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彭小六
我是彭小六,非著名斜(zhōng)杠(èr)青年。阅读、写作、知识管理、时间管理、个人品牌多维度精进,让我们一起努力,成为更优秀的人。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新北方  ·  太帅了!男子身骑白马冲入江中勇救落水者 ·  18 小时前  
新北方  ·  中央气象台发布蛇年首个寒潮预警! ·  18 小时前  
新北方  ·  2025中国电影票房暂列全球第一 ·  3 天前  
完美Excel  ·  查找错误值的多种方法 ·  6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彭小六

读一本书不读序言,你会失去什么?

彭小六  · 公众号  ·  · 2017-11-30 13:03

正文



源起:


本文是我在读《请停止无效的努力》的时候做的一些笔记和感受。
看目录的时候,我发现我标注了很多。


于是我想,不如把这本书的目录做例子,讲讲我们可以做一本书的目录里找到哪些宝贝。


接下来你看到的部分,我会先贴上目录段落原文,然后写上我的解读,让你方便理解。


1. 这样说服别人一定立马见效


原文:


(目录开始有一个测试表格)


如果你的分数低于20分,那我强烈建议你看这本书。


如果你的分数在20和28之间,那么,其中的一些章节必定让你有所收获。


当然,如果你的分数高于28,而且此前没有关注我的公众号,并未看过我写的文章,那我们可以交个朋友,因为我们一定会有不少共同语言,你只要在我的公众号留言即可。


小六解读:


一上来就测试,是让读者一开始就进入问题情境,产生:这说的不就是我吗?!


这种手法其实我们经常看到,比如:


“有时是在过度劳累之后……腰腿酸痛、精神不振,好像,身体被掏空……”


感觉身体被掏空



2. 职场能力提升,提升什么?


原文:


以上列表中的问题,都是我经常碰到的... ...我之所以认识到这些,其实是因为我自身职业的优势,使我具备企业、管理者、咨询师和职场人四种视角。而这几种视角,恰好是大多数人所不具备的。


  • 企业视角:
    我知道他们的战略规划、需要什么样的人才、痛点在哪里、未来的组织发展趋势如何。而大部分的人,只能有机会看到自己所待的一家公司、一个部门甚至自己这个职位,是很难有一个宏观而全面的视角的。


  • 管理者视角:
    一方面,我能够知道管理者在想什么,他们如何看待人才;
    另一方面,我自己也有过几年的带团队经验。


  • 咨询师视角:
    作为咨询顾问,最重要的能力就是解决问题。所以会养成一个习惯,就是每当面临问题的时候,我会用结构化的方式去解决。所以,职业发展、自我认知、个人提升等话题,我都可以摸索出一套套实操性较强的方法论。


  • 职场人视角:
    近十年的职场生涯里,我经历过两次转行、一次跳槽、一次换工作地点、五次升职,当然,最大的变化是前几个月辞职创业。对什么行得通而什么行不通,有较强的认识。

    根据作者的内容自己画的便签


小六解读:


这里的四个视角太棒啦!


“企业视角+管理者视角+咨询师视角+职场人视角”,有了这个,作为职场的你,以后看待公司决策的时候,是不是就多了一些心智的方向?


比如做为员工,马上年底了,我们会吐槽,过年了就涨8%的薪水太小气啦!


但是从运营者的角度,老板也会吐槽啊,我天,公司的业绩有涨8%吗?!居然要给员工涨这么多!


我们天天谈学习,目的是什么呀?


其实就是让自己的视角不断升级,让自己对这个世界理解越来越深刻呀。


我的老板曾经跟我说,不是等你到了管理岗位你才去考虑那些事,而是你已经在考虑管理岗位的事了,你才有机会被升上去。


你觉得呢?



3. 干货的套路:“道法器术势”


原文:


我特地去搜了一下市场上已有的成长类书籍,搜索了一圈之后发现:


  • 写“道”的不少,比如写年轻时候应该拼搏、应该做自己热爱的事情;

  • 写“个体”的也不少,比如讲述自己的个人经历;

  • 写“器”的也挺多,比如讲时间管理、清单管理、记笔记的工具,等等


这些都写得不错,也是很多人所需要的。然而,我发现写“术”的成长类书籍却不多。


这样就带来一个问题,很多人会误认为,个人成长只靠努力、靠精神就可以了,而学习只需要记忆知识、会用工具就可以了。


所以我遇到过很多这样的年轻人:每天打卡早起和读书,学习一切知识,努力和精神都有了,但缺乏方法,所以一段时间之后,就看不到产出,久而久之,最后连精神也没有了。


脱离了对自己的了解、对事情的判断、对未来的信心、对目标的渴望,精神是永远不会有的。


小六解读:


圈圈老师在这段文字里又告诉我们一个框架思维:干货的套路:“道法器术势”。


道法术器势-图片来自网络


  • 道:价值观

  • 法:战略

  • 术:方法

  • 器:工具

  • 势:环境,趋势


这个框架再次给我们提供个人提升的方向:

你现在每天都在学什么?

你每天看的公众号文章,都是停留在哪个层面?



4. 结论先行:重要的事情要一开始就说


原文:


全书围绕职业发展和个人提升所需的方法论展开,分成发掘天赋、提升能力、选择平台、回归自己等几大部分。


至于,为什么从这几方面展开,可以去看本书的第一篇文章,这也是全书方法论的基础。


小六解读:


让读者最快的速度知道这本书里有什么非常重要。


为什么游乐园要有导游图,商场在入口最明显的地方有楼层地图?


其实都是为了让读者能够快速知道自己可以得到什么。


所以,你看,我们写干货文章的时候就可以这样用:


本文是我读《请停止无效的努力》的时候做的一些笔记心得... ...



5. 这种读书方法最简单实用


原文:


那么,要如何阅读这本书呢?


这里是我的建议,用这种方法,可以最大化你阅读本书的时间投入产出比。


  • 首先,找大半天时间,按照顺序通读一遍。为什么要按顺序?因为它是成体系的,并非割裂开来的独立文章。


  • 然后,按照以下两个标准来筛选一下文章。一是最颠覆自己过去认知的;二是对你的工作或人生目标最有用的,把这些篇章挑出来。


  • 接着,细读这些挑选出来的篇章,读的过程中可以记笔记或者画思维导图,但最重要的是,你需要做那篇文章的后续练习。


  • 最后,细读完重点篇章之后,给自己制订一个计划,即,你打算如何实践这些方法?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