项跨时代的新科技发展,但单纯从销售数字来看,似乎距离「普及」还相差甚远。


价格偏高无疑是VR目前难以普及的主因之一,不过科技总是推陈出新,将来VR总会出现某项新的亮点,足以吸引消费者跨过价格障碍进而买单。 台湾虚拟及扩增实境产业协会(TAVAR)秘书长谢京蓓,被业界誉为「VR教母」,同时也是国内VR/AR产业的重要推手。 根据她的观察,VR在今年,或放眼未来三年内,


主要的发展趋势将会着重在用户体验的优化,进一步从硬设备来看,也就是强调轻量化、去线化与人机接口突破等三大技术,因此接下来可将观察重点放在提升内容质量,以及改良前代产品的方向上。


就以前述三家大厂所推出的VR头盔进行比较,最重的PS VR约610g,虽然还不至于太过笨重,但就像手机与笔电的进化,在最后都会走向越来越轻薄的设计,VR头盔毫无道理不这样做。


值得一提的是,中国的VR市场目前虽还处于起步阶段,但业界竞争激烈,谢京蓓表示,为了凸显出产品的与众不同,现阶段中国厂商已开始大量提倡All-In-One的设计,也就是将头盔与主机一体成形,称之为Standalone,一体机目前更成为中国VR新创企业聚焦的对象。


此外,Oculus在去年的开发者大会上也透露自己正在研发此类一体成形的VR设备,脸书执行长佐克伯还表示这将会是一款售价更加亲民的产品,这项消息释出着实令人期待,不过具体信息以及何时上市目前还是个谜。


目前的VR配备,多采头盔结合主机与遥控设备,透过整套配备才能享受到完整的虚拟现实体验,不过连接头盔与主机的线材却大大影响使用空间。 因此设备厂商接下来则会致力于将头盔去线化,当然,最理想的状况是完全实现无线化,但由于要达到完全无线仍有一定的技术门坎,此前的过渡期目前则是以背包式计算机来降低线材连接的局限性。


近年转往电竞领域发展有成的微星科技就率先于市场推出背包式电竞主机VR-ONE;而HTC也有消息传来,其正在着手研发无线化的VR头盔,不过实际量产与上市也未有明确时程。


而在人机互动方面,则是以让用户体验更加自然为主要考虑,未来输入设备的发展也是一大重点。 谢京蓓表示,目前市面上的人机互动多是采用游戏杆控制的方式,但未来这样的方式或许会越来越无法满足于用户,为求逼真的体验,像是手势控制、眼球追踪甚至如触感装置等等,都将成为接下来各大厂商着重发展的关键技术。



图一 : 未来VR的主要发展趋势将会着重在用户体验的优化。 〈Source:Push Square〉

打造8K最完美的视觉飨宴


「眼球经济」的时代,触及所见的世界若是能越逼真、越贴近现实,就越能让用户身历其境。 而为了实现完美的沉浸式体验,图像处理技术就显得更为重要了,更是VR发展中不可忽视的一项关键技术。


归功于现代优越的图像处理技术,真实影像的呈现越来越细致与高清。 从720P、1080P到近年不断被提及的4K、8K,显示技术的演进从未停止。 以4K来说,我们所熟悉的Full HD分辨率是1920x1080,而4K却是其水平与垂直分辨率的两倍,以面积(总像素)来说则是四倍,同一个画面由于组成的像素更多,其细致度自然提升,逼真程度犹如亲眼所见,因而也有厂商宣称4K根本是「毛细孔分辨率」,可想而知,8K就更不用说了!


4K、8K分辨率的演进,也随之带动新一波产业革命,而对于影像有着近乎苛求的虚拟现实产业,也加入这一波行列。 研华科技网络暨通讯事业群资深经理谢琼琪表示,目前市面上VR的分辨率多为1080P(Full HD),但讲求沉浸感的虚拟现实对画面的要求理所当然越高清越有益,甚至目标超越4K,以8K的目标迈进。


然而这会面临一个问题,拥有超高清画质的4K或8K,其影像数据量势必非常庞大,要如何将其压缩到适合传输或储存的大小,却不失去原有的视觉效果,其关键就在于影像编码的技术。 谢琼琪进一步表示,目前新一代影像编码格式H.265可在一半的带宽下提供与现阶段H.264编码标准相同的影像画质,也就是可帮用户节省一半的影像传输费用,而这项优势对于未来推广4K或8K也会带来帮助。


研华科技给外界的印象虽多以工业计算机为其擅长的领域,不过面对这波眼球经济的到来,研华也将影像视觉科技列为另一项发展重点,因此该公司也针对影像应用推出自有品牌VEGA。 谢琼琪表示,旗下的VEGA-3304 8K/p60影像编码卡,就是为了新一世代VR所打造,提供低功耗、低延迟以及多路影像编码等诸多特性。 甚至可同时接收16只Full HD或4只4K摄影机的影像输入,如此可捕捉高广度的景象,以供作360度环景的运用。


届时2020年东京奥运,即可望透过VR的方式进行转播,让观众坐在家里的沙发上,就可以感受如同坐在观众席上的360度环景体验,而诸如奥运的运动赛事直播,同时也是未来热门的VR应用之一。 此外,谢琼琪也同时强调低延迟的重要性,因为将来不仅体育赛事转播要求实时,举凡Live演场会、或任何讲求「互动」的VR应用场景也无法容忍出现任何延迟的情况而降低体验质量。 VEGA-3304低延迟的特性,由于可快速进行图像处理,进而可使VR系统更快速地响应用户指示,让VR的运用更加生动有趣。


解决晕眩感有谱?


目前VR在使用上普遍还存在着晕眩问题,这个问题究竟有得解还是无解,市场目前还未下定论。 不过工研院IEK项目经理侯钧元认为,由于晕眩感是因人类的大脑对于视觉与动作认知不同步所致,即便将来VR技术的进步可将讯息传递的延迟降到最小化,但此不同步仍然存在,晕眩感的问题,简而言之,只能采取手段降到最低,而无法完全根除。


不过在图像处理的过程中,可藉由高帧率(HFR, High Frame Rate)协助降低VR带来的晕眩感。 一般电影通常使用每秒24格的帧率拍摄即播放,而电视则是每秒25格的帧率,以上述研华的编码卡VEGA-3304 8K/p60来说,其提供的是每秒60格的帧率,而高帧率的好处,则是可以带来更清晰稳定的画面。 谢琼琪表示,透过目前的研究发现,以8K的分辨率来说,帧率达到60以上的视觉体验效果最佳,而越高的帧率可让用户在视觉体验上较不费力,此有助于减轻部分用户在使用VR时易感到晕眩的问题。



图二 : 4K、8K分辨率的演进带动新一波产业革命,而对于影像有着近乎苛求的虚拟现实产业,也加入这一波行列。 〈Source:The Japan Times〉

内容应用开启新战局


VR的战场,从去年各家纷纷推出产品开始而掀起一波竞争的烟硝味,不过市场观察,随着将来产业越发成熟,硬件将逐渐走向「商品化」,因此越来越多目光开始聚焦于软件内容上,能够在内容上创新,且紧紧抓牢用户的业者,或许将有望成为这片战场上的大赢家。


虽然目前大部分的 VR都还运用在游戏领域,但随着市场下一步将聚焦于内容上,因此有些企业也开始相继投入其他领域的创新应用,如观光、医疗、教育、航天甚至博奕产业等,应用范围十分广泛。 而若从现阶段市场来观察,谢京蓓则是认为直播、B2B垂直领域以及电商等三大应用的发展脚步相对成熟,而目前市场上也已有许多实际导入的应用案例。


「直播」在现代社会已逐渐成为一种新兴的网络生态,而导入VR的直播与一般直播最大的差异,就在于前者可感受到全景沉浸式的体验,跨越眼前的屏幕界线去感受最真实的互动。 而VR直播在全球可说是发展相对成熟,例如美国NBA在今年2月中开始,就开放球迷购买单场的VR球赛直播,届时可体验和大明星在名人席上比邻而坐。


而台湾在VR直播的发展上还算跟得上全球的脚步,去年第51届金钟奖颁奖典礼现场,有电视台业者就使用360度全景VR直播,让坐在电视机前的观众一同享受身历其境的视觉震撼,而台湾职棒球队Lamigo更曾早早在总冠军赛时就采用VR来直播了。 不过,谢京蓓说:「直播最重要的就是实时,目前台湾使用4G网络仍存在延迟的问题。 」但由于5G技术有望在未来二至三年正式进入商转,台湾只要克服基础环境问题,未来发展VR直播绝对非难事。


另一个应用,则是B2B垂直领域的应用。 举例来说,台湾新创公司「宅妆」,即是将VR∕AR运用到房地产销售、居家室内设计和家具行业等领域,提供可视化的真实体验。 该公司还与房仲业者合作,推出在家使用VR在线看房的服务,更可进一步结合AR技术,将室内设计的3D概念图套用到虚拟现实里,为消费者呈现完整的居家空间构想。


而至于电商应用,谢京蓓则以阿里巴巴集团为例,其在2016年的双11节庆当中,就曾携手HTC推出VR购物体验,甚至更为此推出专属于VR的现金流服务,在虚拟的环境中就可直接进行支付动作。 「双11」的到来,每每都代表着千亿人民币的消费金额入账,看准消费者惊人的购物商机,谢京蓓也看好接下来在中国电商市场,将会出现新一波创新的VR应用。



图三 : 电商领头羊阿里巴巴在双11节日推出VR购物体验,翻转传统消费模式。 〈Source:淘宝〉

**刊头图片〈Source:Raindance Film Festival〉CTIMES


6.乐视网:高管及核心骨干人员增持股份计划延期履行



凤凰财经讯 5月9日乐视网公告称,公司高级管理人员及核心骨干人员原计划增持期间为自2016年11月11日起至2017年5月10日止,现顺延至本次公司股票复牌后且本议案经公司股东大会审议通过后30个交易日内增持完毕。





公告


2016年11月19日披露了《关于公司高级管理人员及核心骨干人员增持公司股份计划的补充公告》,披露了本次增持计划:乐视网收到公司高级管理人员及核心骨干人员梁军、高飞、张旻翚、袁斌、吴亚洲、蒋晓琳、谭殊、金杰、赵凯、张志伟共计10 人的通知,基于对公司未来发展前景的信心以及对公司股票价值的合理判断,计划在六个月内(自2016年11 月11 日起至2017 年5 月10 日止),通过深圳证券交易所交易系统允许的方式(包括但不限于集中竞价和大宗交易)增持公司股份,增持总金额不低于3 亿元人民币,增持所需资金由高级管理人员及核心骨干人员自筹取得。                     


集微网推出集成电路微信公共号:“天天IC”,重大新闻即时发布,天天IC、天天集微网,积微成著!点击文章末端“阅读原文”或长按 laoyaoic 复制微信公共号搜索添加关注。









点击⬇️阅读原文关注“天天IC”个人微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