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十分荣幸获得官方邀请,担任简书对话创作大赛的评委一职。
被邀请的原因,我觉得是之前写的对话体小说《黑吃黑》得到了官方的认可。相信每一个在简书默默写文的人,都希望自己能忽然被发现。我也有同样的企盼。简叔打赏并且关注我时,那种意外的惊喜感无法言说。
评委工作,和简书专题审稿编辑一样,都是无偿的公益劳动。我也是头一回参加,上任时我激动又忐忑。我视此为一次很好的锻炼机会,是荣誉也是责任。
审稿期间,我看了80篇以上的参赛作品(字数超过120万字)。这次真正体会了简书编辑日常审稿的辛苦,看到眼睛疼,头晕都是正常的。
我也投稿了自己的文章《一代唐门》。我想这样的大型赛事,如果想胜出,创造出一个好故事是起码的。正好那几天生病,状态不佳,我苦苦琢磨了五天多,。终于在第六天的晚上,灵感侵袭,想到了这个故事。写出小纲后,觉得可以一试。之后用三天多的时间写作完成。
我觉得自己感受一下创作的艰难,更能体会参赛选手的辛苦。在面对分给自己的稿件时,会更加仔细阅读。
我也从大家的选题、故事设计、行文逻辑等方面学到了很多。我常会惊讶于某个作者匪夷所思的脑洞、或者天马行空的构思。这种“被迫”的学习,自我感觉还很有用呢。如果不是做了评委,我恐怕不会花如此心血去钻研这一文体。
文章评选时,评委的计分是匿名的,自己当然也无权给个人文章打分。
实话说,那时我的心情超级紧张。因为文章当了范文,自己又是评委,如果失了水准,就太尴尬了。真不如躺在功劳簿上好。不过想想,自己不过是简书数百万作者中渺小的一枚,怕啥呢。连参赛的胆量都没有,自己这关都过不去。
经过海选加4轮激烈角逐,最终奖项确定。
对于评委写的作品,评选苛刻是必然的。经不起推敲的文章,肯定会被秒杀。几位被淘汰的评委,对此自然有体会。如果有人觉得,评委当选顺理成章,那我得说,这么多评委,奖项都不够分配呢。
万幸,我的作品获得了除我外17人评委团的认可。一块巨大的石头,总算落了地。
《一代唐门》获得了二等奖。
获奖后,在简书社群里,恭喜的人有很多,本人在此一并表示感谢。我一定会努力创作更多更好的作品,回馈每一个给予我认可的人。
然而,事情总会有两面性。有人注册小号,来找我议论评委应不应该获奖的问题。我不知道他为何不用大号来和我探讨,难道有隐情?明人不说暗话,我对他嗤之以鼻。
我也注意到,他连夜很有耐心的写了一篇抨击赛事的文章,并且发到了每个参赛者的评论区里。十分辛苦,我打赏表示慰问。
可以理解。因为大部分参赛者,并不了解比赛评选机制。我作为评委获奖,难免让大家质疑了比赛的公正性。一方面,我希望读者能把注意力放在文章本身上;另一方面,我认为我也该有所表态。
我自愿放弃简书对话体创作大赛银奖的获奖资格。
实话说,得奖对我最大的意义在于信心——证明我还是块写小说的料。这就足够了。
创作不易,我深有体会。我为每一个有勇气挑战比赛的人喝彩,包括我自己。
简书是大家的简书,是你的,也是我的。我希望维护简书带给我们的美好感受,并永远在这里创作下去。
我是去年12月1日加入简书的。在我看来,简书是作者集中的创作平台,想在这里获得大众肯定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我艰难地度过了暗淡无光的5个月。那时写书评、影评、鸡汤、干货,甚至着急了写科普(现在大部分文隐藏了)。为了有人能看一眼我的文章,在写作群里央告别人点评,然并卵,阅读只是艰难过百,常被首页拒稿。
实在是因为喜爱,我没选择放弃。后来我明确了自己的定位,集中写作短篇小说。五月我获得了青春不一样征文的二等奖,谈情说爱专题和美食专题联合征文一等奖。此时,我才算度过了简书的小白期,读者开始多了起来。
后来获得了越来越多人的肯定,我既喜悦,又感恩。每当读者说被我创作的人物感动时,就是我最最开心的时刻。
写作是一个人的战争。孤独、被忽视又怎样?以更强大的勇气和信心面对,就能长久。
路很远,再接再厉。更多的荣誉等待着我们去奋力摘取。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