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中国医生以论文评职称的晋升制度,一直以来饱受非议,且在种种呼吁下,多地出政策放松临床医生的论文要求,但也有人提出不同观点,认为“论文是打破‘老子院长儿主任’的唯一方式”,一起听听不同的声音。
作者 | 刘培慧
来源 | "医学界"微信号
Springer再次撤稿了,这次数目是107篇,本人的母校不幸的是排在被撤稿单位的前3甲,这已经不是第一次发生这种大规模被撤稿的事件了,上一次轰轰烈烈的撤稿事件发生于2015年到2016年间(本人的母校那次还是前3甲,这就让我很是尴尬了)。
网上很多在职医生开始吐槽“论文”的各种弊端,在职医生吐槽的重点在于:临床工作忙啊,又没人教我科研,每天下班在路上都能睡着的状态,谁还有心情去写文章。
那么“论文”真的对于临床医生一点价值都没用么?答案是:论文对于临床医生的价值很大,体现在各个方面,让笔者依次道来:
第一:对于“职称晋级”而言,考试加论文可能是最为公平的方式。
笔者最近在跟南京鼓楼医院刚刚拿到一个国青基金的好友说,就我国目前的这种国情,对于很多在医院里面没有背景的而又有才华的年轻人来说,如果把职称晋级的条件设定成由相关“领导”来考察你的临床能力,而不需要论文加考试,那你很可能就是有生之年在“主治”这个职称上到头了。
我们国家,属于一个人情社会,虽然很多医生都吐槽绝对不会让自己的孩子去学医,但是这些医生往往都是底层的一线医生。笔者身边很多主任,院长的孩子都是“医二代”,往往都是“老子院长,儿主任”这种套路。在职称晋级上,单纯就论文而言,虽然部分国内的杂志加国外的那些不入流的杂志是可以通过“花钱”找各种中介或者实验代做的公司来解决问题,但是真正的国内外的一流杂志仍然是相对公平的。
为什么说国外撤稿的杂志大部分都是不入流的杂志,就springer这几年撤稿的期刊来说,发表的期刊基本都是2-3分的OA开源期刊居多,这类期刊基本在各个学科内并不是高质量的期刊,很多都是出了名的“掠夺性”期刊,很少很少有IF大于5分,并且JCR分区在1,2区的杂志上出现大规模的撤稿。
所以,论文这种东西就跟广大中学生所痛恨的高考一样,是你人生中仅有的几个能靠自己的努力来改变自己命运的转折点,真的取消了,未必是一件好事。
第二:就目前而言,体现临床最新技术以及展现科技成果最好的方式仍然是发表论文。
实际上,目前能够体现最新的研究成果的最佳方式仍然是论文,特别是对于临床医生而言,真的创造出了新的临床术式或者是新的治疗方式,要想让国内外的同行了解你自己的成果,最好的方式仍然是在行业内公认的高水平杂志上发文章。
对于高水平的同行而言,从你的文章中是可以看出很多问题的,技术是否过硬,是否具有临床可推广的意义都可以从文章中看出。而且笔者一直认为,一个连文章都不会写的人,肯定是一个科研方法不行,语言能力不行,逻辑思维能力欠佳的人,这种人只有极小的概率是一个优秀的医生。
一个优秀的临床医生,一定得有一定基础的科研能力,你只有有了相应的科研能力了,在阅读国内外的最新研究成果的时候你才能鉴别出哪些是高质量的研究成果,可以再自己的实际工作中去直接应用;哪些研究成果具有一定的水分,临床应用要慎重,而不是一头雾水的去看那些“掠夺性期刊”上的水文,反正都是英文,看起来都很高大上的样子,这样一头雾水的医生注定不会成为一个“大家”,能在如今异常紧张的医患关系中“幸存”下来都算是这种医生运气好。
第三:在如今忙碌的临床工作氛围中,去憋论文的那段时间反而可能是你接触最新研究成果最用功的那段时间。
我想经过了springer的这两次大规模撤稿之后,第三方中介机构仍然会存在,但是很多医生可能会倾向于自己去写文章,以笔者多年的在国内外期刊上的写作经验和临床实践工作经验而言,对于绝大部分的临床医生而言,虽然平常有不少讲座,但是真的去关心国内外本行业的最前沿的研究成果,仍然是自己写文章的那段时间,因为文章的选题要具有创新性,它会逼迫你去钻研你这个学科还有哪些地方未被挖掘过。
写文章一直以来都是一个痛苦的过程,但是在写作的过程中,所接触到的那些最前沿的研究成果,或多或少会对自己的临床工作有直接的帮助。在临床中你面对的是一个一个的生命,哪怕一点点的进步,都可能挽救很多家庭,所以“论文”对于临床医生而言,有着很大的实际意义和价值,要学会客观的去评价“论文”的意义,而不能人云亦云,因为这次撤稿而全面的否定“论文”在科研和临床应用中的价值。
版权申明 | 本文原创 欢迎转发朋友圈
投稿邮箱 | [email protected]
商务合作 | 021-58545118
▼过往的君子给我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