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闺蜜寒假骑电动车,把脚踝摔骨折了,坐在轮椅上想去电影院看《周处除三害》。
这部被一部分网友评价为
“看这奇怪的片名就没有观影欲望”
的小成本台片,不小心却成了2024年春节档之后的黑马,我估计谁都没想到,包括主创。
3月1号上映,接棒春节档。大家假期刚复工,观影消费的荷尔蒙在春节期间已经得到了极大释放,正是流量高峰之后的低谷期。
另外它去年已经在台湾上映过,而且是金马60年的热门片,所以盗版满天飞,网飞上也有未删减版。通常这种情况,很多人都会选择找资源而不是走进电影院。
但红是玄学,人要红,门板都挡不住,
《周处除三害》上映不到一周,票房就飙到了3亿,豆瓣评分8.1。
关键人家投资成本才1000万,男一阮经天的个人片酬只有80万。
相比《热辣滚烫》的3.5亿、《第二十条》的4亿,内地制片人可能真要好好学学人家的预算管理能力。但这事儿确实也不好比,我们的影视剧有时候可能不是影视剧,是理财产品~
《周处除三害》电影的出品方,是李烈的公司“一种态度”。李烈作为背后推手,不仅确定剧本走向,选中了阮经天、王净出演,片名也是她取的。
电影本来叫《罪与罚》,李烈觉得像小说名,或者是一部沉闷、沉重的文艺片,而实际上这是一部爽爆的商业电影。故事原型出自《晋书·周处传》和《世说新语》,京剧至今还保留了《除三害》这一传统剧目。
直接用它做电影名,其实比较冒险,毕竟不是每个人都熟悉除三害的故事。公司内部也有很大的争议,但李烈坚持己见。
事实证明这个独树一帜、与当下的商业环境格格不入的片名,的确吸引到了年轻的观影人群。
李烈赌赢了。或者不是赌,是坚持“电影要做文化”的决心,让她赢得漂亮。
台湾两个玉女演员出道的权势女性,一个是张艾嘉,另一个是李烈。
张艾嘉大家很熟悉。她自己做导演,跟内地影视圈联系多,人美又高调。李烈不太一样,她主要是做制片、监制,更幕后,不太抛头露面。
加上人如其名一个“烈”字了得,又是白羊座的冲动人格,做了不少事也得罪了不少人。
与张姐八面玲珑的讨喜感不同,李烈属于毁誉参半。
俞渝那句名言,我不要漂亮要权力,放在李烈身上也成立。
2014年,张姐卸任台北电影节主席一职,特意“传位”给比自己小5岁的李烈。没想到第二年李烈就因为与主管部门的领导意见不合,愤而辞职。
辞职的时候还写了小作文,说电影要做文化,影射那些市长局长们只想做政绩。
说起李烈,最为内地观众熟悉的身份是歌坛教父罗大佑的前妻。
台湾两大才子佳人的传奇姻缘,一是歌手蔡琴与导演杨德昌的十年无性婚姻,以男方最终与钢琴家结婚生子,女方抱恨而结局。
另一个就是歌坛教父罗大佑与女友李烈经过12年的爱情长跑,走入婚姻后短短一年闪离,最终男方58岁结婚生女,女方上综艺以一句轻蔑的“那么老还生啊”、注定无法一笑泯恩仇为终章。
罗大佑的女人缘绝对不输于他的才华。先是跟张艾嘉拍拖,不过只短短一年,罗大佑就逃跑了,觉得张姐高调且黏人,影响了他的创作。
杨德昌、李宗盛都跟张艾嘉传过绯闻。受够才子苦的张艾嘉后来跟爱徒刘若英谈婚姻,告诫她“选丈夫,不要因为他有才华而迷失,别替自己找辛苦”。
罗老师与李烈的故事发生在张艾嘉之后。有过一次短暂婚史的李烈既不黏人,对爱情婚姻也没有太多幻想,若即若离又会赚钱、照顾人,甚合罗大佑心意,两人的爱情长跑一跑就是12年。
李烈出道很早,读中专的时候就被导演选中演影视剧。出道电影《小城故事》搭的是“温拿五虎”之一的钟镇涛。
后来拍电视剧,李烈拍一部爆一部,属于老天爷追着喂饭吃的那类演员。23岁跟毛学维拍《海滩的一天》,李烈觉得毛学维特别像自己的父亲,从而坠入爱河。
《海滩的一天》是杨德昌导演的早期作品。1983年第一次上映,2017年杨德昌去世十周年,又出了数字修复版,让我们可以一睹大美人们当年的青涩与美丽。
然而谁能想到如此“都市丽人”的她,此时正处于人生的恋爱脑阶段。
23岁的李烈不顾经纪公司与家人的反对,与毛学维结婚。两年后离婚复出拍戏,《一剪梅》、《含羞草》,还是拍一部火一部。
年轻真好,所有的错误都来得及修正。所以我一直鼓励人要在年轻时冲动一点,把该踩的坑多踩几个,
不要年轻时内耗、犹豫、假装乖乖,人到中年忽然开始补青春期叛逆这一课,
真要了老命。
这个毛学维也很有意思。在美国读完MBA,回台湾当演员。成名后,又退圈应聘电视台小职员。后来还做过广告、制片、全职奶爸。
50岁学厨师,最近十年一直在上海做厨师,服务于各国政要,被称为“总统私厨”,干一行成一行,也是蛮厉害的。
对这段婚姻,李烈绝口不提。后来与罗大佑拍拖,她始终坚持不婚主义,对于两人都不想结婚这件事非常满意。
然而天有不测风云,2000年罗大佑的父亲病逝,亲人的离世给了他比较大的冲击,让罗大佑意识到人最终还是不能一个人,于是他向李烈求婚。
结婚是罗大佑提出来的,离婚则是李烈提出来的。当她发现自己结婚相当于养了一个孩子时,果断决定走出这桩让她非常不爽的婚姻。
罗大佑一度痴迷养水族,家里最多的时候有9个水族箱,他每天一大清早就去买鱼买水草,但迷了一段时间,就下头了。无论鱼还是水草都不管,打扫卫生等善后工作全都交给了李烈。
《三十而已》杨玏饰演的陈屿也喜欢养水族,不知道是不是编剧看过李烈的采访,找了一个原型。
你别说,戴上眼镜的杨玏,身上丧丧的文艺气息跟罗大佑老师还真有那么一点点神似。
这次《周处除三害》走红,有小伙伴翻出李烈前夫的照片,说尊者是比照罗大佑一比一还原的。
不至于,真的不至于。对于离婚后一心事业无心婚姻的李烈,与罗大佑的这一段情可能仅仅是她人生中不怎么重要的一个部分。
李烈做幕后既有理想又有技术,
让阮经天拿下金马影帝的《艋舺》、奠定了彭于晏动作明星江湖地位、并且让他进入姜文导演视野的《翻滚吧阿信》,
都是李烈监制或者制片的。
作为阮经天的贵人,李烈不仅相中他出演《艋舺》中和尚一角,还为他修改剧本,硬是把和尚从配角写成了主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