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冷炮历史
三观尽毁莫流泪,冷吧渡你入正途~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鱼羊史记  ·  男女间生理性喜欢,这些反应真的很明显 ·  昨天  
小叮读报  ·  2月5日,历史上的今天和生活冷知识 ·  3 天前  
互联网思维  ·  再读《明朝那些事儿》,我顿悟了 7 种强者思维 ·  3 天前  
互联网思维  ·  再读《明朝那些事儿》,我顿悟了 7 种强者思维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冷炮历史

意大利巨盾弩兵:《骑马与砍杀》中的罗多克神射手原型

冷炮历史  · 公众号  · 历史  · 2021-01-12 10:51

正文

网易号新人文浪潮计划签约账号【历史心发现】
原创内容 未经账号授权 禁止随意转载

喜欢玩《骑马与砍杀》的朋友都知道,在斯瓦迪亚地图的南部,有一个名叫罗多克的王国。 根据出身这里的雅米拉的描述,这里南部有类似于地中海的群岛和地中海式气候,内部是山地丘陵密集。而且这个国家骑兵不发达,需要雇佣骑兵作战,但是有很强的山地步兵和喜欢用盾牌作掩护的弩手。况且本地山民有反抗贵族、用重步兵教育贵族骑士的光荣历史。


显然,它的原型就是中世纪的北意大利城邦。


雅米拉


罗多克神射手的原型,自然就是著名的巨盾弩手了。

今天的文章就是详细介绍这一兵种的。


兵种的起源


为了摆脱阿尔卑斯山以北的封建领主对城邦的干预,出身城邦有产阶层的民兵需要抽出部分时间操练武艺,迎战那些以骑士为核心的封建军队。 在弩被广泛采用前,北意大利城邦的军队主要是城市贵族组成的骑兵、富裕市民组成的骑兵和大队步兵,在城市附近乡下的贵族骑兵,以及雇佣军人。



在频繁的战争中,入门门槛低、训练成本较低、精准度高的弩,被北意大利城邦广泛采纳。 从12-13世纪,北意大利城邦大量用弩装备自己的民兵部队,对于只需要抽出部分时间训练的意大利民兵而言,这种直射武器很适合非职业军人上手,所以弩机在当时的北意大利很受欢迎,此外这些富裕的意大利城市往往有充足的财力,稳定的行会组织和民兵训练体系,还有较高的文化程度,能保证弩手装备不错的武器和铠甲进行训练,所以13世纪意大利弩手部队今本上进入了鼎盛时代,这些弩手参加十字军东征、入侵拜占庭帝国,在地中海上与海盗作战、镇压希腊人的反抗,曾有过过着精彩、或者狼狈的表现,但总而言之它们成为了当时欧洲军事史上无法忽视的兵种之一。

弩手一般是出身意大利市民中起码是中产的一群人,也有少数人的水平在小康之上,其军官往往是各个城市的贵族。 这些人算是重步兵,他们的军饷往往高于普通步兵,有的城邦的冠军弩手可以获得城邦发放的终身津贴,可以自己做很大的买卖,但是对所在城邦的爱国热情是他们作战的最强动力。

弩手的战术和训练

在单兵装备上,城邦会要求这些相对殷实的战士配齐轻头盔,链甲或者皮甲,或者结合了链甲+皮甲的轻便护甲,匕首,短剑,弩机,还有标志性的大盾牌。有的人还有狼牙棒或者钉锤,用于击破骑兵的重甲。虽然他们的装备不如骑士重装,但是绝对不算轻装步兵,在关键时刻他们也可以肉搏。 他们的盾牌通常高1.2米,有的高1.5米,弩手一般是用盾牌底部的小支架或者木棍撑起盾牌,给需要用脚蹬辅助拉弦的战士提供足够的掩护。盾牌上往往有凸起部分,可以供士兵瞄准或者架设弩机。

在野战战术上,巨盾弩手的打法有点类似于罗马帝国后期的移动防御工事。 随着意大利人对古罗马帝国晚期军事著作的翻译,比如韦格第乌斯的兵法的吸收,罗马晚期的某些军事原则在意大利城邦军队身上重现,并且和弩相结合。
巨盾弩手的战术主要是依托大盾牌和辎重车组成盾墙和移动掩体。 在掩体背后施放弩箭,移动掩体可以掩盖弩手机动性低,弩箭发射慢的弱点,而且可以极大提升弩兵射击的命中率。虽然人们对于弩兵有设计速度不如弓兵的刻板印象,但这是14世纪复杂的齿轮结构应用于单兵弩之后的情况,在此之前弩兵的装填和发射速度和弓兵相比并不十分悬殊。而且掩体背后其实也有投枪手和弓兵,他们会与弩手一起作战,形成持续的火力输出。所以意大利城邦间的战斗往往是两拨军队如何引出对方的轻步兵或者骑兵出战,用远程火力杀伤敌军,然后让己方的步骑兵大举出击。也因为对远程火力的依赖,在意大利重骑兵和经过升级的铠甲大行其道之前,在北意大利战场上弩兵有很重要的地位。


在战场上镇定地操作弩机,需要有规律的训练。 所以从1162年开始,比萨城邦要求市民弩手装备好弩机,弓箭和长矛,其他城邦也出现了类似的制度;威尼斯将弩机比赛作为青壮年公民需要参加的体育运动加以普及;从1349年开始,热那亚人会在奥利维拉城门前组织弩手训练,操练中脱颖而出的冠军射手会获得城邦赠与的精装单兵弩作为荣誉奖励。再到后来,很多城邦的宗教节日和地方节日上,射弩比赛都是必备的庆祝活动之一。

除了远程攻击之外,弩手还要学习使用匕首或者长矛近战肉搏。 类似于罗马人,城市民兵的日常训练都是用木锤或者木剑进行,携带金属武器参加演习的人会被处以重金罚款。11世纪末开始,一些城邦开始组织自己的骑马民兵和骑士进行骑马比武训练,以类似于骑枪比赛的模式训练自己的重甲骑兵部队。


因为弩手需要对抗有骑兵的敌军,所以弩手集团会有意识地进行迎战大队骑兵的训练。 通过让他们向自己发起佯攻,习惯骑士冲锋时带来的地动山摇、战马狂嘶的场面,能否经受住这样的考验,是他们能否取胜的决定性因素。当然团队协作、集体举盾移动、列出凹阵或者凸形阵也是必要的训练科目。在训练和实战中,来自同一行会的战士,比如屠夫、工匠、医生、乐者会站在一起,组成以25人为一组的一个单位,相同职业的人站在自己左右,能增加行阵间的凝聚力。
由于弩机基本上是平射、不能抛射,所以弩手的阵线密度比弓手要宽松一些。 方便一面大盾后,一个人举盾牌,其他几个弩手轮排放箭或者装填弩箭,这样的默契配合,也是他们日常操练的技能之一。

在行军和作战中,北意大利城邦的军队,依旧会采纳维吉提乌斯等晚期罗马军事家提到的原则。 比如行军时弓弩手和轻步兵在队伍最前面开道,城邦的旗帜战车和辎重车位置行军队列的正中央,左右以轻骑兵掩护,然后骑兵为大军殿后。由于北意大利还有一些保存较为完好的古罗马道路,所以意大利城邦的军队还是可以沿着这些路线骑马驾车,攻守进退。


在后勤补给上,一般来说意大利城邦间的战斗持续时间不长,大约持续时间为数日。 意大利城邦周围本身也有很繁荣的地中海式农庄,城市间的道路体系也有定期的维护;再加上城市民兵大都有比较宽裕的家境,所以他们的后勤补给往往也很丰盛。现存的西西里、威尼斯、那不勒斯等地的补给文书显示,意大利人发往驻防堡垒的食物包括主食类(大麦,小麦,面包,干饼)、调料类(橄榄油,醋,奶酪,糖,胡椒,番红花,蜂蜜),肉类(猪颈肉,猪肋排,猪里脊肉,羊肉,火腿肉,腌鳗鱼,腌蟹)、蔬菜类(豆子)、饮料(希腊酒,意大利酒)等等,由于是近距离作战,城邦之间很少打出撕破脸皮血战到底的情况,所以很少有城邦军队会遭遇缺粮、补给不足的困境。

实战表现和战后生活

和弓相比,弩的装填速度慢,而且不能向弓那样抛射、形成一个歼敌区。 但这一缺陷可以通过大盾牌和轮排作战、规律的日常操练来弥补;它的直线弹道和强大的力度有利于破甲,用好了能对骑兵形成有力的反制。
所以在战斗中,意大利弩兵一般会排出凹型阵吸收骑兵的冲锋,或者位于阵线的左右两翼,以大盾保护己方人马。 然后以火力输出削弱对方的骑兵或步兵,为己方的步骑兵出击创造条件。在意大利城邦间烈度不高的游戏般的战争中,能够更好维持阵型的一方,或者能够迅速集结整队的一方赢面更大。而弩的穿透力也对于铠甲的发展提出了要求,1341年就有意大利城邦以能否扛住弩射作为检验骑兵重甲的标准之一。


战败被俘之后,有的弩手也会被敌对城邦剁手指,让他们终身不能发弩作战。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