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诺亚配置策略研究
诺亚研究工作是诺亚集团的核心专业版块,以研究引领投资,为集团的产品研发、筛选、风控等环节保驾护航;研究范围覆盖国内外宏观策略、私募股权、二级市场、类固定收益、房地产等领域。
目录
51好读  ›  专栏  ›  诺亚配置策略研究

人民币汇率能否走出“特朗普陷阱”?出口退税调整影响几何?

诺亚配置策略研究  · 公众号  ·  · 2024-11-20 16:37

正文

欢迎点击蓝字关注我们,并 设为星标★ 。文末多多点击“在看”,我们就会经常出现你的订阅列表里了,谢谢。


美元的一度走强,让市场担心人民币汇率面临的贬值风险,面对甚嚣尘上的“特朗普交易”推动了“再通胀交易”,人民币汇率能否走出“特朗普陷阱”?上周五,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联合发文对部分出口行业的退税政策进行调整,这次调整有什么样的影响?上周五美国商务部发布10 月美国零售额数据,其中零售数据高于市场预期,但核心零售数据转弱,对此该如何理解?降息必要性是否会提升?我们来了解一下各家券商对以上问题的解读和看法。



01

国泰君安:人民币汇率能否走出“特朗普陷阱”?



美元的一度走强,让市场担心人民币汇率面临的贬值风险。在过去的一个多月中,人民币汇率经历了过山车般的行情,整体而言,中美之间的利差(10年国债利率)与人民币汇率走势基本一致,换言之,甚嚣尘上的“特朗普交易”推动了“再通胀交易”,并带动了美元走强和人民币的同步贬值。
从人民币指数的走势而言,人民币汇率背后仍然有一定的宏观调控考量,这样的考量在中间价中也有所体现。近期人民币中间价开始与即期汇率之间出现了“裂痕”,但即期汇率却跟随美元出现了一定的向中间价弱侧波动的迹象。从这个角度而言,中间价背后的指导含义不言而喻,这也意味着外汇市场背后仍然有一个定海神针,来保证外汇市场出现过度的“羊群效应”。
近期的离岸CNH的1个月HIBOR价格也开始出现上升。这也是一个值得玩味的现象。我们如果同期考察一下离岸人民币兑美元的掉期点数,也会发现1年期的USD-CNH的掉期点数也同步出现了上行。掉期点数上行意味着离岸人民币利率水平的上升是一个相对独立的现象,也意味着在离岸市场中做空人民币的成本开始出现上行。
将离岸市场的掉期点数与在岸市场进行比较,我们发现在岸掉期点数同期开始出现下行,并没有追随离岸市场出现上升。根本原因是离岸和在岸的人民币利率与同市场的美元利率之间的利差出现了背离,由于在岸和离岸市场不是完全打通,这样的背离表明这两个市场的交易结构和交易逻辑存在差异。
在岸市场的即期汇率与1年期掉期点数从今年8月开始出现了一个显著的反向走势,这固然受到了外界因素的影响,但也意味着市场此前累积的投机性的方向性头寸突然被迫反向平仓,当人民币汇率到达一些敏感位置时,市场似乎重新选择新的交易方向。“特朗普交易”此时的介入,可能在一开始被认为是在交易中需要被对冲的风险因素,但当其逐步成为市场主导变量时,各方的应对也开始显得积极起来,各种“逆周期因素”也开始重新介入。

从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人民币汇率背后有很多不断在变化的变量,所以当投资者在询问,人民币汇率是否可以走出“特朗普陷阱”时,其背后的考量是相对单一的,同时这暗示其存在担忧的心理。但如果复牌过去一段时间的人民币汇率,我们会发现,市场不是一成不变的,同时当大多数人看到的是同一面时,那么看到另一面的,大概率是少数派,但市场往往是由边际增量来改变的。



02

浙商证券:出口退税调整影响几何?



11月15日,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联合发文对部分出口行业的退税政策进行调整。 经我们粗略估算,涉及调整的出口商品占我国出口总额约6.7%(需要指出的是由于部分明细商品缺乏具体统计数据,本文仅通过出口商品大类估算,和实际可能存在偏差)。我们认为本次政策调整有三方面影响:
一是退税政策调整可能优化我国贸易环境。 今年以来,以美欧为代表的较多经济体曾质疑我国输出“产能过剩”问题,显然质疑并不合理,同时我们认为本次出口退税调整仍能在一定程度上优化我国贸易环境(尤其是新三样相关品类)。 二是出口退税本质是财政收入减项,我们认为本次结构性调整对财政收入影响有限。 三是随着相关出口产品的出口退税率的取消或下调,或使得相关出口导向行业供给侧优化。
出口视角:退税政策调整可能优化我国贸易环境
一方面是取消铝材、铜材以及化学改性的动、植物或微生物油、脂等产品出口退税。 从大致的规模来看,根据海关总署数据,2024年1-9月铜及铜制品的出口金额为791亿元,铝及铝制品的出口金额为2063亿元,动植物油脂及其分解产品的出口金额为219亿元。
另一方面是将部分成品油、光伏、电池、部分非金属矿物制品的出口退税率由13%下调至9%。 其中与成品油以及部分非金属矿物制品出口相关的出口分类主要有矿产品,2014年1-9月出口金额约3370亿元(需要注意的是,该品类并非所有商品均涉及关税调整,由于部分数据颗粒度不足,本文仅近似处理);光伏、电池主要涉及部分“新三样”出口。根据海关总署数据,2024年前三季度我国出口“新三样”电动汽车、锂电池和光伏产品7578.3亿元,占我国出口总值的4.1%。
2024年1-9月我国出口总规模约20.8万亿,如按上述数据粗略估算,涉及调整的出口商品金额占我国出口约6.7%(需要指出的是,由于部分明细商品缺乏具体统计数据,本文仅通过出口商品大类估算,和实际可能存在偏差) 。今年以来,以美欧为代表的较多经济体曾质疑我国输出“产能过剩”问题,显然质疑并不合理,同时我们认为本次出口退税调整仍能在一定程度上优化我国贸易环境(尤其是新三样相关品类)。
财政视角:出口退税本质是财政收入减项,本次结构性调整对财政收入影响有限出口退税本质上是财政收入的减项,本次结构性调整对财政收入影响有限。
出口退税主要涉及在国际贸易业务中申报出口的货物,在国内所有生产环节和流通环节缴纳的增值税等,可依照有关规定进行退还。 作为国际通行做法,出口退税可以有效避免国际双重征税。综合来看,出口退税税率的调整是我国宏观经济调整的重要方式,与产业转型升级、优化产能等国家战略紧密结合。

考虑到相关政策于2024年12月1日正式执行(所列产品适用的出口退税率以出口货物报关单注明的出口日期界定),因此对于2024年的财政收入影响较为有限2024年1-9月,出口退税累计规模为15663亿元,同比增长10.4%,预计全年有望延续较好涨势。 更值得关注的是,对于2025年及后续财政的影响, 我们认为既需要考虑退坡后的出口退税政策影响,也需要更多得去把握出口退税涉及贸易品类别的价格弹性,即退税政策对于贸易量本身的影响。 预计从出口数据的脉冲来推演,取消或降低出口产品的退税率可能会对财政收入有一定正向拉动。


我们判断,取消或降低出口产品的退税率,企业得到的退税将相应的减少,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出口产品的成本,从宏观视角来看可以起到抑制产品出口的作用尤其是对于一些低附加值的产品以及主要通过价格竞争来出口的公司。 更加重要的是,出口退税调整效果主要取决于商品价格的弹性,弹性越高,政策效果就越好,因为价格变动对市场需求量影响比较明显。比如对于一些在国际市场上具有很强竞争力的出口商品,由于降低出口退税率增加的成本,很容易通过涨价方式转嫁给国外进口商,出口量未必会有明显减少。而对于竞争力比较弱的商品,如果企业采取压低采购价格等措施来压缩自身成本的话,也能自行消化一些降低出口退税率的影响。
从货物贸易结构来看,工业制成品特别是机电类产品在外贸出口中占比较高,也是当前受益于出口退税政策的主要类别,而此次政策调整涉及到的一些品类可能对整体的出口退税影响较为有限。



03

光大证券:美国核心零售数据转弱,12月降息必要性提升




上周五美国商务部发布10 月美国零售额数据: 零售销售环比增速为+0.4%,预期为+0.3%,前值由+0.4%修正至+0.8%;核心零售销售(不含汽车和汽油)环比增速为+0.1%,预期为+0.3%,前值为+0.5%修正至+1.0%。
零售数据公布后,道琼斯指数、标普 500 指数与纳斯达克指数收跌,三大指数分别 变动-0.70%、-1.32%和-2.24%。10 年期美债收益率持平于 4.43%,2 年期美债收 益率下行 3bp 至 4.31%。
10 月零售数据高于市场预期,但核心零售数据转弱。 从消费增速看,10 月数据高于预期,环比增速录得+0.4%,高于预期的+0.3%,但核心零售数据转弱,环比增速仅录得+0.1%,大幅低于前值的+1.0%,除加油站、汽车以及家电消费外, 其余分项消费环比增速均出现回落,指向实际消费动能有所转弱。分项来看,10 月美国零售消费环比增速高于预期,主要是受到加油站(+0.1%)、 汽车(+1.6%)以及家电(+2.3%)消费拉动,杂货店零售业(-1.6%)等零售业、保健和个人护理(-1.1%)消费环比增速转弱。

如何理解 10 月美国核心零售数据的回落?一则 ,除 9 月高基数压力外,10月飓风袭击美国,一定程度上压制了居民消费意愿。10月飓风“海伦妮”和“米尔顿”接连袭击美国佛罗里达州、北卡罗来纳州,导致当地大量商店、工厂和建筑工地关闭,居民消费场景受限,导致杂货店零售业(-1.6%)、运动爱好(-1.1%) 等零售业消费转弱,也与10月非农就业人口增 1.2 万人,大幅低于市场预期的增 11.3 万人,显示美国就业市场转冷相印证。 二则, 零售数据高于市场预期,主要是由加油站、汽车以及家电消费拉动,其余分项消费环比增速均出现回落。其中,能源消费表现较好主因10月上旬以色列和伊朗冲突加剧,市场担忧后续以色列的打击将破坏伊朗石油生产设施,OPEC 原油价格从 10月初的71 美元/桶最高涨至 10月中的78 美元/桶。汽车以及家电消费回暖主因 9月美联储首次大幅降息50BP后,利率水平较上半年明显回落,拉动了汽车、地产链等利率敏感型行业消费需求。但考虑到11 月以来,油价缓慢回落,以及特朗普胜选后,美债利率再度大幅攀升,上述行业回暖的可持续性仍有待观察。


总体来看,在核心零售数据转弱的情况下,我们认为 12 月降息必要性提升。 近期由于鲍威尔的鹰派发言、特朗普在移民和关税问题上极端化的内阁人选,大幅带动市场再通胀情绪。但我们认为,在目前再通胀交易情绪高涨的情况下,12 月降息可能性会增加,主因在特朗普新政落地之前,美国通胀上行风险有限,再加上利率水平大幅抬升,对经济压制作用凸显,目前交易不降息的情绪越极致,12月就更有可能降息,建议关注后续公布的初请人数(11 月21日)、PCE 物 价指数(11月27日)等数据。








(本文结束)


往期推荐

中性策略分化加大,解码大浪淘沙背后的原因

走出误区系列:“保房价”和“保汇率”,真的不可兼得吗?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