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百年前,两位学者用不同的饲料喂养兔子,一组喂养含高胆固醇的饲料,另一组喂青草或青菜。喂养4周后发现,喂高胆固醇的兔子出现高胆固醇症,8周后出现动脉粥样硬化;12周后,这组兔子个个得了冠心病。而素食组兔子的血胆固醇浓度正常,血管壁光滑,没有丝毫动脉粥样硬化(下简称AS)。
从那时起,医学专家们,就开始形成一个医学共识,即高胆固醇是造成AS的罪魁祸首。在医学界,可以称之为“百年胆固醇学说”。
在普通老百姓严重,提起AS通常会称之为高血脂,所谓血脂,其实不是单一物质,80年代大量冠状动脉造影资料显示,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与血总胆固醇(下简称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下简称LDL-C)及载脂蛋白B(下简称ApoB)水平呈正相关。
多个流行病学研究的数据证实,在人体内血胆固醇水平升高可导致心肌梗死和冠心病死亡危险增加。
在大量流行病学资料和循证医学证据支持下,美国率先开展同时面向临床医生和社会公众的国家胆固醇教育计划(NCEP),并制订了成人血脂异常治疗指南(ATP),推广以饮食和运动为基础的治疗性生活方式改变,强调以降低血浆LDL-C水平为目标的规范化抗AS治疗。
后来,几乎有关膳食所有指南,都强调:减少能升高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的食物,如保持胆固醇摄入量小于200 mg/d,减少饱和脂肪酸和反式脂肪酸的摄入。
在国际上,极有标杆意义的《美国居民膳食指南》是美国官方发布的营养健康指南,由美国卫生与公众服务部、农业部联合发布,每5年更新一次,适用于所有2岁及以上的美国居民。
但是,最新的美国膳食指南《2015-2020年美国居民膳食指南》反而取消了膳食胆固醇每天300mg的摄入限制。但指南也指出,这并不意味着膳食胆固醇在健康的饮食习惯中不重要。这也不意味着大量摄入膳食胆固醇对健康无害。
这一变化,其实意味着国际学术界长期对于胆固醇的看法有了巨大的变化。例如2013年11月12日,美国心脏病学会(ACC)和美国心脏协会(AHA)发布的《2013 ACC/AHA控制胆固醇降低成人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风险指南》放弃了特定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治疗目标,不再追求控制标准,而强调医师应该根据患者的临床评价进行选择性治疗。
业内人士几乎用“分道扬镳”来形容这一变化,美国学术界的新观点认为,现有的科学证据支持在心脏健康生活方式的基础上,采用“适当强度”的他汀治疗以降低风险,明确指出了四项“主要的他汀获益人群”,这些人群可从“高强度”他汀治疗(使LDL-C降低至少50%)或“中强度”他汀治疗(使LDL-C降低约30%—49%)获益。
在“百年胆固醇学说”遭遇挑战的时候,中国应该采取同样的策略呢?从国内医学专家的反馈看,大家普遍不认可这种巨大的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