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法询金融研究院
金融政策领域研究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超红可乐  ·  呼家楼:极致时让利,崩溃时维护 ·  昨天  
超红可乐  ·  呼家楼:极致时让利,崩溃时维护 ·  昨天  
星辰投研  ·  昨晚,大利好又来了! ·  2 天前  
星辰投研  ·  昨晚,大利好又来了! ·  2 天前  
豆瓜的投资笔记  ·  有大事,要变天了 ·  2 天前  
豆瓜的投资笔记  ·  有大事,要变天了 ·  2 天前  
拾榴询财  ·  贷款利率,按兵不动的背后 ·  4 天前  
二少爷小地盘  ·  降息没有预期到来 ·  1 周前  
二少爷小地盘  ·  降息没有预期到来 ·  1 周前  
51好读  ›  专栏  ›  法询金融研究院

拥抱变局,理财转型!

法询金融研究院  · 公众号  · 理财 金融  · 2024-09-25 21:15

正文

原创声明 | 本文作者为金融监管研究院 研究员 祝一乐、李婉琳。欢迎个人转发,谢绝媒体、公众号或网站未经授权转载。

 本文纲要 

一、机构端

(一)理财市场规模

(二)各家理财公司经营情况

二、产品端

(一)理财公司产品布局

(二)特色产品谱写“五篇大文章”

三、投资端

(一)整体资产配置

(二)各家资产配置及风格变化

四、渠道端

(一)理财代销渠道“市场化”

(二)理财公司代销渠道布局

(三)直销+代销,数字赋能渠道

2024年理财市场呈现两个特征,一是规模相比23年底有所回暖,产生了一定的“存款替代效应”;二是行业在落实各项法规要求与监管窗口指导下,不断走向规范。
由于存款利率下行,加上今年4月底完成对“手工补息”的整改,一部分低风险偏好资金由存款流向理财产品,推高理财市场规模。2024年6月末,理财市场整体规模28.52万亿元,相比23年底增长6.42%,理财公司经营状况随之水涨船高。银行理财基于其“稳健低波”的特征和广泛投资者群体,已然成为资管行业的“压舱石”。
理财规模稳步增长的同时,理财法规体系的完善以及近来多次窗口指导,将指引理财往高质量道路发展。今年上半年,金融监管总局就理财公司监管评级办法向理财公司征求意见,整体以“质量重于规模”为导向,更加强调资管能力;2024年,金融监管总局拟制定产品适当性管理办法和信息披露管理办法,加快弥补制度短板弱项。加上此前针对理财信托平滑机制的窗口指导,以及无理财牌照机构理财业务清退加快,理财行业不断走向规范。
2024年8月,债市在长牛之后迎来阶段性调整,引发市场对“债市调整是否将会引起理财破净潮”的猜测。8月底,债券市场调整进一步加剧,长期国债、利率债、信用债全面调整,10年国债期货主力合约,30年国债期货主力合约跌幅明显。短期内债券市场调整可能还会持续,但此前的多次破净潮已经实现对理财市场投资者完整的周期教育,因此从总体上看,此次调整引发类似2022年四季度那种大规模理财产品破净和赎回负反馈的可能性不高,理财市场能够通过自我调节趋向平稳。
具体来看理财行业24年中的表现:
机构端,各家理财子总体规模呈增长态势,内部差异大,头部集中度保持较高,值得注意的是规模常居一二的招银理财与兴银理财上半年规模均出现小幅压降;22家可获数据的理财子合计实现净利润148亿元,同比增长约12%。
产品端,多家理财子存续产品种类丰富,覆盖各种投资性质、募集方式、运作方式和期限类型。此前银行理财为迎合投资者喜好多发短期产品,但24年中理财公司1年期以上产品占重要比例,上半年新发封闭式产品平均期限也略有延长,理财长期资金管理水平有所提高。此外,各家机构大力打造ESG、普惠、养老等特色产品,助力谱写金融“五篇大文章”。
投资端,在利率下行、高息存款面临整改的环境下,理财面临的“资产荒”加剧。理财资产配置中固收资产占绝对主导,其中债券投资占比近年来略有减少,与之对应的是高流动性资产配比的提升。非标整体压降的背景下,长三角地区城商行理财子享有更多优质非标资源,非标配比略有上升。
渠道端,代销渠道“市场化”趋势凸显,同时部分理财子运用数字化手段赋能渠道,打造“线上+线下”“直销+代销”全渠道服务体系。


一、机构端

(一)理财市场规模

1.理财规模增速稳中有进

2024年中全理财行业存续规模28.52万亿,同比2023年底26.8万亿的低谷增长近两万亿,涨幅达6.4%,与2022年的27.65万亿相比依旧实现增长,理财行业回升表现显著。全部理财产品中理财公司存续规模24.33万亿,占比超85.3%,占据绝对地位。目前已开业的31家理财子均在有序发展理财业务,2024年年中各家理财公司管理规模基本挣脱2023年的减缩态势,步入了稳中有进的正轨。
数据来源:理财公司及母行官网公告,法询金融研究院整理
国有行理财子的份额在2021年后被股份行理财子反超,规模略有下降,基本稳定在10万亿左右。目前全理财行业市场份额比重最大的股份行理财子,年中份额占比达44%,但内部份额差异分化大。在资管新规后未获牌照银行机构发行理财产品受限,从4万亿规模显著缩量,份额占比也在不断下降,但近几年规模依旧稳定保持在3万亿以上。城农商行理财子今年年中合计规模份额首次达到3万亿,占比超10%。
数据来源:理财公司及母行官网公告,截至2024年9月3日,法询金融研究院整理
2024年6月末,招银理财以超两万四千亿的理财存续规模蝉联第一,与兴银理财、信银理财自2023年6月末起连续5个季度“霸榜”规模前三名。规模超过一万亿的有9家,相较23年底的8家新增了浦银理财。
尽管理财公司规模排名近年来小有变化,理财行业头部集中度一直较高,市场规模很大程度上集中在那几家“万亿俱乐部”理财子2024年6月末,头部5家理财公司管理规模占行业总体34.82%,头部10家理财公司管理规模占行业总体60.48%。头部理财公司的稳步发展是理财行业整体向稳向好的重要推力。
再看增速,除招银理财、兴银理财外,其余27家的2024年中理财管理规模,相较2023年底出现增长。其中,高盛工银理财和法巴农银理财两家相较其他开业不久的理财子更是呈现出超过100%的惊人增长态势。在个别理财子合理的高速增长之下,整体来看以信银理财、工银理财等为代表的理财子总体表现稳中有进,理财行业基本摆脱了2023年理财行业的低谷局面。

2.近期债市调整引发理财负反馈可能性较小

目光放到近期,债券市场的接连调整一直牵动着理财行业众多参与者的神经。在持续的牛市之后,目前债券市场迎来了长期的调整,从此前长期国债市场多轮降温到信用债、利率债双双入局,到期收益率全数上行,债券市场的连续调整,在影响债券市场各方参与者的同时,更直观地牵连着将固收资产作为基本盘的理财市场变动。短期来看,这引发了理财产品的小幅回撤和范围赎回,但引发更大规模负反馈的可能性并不高。
整体来看,当前经济基本面保持稳定。债券市场方面,央行指导政策带动债市降温,市场进入有序冷静阶段。相较2022年底“破净潮”期间债市持续约2个月的上行以及十年期国债最大涨幅超50bp的超常表现,本轮的债市调整仅在8月份,尤其8月5日到12日的一周时间内,在涨幅可控的情况下迅速进入震荡区间,目前已经趋向平稳。
债券市场依旧保持多头期望,信用债、利率债各期限债券上行趋势可控,央行的首次公开市场买卖国债操作后债券市场中长期收益率也逐步下行,债券市场在躁动之后逐渐回归合理范围。因此在长期的牛市持续期内,债券市场的调整需要被关注,更需要被理解,认同市场做出调整的合理性。
理财市场方面,无论底层资产如何调整,在存款利率持续下行、严禁手工补息的大背景下,现阶段债券始终是理财投资稳定的基本选择,此前的多次破净潮已经实现对理财市场投资者完整的周期教育。本次债券市场的变动造成的理财产品回撤,基本只达到2022年底最大回撤的30%水平。应对资产供给方的变动,理财市场能够尽快实现自我修正,并在趋向稳定后抓住机会,保持前进。

(二)各家理财公司经营情况

数据来源:理财公司及母行官网公告,法询金融研究院整理(按照大类净利润排名)

1.资产规模

目前二十二家理财子可以通过母行半年报获取理财公司资产信息(除中外合资理财),从资产层面来看,截至2024年中,全部理财子中招银理财以225.85亿元的总资产和215.95亿元的净资产位居理财行业首位,农银理财紧随其后,除此两家外,还有工银理财和建信理财共四家资产规模在200亿元以上,四家中三家均为国有行理财子。
此外还有中银理财等七家理财子资产规模超100万亿。规模最小的青银理财总资产仅有21亿元。整体国有行理财子资产规模普遍庞大,头部国有行和股份行理财子资产规模表现突出,但股份行内部相差较大,城农商行资产规模则普遍较小。理财行业内部差异较大,头部累积明显。

2.利润表现

目前22家理财子可以通过母行半年报获取理财公司上半年盈利情况(除中外合资理财),合计实现净利润148亿元,同比增长约12%。
全部理财子中招银理财以14.47亿元的净利润位居第一。此外2024年上半年净利润在10亿元以上的有兴银理财、平安理财、信银理财、光大理财、农银理财和中银理财共7家。
总体来看国有行理财子的净利润表现相比规模不如股份行突出,更多需要考虑社会效益和产品投向因素。全部国有行理财子净利润均在5亿以上,其中农银理财的资产规模和净利润表现均排在国有行第一。九家股份行理财子超过10亿净利润的就有五家,但内部差异较大,需要考虑到成立时间影响。城农商行中只有杭银理财一家净利润超过5亿,表现突出。
理财公司利润来源主要有管理费收入(固定管理费和超额业绩报酬)、手续费收入等。其中,部分利润与管理规模正相关;此外,投资者频繁的申购赎回行为也会产生更多手续费,从而增加理财公司利润。全部22家理财子有5家利润呈现负增长,其余17家均实现利润增长,涨幅超20%的有农银理财、信银理财等6家,浦银理财更是环比增长超136%,表现惊人,哪怕在基数较小的情况下,也能看出其盈利能力较大。


二、产品端

(一)理财公司产品布局

1.2024存续理财产品概况
31家理财公司2024年中的理财管理规模共24.33万亿,相较2023年底增长1.86万亿,涨幅高达8.28%。其中,固定收益类产品规模和占比逐年上升,24年中占比达97.70%;公募产品规模略有上升,占比相对稳定;开放式产品24年中仍占主流,且产品规模占比略有提升。
数据来源:理财登,法询金融研究院整理
按照各家理财子管理规模展示产品数量。26家披露半年业务报告的理财子中,管理产品数量最多是信银理财,共计1802只产品,产品业务布局广泛,单只产品规模更加分散;其次则是兴银理财,产品数量接近1700只。相对产品规模来说存续产品数量表现较为突出的还有平安理财,在一万亿的规模持有1252只产品,最少的法巴农银理财仅有5只产品。
数据来源:理财公司及母行官网公告,法询金融研究院整理
1募集方式
31家理财公司管理规模中,公募产品存续规模22.97万亿,占比94.41%,公募依旧是理财产品的主流募集方式。理财产品管理规模排行前十中,交银理财公募产品规模占比最高,达到98.95%;信银理财私募产品数量最多达到571只,规模占比也最高,超过10%,可见其私募管理倾向更高、水平更加成熟。
数据来源:理财公司及母行官网公告,法询金融研究院整理
2投资性质
固定收益类产品是理财产品的绝对主体,理财存续固收类产品规模和占比多年以来一直稳步上升,2021年末首次超过90%,到2024年中占比已经高达97.70%。在权益理财依旧式微的态势下,理财公司对固收底层资产的偏好会持续上升,比例有望突破98%。在理财行业接连动荡的背景下,产品供需双方对稳定性的追求不谋而合,追求稳定是未来长时间段内理财行业的发展趋势。理财产品管理规模排行前十中浦银理财对固收类产品最为偏好,产品类型占比高达99.88%,产品基本不参与其他种类投资。信银理财则以99.49%的占比紧随其后。
反观权益理财虽然雷声较大,但在过去的三年多时间内品种收益效应并不显著,受底层资产市场频繁变动和理财投研能力及对市场把控薄弱的影响,在投资者长期持有的情况下依旧获得了一定比例的负收益,导致投资者的体验和信心受损。哪怕在固收底层可投资产饱和,资产收益持续下行的环境下权益理财普遍被市场认为是未来理财产品增厚收益的必由之路,也需要出现有潜力的、成熟的产品让市场的参与者看到曙光,否则权益投资长年的沉寂与停滞,依旧难以打破。
其次混合类产品规模不断缩减,但相对其余两类依旧具有市场,前十位排名中这些大型理财公司除固收产品外显著偏好混合类产品,其中农银理财以1290亿的产品规模稳居第一,产品数量最多的工银理财规模表现并不突出。
商品及金融衍生品类基本无人涉足,24年中存续产品只有155只,被招银理财和兴银理财包揽,招银理财一家就持有128只。
数据来源:理财公司及母行官网公告,法询金融研究院整理
3产品运作期限
按照管理规模排名,选取截至9月5日存续产品500只以上的理财公司分析产品运作期限特征。目前整体理财产品市场偏好中短期尤其是短期产品,1年期以下比重高,其中7天以内和6—12个月两阶段产品较多,浦银理财和民生理财的7天内产品比重基本达到其存续总数的50%,7天到3个月的产品各家存在感都较低。
同时各理财子都会注重长期产品布局,提高产品运作质量。产品单项占比最多的是1年期以上的长期产品,在25600余只产品中比重超37%。最多的青银理财1年期以上产品占全部产品比重高达71%。相对来看城商行更加偏向布局长期产品。
资料来源:法询货币网,法询金融研究院

2.管理人产品线打造

银行理财产品设计基于四大主流投资性质,为满足投资者个性化需求,往往会衍生出更多小类,比如“固收+”“主投非标”“偏股混合”“偏债混合”等。同时,受经济发展热点影响,理财公司不断布局各种特色产品,比如QDII、ESG、养老主题、长三角、乡村振兴、指数理财、公募REITS等。
在此基础上,各家理财子都会构建独具特色的产品体系,扩大品牌影响力,目前国有理财子、头部股份行、城商行等理财公司产品线已经涵盖全部投资性质,且各有特色。
以下列举理财规模前十大公司产品体系:
数据来源:法询金融研究院整理
在众多理财公司中,大行及股份行理财公司诞生较早,竞争力强,产品线较为齐全,布局广泛;城农商行理财子产品偏向专精,并不断延伸。其中,比较具有品牌影响力的产品线,如:
工银理财“稳鑫智远”产品品牌体系,分别锚定低回撤固收PR1产品,灵活可控固收PR2产品,均衡配置固收PR3产品和长期投资特性的混合类及其他,体系全面,抓手精准。
信银理财的全品类“产品象”矩阵,秉承“以客户为中心”的经营理念,构建包括货币、货币+、固收、固收+、混合、权益六大赛道及项目、股权两大特色的“6+2”资产管理产品体系,同时积极探索养老金融、财富传承、全权委托等场景化业务,满足投资者多元化理财需求,构建全生命周期理财服务。
渝农商理财产品配置突出稳健,锚定固收型低风险产品,同时积极探索另类投资,成立以来与母行联系紧密。依托母行客户资源,并基于其零售立行的定位,深耕西南片区,打造的特色化理财产品,致力于服务地方经济,助力乡村振兴,开创了“财富管理+乡村振兴”的新模式。
目前理财行业产品竞争愈发激烈,各家理财子也在积极寻求差异化发展道路,打造品牌特色,树立优质口碑。而随着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金融的服务性质愈发凸显,在谋求稳定合规经济效益的同时,如何平衡社会责任与效益,理财市场已经走在探索的路上。

(二)特色产品谱写“五篇大文章”

1.绿色金融
近年来,中央金融工作会议多次提及“绿色金融”,明确将“绿色金融”作为“五篇大文章”之一,大力发展绿色金融是推动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也是支持经济和社会低碳绿色发展的重要工具。
绿色金融在理财产品端最主要的体现是ESG理财。理财行业积极布局ESG主题理财产品,在响应国家发展绿色金融的同时,更扩充了自身的创新产品链条。
截至2024年9月5日,全理财行业存续公募ESG产品400只,含兴银理财、农银理财等在内的理财公司存续公募ESG主题产品340只(仅统计标题明确含“ESG”),其中,开放式产品数量占比为58.82%,封闭式占比41.18%,较6月份略有上升;按投资类型划分,固收类产品占比82.35%,较半年数据上升10%;权益类产品仅光大理财存续1只。
在全部31家理财子中,共有16家存续ESG公募理财产品,且产品分布较为明显,长尾效应较高,绿色金融领域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存续产品最多的是兴银理财,存续有78只ESG理财产品,其次农银理财66只,中银理财49只,信银理财47只。以上四家在绿色金融领域布局较为突出,且侧重点各不相同。其中:
兴银理财ESG产品投资周期以日开为主,共有51只日开产品,风险等级绝大部分为二级分类,共计73只产品,其中发展最为稳定,知名度最高的是其“添稳利”系列产品。
农银理财产品风险等级偏好相比兴银理财更加大胆,66只产品中有19只为三级风险。期限类型较为分散,各期限均有布局。其“农银安心”系列产品布局绿色金融赛道较早,最早两只产品成立于2020年。
中银理财产品风险等级绝大部分为二级分类,共计45只产品,产品投资期限布局较为分散,倾向于中期类型。
信银理财全部ESG产品均为固收系列,倾向于更加考量社会效益的稳健投资,产品投资周期以日开为主,占比超78%。全部产品均为安盈象系列“青绿共绘”绿色主题系列产品,致力于推动可持续发展理念与企业价值投资相结合,截至半年期内新募绿色主题理财产品销量超2亿元。
数据来源:法询金融研究院整理
2.普惠金融
普惠金融作为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提出的“五篇大文章”之一,是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重要领域,理财行业参与普惠金融,发行产品主要在乡村振兴、扶贫、慈善理财等方面,目前发展较为迅速的是慈善理财和乡村振兴理财。
1)乡村振兴理财
乡村振兴理财响应国家乡村振兴战略,是通过创新金融形式助力乡镇建设的重要举措。目前存续的公募乡村振兴主题理财产品(名称包含“乡村振兴”)已达107只,由4家理财子发行,市场参与度极低。其中渝农商理财一家就持有86只产品,占比超80%,渝农商理财作为唯一一家农商行理财子,产品布局与创新方向分明,面向广泛的下沉客户群体。
数据来源:法询金融研究院整理
全部乡村振兴主题产品以封闭形式运作居多,107只产品中共有89只。封闭式运作则更具稳定性优势,投资周期普遍较强,其中6个月及以上的中长期产品共有56只,占全部封闭运作产品比重达63%。开放式净值产品共有18只,均为日开产品,其中17只由农银理财发出。
2)慈善理财
慈善理财通过经济效益与社会责任结合的方式(比如约定将理财收益部分作捐赠金额,用于特定公益慈善项目,专款专用),降低了投资者参与普惠公益的门槛,创新了金融合作慈善的运作方式,已经成为理财公司拥抱普惠金融的创新业务点。
行业内信银理财、青银理财和吉林银行等均有发行慈善理财产品。目前看来信银理财率先实现慈善理财产品的规范化和常规化,凭借成熟的慈善理财产品体系在业内树立口碑并形成品牌效应。
2023年6月,信银理财于理财业内首创“温暖童行”慈善金融模式,发行“温暖童行”系列慈善理财产品。截至目前,信银理财携手上海市慈善基金会、上海市黄浦区教育基金会等9家慈善组织,联合推出19支慈善理财产品,募集社会资金超140亿元,预计汇聚慈善款项预计近1400万元。
信银理财的安盈象系列产品,作为奉行“稳健金融”经营理念的信银理财的代表之作,始终坚持投资稳健、风格稳定、收益稳当,广受投资者信赖,而其中的慈善产品线路“温暖童行”更是有效打通金融与慈善的壁垒,助力金融向善、推动共同富裕。下图统计了截至2024年9月5日,安盈象“温暖童行”系列产品详情。
数据来源:法询金融研究院整理,数据截至2024.9.5
信银理财“温暖童行”系列主要为固收类一年封闭式产品,今年七月创新推出三月短期封闭产品,所有产品均为公募发行,风险等级为R2低风险等级;产品以多份额形式,其中最主要的区别在于起售金额和业绩比较基准不同,业绩比较基准的不同影响超额收益。
总体来看,信银慈善理财发展趋势向好,就已有的业绩表现来看,全部是成立以来年化均超过业绩比较基准,表现持续稳定。
3.养老金融
养老理财包括普通养老理财产品和个人养老金理财产品,个人养老金理财基于账户制,必须使用个人养老金资金账户购买,能够随存随取;普通养老理财产品则无需专户专用,任意资金都可投资。
(1)养老理财产品
自2021年8月首次开展养老理财产品试点以来,截至2024年9月5日,全部存续公募养老理财产品有51只,其中,除招银理财、光大理财和建信理财各有一只开放式产品,其余均为封闭运作;按投资类型划分,固收类产品占比76%,混合类产品占比24%。发行理财产品的各家公司,有几家已经布局较为深入,工银理财和建信理财各发行11只,光大理财发行10只。养老理财整体布局较为集中,还有较多发力空间。
数据来源:法询金融研究院整理
除了常规的养老理财,通过定期分红提供长期限现金流等产品策略也能有效发力养老行业。在这个领域较早实现产品体系化的信银理财,于2020年就推出“信颐”目标日期系列产品服务于未老人群的投资需求;次年“信颐”分红系列产品面世,通过较长期限的稳健投资,定期提供相对稳定的现金流收入,满足客户退休后的理财和生活需求。截至今年4月结束,“信颐”体系产品存续高达88只,规模超370亿元。
(2)个人养老金理财产品
2022年11月,个人养老金制度在36个城市启动试点,23家商业银行和11家理财公司入选首批开办个人养老金业务的机构名单。截至2024年9月5日,我国个人养老金产品已达792只,其中理财类产品仅有26只,占比3.35%,个人养老金产品兼具风险低、期限长的特点,能够吸引长期投资,提高投资稳定性,同时实现经济与社会效益的统一,在人口老龄化不断加剧的背景下,个人养老金理财产品有广阔的发展空间,目前投资者参与度正在稳步上涨。
资料来源:法询智库,法询金融研究院整理
目前市场上的个人养老金理财产品均设置了最短持有期限,旨在鼓励投资者长期投资,提高投资组合的稳定性和投资策略的一贯性,最短持有期之后产品赎回会更加灵活。
投资性质:26只理财产品中固收类产品有22只,占比84.6%;混合类产品有4只,占比15.4%
风险等级:目前存续的26只个人养老金理财产品中,R2产品有15只,R3产品11只。
运作模式:目前的个人养老金理财为了满足灵活购买的需求,均设计为开放式净值型产品,以最短持有期产品为主,平均投资周期为840天,最长投资周期为5年,最短投资周期为1年。
发行机构:目前只有6家理财子发行了个人养老金理财产品。


三、投资端

(一)整体资产配置

2022年末以来,银行理财市场大类资产配置占比如下图所示。
资料来源:银行业理财登记托管中心,法询金融研究院
总体来看,理财主要配置固定收益类资产,以对接资金端低风险、高流动性的整体需求偏好。固定收益类资产中,债券占比近年来有所降低,与之对应的是高流动性资产(包括现金及银行存款、同业存单、拆放同业及债券买入返售)配比逐渐增加。
2024年中,银行理财配置债券占比最多,达到43.8%。较高的债券配比使银行理财净值与债市紧密相关,2022年底债市调整引发理财破净潮,其影响一直持续到2023年,债券配比近年有下降趋势。
其次是现金及银行存款、同业存单、拆放同业及债券买入返售等高流动性资产,共计43%。2022年末以来现金及银行存款占比持续上升,由22年末的17.5%上升到2023年末的26.7%,但在2024上半年出现小幅下降,到25.3%。其原因和高收益存款(手工补息存款和保险协议存款)面临整改有关,银行理财可配置的高收益、低波动资产进一步减少,加剧了“资产荒”。在理财投资者风险偏好仍极低的情况下,“资产荒”一方面拉低理财产品整体收益率,另一方面也致使管理人资产配置趋同,产品收益率差距缩小。
此外,理财配置少量非标债权、公募基金和权益资产来增厚收益,但占比非常少。
(二)各家机构资产配置及风格变化
下表统计了31家管理人近一年半的穿透后资产配置占比变化,占比通过金额计算得到,由于四舍五入可能存在尾差。
资料来源:理财公司业务报告,截至2024年9月3日
注:固定收益类资产包括现金及银行存款、同业存单、拆放同业及买入返售、债券、理财直接融资工具、新增可投资资产、非标准化债权类资产;权益类资产包括股票与股权等;其他类资产包括公募基金、代客境外理财投资 QDII。
近一年半,绝大多数理财公司大类资产配置比例变化不大,已然形成较为稳定的“固收资产为主,其他资产类别为辅”的资产配置风格。
值得注意的是,高盛工银理财成立之初定位在权益类产品,22年末仅存续1只权益类产品,权益投资占比超过90%,2023年间其根据市场调整战略方向,大力铺设固收产品条线,24年中固收投资已达到96.62%。

1.普遍配置超过90%的固收资产

已公布24上半年理财业务报告的26家理财公司中,24家配置固收类资产超过90%,其中法巴农银理财、浦银理财、平安理财配置占比最高,分别达到100%、97.23%和96.72%。
权益资产配比总体非常少。24年中权益配置相对较多的是贝莱德建信理财、苏银理财和南银理财,分别达到12.56%、7.72%和6.37%。其余理财公司权益配置均不超过6%,甚至法巴农银理财没有权益资产配置;民生理财22年底、23年底也没有权益资产配置,24年中存续产品中才有配置权益资产,占比也仅有1.32%。
其他类资产中,QDII配置额度有限,大部分都由公募基金构成。24年中,青银理财、贝莱德建信理财和恒丰理财配置其他类资产较多,分别达到14.32%、9.6%和7.95%。其中青银理财近一年半其他类资产占比明显高于行业,稳定维持在10%以上;而贝莱德建信理财近一年半增持其他类资产较多,从22年底的0%到24年中的9.6%。
以下统计了4家资产配置信息披露较为规范的管理人,2022年底以来各细分资产类别的占比。细分资产金额由管理人全部产品季报披露的金额加总得到,由于成立时间不足90日或到期时间不到90日的产品可豁免披露季报,可能造成统计结果与实际略有差异。
资料来源:法询货币网www.frmoney.com,法询金融研究院
信银理财近一年半资产配置风格较为稳定,维持在95%左右的固收类资产(包含10%左右的非标资产)加上少量公募基金和QDII资产。其中,现金及银行存款占比近年来小幅上升,在24年中随行业整体稍有回落;公募基金配比在23年中达到超过5%的高点,随后稍有回落到24年中的4.58%。
资料来源:法询货币网www.frmoney.com,法询金融研究院
中银理财近年来现金及银行存款占比自23年2季度开始上升较快,到24年Q1达到30%左右,高于行业平均;与之对应的是非标资产、权益类资产和QDII资产合计仅5%左右,这类增厚收益的资产配比低于行业平均。中银理财表现出较为明显的风险厌恶。
资料来源:法询货币网www.frmoney.com,法询金融研究院
由于民生理财产品季报不披露非标投资情况,结合管理人业务报告,可以判断“其他固定收益类资产”这个资产类别和非标债权高度重合。民生理财资产配置风格近年来没有较大变化,同样可以观察到的是其现金及银行存款配比稳定高于行业平均。
资料来源:法询货币网www.frmoney.com,法询金融研究院
农银理财是理财公司中权益投资占比较多的理财公司,虽然近年来权益投资占比稍有降低,但也维持在5%以上的水平。此外,农银理财现金及银行存款配置上升较快,22年不到20%上升到24年中接近40%,一年半时间内占比增加近一倍。债券和非标占比稍有下降。

2.非标资产配置金额分化

资料来源:理财公司业务报告,截至2024年9月2日
虽然理财市场总体非标配置金额缓慢压降,但可以观察到,非标资产投资金额在理财公司之间发生了分化。
理财业务报告披露非标资产配置金额的13家理财子中(仅部分理财公司在业务报告中披露非标投资,未披露的不在统计范围内),5家理财子呈现减持趋势,8家理财子呈现增持趋势。
其中,建信理财减持非标最为显著,从2022年末的852.51亿元到2024年中的64.21亿元,一年半内减持金额接近800亿元;其次是平安理财,减持非标接近600亿元。平安理财、建信理财在近一年半间将非标持有金额“前二”让位杭银理财和苏银理财。
2022年末以来,多数理财公司稳步增持非标。2024年中,持有非标金额超过700亿元的理财子有杭银理财和苏银理财,均为城商行理财子,且分布在长三角地区,这也和长三角地区优质非标资源相对丰富有关。

四、渠道端

理财产品渠道端包括代销和直销,目前仍以代销为主。少数理财子(比如信银理财、青银理财、华夏理财等)也在建设直销渠道,已然小有成效,24上半年理财市场直销金额出现了显著上升。
(一)理财代销渠道“市场化”
资料来源:银行业理财登记托管中心,法询金融研究院
观察近两年理财公司理财产品母行代销占比和代销机构数量情况,可以看到,第三方代销理财规模逐渐趋于稳定在30%上下,预计未来理财子将会进一步减少对母行渠道的依赖;同时代销机构数量不断增加,银行从全市场(而不仅限于自家理财子)引入优质理财产品,打造自身的财富管理货架。理财渠道端“市场化”趋势凸显。
具体来看:
(1)母行代销金额占比逐渐减少,从2022年二季度87%左右先是经历了缓慢降低,2023年间降速加快直到2024年一季度末的68%左右,但2024年二季度末母行代销金额占比略有反弹,回升到71%左右。尽管母行代销金额仍占过半,理财公司对于母行渠道的依赖性在逐渐降低。
(2)全市场代销理财产品的机构数量在不断上升,从2022年初的97家到2024年中的511家,两年半时间持续增加了超过400家,数量翻了5倍。越来越多银行更加积极地通过代销参与到理财业务中来,通过代销理财获取中间收入、打造自身“理财超市”。2024年上半年,招商银行代销理财收入36.36亿元,同比增长40.39%;兴业银行理财产品销量 1.33万亿元,同比提升16.28%。
渠道端直接面向投资者,“市场化”特征也最鲜明,渠道端的率先“市场化”进一步影响到产品端、投资端。
从2022年底开始,渠道端对于理财子提出了更高的流动性要求、更高的回撤管理要求、更多的产品定制需求,不同代销平台之间互相PK,“独家”代销产品越来越多。为了满足渠道对理财产品的要求,理财产品期限总体缩短,2022年新发封闭式理财产品加权平均期限在339至581天之间,2023年缩短到288至381天,最终影响了投资端的资产配置动作,即高流动性资产配置比例上升。
但短期资金毕竟不利于金融市场的稳定,随着理财市场不断走向规范,几轮债市波动理财破净已对投资者教育形成完整的周期教育。2024上半年,新发封闭式产品期限略有延长,加权平均期限在303至392天之间,为市场提供了较为长期、稳定的资金来源。

(二)理财公司代销渠道布局

代销合作是一个双向选择的过程,需先进行机构准入再进行产品准入,签署了合作协议的机构间不一定实际有产品代销,只有完成系统对接、筛选出合适的产品后才会开始代销合作行为。下表统计了31家理财公司,目前实际有代销产品的代销渠道。

资料来源:法询货币网www.frmoney.com,截至2024年9月4日

从代销渠道数量上看,股份行理财子和城商行理财子渠道布局更广泛、更下沉;而国有大行理财子在代销渠道拓展上节奏更慢、更加谨慎;合资理财由于成立时间较晚、资管规模较小,渠道端基本依赖其中资银行。

兴银理财和信银理财作为资管规模第一梯队股份行理财子,渠道数量十分可观。这两家理财公司在代销渠道拓展上有鲜明的特点——几乎覆盖到绝大部分国股大行,能够充分利用国股大行在线下营业网点众多的优势;同时,广泛布局城农商行能够使代销网络覆盖三四线城市和广泛乡村地区,打开“下沉市场”;此外,以互联网银行(比如背靠互联网巨头的网商银行、微众银行,以及直销银行)为补充,布局线上销售网络。

杭银理财、苏银理财代销渠道同样超过100家,但这两家城商行理财子更侧重拓展城农商行作为代销渠道,而对于国有大行和股份制银行的覆盖率相对较低。

理财公司未来渠道争夺将会越来越激烈,2024年以来多家理财公司也在加快签约代销合作机构。

(三)直销+代销,数字赋能渠道

2022年和2023年间,理财市场累计直销金额均稳定在2600亿元,而2024年仅上半年累计直销金额已经达到2331亿元,相比过去有了大幅提升。

部分理财公司过去几年大力建设直销渠道(包括理财公司官网和自营APP),打造“直销+代销”的销售体系,目前已然小有成效。据统计,31家已开业的理财公司中,有27家已建立了官方网站,8家已上架了理财直销APP;此前已经较为成熟的线上宣传手段,比如理财公司微信公众号、视频号等也逐渐开始为官网和直销APP导流,实现“数字赋能渠道”。

目前已上架直销APP的8家理财公司,股份行理财子包括信银理财、华夏理财、招银理财(其中招银理财APP仅限IOS系统,上架较早且目前没有产品在售);城商行理财子包括青银理财、杭银理财、宁银理财、渝农商理财和苏银理财。

信银理财继在业内率先推出直销APP后,首家实现直代销一体化查询,在主流应用市场安装次数遥遥领先;并领先推进适老化APP开发,通过提升系统的易用性、便捷性,推动老年用户和偏远地区人群享受便捷的理财服务,进一步弥补数字鸿沟。

华夏理财APP签约客户稳步增长,截至2024年6月末,注册用户累计19.99万户。

2024年上半年,近期贴息存款等模式被严厉指导后,市场已经释放出很多公司客户购买理财的需求,这是一个理财子公司可以高性价比通过直销服务到的重要客群。未来随着理财公司渠道端市场化进程加快,线上运营、客户维护能力提升,理财直销金额有进一步增长的空间。

推荐文章
星辰投研  ·  昨晚,大利好又来了!
2 天前
星辰投研  ·  昨晚,大利好又来了!
2 天前
豆瓜的投资笔记  ·  有大事,要变天了
2 天前
豆瓜的投资笔记  ·  有大事,要变天了
2 天前
拾榴询财  ·  贷款利率,按兵不动的背后
4 天前
二少爷小地盘  ·  降息没有预期到来
1 周前
二少爷小地盘  ·  降息没有预期到来
1 周前
学生时代  ·  相爱小情侣的聊天记录,甜哭!
7 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