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lekli
微信公众号:我用“心理”看世界。毕业于华南师范大学心理系,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51好读  ›  专栏  ›  lekli

“小朋友”画廊:看世界总有两种不同的视角

lekli  · 简书  ·  · 2017-08-29 14:21

正文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七夕刚过,朋友圈就被腾讯公益的“小朋友”画廊活动给刷屏了,我也忍不住参与了该活动,并将买来的画送给了我老婆。我老婆很感动,并说,以后我们要一起去看樱花。我说好。



可是,在大家都积极参与的同时,我还听到了另一种不同的声音。


我第一时间问了我在腾讯工作的同学。对方的回应是:我选择相信腾讯公益,如果腾讯公益都骗钱,那就没啥值得相信了。我之前一直有给腾讯公益项目捐钱,捐过的项目都会有反馈。至于别的机构怎么样我真的不知道。

我选择相信我的同学,因为我了解我的同学,也愿意相信我的同学愿意相信的腾讯公益。

当然,为了让这篇文章更有说服力,我又查了下该活动的相关相信和知乎上众人对该项目的评价。

原来,这个项目,是由一家名叫WABC无障碍艺途的公益机构借由腾讯公益平台发起的。在腾讯公益网站上,你只要搜索“用艺术点亮生命”,就能看到该项目的具体情况,截止至2017年8月29日13时51分,该项目已筹得捐款13928467.61元,参与捐款人数为5217951,平均每人的捐款金额约为2.67元人民币。


看来,正是因为有了“小朋友”画廊在朋友圈的刷屏,才有了这么多一元、两元的捐款。

至于这家叫WABC无障碍艺途的公益机构又是怎么一回事呢?

该网页上介绍,WABC无障碍艺途一直致力于为精智障碍人群提供艺术疗愈课程与艺术潜能开发。目前,WABC已经在全国十大城市(北京、上海、杭州、广州、深圳、成都、西安、南京、珠海、莆田),联合了近40个社区和学校,为患有自闭症、脑瘫、智障、唐氏综合症、精神分裂等脑部障碍人士带去了新的希望。


也就是说,我们所看到的画作,正是这家叫WABC无障碍艺途的公益机构的成果。

也有人之前就已参加过该工艺机构的活动,并在朋友圈发了出来。


再看知乎上的评论。有人质疑:这些钱最后会被花在哪里?我仔细查阅了腾讯公益的官网,公众号,没有看到任何这个活动相关的,明显的入口。所有朋友圈的转发图,只有一句话“帮助小朋友乐享艺术之旅”,具体怎么帮助?没有。点击只有一个收钱的口……

打脸的是,在评论区有人给出了我上面所说的活动页面,并且指出,捐款之后有一个点击详情的入口,指向腾讯公益“用艺术点亮生命”的众筹页面,你想知道的都有。所以你是没捐所以看不到吧。

有的人更奇葩:对大多数人而言,一元钱可以装两个比,艺术比和慈善比。不过只要结果是为了慈善,满足下一般人装逼心理,何乐不为。

我想说,我就愿意装这样的慈善比,你敢吗?

还有人问:如果这种模式泛滥,你还会动容吗?

这个问题其实之前轻松筹已经遇到过了,但是,对于真正有爱心的人来说,他们总还是会动容。

当然,还有的人的思考更积极,他们会想到就算有了很多人参加这一爱心捐款活动,但是他们对精智障碍人群的认知依旧停留在“这是一种疾病”的水平上。所以,他们认为,如果不能引发更多人来关注精智障碍人群,那么这个活动只能算是成功了一半。

……

总而言之,从此次“小朋友”画廊的刷屏所引发的讨论,我们基本能看到,我们看世界,总有两种不同的视角。一种是,这很好,很正能量,我支持,我参与。一种是,这肯定有问题,骗钱的,大家要小心。

那么,是不是说前者就一定是对的,后者就一定是错的呢?

不一定。

就好比如说,我老婆有时候会和我说,觉得我和她像两个完全不一样的人,怕我们以后婚姻会因此出问题。我就会告诉她,是的,我们两个人完全不一样,你总能发现细小的问题,而我则喜欢抓大放小,这样的话,我们两个就形成互补了。你的想法并没有错,我的想法也没有错,只是我们看世界的视角不一样罢了。

因此,我们更应该多和他人交流,发现除了自己的这种视角之外还有其他的视角,那我们才能更全面客观地去看待问题。而不是活在自己的主观世界里,不能自拔。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