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一篇文章刷爆朋友圈《两篇高考“满分作文”都出自他手!这位高中生的秘诀是……》。故事的主角就是上面这位杭二中学生李豪逸,因为出国留学,他没有参加高考,但看到浙江卷高考作文题后,他有感而发,写下了一篇名为《书生》的作文,顿时走红网络,被网友盛赞“应给满分”。
有位作家说,人要读三本大书:一本是“有字之书”,一本是“无字之书”,一本是“心灵之书”。对此你有什么思考?写一篇文章,对作家的看法加以评说。
【注意】①题目自拟。②不少于800字。③不得抄袭、套作。
书 生
文/李豪逸
上苍赐人以三书,一曰有字之书,二曰无字之书,三曰心灵之书。此三者,同出而异名,殊途而同归。读书者可称书生,而凡世间之人,或多或寡,必读此三书,故世间之人皆为书生也。
有字之书,文章著述也。以一字概之,是为录。往圣先贤著经典,而后人传习之;诗仙词圣书佳句,而后人吟咏之。有字之书,乃作文章者之见闻经历、所思所想,付诸于文。孔夫子所著之《春秋》,太史公所著之《史记》,皆属有字之书也。李太白狂歌之《将进酒》,杜子美哀叹之《石壕吏》,亦属有字之书也。以文章传道义,以诗篇记良辰,此有字书之真谛也。
无字之书,生活经历也。以一字概之,是为行。劳心柴米油盐,远游名山大川,皆读无字之书也。无字之书是为行万里路,如古徐霞客之游览,如马可波罗之远渡。于万化冥合之间,读自然造物之书。鬼斧神工,最美之书乃天成。无字之书亦是平日生活,秋风卷屋,五斗折腰,利锁名缰,虚苦劳神。于困顿失意之时,读泪湿汗浸之书。披荆斩棘,最重之书乃人生。
心灵之书,思想精神也。以一字概之,是为己。人即心,心即道,道即天,天人合一。人以心观宇宙,观宇宙亦是观心。陆九渊曾言:“宇宙即是吾心,吾心即是宇宙。”心灵之书包罗万象,可绝非万象本身也。康德、柏拉图之思考,于此二人乃心灵之书,而其著述非心灵之书,故此书无法外借也。心灵之书乃思想本身,发于人,终于人。凡世间之人皆有心灵之书,而此中玄奥不可言传。
文人以有字之书录无字之书,圣人以有字之书传心灵之书;学者以无字之书习有字之书,行者以无字之书证心灵之书;贤者以心灵之书衍有字之书,哲人以心灵之书明无字之书。此三书连环相扣,缺一不可。书生在世,读尽经典,而读此三书断不可厚此薄彼,需雨露均沾,相辅相成。
失有字之书,则文明难以传承发展;略无字之书,则学问皆如纸上谈兵;缺心灵之书,则人生浑若傀儡木偶。幸上苍非悭吝之辈,播此三书于人间。是故世人尽能读此三书,行此三书,传此三书。
故世人皆能成书生也。
其实,李豪逸从小就是个爱生活、爱写作的孩子。他在4岁的时候,就养成了“写”日记的好习惯。当然,这日记不是由他自己亲笔写下的,而是由豪逸口述,妈妈记录的。下面就和记者一起来看看豪逸第一次写下的日记吧:
第一次记日记
(2003年10月1日国庆节 晴 豪逸口述 妈妈记录)
今天天气是晴到多云,我和爸爸、妈妈、舅公、舅婆到黄龙洞去玩。我们搭起了帐篷,那里有许多石头,我在那里堆小石头造房子。我还和一个小妹妹到帐篷里面去玩。我和小妹妹踢球、滚球、抛球,我们玩得真开心。我们继续往里面走,看到了一个黄龙头,还钻了山洞,看到了方竹,拍了照片。我们回来后在家门口的一个饭店里吃饭。
晚上我们到西湖边看音乐喷泉,那里人很多,我只好骑在爸爸的脖子上看。那里的喷泉会变颜色,很壮观。后来我们继续往前走,走到六公园,六公园那里还有隧道,可隧道的入口被花堵住了,把花拿掉车就能开了。因为打不到的士,只好坐公交车回家。公交车真挤,把我的手都挤疼了。
今天真快乐啊!
妈妈点赞:
今天可是小豪逸第一次自己“写日记”,感慨于他竟然能用“壮观”等词把自己的感受表达出来。感谢于老师提供了这么好的一个“主意”!
偶尔放松一下。
爱写作的人都爱阅读,李豪逸也是如此。
他平时喜欢读的书种类很杂,比如喜欢读《史记》等史学类书籍,《西游记》《三国演义》也读得有趣,还喜欢《红楼梦》。除了名著,网络小说他也会读,但会挑选过,有些网络小说结构很有意思,可以学到一些内容。小学时就已读过《盗墓笔记》。
“读什么书其实没有关系,关键是得读起来。”李豪逸说。家里那间满满的书房,就是他童年的第一间图书馆。父母对他没有什么阅读要求,但当语文老师的妈妈常会给他推荐一些书,比如《美的历程》《明朝那些事儿》,北岛、舒婷的诗等。
“有字之书”的重要性,从他小学二年级的文章中便一望而知。
读书破万卷 下笔如有神
文/李豪逸(
杭州市学军小学二(3)班
)
如果没有书,就没有古埃及、古巴比伦和古印度文明;如果没有书,就没有华夏灿烂的五千年文明;如果没有书,人类也就失去了支柱,没有了灵魂
。
一本本的书,饱含着丰富的知识,充溢着无限美丽的文字,叙写着无数壮丽的诗篇。书指引着我们前行的方向,教给我们做人的道理。
我们应怎样读书,来获得知识呢?“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正如杜甫所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读书靠的是顽强的毅力、执着的热情。孔子手不释卷,才有“韦编三绝”的故事,中华才有了一位大名鼎鼎的教育家和儒家鼻祖;鲁迅正是用别人休息的时间加紧学习,才成了中国新文化运动的先锋。
现实生活当中,不少人条件优越,却白白浪费了珍贵的时间,长大后才感到“书到用时方恨少”;有些人花钱买了一大堆书,只作摆设,从不阅读,最终一无所获。
古话说:“书中自有黄金屋。”朋友,认真读书,为自己的人生添上一片光彩吧!
写作中的李豪逸
有一篇文章,是校长妈妈在整理豪逸作文时,翻出的旧文,却依然看得满眼泪水。这篇文章的篇名《只要你们看着我便好》,后来成了浙江少年儿童出版社出版的冰心奖小作家书系的书名。
“陪伴真的很重要,而我已错过一段时期。当然给善于思考的孩子以空间,自省独处也很好!只是对于孩子来说,无论怎样的陪伴,都会有缺失的一角,都是成长过程中必须体验的一部分。”这位校长在发文时,配上了这样的感慨。
只要你们看着我便好
文/李豪逸(
杭州市建兰中学201班
)
我有一间小房子,坐落在西湖边,背后便是山。
三年前我还是一名小学生,系着红领巾,住在那间不大的小房子里。
那是我的家,最美的地方。
宝石山脚下,据说风水很好,不过生态着实不错。小区的院落中总有松鼠穿来跳去地在松枝间嬉戏着。细想起来那小院确实没有什么设计感,一条水泥路在一侧平分出若干支道,连接着一栋栋马赛克式的小楼。中间划拉开的是一块块长方形场地,填上土,种上树,任它花开花落。
屋前有一棵杨树,估摸着有五六层高,繁茂的华盖,冬日遮风,夏日挡阳。就算是盛夏的阵雨也不能穿过它的层层枝叶。于是就有了树边晴、树外雨的奇异场景,水泥地上一湿一干、一暗一白,如同那两片无法相融的海水一般泾渭分明。
大树在接近地面的地方有个洞,不深,但里面亦是漆黑一片。树洞内,都是蚊子,成群结队的,黄昏时黑压压一片地飞出树外,绕着树边盘旋,也是叫人毛骨悚然。小时候的玩伴们一般都是绕着走,若是遇到胆大的,回家套上长衣长裤,一电蚊拍扫过去,便是一串如同放鞭炮般的脆响,好不热闹!
炎炎夏日,拎上一桶水到门外,手提一把水枪,与小朋友们你来我往,在一片水花中可以玩上一个下午,直至夕阳下山,浑身湿透才回家。
我家住在一层,厨房的窗户正对着那经常去玩耍的小院。
当时邻里间都很熟悉,所有的邻居我都知道他们姓什么。
当时爸爸没有现在那么忙,他会在家烧好饭,然后准时在厨房的窗口喊我回家吃饭。
站在院子里就能嗅到窗口飘出的饭菜的香味儿,虽见不到缕缕炊烟,但这香气已足以令人心醉。
那时回家需要经过三扇门,一扇是整栋楼的铁门,还有就是家前的一扇铁栅栏门和一扇木门。我还记得那栅栏门用的是一把铁制的十字形的钥匙,而那木门则是一把小巧的铜钥匙。不过我从来不需要随身带着那几把形态各异的金属物件。楼房的大门总是虚掩着,而家中的两扇门父母总会为我开好。
一进门便能见到餐桌上摆满了菜食。那桌子不大,是一张堪坐四人的正方形桌子,贴着墙放。剩下的三个位置恰好够我们一家三口就座。桌子正上方便是一盏灯,没有美丽的水晶吊饰与云母石罩,只是简简单单的一个白色的玻璃圆盘附在上面,甚至连一点花纹都没有。
简单而美丽,不是吗?
那时妈妈没有现在那么忙,她总能在吃饭前赶回家,总可以和我一起故意对着爸爸烧的我们喜欢吃的菜大喊几句:“猪食。”然后我们开怀大笑。妈妈总可以在饭后坐在桌子前批改着带回家的卷子,我做着作业,老爸做着他喜欢的事,一家人其乐融融。
客厅四壁上没有现在这样香槟色的印花墙纸,有的只是白色的石灰墙面。拿利器一划便会有一道长长的痕迹,接着便掉落下白色的灰。电视机厚厚的,没有像现在这般薄如金纸。噢,对了,书桌上还有台古老的旧电脑。它有着灰白的机身与青色的屏幕。不过每次开机都要花上半小时的时间,然后在屏幕上显示出:您击败了全国0.5%的用户。
小小的客厅。它很漂亮,不是吗?
那时的作业还没那么多,我总能在学校里完成大半,然后带着轻松的身心回到我的房间里。我的房间被我塞得满满当当的。
进门便有一面镜子。镜子上贴满了各式的贴纸,人站在前面只有个斑驳的影子。我有一张木制的书桌,桌上放满了爱看的书,虽然杂乱无章,但伸手可及!
那时我们都很开心,即使居住在一间小小的简单的房子中。我们可以在晚饭后到断桥边散散步;可以在周末去看看保俶塔;可以在闲来无事时一起去看一场电影或去享受一餐牛排。一切都很闲暇,似是在那都市中过着如同田园牧歌一般的生活。
小小的房子中,我和父母的直线距离不会超过八米;小小的房子中,装着满当当的家具与用品;小小的房子中,挂着爸妈的结婚纪念照,那年的他们笑得多灿烂;小小的房子中充填着实与虚、物与情,像是个饱满的花苞,拥挤而待放。
山脚下的一楼,是阴冷的;我心中的房子,是温暖的。
可是,我们搬家了。
好像一块镜子被打碎了似的,裂开而又重组,终究难以回到原先的样子。
凹凸的石灰墙蒙上了一层香槟色的墙纸,墨绿色的窗布换成了一条湛金的帘幕。电视机又薄又阔,电灯上垂着闪闪发光的水晶坠。华美的欧式风格叫人耳目一新。
可是那纱幕后又隐藏了谁的身影?
我站在房间的落地窗前,抬头却找不到了那棵当时看似参天的大树,也找不到一只松鼠的闪跃。是啊,十九层的窗外还有什么?除了那已被沾上了灰色墨痕的天空,就只有其他高高的楼房。我闭眼在床上一躺,还是无可避免地想起了那茂盛的华盖和那沁人心脾的绿。
到底失去了什么,让我心生不安?
父母的工作,都有了不错的发展,但是餐桌边却是再难觅到他们的身影——虽然这餐桌大了许多。
爸妈各有各的事,而我也有我的作业。
我渐渐习惯于关上门缩在自己的房间里,一待就是一整个晚上。我不愿意一个人坐在空寂的客厅,即使灯火通明。
是什么让我感到害怕,龟缩在小小的一方天地?
我愿意一个人坐在自己的房间里,因为我一人足以将它充实。
家,应该是满满当当的安全感。
我现在连一个邻居都不认识了。每日匆匆出门,匆匆归来。顶多在电梯里遇见,却连句简单的寒暄都没有。只因我不知他是谁,他也不知我是谁。
在这大大的房子里,我已不知每一样东西在哪儿,或是否有它的存在?我好像一个客人来到一个陌生的地方,举步维艰。
我愿意一个人缩在自己的房间里,因为我纵是闭目也不会跌倒。
家,应该是知至草木的熟悉感。
我在迷茫什么,又知晓了什么?
熟悉而安全的,就是家吗?
那若我窝藏在有着厚厚木板的衣橱中又怎样?
好像还少了点什么,而又是最不可或缺的。
门口的门铃响了,我嘴角现起一抹微笑。
好吧,我知道那是什么。
只要你们看着我便好。
事实上,早在2013年,当时就读于杭州建兰中学初二年级的李豪逸就已经凭借《当我站在时间之后》一文斩获第8届冰心作文奖初中组散文一等奖。这篇作文的题目来自2013年的浙江卷高考作文材料。当时读初二的李豪逸,用课间四十分钟将这篇文章一笔挥就,这也是他第一次写高考作文。
当我站在时间之后
文/李豪逸(
浙江省杭州市建兰中学201班
)
月前,当我一身白衣,站在丛林前,目光中有的是澄澈。
月后,当我满身污秽,爬滚着走出丛林,目光变得坚定,心中却没有了柔软。
我们赤身裸体地经受着苦难的打磨,当我们身上布满伤痕,双手生出老茧,变得僵硬的不只是躯体,还有原来柔软的心。
笔直的目光看不到真实的世界,世人将伪善的面孔放在身前,背后隐藏着罪恶的心。当我们以直线的目光观察,却被伤得无可动弹。
当质量达到终极,连空间也会被扭曲,如同光线也逃不脱黑洞的捕捉。当苦难与磨砺达到一定地步,便也会扭曲人的精神世界,这便是毁灭性的摧残。
金钱裹上糖衣,狠狠地撞击我们的心。于是七彩的梦破碎了,一片片残骸镀上了炫目的金,而那耀眼的金光与璀璨的霓虹却遮住了人鱼与公主,淹没了牛郎与织女,挡住了嫦娥对家乡的遥望,封闭了柔软的心。
懵懂时,当我们遇见乞丐,瞪大眼看着那衣衫褴褛,一瞬间迟缓促使我们放下原本要去买冰棍的钱,发出一串叮当的声响,一刹那的心满意足。现在的我,明白了,知道他们是不劳而获,于是我们收回了手,游离了目光……智慧与理性打败了感性与慈悲,眼光绕过那人的满身污渍,呵,我见到的是一个多么美好的世界!
我身着华裳,鼻上架着多边的镜,将微笑用螺丝旋在嘴角。目光顺着弯曲的空间绕过一切的伪装,看到了一个真实的世界。我们推杯换盏,灯光透过杯中的液体,散着迷醉的光。我们心知肚明,却不撕开伪装,虽明知那样会更加轻松,还是顶着虚伪空洞的外表。
我早已亲手毁灭了自己幻想的世界,将它揉成团,狠狠地掷于地上,抬脚下踩,碾成粉末。我不需要它了,它不能给我力量与面包,而我现在需求的是利益与金钱。彩色的孩提世界带来的是闲暇时光的畅想,金钱却给我沙发、台灯、电视机。
没错,我不需要它了,它有的只是色彩,仅有色彩。
我的目光绕过了伪善的面孔,也绕过了幻想的世界,绕过了这让我的心灵无法保持坚强的世界。我无所畏惧,因为我的心已似铁。
可是我真的不需要它了吗?我真的不需要那贝壳与金沙,城堡与金匣了吗?
当我又翻开那些年那些旧的书,即便是在多年之后,尚能嗅到当初的青春的跳跃的气息,那是岁月的翕动。他将我的视线重新回正。
我忘不了五彩的水晶与幽绿的梦幻林。纵使将来成人,只愿莫失莫忘。
当我行出丛林,洗去满身污秽,任时间愈合了伤痕,却再也掩不住眸中的沧桑。
著名儿童文学理论家、作家班马对这篇文章的评价是这样的:
我挺感动于少年人的这种激扬文字!
那可不是你们那种书写文字。
年轻的时期可是用心跳和血液之流动而来处理预感的。那种搬用词语,以及名词与动词的惊人“混搭”,那种时而一味推进、时而低回抽泣的语速,你能读出那背后的青春缭乱之律动吗?如已实在搭不到谱,也可以去听听迈克尔·杰克逊吧。
来仿指一类中国诗人吧:犹如一个少年之屈原。
看,“我身着华裳”……
少年之屈原,屈原还我少年之佯狂与悲伤。
少年之屈原,华彩而装饰却遣词如踱心。
请原谅这种真诚的胡说八道。
给一位词语翻飞的才子一个表达的空间。
2014年,网上盛传的浙江高考满分作文《启门一瞬观》,这篇文章的作者也是李豪逸。当时他才刚刚初中毕业,原本,他只是想拿高考作文题练练笔,没想到因为太出彩,被网友误认为是高考满分作文,在网上盛传一时。
门与路永远相连,门是路的终点,也是路的起点,它可以挡住你的脚步,也可以让你走向世界。大学的门,一边连接已知,一边通向未知。学习、探索、创造是它的通行证。大学的路,从过去到未来,无数脚印在此交集,有的很浅,有的很深。综合上述材料,结合你的所思所感,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
启门一瞬观
文/李豪逸(
浙江省杭州市建兰中学301班
)
世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而这世上本也没有门,纵横的阡陌多了,也就出现了门。世间万千道路分分合合,亦有万千门户隔绝两地。人在世间行,行于路,歌于途,入于门。
门是终结,每一段路途都有自己的终点。经过那扇门,便是走完了一段路、了结了一段情,便又是一段往事成空。那一个或圆或缺的句点,是世界之极的天涯。
门是起源,每一段的路途都有自己的起点。打开那扇门,便是展开了一世生、一世梦,便又是一世浮生若梦。那一道或明或暗的花火,是世界之巅的极光。
门是关卡,有的人停下了前行的脚步,有的人踏上了全新的征途。门前是已知的世界,门后是未知的迷途。未知总是让人恐惧的,而已知给人以温暖的怀抱,但与此同时,已知让人丧失进取的锐气,未知却是无尽的可能与希望。是该冒险闯荡还是安于现状?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答案。有的人把门视为起点,有的人把门视为终结,行止自在人心。
门是选择,交错纵横的道路上立着各式各样的门,每扇门背后都有着不同的天地。是进入还是退后?是大道还是小径?是青山绿水还是高楼大厦?门后有着不同的诱惑,也有着不同的艰难。万千的门户代表着万千的选择,行左行右,是正是邪,选择一直紧握在自己的手中,只看你摊开还是握紧,有没有勇气推开那扇门。
门是因果,当你打开一扇门的同时,就注定着另一扇门的关闭。门前是一段完结了的果,门后是一段等待开启的因,那是一段必定要踏上的旅程,但结局可以握在自己的手中。缘起缘灭,正如同门的开合,了却一段旧缘,重启一段新愿。一段路最后的终点,是因为你踏上了起点而产生的,无始便无终,而无门便无路。
门是轮回。人间循环往复的旅程,在门的开闭间不断地重启,不断地前行。门是终结,亦是起源,像是《圣经》中记载的那场洪水,终结了一段文明的同时,也是新世界的起源。万物都是在环形的跑道上赛跑,起跑的那条白线,同样也是终点的那条红绸,不断地追逐竞争,最后还是回到开始的样子。打开一扇门,就是开启一段新的人生,开启一段新的轮回。
我不知门为何物,因为它代表太多太多。它是绝路亦是希望,是终结亦是起源。它是关卡,是选择,是冥冥中的因果,是无限循环的轮回。人生弹指间,启门一瞬观。看到的是红尘世间,是若梦浮生。门后的世界是无法想象的,唯有在开启以后才能感受它的精彩。
有路的地方就有门,只因门本就是路。
俞敏洪点评:
当下聊浙江高考作文《门和路》,逸哥二十分钟立马也写一篇《启门一瞬观》。读书确实会给人带来三样东西:情怀、胸怀和气质。
李豪逸荣获杭州少年文学院院士称号
看到这里,读者或许很好奇“高考作文大神”李豪逸的作品究竟有哪些?记者从浙江少年儿童出版社获悉,以上这些文章,包括李豪逸的百余篇作品,全部都收录在这本由该社出版,著名小说家、编剧麦家亲自作序的冰心奖小作家书系《只要你们看着我便好》中。
麦家说,“你们年纪还小,不管是阅读还是自己的阅历,都还有限,不要怕自己的作文稚嫩,不要气馁。在浮躁的、急功近利的社会,做一个内心有独立的人生观、价值观的人,做一个被读书点亮的人,多看文学作品,多写,多向大师靠近,对成长是有利的。写作是自我学习、自我修炼、自我提高的过程,参与就是一种胜利,一种荣耀。”
另外,这本书里还包括了来自杭州建兰中学兰馨文学社的其他6位冰心奖小作家的获奖作品与习作,从诗词歌赋到散文随笔,各种类型一应俱全。
最后的最后,想要和李豪逸及其他小作家一样通过冰心作文奖走上写作之路吗?想要获得著名作家、专业学者对自己的文章提出的精到点评吗?想要看到自己的作品被收录在《冰心作文奖获奖作品集》中吗?浙江少年儿童出版社特意通过本端向中小学生及文学社团发出邀约:欢迎投稿参与冰心作文奖!
征稿对象:
全国中小学生文稿均可参加评选,不受性别、地区的限制。
征稿要求:
题材不限,体裁不限。
题目自拟,字数不限。
来稿必须是个人新创作未曾发表、出版过,未曾参评过其他奖项,也未曾在任何电子媒体或网络上发布的稿件。
奖项设置:
“冰心作文奖”分小学、初中、高中三个组别进行评比,每个组别分设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和鼓励奖。
另在每个组别设组织奖,面向团体参评的单位,颁发给优秀指导老师或组织单位。
一、二、三等奖获奖作者及组织奖获得者,均获得由“冰心奖”评委会颁发的精美证书。
获奖作品均由浙江少年儿童出版社结集出版。
来稿地址:
杭州市天目山路40号 浙江少年儿童出版社“冰心作文奖”评委会收(邮编310013)
或电邮至:[email protected]
本期制作 | 南风知我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