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六妈罗罗
六妈关于婴幼儿辅食喂养以及儿童教育、亲子游攻略的靠谱分享,以及少而精的独家团购。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科学家庭育儿  ·  真离不开!这枕头孩子都睡烂了,还舍不得扔…… ·  6 天前  
三个妈妈六个娃  ·  最近,教育圈都在讨论这个悄悄进行的考试 ·  1 周前  
51好读  ›  专栏  ›  六妈罗罗

一言不合就哭闹,也许都是秩序感在作祟

六妈罗罗  · 公众号  · 育儿  · 2018-01-16 09:03

正文


01

   


有朋友跟我吐槽说最近太心烦了,孩子老是哭闹。

给他吃玉米棒,吃着吃着发现有两根长短不一样,哭了。

去幼儿园接他,临走前要尿尿,她就近找了个厕所说进去,娃不肯,非要去常去的那个绿色厕所,哭了。

在家觉得有点冷,她随手捡起老公的衣服穿着,结果娃非要她脱下来,她不从,又哭了。。。

 

朋友说娃成天尽为了这些莫名其妙的事较劲,一不顺心就哭闹,头都大了。我安慰她:“没事啊,按你所说的这些,其实都是秩序感在起作用”。

朋友有点疑惑:“秩序感不就是要有规矩吗?他这样做是没规矩啊。”

和朋友聊了聊才发现大家对秩序感有误区,不是说听话就是秩序感好,相反的,她家孩子上述的那些表现也都是有秩序感的表现。

  • 长短不一样-这是因为孩子对事物顺序长短有着自己的认知。

  • 要上绿色的厕所—这是与日常生活习惯的规律相关

  • 不让妈妈穿爸爸的衣服-这是对物权的尊重


再比如在公共区域排队玩玩具,听老师指令做动作等等。这些都是秩序感的表现。还有审美的认知,比如吃的草莓需要差不多大小形状好看的,苹果上不能有白色的。

秩序感,并不仅仅是通常所以为的排排坐一起做动作而已,仔细观察,我们会发现孩子的秩序感都渗透在孩子的日常小事里。

 

02

   


而对秩序感的误读还不仅仅是这些,说件前些天刚碰到的事情吧。


那天下午去接六六放学,一边聊着幼儿园的事情,一边准备过马路。正好是红绿灯,我俩就停下来了。这时候,看着前边不远处有个小女孩被奶奶拖着走,大声哭闹,拼命想要挣脱奶奶的手往后退。旁边一位也是接孩子的爷爷看到也不由得摇摇头:“这小孩真野,都管不住。”

我觉得有点奇怪,但是说不上哪里不对劲。小女孩和奶奶继续撕扯着,忽然,小女孩不往后退了,从地上站起来,快速的就往前走了。六六也在一旁提醒我:“妈妈,绿灯了。”

我脑子里灵光一现,快步跟过去。果然,听到奶奶和小女孩零零碎碎的交谈中,证实了我心里的判断-小女孩刚才不肯走是因为前进方向是红灯,而她忽然不闹了肯往前走了,是因为绿灯了!


这条路上车辆少,奶奶看没车就往前走,但是小女孩却还在遵守红绿灯规则。

她哭闹并不是因为性子野,而是秩序感在起作用。她对规则的认识却不被奶奶认可,所以才如此激烈反抗。

 

孩子的秩序感绝不仅仅是听从大人指令,而是体现在这种对规则的认可,慢慢形成自己的程序意识,规则意识,独立意识和契约意识。

03

   


我们都知道,蒙氏教育特别注重秩序感。蒙台梭利认为0-4岁是孩子的秩序敏感期,儿童具有两重秩序感:一个是内在秩序,比如孩子移动自己手拿到某种东西,这个动作被感知了,留在记忆里。

一个是外在秩序。这种秩序感属于儿童对外界环境的感知。比如把东西放在他认为应该存在的地方。

很多时候,幼小的孩子对于秩序的热爱早在他能自由活动之前,只是没有引起我们注意而已。如果仔细观察,会发现孩子对于一些细节的要求常常被我们忽略。

六六不到一岁的时候,对自己小床上的安抚玩具很依赖。有一天洗了没拿进来,她咿咿呀呀叫个不停,直到我们放回原处她才安静。

对于孩子来说,对秩序的热爱是一种极其重要的需要。一旦规律被打乱或者阻碍的话,对于孩子来说是一件痛苦的事情,思维混乱进而情绪混乱,不被理解的话就会有激烈的反应,而成人往往不了解这一点,反而会误解这是在“发脾气”“固执”“胡闹”。

一般来说,随着孩子的年龄不一样,儿童秩序感有三种体现:

  • 因为秩序的破坏而哭闹,但是秩序一旦恢复就会安静下来

  • 会为了维护秩序而说“不”,这是自我意识开始萌芽,有主张了的表现

  • 坚决维护秩序,会显得执拗,要求一切重新再来。

 

所以,下次孩子再哭闹的时候,咱们想想是不是某些方面的改变与孩子的认知不符,破坏了他的安全感,对应孩子不同的表现采取一些方法

  • 家长做事情的时候放慢一下节奏,多注意观察和倾听孩子

  • 已经发生的事情,就陪伴孩子,让她哭出去,帮助孩子接纳已发生的事实。

 

孩子小的时候,对于外在环境和内在秩序冲突时有一个适应过程,这个需要我们理解他们,帮助他们调整。


04

   


如蒙台梭利所说,孩子的秩序感是天生的,自然而然的。我们更需要的是去保护,儿童内在的秩序我们无从改变,这是他们生长自然法则的一部分。而可以把握的是外部环境的秩序。

01.

物质环境的稳定,有序,整洁;提前告知孩子环境的改变

这是相对来说比较容易办到的,家里的摆设等在一定时间内保持相对稳定;孩子进食用具,生活用品等必要经常改变。如果有改变的时候,提前告知孩子。比如新鞋新衣服,六六两岁多的时候对这个就很介意,每次穿新衣服肯定要买回来给她看看,让她知道这是她的,等她接受了,然后就肯穿了。


02.规律的作息时间和生活习惯

给孩子制定合理的计划,什么时间大概做什么事情,什么事情按什么顺序去做,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比如吃饭,收拾玩具,做家务等等,从而形成秩序感和安全感。例如吃饭前要先洗手,垃圾扔进垃圾桶,玩完的玩具要收进对应的盒子等等,这些日常习惯不仅可以帮助孩子获得经验,还可以形成良好的秩序感。

 

03.心理环境

这个恐怕是最难的,但也是对孩子来说最重要的。稳定的养育环境,家人平和的情绪,养育人自身的秩序感。落实到生活细节里常常体现在父母的分工,谁来照顾孩子起居,父母的作息时间,家长自己是否会物归原位等,这些孩子都可以感知到,并且会牢牢记在脑海里,内化成自己的秩序。

 

孩子在秩序敏感期的时候,通常会有一些貌似“小气”“较劲”“固执”“强迫症”等行为表现,如果我们不了解这些,可能会根据自己的经验和习惯去做判断,将他们试图纠正秩序的表现当作胡闹。其实当我们真正走入孩子内心,了解到了这些小毛病背后的原因,接纳孩子的情绪理解孩子的行为,帮助他们健康快乐的长大,拥有一个有序的人生~

END
罗罗有话说:

说到孩子秩序感的表现,有一点我们需要注意:不是所有孩子的秩序感体现都是一样的,我们不可能要求孩子在所有的事情上都做到井井有条。

比如很多朋友提到的有些孩子上早教就是喜欢乱跑,不听指挥。这个也需要根据当前环境来分析,不要轻易下定义。比如对老师的熟悉程度,对课程的认可等。不要因为孩子某些方面表现好就觉得秩序感好,某些方面不从就觉得没规矩。更多的去了解孩子,而当我们不了解的时候,也多给予一些爱和自由。


昨天的《孩子已经在崩溃边缘,父母却忘了做这件事情》,似乎戳到了很多人的痛处,我们小时候似乎都遭遇过那种对待,但是时代在进步,我们可以多吸取一些经验,而不是让孩子重蹈覆辙。

这篇文章也被视频里孩子的妈妈看到,留言中我们可以看到很平和,有了很多反思和获得。所以,多理解孩子的情绪再去处理事情,需要我们遇到问题时候需要多注意的重点。


延展阅读


点击☞孩子犯错屡教不改怎么办?原来可以这样解决

点击☞如何养出高情商孩子,这个关键点千万别忽略


回复关键词查看REPLY

回复 “ 情绪 ”可同时查看:

  • 母亲的情绪,对孩子有多严重的影响?

  • 好妈妈就不能对孩子发脾气?谁规定的!

  • 打扫房间你在行,打扫孩子的垃圾情绪你会吗?

  • 你发火不是因为孩子做错了什么,而是自己的心太累了!

回复 “ t2 ”可同时查看:

  • T2:一言不合哭的歇斯底里,我们该怎么办?

  • 不要再抱怨孩子T2的可怕了,那是你没看到他成长的精彩

回复 “ 情商 ”可同时查看:

  • 如何养出高情商孩子,这个关键点千万别忽略

  • 咱可别把讨好型人格误认为高情商了

  • 提高婴幼儿智商最有效的方法 | 早掌握,早受益!

  • 高情商的孩子,大多出自这样的家庭

  • 情商低的人,可能是因为小时候没哭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