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罗天昊国与城
交流国家、城市与区域竞争战略,社会与经济改革事务。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辽沈晚报  ·  很有氛围感的大牌口红,涂对气质都更好了 ·  12 小时前  
辽沈晚报  ·  很有氛围感的大牌口红,涂对气质都更好了 ·  12 小时前  
护肤问莫嫡  ·  23岁用王炸三件套早吗 ·  昨天  
辽沈晚报  ·  很有氛围感的大牌口红,涂对气质都更好了 ·  2 天前  
辽沈晚报  ·  很有氛围感的大牌口红,涂对气质都更好了 ·  2 天前  
TK增长会  ·  义乌一款眉笔在TikTok销售超过320万件 ·  3 天前  
TK增长会  ·  义乌一款眉笔在TikTok销售超过320万件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罗天昊国与城

长江经济带的五大战略重点

罗天昊国与城  · 公众号  ·  · 2020-11-17 21:34

正文

罗天昊 著有《大国诸城》

公众号 ID Luotianhao99 罗天昊国与城

中流砥柱,定鼎重器。

暮秋,国家领袖视察江苏,在南京召开长江经济带座谈会,引起举国震动。

国家三大战略,一带一路是未来之望,而且主要重点是中国与外界的关系。

京津冀一体化,更多体现的是要解决中国发展之弊,是一种挑战与应战。

唯有长江经济带,乃是主动顺应时代之变,国家之变。并且以国内振兴为重点。

若论千年大计论,雄安新区的设立,是要解决中国社会经济全面改革的样板。而长江经济带,重点则是发展经济。

改革开放至今,中国奉行非均衡发展战略,优先发展沿海。当下中国已经从外贸立国,转移到内需拉动经济的时代,内陆腹地的重要性第一次凸显。中国正式进入到海陆并重时代。中部崛起大势所趋。长江经济带作为中国经济地理的南北之中,众望所归。

国家寄望于长江经济带 推动中国的高质量发展。

概言之,长江经济带有五大战略重点:

实现高效发展;惠及民生,突破中等收入陷阱;发挥人才人口优势,实现创新驱动;转换动能,实现产业升级;实现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的平衡。

(1) 实现最高效的发展,带动大国全面崛起

最大,最快,双剑合璧,最为高效。

长江是中国第一大河。长江经济带覆盖上海、江苏、浙江、安徽、江西、湖北、湖南、重庆、四川、云南、贵州等 11 省市,面积约 205 万平方公里,占全国的 21% ,人口占全国的 40% 。GDP约为全国的 45%

2016 9 月,《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纲要》确立了长江经济带 " 一轴、两翼、三极、多点 " 的发展新格局。包含了九大国家中心城市的四座(上海,武汉,重庆,成都),二十大城市中的十座。拥有长三角,长江中游和成渝三大国家级增长极。坐拥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皖江城市带,鄱阳湖经济带,武汉城市圈,长株潭城市圈,成渝城市圈。是中国总量最大,腹地最广阔的经济区。也是全球最大的经济区。

长江经济带横跨中东西,位于南北分界线。通江达海,公路高铁,交通便利,扼制中国中枢。水资源在国内最丰富,自然地理条件全国最优越。科教发达,在校大学生人数超过千万,全球第一。同时,随着产业转移的推进,中部成为中国制造业重地。汽车、钢铁、电子、石化、装备制造等产业称雄国内。

统而言之,长江经济带不仅经济总量最大,而且天赋杰出。地分南北,水接东西,是推动中国全面崛起的天选之地。

同时,长江经济带拥有中国最高的增速。 2017 年中国经济增速最高的十大省市,长江经济带占了七个,最高为贵州的 10.2% 。云南 9.5% ,重庆 9.3% 。在前十五位中,长江经济带占了 10 个。至2019年,格局基本未变。

总量最大,增速最快,国家以长江经济带为经济发展龙头,效率最高。

2019 年,中国 GDP 达到 99 万亿,占全球比重约 16% ,仅次于美国,是英法等六国的总和。美国经济增速在 3.5% 左右,纵使如此,若中国经济增速保持 6.5% 以上速度,汇率大致不变的话,大约在十年左右,中国将超越美国,成为全球第一经济大国。

今年突发疫情,各国经济下滑,中国经济三季度转正,对比之下,中国赶超的速度,可能还会提前。

中国成为全球第一经济大国,长江经济带成为中国第一大经济区,共振。

块头最大,增长最快,发展效率最高,带动大国全面崛起。

(2)

实现民富,带领中国突破“中等收入陷阱”

实现民富,长江经济带最有代表性。

东部已经实现了初步富裕,西部则欠发达。且经济总量小。中部经济总量最大,处于发展中阶段,潜力最大,中部民富,才意味着大部分区域、大部分民众的富裕,具备典型意义。

2019 年,全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70892元,第一次超过1万美金。 排名中游, 为全球平均水平的 80% 左右。仅等于 70 年代末的美国和日本。 中国人均收入 在全球排名 100 名之后,与中国的经济地位严重不相乘,说明中国是一个穷人国。发展经济,仍是一大重要使命。

在长江经济带中,长三角多数城市的人均 GDP 超过 10 万,其中,上海为 15.7 万,苏州 18 万,杭州 15.2 万,无锡 18 万。


关键在长江中上游。尤其是长江中游最有代表性。

就人均 GDP 而言,长江中上游八省市分别为湖北7.5万元,湖南5.8万元,安徽5.8万元元,江西5.3万元,四川为5.6万元,重庆为7.6万元。贵州为4.6万元,云南约4 .8 万元。除湖北和重庆略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其余五省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涉及人口 3 亿,国土面积 150 万平方公里以上。


在人均收入方面,上海、杭州等地都超过了 6 万元,苏州等东部工业城市超过了 4 万元。长江中上游诸省市,也总体基本略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如此庞大的人口和广阔的区域,在人均 GDP 和人均收入方面略超过全国平均水平,接近全球平均水平,将是国家之福。意味着中国的经济总量的飞跃,经济结构和阶层结构的巨变。

长江中游,以及长江上游的大西南区域急需实现民富。

中国基尼系数畸高,达到了 0.46以上 ,多数财富集中到少数人手中, 穷,还不平衡。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关键就是破除不平衡,实现公平基础上的共同富裕。

罗天昊认为,未来的长江经济带,不仅要实现快速增长,而且要实现公平经济。建立以市场为主导的市场经济,防止京津特权式经济的弊端。

(3) 实现产业升级,打造制造业第三级

国家产业竞争,制造业首当其冲。

当下,全球主流国家制造业回流,各大国在制造业领域硬碰硬。中国的制造业 2025 计划,目标是在十年后进入全球制造业第二方阵。当下中国在高端领域受到欧美发达国家阻击,芯片事件只是个开端。在低端领域,受到印度和越南等新兴势力蚕食。出路在于尽快实现制造业升级。

我国将出现三大制造集团,一是以北上广深为代表的高精尖制造业,比例小,但是技术处于最顶尖行列;二是以长三角的无锡苏州,珠三角的佛山东莞为代表的大众制造业的中心,其技术先进,基础雄厚;三是承接产业转移最集中的大陆腹地城市。

长江经济带传统产业与高科技产业兼备,成为中国重要的工业基地。按照工信部的有关规划,长江经济带正在重点打造电子信息、高端装备、汽车、家电、纺织服装五大世界级制造业集群。

长江经济带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约占全国的一半。除江浙和上海处于产业链高端外。其它八省市制造业急需实现产业升级。

八省市的第二产业占比,均在 40% 左右。相差不到 10 个点。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超过8万亿。为全国最大的工业基地。其中,湖北、湖南、安徽、四川工业规模均超过 1 万亿。平均增速在 8% 以上。处于工业化加速时期,是 承接长三角和珠三角产业转移最主要的腹地。

以汽车产业为例。武汉的东风,神龙为扛鼎品牌,是中国五大车都之一,长沙则是北汽福田、广汽、大众等在中部的重要基地。南昌的江铃汽车产值也逼近千亿。重庆、四川的汽车产量都过百万。整个长江经济带有十几个城市都产汽车,超越东北,成为中国汽车产业之王。

长江经济带工业总量大且发展不充分,潜力巨大。衡量产业升级程度,最核心指标是高技术制造业占规模以上制造业的比重。

2019 年,中国平均水平为 14.4% 。八省市中工业基础最好的湖北,高技术制造业占比也仅为9 .5% 。制造业升级尚未完成。

核心技术,才是真正的大国重器

作为中国最广阔的经济腹地,若长江经济带多数城市的高技术制造业能够达到甚至超过全国平均水平,中国的技术升级可谓水到渠成,整个国家也将完成大的飞跃。

长江经济带的制造业最大挑战是同质化竞争,尤其是长江中游的武汉与南昌、合肥之间,以及成都与重庆之间,产业相似度高,未来需要差异化发展。、

湖北工业规模最大,工业倍增计划基本成功,汽车、钢铁等产业规模超过千亿。北斗芯片等初步崛起。光谷的光纤以及其它产业,也渐成规模。湖南工业规模仅次于湖北,装备制造业强势,三一重工,中联重科驰名全国。 安徽的 装备制造,家电产业强势。江西则有电子、汽车、电器机械,医药和农副食品五大产业。

在错位竞争的基础上,武汉、重庆需要比其它城市更早实现产业升级,建立更大优势,早日建成比肩上海的另外两大中心。

(4)

实现创新驱动,打造中国最广阔的创新基地

中国持续三十多年的高速发展,生态环境受到了巨大的破坏。人口红利已经见顶,传统发展模式已至尽头。

中国的崛起,不仅面临欧美等发达国家的阻击,更面临印度越南等新兴国家的竞争。前狼后虎,两线作战。

内外挑战,路在何方?创新能力将成为中国未来国家战略的重要根基。

创新能力,涉及到几个核心指标。

R&D 经费占 GDP 比重 (研发强度),通用的核心指标,体现了创新的投入程度;

高技术制造业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技术创新首先体现在工业领域;

万人专利授权量,也是通用指标;

万人高校在校生数,衡量城市创新潜力和人才储备能力。

常住人口占户籍人口的比重,移民比例越高,社会越有活力。

2019 年中国研发投入占 GDP 的比重为 2.19% ,略高于欧盟。在长江经济带中,上海为 4% ,杭州为 3.45% ,武汉、合肥、南京也超过为 3% 。苏州、无锡逼近 3% 。成都与全国基本持平,重庆略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其它近 30 个城市,则多数在全国平均线以下。综合计算,长江经济带总体研发投入基本与全国持平。

在专利发明方面,上海总量最大,苏州人均最高。杭州、武汉、合肥、成都、重庆等专利授权量都超过 2 万件以上,处于全国先进水平。但其它多数城市专利不发达。

在高等教育方面,长江经济带优势非常突出。

著名经济学家舒尔茨测算,在美国 1929 年至 1957 年的国民经济增长额中, 33% 是由教育形成的人力资本做出的贡献。更聪明的国民,更轻快的节奏。是高校和高铁扩张带给中国的两大礼物。

2006 年至 2016 年间,中国人口增幅仅为 5% GDP 增幅 250% 以上,但是,授予国内的发明专利从 2.5 万件飙升至 30.2 万件。增幅超过 1100% 。连续六年居世界首位。在劳动力下降的关键时刻,庞大的高教教育人口,是中国的大杀器。

2019 年,长江经济带 11 省市高校在校生人数突破 1300 万,占全国 43% ,为中国高教资源最集中的地方。

在人口资源方面,多数省市均为流入。浙江流入 113 万,安徽42 .3 万,四川 34 万,湖南19 .5 万,江苏19 .3 万,江西18 .5 万,重庆 22.5 万,贵州 23 万,湖北 10 万。长江经济带总计流入人口3 00 万左右,充足的青年移民,将提升长江经济带的创新能力。

罗天昊认为,长江经济带在研发投入、专利发明、高技术制造方面,处于全国中等水平。其中上海、武汉、成都、南京、重庆等中心城市比较优势突出;在高等教育和人口资源方面优势明显。整体而言,长江经济带处于飞跃的前夜,且爆发力强,可建成中国最大的创新基地。

中四角与成渝六大城市,有可能打破产业转移的惯例,在承接东部产业转移的同时,依靠强大的人口与教育资源,在创新方面超常规发展,建立北上广深之外的高新产业高地。




5 实现自然资本与经济的双重高速

2019 年中国经济增长 6.1% 。在全球大国中,仍高居前三。

中国崛起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之后,是否可以降低速度?

十九大关于主要矛盾的说法,定义为“ 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求与不平衡不充分发展之间的矛盾 ”,中国仍是一个穷国。谋求更美好的生活是民众的基本需求。

当今发达国家在起步时,多多少少靠征服和掠夺完成原始积累。 中国是一个内向发展模式的国家,完全靠自己国民的牺牲才完成原始积累。

这就是 中国不能慢的内在动因。

国家要进步,家庭要发财,个人要发展。 国家保持适当的发展速度,非常必要。

很多地方的发展有时候走向了两个极端。或者为了经济发展,不顾生态环境。或者为了达成环保目标搞一刀切,影响了经济发展。皆非大道。

真正有效的发展,应该是可以执其两端。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

2013 年至 2017 年,中国经济的增速从 7.7% 降到 6.9% ,呈缓慢下降趋势,而同时期的单位 GDP 能耗,则分别减少 3.7% 4.8% 5.6% 5.0% 3.7% ,累计下降 20% 以上。2018年和2019年仍平缓下降,关键是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的平衡。

未来最优的发展模式也许是: 经济发展次高速,环境保护加力度, 两者兼顾。

未来中国将形成一种“双引擎模式”,经济上仍然会保持长期的次高速;同时增加对于环境的治理与修复, 从此前的经济单方拉动,变为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双重拉动;最终实现自然资本与 GDP 的双增长,双高速。

东部增速已低,西部环境保护任务重,京津冀等华北地区受制于严重破坏的生态。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