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中央广电总台中国之声
中国之声,最新闻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中国新闻网  ·  或危及生命!假司美格鲁肽销往“黑医美” ·  昨天  
新华社  ·  中央气象台发布双预警 ·  昨天  
新华社  ·  日本学者来华披露731部队罪证档案 ·  2 天前  
央视新闻  ·  月圆 ࿐ 人圆 ࿐ 团圆 ࿐ 美绝 ࿐ ·  3 天前  
人民日报  ·  【夜读】你的善良里,藏着你的福气 ·  5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中央广电总台中国之声

如果可以穿越回过去,你会对这些“老字号”说什么?|我们出发吧

中央广电总台中国之声  · 公众号  · 社会  · 2017-03-15 13:48

正文


《我们出发吧》
第十三期


———中国之声“两会”特别策划



如果可以穿越回过去,你会对这些“老字号”说什么?

 


↓戳音频,“老字号”背后的故事很有料!

很多人的童年都少不了零食的陪伴,你的记忆中有哪些老字号呢?小豆冰棍、巧克力威化、果子面包和桔子汽水……这些曾经陪伴过我们的老字号如今你是否还能如数家珍?如果穿越到过去,你会选择哪一个呢?



据统计,目前全国经官方认定的中华老字号共有1128家,其中73家为上市公司,包含156个品牌。这些老字号中,不断发展壮大的占20%—30%;除此之外,多数老字号经营情况欠佳,10%属惨淡经营。不少老字号甚至处于“僵尸”状态,也就是空有品牌,已无产品上市。

 

对于这些曾经的老字号,同情的人说老字号“活着已属不易”,批判者认为老字号“不该倚老卖老”。老字号面对的困难究竟是什么,今天我们就带您寻找老字号“背后的故事”。


北冰洋、义利的背后:

打“情怀牌”?没那么简单


在北京长大的孩子应该都听过北冰洋和义利两个品牌,1906年诞生的义利和1946年创立的北冰洋,是北京有名的两家以快消食品为主的老字号,曾经是一代北京人“舌尖上的回忆”。


  ↓戳视频,听北冰洋、义利背后的故事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记者 王妍摄


90年代转折点:“退二进三”

 

据全国政协委员,义利、北冰洋的老总李奇回忆,企业的转折点出现在90年代,当年面对北京城市化改造企业不得不选择“退二进三”,也就是由二环迁移到三环以外。但是搬迁过程中,人员分流消耗的大量资金,加上历史债务和机制僵化等问题,使企业慢慢走向衰落。


李奇:义利是由广安门广义街迁到大兴,南五环边上那道路还很难走,往返一趟也得一个半小时。跟随企业很多年的这些员工,有相当一部分就转岗了,当时叫人员疏解分流,走了一部分人。这个搬迁的过程中人员分流消耗了大部分的资金,占用了企业大部分的财力,当然还有一些历史债务的问题,再加上一些其他的国企机制上的一些僵化的问题,慢慢走向衰落。




面对种种困难,曾经风靡京城的义利在市场上的地位开始每况愈下,而北冰洋汽水在1996年前后甚至销声匿迹。


2010年:要走“自我革命”之路


2010年,李奇出任一轻食品集团董事长。他做了两件事,第一是为曾经的北冰洋汽水改良配方,更新包装,玻璃瓶的北极熊logo又重新出现在了市场当中。第二是丰富面包生产线,告别“一个单品打天下”。



在面包生产上,他坚持不放弃手工制造,并辅以工业化生产。


李奇:你在这个产品初创期、成长期这个企业是离不开人工手工去制作,尤其是这些中点和面包这些东西,大部分还是手工制作出来的东西要比机器加工的口味口感上要好的多。


“老字号”的魂:要工业化,但品质更不能丢


义利、北冰洋通过自我革命趟出了一条全新的路。李奇说,作为老字号、老品牌打情怀牌是可以的,但感情是需要维系的,最终需要用好的产品留住老顾客,在工业化扑面而来时,坚持手工制作,提升质量仍然是必须的。不过,李奇也同样面临着比如懂技术的人手不够等尴尬局面。

 

对李奇重视手工的做法,中国商业联合会副会长王耀首先表示肯定,那些能让大家都记住的特殊产品才是“老字号”的魂。这些产品或许制造成本很高,或许一定要手工制造才有感觉,或许本身技术要求很高、不容易制造。


王耀:消费者真正能记住的是小批量的东西。大众化的东西你可以赚钱,就像我们说的同仁堂,安宫丸1号、2号你肯定买不到的,这些东西你没有肯定是不行的,它虽然成本很高,但是你必须有,你有就代表你老字号本身的品质。

 


要想让企业在激烈的竞争中真正存活下来,王耀认为,企业面向大众的工业化生产应该是主流,借助工业智能制造的手段、加速完成转型升级,就可以解放劳动力,这样也就有了人手继续留在手工领域工作,类似于李奇遇到的困难或许就可以迎刃而解了。

 

王耀:我们需要老字号与时俱进,你要做一部分工业化的东西,适合大众消费的;还要做一部分定制东西,适合小众消费。

 

“老字号”背后的“烦恼”


失去了消费者的心


“老字号”曾经也是“新字号”,之所以能成为老字号,最开始也就是因为它能赢得消费者的心,所以,老百姓的需求才是生产的指挥棒。

 

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工商大学教授汪苹以杭州丝织品牌都锦生举例说,消费者变了,企业也要适时转向。

 

汪苹:杭州都锦生的企业上世纪初非常辉煌,他的创始人是从日本学了一种新的制造技艺把它引到中国来,将它引到丝绸的制造当中,把人物花卉都织到纹路上。当时社会上时兴织锦缎做衣服做背面,所以它就非常时兴。但是现在他们很困难,他们也是老字号,恨不得资不抵债。


都锦生的织锦作品

 

假冒品的肆虐


 对于全国政协委员、北京一得阁墨业有限公司董事长夏钢寨来说,他心中“老字号”的烦恼就是假冒品的肆虐。

 

夏钢寨:我们去年做了个调查,全国70%的一得阁墨汁是假的。我们刚刚查的,全国有10几家挂一得阁字号的各种各样的企业。


一得阁墨汁是很多学书法、画画孩子必不可少的童年记忆


对于这个问题,全国政协委员刘文伟认为,保护老字号的具体法规,包括民法通则,竞争法,公司登记的管理制度等方面都应该尽快完善,同时,老字号自己的法律意识也应该增强。

 

刘文伟:在整个老字号生态的建设上要给予支持,对老字号名声和商标权的保护至关重要。对老字号的保护一定要体现习总书记说的八个字:抓铁有痕踏石留印。



“老字号”再度惊艳背后:

 需“工匠精神”+“内功”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李克强总理再次提到:要大力弘扬工匠精神,厚植工匠文化,恪尽职业操守,崇尚精益求精,培育众多“中国工匠”。作为工匠精神的代表,老字号企业如今已站在历史的十字路口。

 

在全国政协委员、也是义利、北冰洋的老总李奇眼中,应该像保护国有资产那样保护我们的老字号。


李奇:我们现在很多国有企业强调防止国有资产流失的问题,恰恰忽视了一个问题,人的重要性,人的匠心精神流失和人才流失。



 但是,工匠精神绝不是靠“被可怜”就能铸就的,政策、资金扶持只是客观的外部因素,市场上没有“雷锋”,企业根本还是要沉下心来,踏踏实实练好基本功,正所谓“打铁还须自身硬”

 

原商务部副部长,中国商业联合会第四届理事会会长张志刚:

我真诚地希望老字号选准自己的弱项、奋斗的目标,无论做哪个都要做好自己的基础工作,练好内功,脚踏实地干出来,我们的先人已经交给我们这个摊子,不要砸在我们这一代手上。

 

我们期待着有一天,那些贴着情怀标签、童年记忆的产品能再度惊艳。



 

采访最后,我们还从义利、北冰洋的老总李奇口中得知,那个我们记忆深处,一袋装的冰激淋—袋淋在今年夏季市场就能看到了。



李奇:简易包装的这个冰激淋,袋淋。

棉棉:真的那个一袋的。

李奇:用塑料袋一装。

王妍:您刚刚说的那些,就是在今年的夏季市场我们在市面上就能看到吗?

李奇:对,是的。

有一天,当我们这一代人已经不在了,希望“老字号”依然在闪闪发亮。

 

今天我们继续出发!




每一次出发,

都要冲向最热门的新闻现场。

每一次对话,

都在发现最权威的采访对象。

每一次报道,

都会挖掘最独特的事件角度。

走进全国两会中心,

我们带你一起出发!


中国之声推出“两会”特别节目

《我们出发吧》


记者张棉棉

我是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记者张棉棉。这是我的第7个两会。每一年,我都尝试用不同角度跟踪不同热点。今年,就让我带你一起出发看“两会”。



记者:张棉棉、丁飞、刘宇华、何伟奇、张浩森

编辑:张天健

微信编辑:武司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