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聚经典科学之大成。医学的进步是现代科学昌盛的体现之一。
而“得医学者得天下”,则是近年来坊间对大学发展的一句得到较多认同的戏言。
或许是受此启发,又或许是受疫情的触动,软科(ID:zuihaodaxue)注意到,2020年下半年来,多所高校正在采取多项措施大力发展医学,而其中最引人注目之一,就是将附属医院纳入自身发展规划的版图中。
11月27日,由南京大学、南京市建邺区人民政府等四方共建的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南京国际医院正式签约;
11月14日,华东师范大学附属芜湖医院签约挂牌仪式举行;
10月20日,常州市第七人民医院正式挂牌成为“苏州大学附属常州老年病医院”;
9月28日,中国科学院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绍兴院区将落户绍兴滨海新区;
9月24日,西安市胸科医院正式成为西安交通大学非直属附属医院。
9月18日,香港中文大学(深圳)举行了和深圳市卫生健康委员会、香港中文大学三方合作举办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医院的签约仪式。
…
据软科(公众号:zuihaodaxue)不完全整理,近三个月来,至少有近二十几所高校,揭牌或建设了新附属医院:
(注:此次表格中罗列的是2020年9月至2020年12月揭牌或新建附属医院的部分高校,以上资料为软科(公众号:zuihaodaxue)根据网络公开资料手工整理和不完全统计,排名不分先后,如有疏漏,欢迎补充或留言指正。信息仅供参考,请以官方发布为准。)
大学对于医学发展的“孜孜追求”从未停止过,近几年来也是愈演愈烈。
长期以来,医学类学科优势和附属医院是许多综合性大学和医科大学的“标配”。在
2020软科中国最好学科排名
中,医学类学科位于前10%的上榜高校大部分均为综合性大学和医科大学。
而在2020年,这股风似乎有第二波的趋势。2020年9月24日,西安市胸科医院正式成为西安交通大学非直属附属医院,西交再增一附属医院。而于1987年开始自主建设医学院的南京大学,在11月27日正式签约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南京国际医院,也迎来了第七所附属医院。
值得注意的是,
除了综合性大学,有不少理工和师范类院校也迎来了附属医院,动作抢眼
。
其实理工类院校布局医科,早有渊源。2000年4月,以工科见长的
同济大学
与原上海铁道大学合并,在此基础上恢复设立了“同济大学医学院”。经过二十年的快速发展,同济大学医学院目前已有8所附属医院。2020年11月12日,由同济大学附属上海市肺科医院牵头,集中同济多家附属医院共同成立的同济大学医学院呼吸病研究所正式揭牌。
图源:同济大学
2017年,
西北工业大学
联合空军军医大学、陕西省人民医院三方共建的西北工业大学医学研究院成立。2019年11月,继陕西省人民医院之后,西安市第四医院又挂牌成为西北工业大学的第二所非直属附属医院。2018年,
哈尔滨工业大学
成立医学与健康学院。前不久,2020年12月3日,又一所理工科院校,
天津工业大学
与天津市西青医院签署全面合作协议,“天津工业大学西青医院”正式揭牌。
而师范类一流大学
华东师范大学
也于2018年6月“进军”医学,决定成立华师大医学院筹建办公室。继2020年11月14日,华东师范大学附属芜湖医院正式签约挂牌后,华师大寻找附属医院的脚步没有停下来。11月25日,学校又来到了嘉定区南翔医院实地调研和推进华东师范大学附属医院建设工作。
图源:华东师范大学
2020年9月5日,
湖南师范大学
与长沙市妇幼保健院校院签约,合作共建湖南师范大学附属长沙市妇幼保健院。
杭州师范大学
更是于11月13日,一口气“牵手”5家医院,纳入杭师大非直属附属医院管理。
2020年9月23日,教育部公布的《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医学教育创新发展的指导意见》中提出意见:
在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中,加大医学及相关学科建设布局和支持力度;依托高水平大学建设一批一流医学院
等等。加快医学布局,在“双一流”建设中事关重大。因此越来越多的院校将附属医院作为医学学科布局中的重要一子。
相比以往各高校习惯在自家地盘布局附属医院,或许是因为当地大部分医院都已经“名花有主”,
近三个月来有不少跨市甚至跨省布局附属医院的高校
。
2020年9月14日,
南京医科大学
来到江苏宿迁,正式揭牌了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宿迁第一人民医院,宿迁市第一人民医院正式纳入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医院体系。如今,南京医科大学已有多达29所附属医院。
2020年9月30日,
安徽医科大学
来到安徽芜湖,与海创投资公司共建“安徽医科大学附属海螺医院”。
2020年10月20日,
苏州大学
“牵手”江苏常州,常州市第七人民医院正式挂牌成为“苏州大学附属常州老年病医院”。
图源:常州市人民政府
布局第一所直属附属医院的
上海大学
则来到江苏南通,于2020年11月28日正式揭牌了上海大学附属南通医院(南通六院)。
而
中国科学院大学
更是大胆地选择“南下”。2020年9月28日,国科大在浙江绍兴新建医院,中国科学院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绍兴院区将落户绍兴滨海新区;2020年10月26日,国科大继续“扩大地盘”,在山东邹城再获附属医院,举行了中国科学院大学附属医院兖矿新里程总医院揭牌仪式。
图源:澎湃新闻
各高校布局附属医院,已不再仅满足于自己的一亩三分地,走出本市,开始在全省乃至跨省“跑马圈地”,学校想发力医学大有作为的决心可见一斑。
由于各高校历史发展沿革不同,大学附属医院可分为直属附属医院和非直属附属医院。但无论是布局哪一种附属医院,校地双方都能通过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在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等方面实现深度融合。
对于高校而言,布局附属医院是发展医学中极为重要的一步。据2018年《高校附属综合医院科研管理的实践与思考》一文中介绍,
高校附属医院是医学领域科研的主力军
,一大批国家级、省级重点实验室落户在高校附属医院。早在2011年,原卫生部统计的数据显示,每年有80%以上的科研成果来自高校附属医院。
高校高水平科研成果的产出离不开附属医院的临床支持。
此前,软科也曾统计过
2019年自科基金委医学科学部资助项目立项数Top20的高校以及这些学校总立项数和立项金额
,榜上多为综合性大学。从拿奖项目和拿奖金额来看,足以见得大力发展医学,为这些综合大学揽得一手好资源,为学校的声誉和快速发展做出了贡献。
如今,同济大学、华东师范大学、杭州师范大学等等不少高校的“跨学科联姻”也在路上。例如医工结合,就是高校附属医院瞄准的新方向。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世界顶尖研究型大学如哈佛大学、斯坦福大学、普林斯顿大学等纷纷投入巨资开展医工结合学科研究,先后成立交叉学科研究所或研究中心。未来,
以附属医院带来的“跨学科联姻”,将不仅局限在医学领域,还将向着交叉学科、前沿科学的方向展开深入的合作和扩展
。
除此之外,医院几乎承担了高校学生的全部临床教学任务。2011年原卫生部统计的数据中也显示,临床、口腔、中医、护理等专业学生有60%以上时间在大学附属医院度过。
对于医院而言,挂牌附属医院带来了新的发展契机。
成为知名高校的附属医院意味着依托于高校优质的高教资源,医院拥有了相对前沿的技术支持和人才储备,可进一步提高自身的医教研水平。
《浅谈综合性大学附属医院的科研现状与提升举措》一文的作者,就曾指出综合性大学附属医院的科研优势最关键性的一点:
综合性大学学科门类齐全、学术资源丰富,为附属医院的人才培养、学科交叉融合和科技创新创造了完备的条件。
成为知名高校的附属医院,更有可能真正做到集教学、临床、科研一体化的全面发展。提到全国知名的医院,总是绕不开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四川大学华西医院、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等等顶尖名校的附属医院。
图源:北京协和医院官网
在此次疫情控制中,高校附属医院的医疗队伍同样贡献了不小的力量。新冠肺炎疫情爆发之初,复旦大学各附属医院511名白衣战士奔赴武汉支援;北京大学派出400多人的医疗队专门对危重患者展开救治;华南医疗最尖端的力量之一“中山医”更是发出“不计报酬,无论生死”的请愿,驰援湖北;浙江大学二院更是整建制接管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肿瘤中心的一个重症监护室,创浙江省单家医院规模最大、病情最危重的一次医疗援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