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碧山杂志书
《碧山》是一系列试图寻找重返我们传统家园之路的独立杂志书,创办于2012年,试图以现代人的视角重新梳理传统文化在中国人生活中的位置,并探讨以此为源头展开传承与创新行动的可能。如何从“旧邦”出发而辅以“新命”,是《碧山》的办刊宗旨。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第一制片人  ·  解码《九重紫》,为什么古装剧又行了? ·  4 天前  
第一制片人  ·  解码《九重紫》,为什么古装剧又行了? ·  4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碧山杂志书

景迈山03|山上的“茶道”

碧山杂志书  · 公众号  ·  · 2017-07-26 15:29

正文

景迈山

03



山上的“茶道”



现在的景迈山上,家家户户有茶台,人人都懂得烫杯、洗茶、闻香这一套“茶道”。而烤茶、酸茶、竹筒   茶等,则往往就作为一种“奇风异俗”来“表演”。其实,对于当地人来说,它们就是“饮食”,且从来都深嵌在过去与今日的日常之中。


山上的茶可以是“酸”茶。《皇帝内经》中提到南方“水土弱,雾露之所聚也。其民嗜酸而食胕,故其民皆致理而赤色,其病挛痹。”尽管这种粗线条概括更多体现的是“刻板印象”,但至少说出一个道理——地理、气候等与饮食有极大关联,不同的环境会对应不同“口味”。如云南不少地区宜种糯谷,而糯谷又不易消化,必须用酸中和。又或由历史角度解释,盐还是中央王朝控制边缘民族的重要调控手段。以酸代盐就成了“反调控”的方式。


在景迈山,茶农又给了我另一种解释:过去的“茶”,原本就既是菜,又是药,又是饮料。于是采下的茶叶蒸熟,一部分晒干泡饮,一部分就直接做成了“酸茶”。酸茶可做菜,遇喜事或贵宾,取茶叶拌调料,就成了凉拌沙拉;也可做“零食”,田间地头,或嚼或含,去口气、解疲乏。山上还有“女人含槟榔,男人吃酸茶”一说;更可以配上“辅料”做药:配生姜治痢疾,兑米醋医牙痛,加酸草健肠胃等等。


酸茶制作流程



采茶:于高温高湿的五六月份,采摘茶树上的鲜叶,用以制作酸茶。但制作酸茶要用老叶而不是嫩叶。

萎凋:将茶叶摊晾在竹席上,使茶叶水分自然蒸发。

蒸青:萎凋后的茶叶还需再上笼蒸煮。看似简单,但要掌握火候,使茶叶散发茶香,却又保留一定新鲜度。

装竹筒:蒸完的茶叶需要填入竹筒压紧,并以竹壳等密封。且所用竹筒需要削去外皮。

埋地:事先挖好土坑,将竹筒口朝下,埋在泥土中。大约需要掩埋三个月。在此期间要注意土坑不能入水,竹筒不能打开,使茶叶慢慢发酵。

晾晒:三个月后可将竹筒取出,筒内的茶经过一定晾晒,就可以直接食用或饮用。

食用与保存:酸茶可嚼,可含,可煮,可泡。如若密封可保存两年左右。





而“烤茶”还不是独属山上的布朗族和傣族的。藏族、纳西族、德昂族、壮族、苗族、回族、彝族等等民族都会,只是用具与方式各不相同,用陶罐、青石板、芭蕉叶甚至纸都能烤。


曾有人提出少数民族的“烤茶”和陆羽《茶经》中的“炙茶”没什么区别。但中原人“炙茶”是因为新茶难得,只好加热受潮陈茶,让其更像新茶,是一种“局促的讲究”。


坐拥茶山的山民可犯不上如此。真要解释的话,对他们来说,烤茶即是生活方式。走进山民家中,茶叶随时在旁,火塘日夜不息,怎能不让茶与火发生点什么?又恰好,唯有粗壮厚朴的大叶种茶,才经得住烟熏火烤。且未经陈化的大叶种茶略嫌刺激,用火烘烤后不仅滋味变得醇和,香味也会更为显扬。


烤茶制作流程


烘烤:抓一把毛茶,放入洗净且烘干的陶罐中,将陶罐直接架在火塘上烘烤。

颠摇:估算时间,观察火候,不时拿起陶罐颠摇。随陶罐内温度渐高,翻动频率要越来越快,罐中茶叶渐渐带上烟火气。最后为防烤焦,需把陶罐拿离火源,继续捧在手中摇动。

注水:等茶叶发黄、膨胀、带泡点,且茶香与火气皆出,即茶烤好了。将烧好的开水注入陶罐,会发出“嘭”一声轻响。稍稍冷却后,可视情况加水或煨烤。

分茶:主人为客人分茶,一人一盅,细细嘬饮,围塘闲话。




如今普洱茶热火,做茶有了标准,山民有时还会羞惭地说:“那还是跟外面学的,我们自己没那么讲究。”酸茶、烤茶、竹筒茶等的喝法,当然也没有日本茶道的优雅——但茶之道,是否仅有一道?就像“布朗王子”苏国文老师说的,过去山民是只有一罐、一杯、一火塘而已,“那就是我们的茶道”。


随着生活方式的改变,这些“茶道”也会受到 “威胁”。比如,假若火塘渐渐消失,自然会殃及烤茶。不过,当代的视角也会带来一些新机会。我就发现,有不少研究已经开始探讨酸茶、烤茶等等的口味、成分和独特效用。未必要留住所有“过去”,却可以在过去中发现未来,寻找到新的“道”。


文|周幺幺

插图|榆木先生

编辑|张小树


景迈山


左靖团队与云南省澜沧县景迈山古茶林保护管理局自2016年下半年达成合作,为景迈山糯干(傣族)、翁基(布朗族)两个中国传统村落进行展陈策划与空间设计,系属于景迈山古茶林申遗工作的分支。展陈内容与方式以当地居民为主要受众对象,同时服务于外来游客;空间设计包括社区文化展示中心、游客服务中心、社区图书馆及乡村建筑工作站。目前项目正处于前期调研准备中,预计2017年年中展览开幕。



本文转载自公众号:离村





《碧山》杂志书是一系列试图寻找重返我们传统家园之路的杂志书,创办于2012年。 试图以现代人的视角重新梳理传统文化在中国人生活中的位置,并探讨以此为源头展开传承与创新行动的可能。如何从“旧邦”出发而辅以“新命”,是《碧山》的办刊宗旨 。目前已经出版了《东亚的书院》、《去国还乡》、《去国还乡续》、《结社与雅集》、《文庙:儒家的先贤祠》、《民艺复兴》、《民艺复兴续》、《永续农耕》和《米》等9辑。


| 碧山杂志书,寻找重返我们传统家园之路。

| 官方微博:@碧山杂志书

| 官方微店:碧山小卖部

| 官方邮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