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乌鸦电影
同样的电影,不同的解读。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新浪科技  ·  【#喜茶回应暂停加盟申请# ... ·  2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乌鸦电影

7.8降到7.1!搞擦边还辱女?一上映追光被骂惨!国漫还有救吗?

乌鸦电影  · 公众号  ·  · 2024-08-13 12:05

正文



2019年初,一部国产动画上映。

一开始并不被看好,最终却以4.5亿票房、豆瓣7.8分,票房口碑双收的好成绩,成为当年领跑国产动画的一匹黑马。

这就是追光动画出品的:《白蛇:缘起》


2021年,续作《白蛇2:青蛇劫起》上映,技术上更上层楼,精雕细琢的画面、行云流水的视效,让人酣畅淋漓,回味无穷…

相比于前作,这一部颠覆创新,加入了蒸汽朋克、末日废土等元素,却也因此引发了不小的争议,评分远不如前作…

终于在这个暑期档,《白蛇》三部曲迎来了最后一部:

《白蛇·浮生》

南宋,临安。

小白五百年后终于觅得阿宣的转世,许仙。

两人在断桥相遇、相恋,厮守于街巷之中。

小白决定隐藏法力,与许仙一起行医济世,平静度过这一生。


青白姐妹、许仙还有姐夫李公甫,开启了一段活色生香的市井生活…

然而好景不长,城中突发瘟疫,怎么都查不出源头,青白姐妹暗中走访,发现有人在井中投毒…

而另一边,府衙官银不翼而飞,现场门窗紧锁,难道这小偷有飞天遁地之功?

种种怪事,引来了除妖专业户,金山寺的法海。

端午节,小白喝下了法海施过法的雄黄酒,化身为巨蟒,把许仙吓死了…


《白蛇1》是前传,《白蛇2》是后传 (或外传) ,《白蛇·浮生》终于回到了《白蛇传》本身。


先说优点。

《浮生》的故事耳熟能详,没什么悬念,但画风太美了,美得你忙着留意画面中的细节,恨不得有个暂停键,可以按下好好欣赏。

《浮生》从故事到画风都回应了《白蛇1》,更像是真正意义上的续作。

而经过5年的历练,《浮生》在动画技术层面有了全面的提升。

比如,人物动作表情的流畅度、细腻度大大提高,不再有僵硬感、网游感,动画角色真的有了演技。

上图:《白蛇:缘起‎》下图:《白蛇 浮生》

有一场戏,小白得知许仙把法海带到家里,先是眉头紧皱,为了让许仙放心,又满眼柔情,故作轻松地微笑…

再转过头时,已是满脸戒备、目露杀意。

这“演技”,已经秒杀了多少内娱资源咖。


再比如,这部比起《白蛇1》,更进一步发扬了中式国风审美。

《白蛇1》和去年的《长安三万里》都让追光团队尝到了甜头,中国观众骨子里就是热爱这些:湖光山水、柳暗花明、亭台楼阁、诗词歌赋…

这次,《浮生》给我们看到了一幅雅致的宋韵画卷。


影片中的宋朝风物细节考究,市井街巷的描绘生动逼真,很多建筑跟《清明上河图》里很接近。

民宅的青砖、绿瓦;

街巷的牌坊、招牌、食肆、店铺、货郎车,街头卖艺的…


烟雨江南,水中船只往来,岸上花红柳绿,行人如织;


就连酒楼里的一桌好菜,仔细看都是细节:东坡肉、龙井虾仁、白烧羊肉、四宝烧鲈鱼…

旁边的橙子,等等,这不会是南宋名菜“蟹酿橙”吧?

而一个普通的蓝色琉璃碟子,都有来头:宋代时,这叫药玉或者假玉器。


除此之外,主线故事经历春夏秋冬,在不同的时令节气,有着不同的四季风物。

寒食吃青团,端午吃粽子赛龙舟,中秋的灯笼…

寒来暑往,春去秋来,观众仿佛也和片中角色一样,数着日子一天天过,烟火市井气中,慢慢品尝生活的情趣。


还有,前两部中最受关注的宝青坊主人,这次有了更多的戏份。

如果说主线情节以生活日常取胜,那么宝青坊部分则是极具想象力的志怪风。

小狐狸的戏班子表演,戏谑又诡异,小狐狸指点小白去昆仑山盗仙草,一缕青烟化作路途…这些都凸显出制作团队的创意和野心。

只是类似让人惊喜的画面,并不是电影的主要风格,有点可惜…

不过,这也让人对追光接下来要制作的《聊斋:兰若寺》产生了兴趣。


《浮生》的缺点也很明显。

追光动画的作品,画风或许有人喜爱有人不喜欢,但有一点,大家都有共识:剧本不行。

就连去年的爆款《长安三万里》,我依然觉得剧本节奏失控,有些流水账…

这部《浮生》也存在相似的情况,有原故事打底,逻辑是捋顺了,但过于平淡。

如果你早把《新白娘子传奇》看得滚瓜烂熟,相当于已经被剧透完了。

而从蓬船相遇、开药铺、偷库银,到后来的许仙被吓死、白素贞盗仙草,苦斗法海…

短短2个多小时讲完这么复杂的故事,注定只能简单呈现名场面,无法做足情感铺垫。


特别是失去前世记忆的许仙,如何一步步爱上白蛇,缺乏足够的交代…

以致于后来许仙表现出的深情和自我牺牲,可信度大打折扣。


而另一方面,《浮生》的改编并没有多少新的表达,甚至消解了原故事丰富的内涵。

白蛇的故事在中国有着广大的群众基础。

它发源于唐代,在宋元话本中有了雏形,到明代冯梦龙的《警世通言》中初步定型,后又被改编成弹词、戏曲、评书,不断地增补情节,成为中国家喻户晓的民间故事。

这个过程中,故事的走向早已偏离了最初的创意,人物的性格和立场甚至发生180度转变。

比如,白素贞的形象,由单纯迷惑人的妖怪,变成了有情有义的女性;一开始法海是斩妖除魔的正面现象,逐渐走向了冷酷无情的反面…


为什么白蛇的故事千百年来经久不衰?

第一层,它有着天马行空的想象力,它歌颂爱情和忠贞,而法海代表的封建权威,更能激起底层对上位者的仇恨,对冲破桎梏枷锁的向往。


第二层,这个故事充满了生动的细节,体现复杂的人性。

比如,许仙的懦弱与自私。

在原故事里,许仙对白蛇,经历了一见钟情,怀疑、震惊、恐惧,最后才确认这份情感。


这符合一般人的心路历程,试问谁能马上就接受另一半是非人类?

而在徐克电影《青蛇》中,许仙的自私也被放大,他甚至跟小青搞起了暧昧…


但无论是《白蛇1》还是《浮生》,许仙 (许宣) 几乎没有什么犹豫,斩钉截铁地说出“是蛇妖又如何”,深情又勇于牺牲。


第一部的许宣,就因此赢得了很多年轻观众的掌声,因为现代舆论场接受不了复杂的人性,一旦他怯懦了、怀疑了,他就是“渣男”。

甚至还有人从根本上否定原故事的叙事:这不就是女人恋爱脑倒贴,千里送炮,给男人生男宝的故事吗?

在这个逻辑下,要讲好这个故事,就必须让许仙变成一个特别值得的男人。

他不能有道德瑕疵,还得特别特别爱白蛇,才配得到白蛇的爱。

这种思维,实际上忽略了现实性,忽略了感情本身的复杂,也忽略了女性的主体性。


再比如,法海的多面性。

电影《青蛇》里,就有相应的呈现。

法海眼里的世界,不是白就是黑,不是好就是坏,不是对就是错,不是人就是妖。

表面看来,他是一个禁欲者,但他也抵挡不住小青的色诱…


他慈悲为怀,却偏偏看不到人间真情,共情能力为零。

他似乎是有什么思想钢印,能凌驾于一切之上,他降妖降出了瘾,这何尝不是一种虚伪和执着?

法海有很多值得挖掘之处,某种意义上说,甚至代表了权力和规则,可惜在《浮生》中沦为了工具人。

唯一值得玩味的是,法海要收服白蛇时,发现她肚子里的孩子是文曲星投胎,不得不收手…

有网友锐评:还得是一个有编制的,拯救了青白两个私营的…


《浮生》为什么会做这样的处理?

我相信,这应该是团队为了迎合市场,选择了一条最稳妥安全的路。

追光团队真的很听劝。

网友说,《白蛇2》是对《白蛇1》的背判,那好,《白蛇3》就全方位回归第一部。

网友说,爱青蛇,要看独立女性,好的,小青怒怼相亲男,暴躁挡掉劝酒,劝“恋爱脑”,这些喜闻乐见的情节全部安排上。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