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强,现任贵州大学校长,是网友们口中的“最牛愤青教授”,也是“最受大学生喜爱的校长”。因为他的演讲,许多人误以为他是个文科教授,但大家不知道的是,他其实是个化学家,也是一位人大代表。
喜欢郑强的人,认为他特立独行,勇于改革;不喜欢他的人,认为他哗众取宠,热衷炒作。他是如何看待人们对于其言论的评价?他真如别人所说,是一个“说”多于“做”的人么?作为一位“大学校长”身份的人大代表,他关心的问题,又是什么?
中国之声“两会”特别节目
《我们的两会》第九期:
《“最牛愤青教授”、贵州大学校长郑强今年两会说了啥?》
这几年,郑强一直站在风口浪尖上。他敢说,其言论受到不少网友推崇的同时,也伴随着巨大的争议。在一些学生们看来,这样的校长很亲民,“没有架子,真实”;但是也有许多人诟病他总是“说的比做的多”,面对一半掌声、一半嘘声,郑强校长曾坦言他很孤独。
但是面对争议,郑强会通过个人或者学校的途径来回应质疑,却不愿意多说:
在中国愿意表达的,实际上是不容易的,他们比那些不说的、闭嘴的,要付出一万倍的代价。我发现不说话的人、不表明态度的人,是不会得罪人的。所以既然这样,自己就得要这么想,谁叫你做现在这样的郑强呢?对于争议,我觉得适当的场合解释一下,在更多的场合就保持沉默呗。
郑强发现,在他调到贵州大学之前,全国有14个中西部省份没有教育部直属高校,于是他联合这14所大学的校长跟中央跟教育部提建议。
(采访工作照)
这也不叫上书,而且完全是作为一种学术研究。建议之后,中央和教育部财政部高度重视,2012年的下半年就启动了一个计划,就是叫中西部高校振兴计划。实际上,受惠的不止这14所大学,近100所大学受惠……中央的支持也是贵州省后面给予重大支持的一个基础。
郑强做的另一件事,就是在学校内部推动改革。他自豪地说,“这几年的投入,你们到贵州大学去看一看,整个校园环境是翻天覆地的变化,而且学校的教学水平,老师们的教育水平也都提升了,学校的形象、内涵都在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
郑强做了贵州大学的校长之后,产生了承担改变中西部教育差距责任的认识。今年两会当中,郑强关注的,主要是关于“双一流”建设总体概念下,西部高校怎么办的问题。
我希望这个计划实施了以后,要让西部的高等教育看到未来的希望,不能让发达地区的那些高校像高速的火车开走了,甩下50个车厢扔在铁轨上。富人越有钱,穷人更没钱,这是不行的。
当被问到如何处理他既是大学校长、又是全国人大代表的身份问题时,郑强说:
“当然首先是个校长,这是本职;而一个人大代表是在国家治理层面、治国理政的时候,能代表基层的人民,我做人大代表能代表广大的学生老师发表看法,引起国家的重视。实际上没有开人大,休会期间,我也始终在行使一个人大代表和一个校长的权利或者义务,人大代表对于推动我作为一个校长想要做的工作有帮助作用,它是相辅相成的。”
第一期《冯骥才:“没有见过一个政协委员因为提意见惹了麻烦”》
第二期《年轻人都不爱生二孩可咋办?听听“二孩政策”呼吁者怎么说》
第三期《老百姓就是需要这样“直言不乱言”的“葛大炮”》
第四期《厉害了word大妈!全国唯一连任12届的全国人大代表》
第五期《韩德云:我说的话要经得起历史的检验》
第六期《“90后”全国人大代表是一种什么样的体验》
第七期《农民工逆袭称企业负责人,当了全国人大代表的他还是农民工的代言人么?》
第八期《一位代表的“肺腑之言”》
他们,
是五千多名代表委员中特别的十位;
有的本就是大家、明星,自带流量、引人注目;
有的敢说话、有担当,常常遭遇记者“围追堵截”;
有的一夜成名,享受鲜花和掌声;
也有的因当选或连任遭遇争议,面对质疑……
今年
是本届人大和本届政协最后一次大会,
即将新老交替、辞旧迎新。
中国之声推出“两会”特别节目
《我们的两会》
与这十位代表委员面对面,
记录今天的他们,
记录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进程,
了解不同社会阶层如何发声。
解密各不相同的两会故事。
记者:白杰戈、郭静、陈屹
编辑:刘曦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