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自《2014大经科注》第460集
2017年6月22日 讲于 英国
当今时代眼见、耳闻到真正发愿永不退转的人他才会相信
如何叫我们真正相信不再怀疑?真正发愿,永不退转。
真正
发愿永不退转,现在这个时代的人总得要亲眼看见、亲耳所闻,他才会相信
。这个时代有没有?有。我劝导大家,包括我自己在内,海贤老和尚我们真的见到了,虽然没见过面,他的信徒,我认识的有二三十个,他们到香港来看我,告诉我亲近老和尚种种感受,我勉励大家,你们亲眼所见、亲耳所闻,我听你们的报告很欢喜,我能相信,我不怀疑。
老和尚家境清寒,清寒到三餐饭都有问题;尤其他父亲过世,逼不得已出家。出家,至少吃饭没有问题了,居住也没有问题了,有个安稳的地方住下来,解决眼前之急。
他的师父传戒老和尚,我没见过面,听到这位法师的修持,我明了,这个老和尚,确确实实已经达到“明心见性”,不是凡人。
“明心见性”是什么人?法身菩萨,刚才所说的,刚才讲的,“破一品无明,证一分法身,”不是普通人,《华严经》上至少是初地菩萨,他能观机
。海贤想出家,拜他为师,请他剃度,他看看这个年轻人,二十岁,有善根,欢喜收了。真的,海贤就变成老和尚的传人。剃头完了之后,教他一句“南无阿弥陀佛”,嘱咐他一直念下去。
海贤老实、听话、真干,没有怀疑,就一句佛号念下去,念了九十二年,难得!
九十二年,一句佛号不换题目的。他不认识字,没有读过一部经,所以念这句阿弥陀佛,有没有读书、认不认识字,没关系,只要你相信,不怀疑,一直念下去,睡觉的时候就中断了,醒过来就接上,九十二年。我听他这些在家弟子们告诉我,出家弟子也有来看过我的。
老和尚念佛,念到“功夫成片”,
我估计顶多三年,也就是二十三岁,他念到“功夫成片”。
“
成片”是念佛人第一个关口,他通过了,无论在什么时候、无论在什么处所,他心里的佛号没中断,叫“成片
”
。
有这个功夫,他杂念没有了,
他只有念佛这么一个念头,他不起第二个念头,这叫“成片”
。
由“成片”再往上提升——“事一心不乱”,“事一心不乱”得定了,他得的那个定功跟阿罗汉平等。
阿罗汉包括四个层次——须陀含、斯陀含、阿那含、四果阿罗汉
,生“方便有余土”,不是“凡圣同居土”。他还没走,还继续念,
我相信,他得“事一心不乱”,大概在三十岁到四十岁这个时候;四十岁,我相信他念到“理一心不乱”
。
“理一心不乱”跟禅宗大彻大悟、明心见性同一个层次,烦恼断了、智慧开了,换一句话,世出世间一切法全通达了,这个时候,也就是他老师教他念佛,一直念下去。
海贤老和尚走得潇洒、自在,给佛门做了一个好榜样
后面还有一句话,“
明白了不能乱说,不能说”,什么明白了?开悟了
。
开悟,
世出世间法全通了,为什么不能说?社会人心不善,你说出来人家不相信,说你造谣生事,甚至于害你。你看六祖惠能大师开悟了,到猎人队里躲十五年。不敢让人知道,等到风平浪静才能出来。
贤公处的这个时代跟六祖时代不一样,六祖那个时代佛法鼎盛,他这个时代佛法衰到极处
,
怎么敢说?!
所以这句话,就是说他四十岁以后真正成就了,不能说,叫他等阿弥陀佛接他往生。
阿弥陀佛什么时候来接他?要照常理来讲,“功夫成片”他跟佛就有感应,定中见佛、梦中见佛都是平常事
。他有没有见到?我们在古人记载里头看到,慧远大师往生的时候告诉大众,他一生三次见到极乐世界、见到阿弥陀佛,告诉大家,现在极乐世界现前了,阿弥陀佛来迎接我往生,所以老和尚见极乐世界、见阿
弥陀佛,就好像回家去看看,很自在、很熟悉。
为什么在这个世界住这么久?
不
是他的意思,他每一次见阿弥陀佛,都要求阿弥陀佛带他往生。
佛告诉他,你修得不错、修得很好,希望你多住几年,给佛门弟子做个好榜样
。
我们知道做什么好榜样,末法时期,现在不是“僧赞僧”,是相反的,叫他做出“僧赞僧”的榜样。
我相信阿弥
陀佛跟他有约,什么时候你看到一本书,有人送你一本书,这本书叫《若要佛法兴,唯有僧赞僧》,你看到这本书了,阿弥陀佛就来接你,所以我们想着他天天在等。
人非常慈悲,喜欢布施。他拿什么布施?从小住在农村,父母下田工作,我相信他会跟着下田,他对农耕很熟悉,所以出家之后开山。山上没有主人的土地,先后开了一百多亩,种粮食、种蔬菜、种水果,收成很不错,当然是好东西。
“理一心不乱”,“明心见性”,他是菩萨。菩萨种出来的粮食,比一般人一定好,他有佛力加持
。他除了寺庙里头留下来做道粮之外,都去布施,送给贫穷人家。缺少粮食的人他布施,一生没有积蓄钱财。你布施钱财给他,他不要,他没有用处,一生。
走的时候一百一十二岁。从二十岁开始念佛,到一百一十二岁,九十二年,九十二年就一句佛号。等到最后,果然二0一三年一月,有个信徒,这个信徒来看过我。我说她,她不应该把这个书带上山。为什么?
老和尚没有见到这书,就多住几年,他的寿命是佛加持的,真是无量寿,怎么会糊里糊涂把这个书带上山去
。一般人我们相信,看老和尚不可能带书去。为什么?老和尚不认识字,老和尚一生没有念过一部经。他就是一句佛号,告诉我们,你学他这个方法肯定成就。
他拿到这本书,就穿袍搭衣,要求人给他照相,就是这张照片,第三天就走了,他把后事交代了,他就走了。走得潇洒、走得自在!给我们末法时期念佛求生净土做一个好榜样。
确确实实他将蕅益大师劝人念佛的方法,圆圆满满做出榜样来给我们看。
蕅益大师说“能不能往生决定在信愿之有无”,你能不能往生完全在“信”、在“愿”,“真信切愿”没有不往生的
;
生到极乐世界品位高下,极乐世界四土、三辈、九品,你是在哪个层次,那是你念佛功夫的浅深
。“功夫成片”是功夫,“事一心”、“理一心”都是功夫。
通常我们在《往生传》里面看到的、在《净土圣贤录》上看到的,三年往生的人很多。大概四十多年前我遇到一位出家人,年龄比我大一些,听我讲经,听完之后他问我一个问题,他说《往生传》里面许许多多的人都是念佛三年就往生了,难道他们的寿命三年就到了吗?哪里有这么巧!我当时告诉他,我说念三年就往生,是自己要去的。
为什么?“功夫成片”,他见到佛了。
见到佛,佛一定告诉他,劝他好好地念下去,你的寿命还有多少年,时候到了我来接引你。可是里面就有不少人,遇到这个机会他不放弃,求阿弥陀佛,我寿命不要了,我现在跟你往生,这么去的,这才讲得通。
家中供一尊阿弥陀佛,够了;可再加一个海贤老和尚像
那么我们就晓得,海贤老和尚往生,二十二三岁就有资格了,他不愿意在这个世间受罪,他就想走,佛真带他走!老和尚我们相信不是普通人,菩萨再来,来表演给我们看的,极乐世界是老家,他随时可以回去,丝毫障碍都没有,这个事实真相我们要懂,我们走他这个路子决定正确。
家
里面供佛,供一尊阿弥陀佛,够了;再可以加一个海贤老和尚,放在佛的旁边,看到他,他就是我的师父,他就是传法给我的人
。
传什么法?“南无阿弥陀佛”一直念下去,就传这个法
。
做出来,我们看到了,我们听到了,说我们自己不能往生。
海贤都能往生,你为什么不能往生?海贤能做到的,我们每个人都能做到,只是不肯去做,肯做的人个个成就
。
这个法表得太好了!也唯有这一个法门在末法时期——当前我们的社会,容易成功
。其他的法门难!自己要克服自己的烦恼习气,烦恼习气还会现行,去不了极乐世界。
佛告诉我们“诸法离有无”,佛跟我们讲真话了
这一段经文里头讲到一桩事情,“佛智绝称”,佛的智慧无法能形容、无法能称说。
释迦牟尼佛在弘法当中用方便法,满足我们眼前的欲望;真正要明了,完全要靠觉悟
。
“读书千遍,其义自见”,书分量大,就是《无量寿经》念一遍,初学的同学大概要两个小时,一遍念下来,一天念十遍,二十个小时;一千遍念下来,熟透了,完全能够背诵了,十遍五六个小时就念完,一年的时间够用了。
如果我们不念经,我们学海贤和尚念佛,佛号不间断,从一天一万声开始,念熟了,两万声、三万声,三万以上,就是三万到十万。我相信,没有怀疑、没有退转,一心一意求生净土,你决定得生。
这里头有几句话很重要:“
法若是有,必应有知有之智,法若是无,也应有知无之智。
”这是按照一般人、平常人的逻辑。
佛告诉我们“诸法离有无”,佛跟我们讲真话了
,真话到底有没有?
我们今天眼睛睁开来看见的、耳朵听到的、身体接触到的这个大千世界、这个宇宙万物,是有还是无?佛说真话了,真话是什么?
不能说它“有”,也不能说它“无”,“有”、“无”都不存在,这是跟你讲真的
。为什么不能说“有”?因为这个“有”,频率太快了,决定摸不到。那就是我们综合弥勒菩萨所说的,把“一弹指三十二亿百千念”,用一秒钟计算,一秒钟弹七次,一秒钟它的生灭多少次?二千二百四十兆,这么高的频率,不但是无法计算、无法想像。无法想像,连想像都想像不到,哪一法是真的?!
好在这桩事情被现代的量子力学家发现了,他们没有说出数字,他只是告诉我们频率太高,无法称说,这才是事实真相。
凡夫不知道事实真相,说“有”、说“无”都错了
。
你说“无”,它“有”;你说“有”,这“有”是“无”,这话很不好懂
。
我们举个比喻,眼前的屏幕,电视播出来的,一秒钟它生灭多少次,一百次,我们都无法捉摸,一秒钟这一百张的画面,哪一个画面是我,哪一个画面是真的?你
说这个画面是我,它已经不存在了,一秒钟换一百张,张张不一样,决定没有两个画面是一样的,只有到“常寂光”是一样的,不在“常寂光”没有相同的,频率太高了、太快了,这是事实真相,包含整个宇
宙。
这
里面透了个信息给我们,如果你善根深厚,烦恼轻、智慧长,听了这些话你会开悟,恍然大悟。悟了之后会怎么样?一句话不说,没有话可说,这是真的
。你要问他,他什么都知道;你要不问他,他什么都没有
。
用“真心”,不用“妄心”,这在佛教里叫什么?叫他做“法身佛”
。
释迦牟尼、阿弥陀佛,经上给我们讲的,这是“应化身佛”,不是真的,他们确实证到“真”的,他也不住在“真”里头,也就是“空有两边”都不住,得大自在!跟一切众生感应道交,帮助一切有情众生,离究竟苦、得究竟乐,这什么意思?帮助你成佛,成佛就得究竟乐、离究竟苦。
苦
乐没有了,真的是“一切法离于有无”,能够常常把这句话放在心上,其他的妄念都没有了,住在这个境界上,会得定、会开悟
。
“得定”是“开悟”的前方便
。
“定”是什么?“定”是“真心”,“真心”没有动摇,是“定”。“真心”里面本来就有无量智慧,无量德能,这个境界叫“明心见性”、叫“见性成佛”。
“四句”是讲“有、无、非有、非无”。
这个四句,不能说“有”,不能说“无”,也不能说“非有”,也不能说“非无”,说出来都是方便,你要把方便丢掉你才能开悟,就悟入了
。
一面听,一面把它放在心上,永远不能开悟;听到了,看到了,接触到了,不放在心上,心上什么?心上放阿弥陀佛
。
学海贤老和尚,九十二年就一句阿弥陀佛,除一句阿弥陀佛,什么也没有。他给我们表演,我们看懂、看明白了,接收过来了,依教奉行,如法炮制,你就是海贤的学生,海贤的传人,他成就了,你一定也能成就
。
所以“离四句,绝百非,体离对待”,“体”是“真心”,“真心”里头没有相对的;凡是有相对的,“妄心”。
净宗遇大难没人帮助只有忍受,海贤老和尚表法帮助我们
摘自《2014大经科注》第464集
2017年6月26日 讲于 英国
如果真正忏悔真正发愿,回头是岸,经要多听、要多念。古人教我们,要记住要落实,不要错过,
“一门深入、长时熏修”,“读书千遍、其义自见”
,这句话海贤老和尚做到
了。
他二十岁出家,师父只教他一句佛号,南无阿弥陀佛,嘱咐他一直念下去;“明白了,不能乱说,不能说”。他一生记住,果然像师父所说的,“一门深入,长时熏修”,开悟了。
先得“定”,“念佛三昧”是“定”,“事一心”、“理一心”都是“定”。得到“理一心不乱”,大彻大悟、明心见性,他见到佛身,时间不长,我估计他得“功夫成片”,应该是三年五年。也就是说,他二十三岁,二十四五岁,他得到了,往生就拿到了,这个境界里面会见到佛,我们相信,阿弥陀佛会常常照顾他,他的信心坚定。
“成片”之后,像他那种用功,五年,我相信不可能超过十年,最多五年,五六年得“事一心”;再过个五六年得“理一心”。他证得“理一心不乱,我估计四十前后,他就成佛了。
他自在往生,为什么不去?
阿弥陀佛嘱咐他、称赞他,你修得很好、很如法、很难得,希望在这个世间多住几年,在这个世间受苦受难,念佛不中断,做出最好的榜样给现在佛门弟子看看。
是这么个原因,要不然早就往生了。
我相信他二十到三十就取得往生条件了,接受佛的委托、嘱咐,住世九十二年,一百一十二岁往生。
最后的表法让我们恍然大悟,
我们净宗遇到的大难,许多人出来反对会集本,不相信这个本子的正确性,我们心里只明白,这个本子能救末法往后九千年的众生
;在五种原译本,再加上后人会集的、节录的,一共九种本子。九种本子,这个本子讲得最详细、讲得最究竟、讲得最圆满。
这个本子要是被否定了,多少众生本来可以往生的,都不能往生,这是佛门的大难关!
阿
弥陀佛请海贤老和尚帮助他化解,让他住世,这个问题没化解不能往生,到阿弥陀佛认可了,带他去了。
我们遇到这灾难,没人帮助我们,只有忍受。
法宝
:《
来佛三圣永思集》一本,一个海贤老和尚站立*板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