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海油发展微讯
创新能源技术,服务美好生活。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中国舞台美术学会  ·  分享丨灵感来自早期游戏世界的沉浸式水晶灯光装置 ·  2 天前  
中国舞台美术学会  ·  关注丨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工作会:聚焦高质量发展 ... ·  3 天前  
中国舞台美术学会  ·  观察丨经典,在首都舞台焕新重塑 ·  2 天前  
中国舞台美术学会  ·  剧评丨《一日三秋》: 生活世界的解体与重建 ·  3 天前  
中国舞台美术学会  ·  观察丨“演艺之都”风景线百花齐放,新空间撬动大可能 ·  4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海油发展微讯

双向运行,“检测列车”首次驶出非常规海管

海油发展微讯  · 公众号  ·  · 2024-08-12 17:47

正文


在日常生活中

火车、高铁早已随处可见

不仅提高了居民出行效率

还拓展了大家的生活半径

而在海上平台

也有这样一辆可调转“车头”的

海管“检测列车”

为海上平台特殊海管疏通“血管”



近日,由 “清管器+泡沫内检测器+超声内检测器”组成的“检测列车” 驶出“工龄”34年的老海管,标志着装备技术公司管道公司(以下简称“管道公司”) 成功完成南海东部油田最后一条含油海管内检测工作 。这是目前我国海域内结构最复杂、作业难度最大的海管,为后续复杂海管内检测提供有效解决方案,对于中国海油增储上产和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南海某海管于1990年投用,运行时长超34年,管道长约28公里。自投用以来,该管道经历了4次水下改造,结构复杂,弯头数量超普通海管200%,且存在多个球法兰、机械连接器以及对称分布的水下Y型三通和8/12寸变径,已有30余年未进行钢刷形式高效清管,清管及内检测作业难度和风险极高。



如何“诊脉”

这条超期服役海管的健康状况?

精心改造 探索双向运行新路径

“这个项目管道结构复杂,卡球风险高,我们必须把前期工作做足!”过去三年,管道公司不断抽调精兵强将,探索通球方案,难度和压力可想而知。 经过700多个日夜的可行性研究、2次专家审查及10余项专家汇报,内检测技术团队通过现场调研、反复研讨、多轮推演,最终决定采用 正反推——双向运行通球的方式进行内检测作业 。有了思路,如何推进下一步的工作呢?



技术团队针对检测器支撑皮碗及密封皮碗适用性进行反复讨论、模拟改造及环路测试, 设计出可双向通球的单节超声以及涡流检测器 ,该单节结构和常规的多节检测器相比, 在球法兰、弯头等复杂结构的通过性方面得到了显著提升,大大降低了卡球风险 ,也标志着管道公司自主化超声检测技术、涡流检测技术实现高质量发展新跨越。


“检测列车” 打通“清检一体”快车道

由于该海管30余年未经过钢刷形式高效清管,短时间内清管效果达到内检测的清洁度要求十分困难,为减少产量损失,管道公司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由管道检测作业部党支部书记卢进牵头成立“党员突击队”,配合业主针对内检测难点和风险点,制定了科学的技术方案,通过改变传统单个发球清管及检测模式, 创新性采用“热水段塞+泡沫球+101%机械球+涡流检测器+超声波检测器”相结合的方式 ,组合成一辆长度为3.7公里的双向“检测列车”


“这辆‘列车’,是将内检测器同时发进管道后,在临近不可通球处变“车头”为“车尾”返航,有效隔离杂质,实现“清检一体”,大幅提高清管效率和检测成功率。”卢进说。这也是国内首次应用“检测列车”方式完成内检测工作, 累计缩短清管时间20天,节省原油产量损失约8000方



与此同时,考虑到双向运行通球需要海管两端均具备接液处理装置,由于正向通球时末端不具备接液处理的能力,管道公司经与业主开展多方讨论,提出将液体送往下游第三方平台处理的思路,但是从入口端到第三方平台距离长达63公里,经过模拟计算,通球压力超出海管最大操作压力。面对“拦路虎”,管道公司内检测技术团队靶向施策, 设计出起中转和分压作用的接液水箱和增压泵组解决方案 ,成功将正向通球的液体送往第三方平台处理,且该套装置可迅速切换为注水流程, 成功实现反向通球,提高作业效率


本次内检测项目的成功实施,为海底管道完整性管理提供了“大数据”支撑,填补了国内海底复杂结构海底管道内检测技术的空白,为中国海油其它含大变径、特殊结构、水下生产设施的管道内检测提供了借鉴方案。

“未来,我们将继续在管道运维一体化关键核心技术领域奋力攻坚,不断储备海管完整性管理核心技术,助力装备技术公司‘设备设施预知性防治一体化平台’建设,为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和油田增储上产贡献力量。”管道公司党总支书记、经理刘海超表示。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