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之所以写徐霞客,是想告诉你:所谓百年功名、千秋霸业、万古流芳,与一件事情相比,其实算不了什么。这件事就是,用你喜欢的方式度过一生。——当年明月
前几天写日志时,我突然意识到,今年两次社区生活甚至改变了我的一些性格。过去30多年我都不喜欢社交,甚至和好朋友在一起都会不自在,必须独处。
自我分析,是我在人群当中非常没有安全感,在与人相处时,总是小心翼翼的,深怕自己什么话,什么动作引起别人对我的反感。
加上高敏感特质,我会敏锐的感知到每个人的神情和状态,belike 那个人表情似乎有些不屑,是在讨厌我吗?其实别人啥都没感觉到,我内心情绪跌宕起伏过山车好几次了。
我和一个E人朋友做过类比,每次在这种社交场合,我都像挨了好几十拳一样。而且99%的攻击都是自己想象出来的。
很多时候其实别人压根没注意到我,但我看他冷着脸,就会想,他是不是不喜欢我😂,每次社交我都会被这些(自己想象出来的)负面的感受充满。
回去之后也会忍不住反刍,哪怕我表现得95分,但突然想到其中说了一句有那么一点不合时宜的话,我就会超级难受。
哪怕我理性上明明知道这不是事实,但负面情绪汹涌而来的时候是挡不住的。
不是敏感,是内心创伤的被触发。
所以,每参加一次社交局,我都需要一个在家独处好几天才能缓过来。这样的情况下,我怎么会喜欢社交呢。
但,两次在社区和新朋友们如鱼得水的经历后,我突然发现我爱上和朋友们在一起的时光。
最早在DNA,虽然去到社区但从头到尾闷头在图书馆。
3月份在Q-Space内测期参与进去,我在人群中如鱼得水,每天说很多话,笑很大声,仿佛一个大E人。
在NCC也是首批用户,我更是变成一个主动和人建立连接的人。
我从一个天天躲在图书馆的人,变成一个天天在公区最中心从早上待到晚上的人。要知道,以前生活区是我最容易尴尬和难受的地方,没有明确的事情我会无所适从,但现在可以蛮自在。
1,去年11月份我的内心秩序重建,自我变得比较稳固。 👉 做个思路清晰,没有多余情绪和妄念的人
2,我和我对象相处的非常好,我们构建了一个稳固的二人世界,这可以帮我抵御外界的受伤。很多以前很在意的事情,现在因为有了稳定的对象而完全不会去在意。
3,社区成员虽然形形色色,但都非常开放包容,都带着温和的善意。
尤其是共居最短也要一起相处2个星期,而且每天都要碰面,大家会很自然的愿意打开心扉聊聊,至少熟悉,打破生疏的状态不至于相处太尴尬。
而且,在这两次生活过程中我都还蛮受欢迎的,我感觉到被接纳,以及感知到这时一个安全的环境,我就会放松下来,从而爱上和他人相处。然后在关系中感受到各种细微的被关心,被看见。
负面情绪消失了,好的感受出现了,自然就不再那么抗拒社交(与人相处)了。
当然,仅于在安全接纳的社区会这样。但已经很好了,至少我不是天然的对这件事情抗拒。
最后,
希望大家有机会也到数字游民社区来体验一下,这会是未来非常流行的一种生活方式。现在还是萌芽期,加入的人都非常纯粹有趣,是最美好的阶段。
关于数字游民社区的具体信息,小红书能搜到很多:
🎈大理:1,NCC社区;2,大理家Dali+;3,RW自媒体数字游民主题快闪社区4,706大理青年空间;5,Dali Hub X 没疯俱乐部;6,鸟地方;🎈安吉:7,DNA数字游民社区;8,DN余村数字游民公社;🎈杭州:9,千岛湖数字游民社区10,杭州青山村青年社;🎈海南:11,Serendipity;12,Free Studio 空间;13,706日月湾青年空间;14,海南岛游牧者次滩村Roamers.🎈福建:15,一号地点盒子社区;16,和风小院.🎈新发现:17,恩施云间山谷(不上班版18,四川成都-温江天星村青创工作站;19;云南大理-大理雪庐艺术公寓
我的朋友阿夏桑也分享了她在杭州·青山村的系列文章:
青山见我应如是07:我34岁的暑假已过半
——
分享一些我在黄山·NCC的生活照片:
前两天邀请当地居民来我们“黑多岛”参加开业party:
当地老板请我们去他们泳池派对+烧烤:
当地文旅局给我们送当地的手办礼:
也上了黄山市新闻、安徽日报等报道,大家都对我们这个新事物非常好奇:
一起做饭:
看流星雨拍星空:
每天都有各种小伙伴发起的活动:
一起开发周边有趣的地方,制作当地游玩地图:
这只是短短两周,还有很多好玩的事情没有分享,有机会大家亲自来体验吧~
每周我都会大量阅读优质英文资料,从中挑选我觉得能够打开视角,让大家发现更多人生可能性的资料,分享给大家。
如想看我的更多思考,
或愿意支持和鼓励我的持续写作,
可考虑订阅我的专栏。
点击蓝色的「阅读原文」访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