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新华网
新闻有深度 思想有温度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人民日报  ·  今日元宵节 ·  昨天  
新华社  ·  WTT修改赛事规定! ·  2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新华网

还在刷手机?还记得书香的味道吗?(附推荐书单)

新华网  · 公众号  · 社会  · 2016-12-07 11:15

正文


不久前,一场“地铁丢书大作战”活动在北上广同时上演,众多明星参与其中,引发了人们对阅读的思考。信息化时代,碎片化阅读已经成为一种趋势。



所谓碎片化阅读,一般指的是在互联网时代,人们通过微博、微信等网络平台摄入碎片化的信息,这种通过手机等智能终端进行的不完整的、断断续续的阅读模式被称为碎片化阅读。




大家看看第十三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的数据:

  • 2015年我国成年国民数字化阅读方式的接触率为64.0%

  • 60.0%的成年国民进行过手机阅读

  • 成年国民人均每天微信阅读时长为22.63分钟

  • 有数字化阅读行为的成年人中近九成为49周岁以下人群





由此可见,中青年人群已经成为数字化阅读的主力军,碎片化是数字化阅读的重要特点。从某种意义上讲,碎片化阅读代表着一种阅读的趋势,或者说是时代特征。它在给你带来便利的同时,是不是也让你深感茫然呢?你会偶尔怀念书本的味道吗?




碎片化阅带来了大量的信息,因为无论是天文地理还是娱乐八卦,甚至许多冷门生僻的知识,都可以轻松获取。


“碎片化”阅读可以使大量的信息和知识以概念和模块的形式直接呈现出来。比如“知乎”等问答网站的兴起,让大家可以迅速找到对自己的工作生活有现实指导性的建议。




碎片化阅读还有快速、方便、及时、高效、信息量大、交互性强以及充分利用零碎时间的优势,便于上班时忙得没时间看书、下班后累得没心情看书的人阅读。


降低读书门槛,使得更多的人尤其是文化水平较低的人,开始对阅读产生兴趣。




当然,碎片化阅读在有好处的同时,也有弊端。 它实际上降低了阅读的难度,消解了阅读“系统性”与“深刻性”的特征。碎片化阅读更倾向于获取零敲碎打的轻巧的知识,什么都看一眼,什么都看不深,似乎无所不知,其实一无所精。


海量的碎片知识的涌入,容易带来阅读的迷失,使手机前的双眼沦为信息的奴隶。看似拿着手机成天都在阅读,回头一想又茫然无所得。


碎片化阅读又是一种没有超越性的阅读。在碎片化的、短暂的时间里,人们更愿意读轻松有趣的文字,而排斥烧脑的文章。




碎片化阅读使人形成了一种惰性依赖,习惯于通过搜索、提问或者交互来获得知识碎片,不容易形成深度的、批判性的、理性化的、系统的知识体系。


它对人们的知识体系、思维方式以及理性思考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判断能力都构成挑战。




在快节奏的信息时代,碎片化阅读不可逆转,但是为了高智商、高情商,深度阅读也不能丢哦!


在碎片化的时间里,做阅读和时间的主人,用完整系统持久的阅读,连缀起时间的碎片——试一试利用琐碎的时间读完一部书。


在不同阶段选择你所需要的知识,精准化阅读,而不是什么阅读量高,就看什么。


选择高质量的书、有价值的信息,偶尔读读经典、看看名著。



“左手图书,右手网络”,把经典纸本阅读与快捷网络阅读结合起来,不忘书香的味道。



最后小编推荐个书单 给大家 吧:

1. 社会学

《社会学的邀请》 作者:[美]乔恩·威特

“社会学是一条在常识之外寻求日常生活新意的自由之旅”。这本书的作者在说明一些社会学观点时,结合了影像材料和自己的亲身经历,很好地体现了这个主题。


2. 政治学

《政治科学》 作者:[美] 迈克尔·罗斯金  等

这本书非常便于了解政治学的基本问题、基本概念,而且提出了学科相关的问题,有引导和启发兴趣的作用,是为政治学入门读物。


3. 心理学

《心理学与生活》 作者: [美] 理查德·格里格 / 菲利普·津巴多

不用多解释。


4. 逻辑学

《逻辑学十五讲》 作者:陈波

逻辑学也是个大坑,这本感觉比较浅显和基本,适合入门。


5. 经济学

《经济学原理》 (宏观经济学分册、微观经济学分册) 作者: [美] N.格里高利·曼昆

世界上最流行的经济学教材,条理清晰,易于理解。不用多解释。


6. 科普

《从一到无穷大》 作者: [美] G. 伽莫夫

被公认的经典科普著作,不仅通俗易懂,有趣味、有故事性,还同时能传达科学的思维方法和基于科学的世界观,对提高科学素养很有助益。


7. 科学史

《万物简史》 作者: [美] 比尔·布莱森

看完这本书,有人感觉世界观、人生观都被刷新了!


8. 美术史

《艺术的故事》 作者:  [英] 贡布里希

不用多解释。


9. 哲学

《大问题》 作者:[美] 罗伯特·所罗门

以哲学基本问题划分章节,结合讨论“做哲学”的方式很适合行外读者,而且也传达出了研究哲学的基本态度。


10. 伦理学

《伦理学与生活》 作者:[美] 雅克·蒂洛 / [美] 基思·克拉斯曼

这本书直接面对日常生活的道德疑难,真诚的探询和反思,富有哲学意味。


11. 中国史

《中国通史》 作者:吕思勉

从宏观角度梳理了中国历史的演变,文化为经、政治为纬,编织成网,也颇能感受到史学研究的大家态度。


12. 世界史

《全球通史》 作者:(美) 斯塔夫里阿诺斯

不用多解释。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