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学家简·雅各布斯(Jane Jacobs)曾经犀利地指出,所谓功能纯化的地区如中心商业区、市郊住宅区和文化密集区实际上是功能不良。
而这似乎是我们看到的目前中国城市发展的状况。
4月24日,朝阳城管三里屯执法队对三里屯南42号楼进行了“开墙打洞”整治工作,这次行动共整治33家商户,拆除面积为1000平方米。
“开墙打洞”是指居民楼一层“由居改商”的现象。据报道,北京仅西城区,近三年来治理“开墙打洞”1496处,13297.4平方米(西城街巷事)。仅2017年前三个月,北京市已整治“开墙打洞”6091处,这还只是全年计划的37.8%(北京晨报)。
上海从2013年就开始开展“街区整治”、“街区风貌提升工程”、“拆五违”等行动,相继拆除了众多街边门店,甚至愚园路、复兴路、永康路、大沽路、古羊路等在内的整条街道的拆违。
整治“开墙打洞”,开展“街区整治”可便于城市网络化综合管理,餐饮经营户将越来越多集中到各大商业体中。这样的结果,让曾经的不少街道风情消失,但是城市人民的小智慧,也将层出不穷。
在讨论旧城改造和拆违建筑时,很难绕过城市学家简·雅各布斯,她不是城市规划者,也不是经济学家,从书记员到杂志工作者到城市活动家,雅各布斯是少数具有真正原创性的城市规划师,她的代表作《美国大城市的死与生》是城市规划者的必读图书,她在书中写道,生机勃勃的城市要有如下条件:零售与住宅相融;街道短小而不间断,避免长条封锁状;建筑物最好有新有旧且融合不同的功能;人口密度要高。根据这种看法,“由居改商”似乎是城市生机勃勃的表现之一。
在《美国大城市的死与生》中,简·雅各布斯提出了几个重要的代表思想,比如“城市功用的多样性”与“基本功用的混合”。
城市功用的多样性(diversity of city uses)
雅各布斯认为,“多样性是城市的天性”。在城市的发展过程中,城市功用的多样性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重要的原则。要理解城市,就必须将功用的多样性作为基本的现象来正确对待。
“The more successfully a city mingles everyday diversity of uses and users in its everyday streets, the more successfully, casually (and economically) its people thereby enliven and support well-located parks that can thus give back grace and delight to their neighborhoods instead of vacuity. ”
― Jane Jacobs, The Death and Life of Great American Cities
城市之所以能产生多样性,依赖于这样一个事实:成千上万的人聚集在城市里,而这些人的兴趣、能力、需求、财富甚至口味又都千差万别。因此,无论从经济角度,还是从社会角度,城市都需要具有错综复杂并且相互补充的多样性功用,来满足人们的生活需求。
这种多样性,很大程度体现在城市里的零售业和各种小餐饮,为大量不同阶层的人口提供多样化的选择。
雅各布斯反对那种认为城市多样性是意外的、无秩序和无规律可循的观点。她认为,复杂的城市多样性实际上是建立在简单清楚的经济关系上的。通过对多样性繁盛的地方进行仔细观察、研究该地方多样性繁盛的经济原因,可以很容易地发现产生城市多样性的基本情况。雅各布斯根据自己的研究发现,有四种情况对于产生丰富的城市多样性是绝对必要的。这四种情况就是:
①城市需要混合的基本功用,将人们的出行时间分散到一天内的各个时间段;
②城市需要小的街块,增加街道的数量和面积,增加人们接触的机会;
③城市需要不同年代的老建筑,满足经济能力不同的功用的需要;
④城市需要充分的人口的密集,使各种功用充分发挥经济效能,增加城市的舒适性。
雅各布斯认为,上述每一种情况对于城市多样性的产生都有直接的影响,如果与其他几种情况结合,将会更加有效。
基本功用的混合(mixed primary uses)
雅各布斯认为,在一条成功的受人喜爱的街道上,在一天内的大多数时间里都必须有人活动。“将人们的出行时间分散在一天内的各个时间段里”,是雅各布斯提出混合的基本功用的思想前提。
她敏锐地提出“街道眼”(StreetEye)的概念,这个新鲜而可爱的概念反对建设那些寂寥的“花园城市”,它主张保持小尺度的街区(Block)和街道上的各种小店铺,用以增加街道生活中人们相互见面的机会,从而增强街道的安全感;她论述老社区是安全的,因为邻里有着正常的交往,对社区有着强烈的认同;她指出交通拥堵不是汽车多而引起的,而是城市规划将许多区域生硬地隔离开来,让人们不得不依赖汽车。
基于将人们在出行时间上分散的思想,雅各布斯将城市的多样性分成两个层次:基本功用(primary uses)与从属功用(secondary uses)。
基本功用是指那些自身能够吸引人们到某个特定地点来的城市功能,例如办公、工厂、居住、娱乐和教育,以及大多数的博物馆、图书馆和画廊。从属功用是指响应基本功用而出现的、为那些被基本功用所吸引来的人提供某种服务的城市功能,例如那些需要顾客光临的零售商店、餐馆等等服务行业以及其他的各种小型企业。
雅各布斯认为,一个单独的基本功用,对多样性的产生没有影响,因为它对人们的出行时间的影响是单一的。只有超过一个以上的基本功用混合起来,才可能对人们的出行时间和出行目的产生不同的影响。这就是所谓“混合的基本功用”的思想。但是,如果某个地区的几个基本功用结合在一起,对人们出行时间的影响几乎一样,那么,我们就不能将它们称为混合的基本功用,而只能当作一个基本功用看待。因此,几个基本功用必须有效地结合在一起,确保人们在不同的时间里走上街道,才是真正意义上的“混合的基本功用”,才会真正从社会和经济上产生有益的影响。
较多的基本功用较为复杂紧密地结合在一起,会有效地形成一个城市功用的聚集中心。为这个中心服务的商业和服务业等因为有了充足的客源,在数量上和类型上都会非常丰富。因此,城市功用的多样性也会更加繁盛。这就是混合的基本功用对于城市多样性的重要意义。
简·雅各布斯骑行在纽约
左派人士将雅各布斯当成反对资本集中和房地产发展的社区捍卫者,小企业主则把她当成城市经济自由发展的信徒,但有趣的事情是,这位一直支持城市生活的人,因为工作和写作的繁忙,大部分的购物都是通过电话完成的。
雅各布斯提出她的想法的年代,正是美国城市陷入发展困境的上世纪50、60年代,当时的解决方案之一是高速公路的修建,针对这种破坏城市邻里结构的规划,雅各布斯不止一次提出抗议,甚至闹上法庭。
但是今天的时代背景有所变化,城市所扮演的经济角色与当时并不相同,大型城市的生活成本越来越高,越来越多的人选择郊区置业,市中心工作,而越是富裕的密集的城市,家庭生活也与过去有些差别——比如出生率大幅度降低等等,这一切都与雅各布斯所倡导的城市街道生活有些背道而驰。
注明:关于“城市功用的多样性”与“基本功用的混合”内容部分摘录自《简·雅各布斯关于城市多样性的思想及其对旧城改造的启示——〈美国大城市的死与生〉读后》,作者方可,原文地址:http://www.treemode.com/theory/read/228.html
扫描二维码关注译言,获取优质译文资源,享受优质便捷的即时译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