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这条渡船乘坐哪些人,决定了改革后的定人、定编;
2.很多人不知道,其实改革期间,很多进退走留附加一条重要政策:待遇不变!
3.历史上,汉朝派人给当时的岛国日本送去一套精美的国玺,上刻:汉倭奴国印。18世纪,在日本出土,被岛国视为国宝级文物。
话说,与北方匈奴对峙的这些年,面对全民皆兵,彪悍难缠的匈奴,汉军吃尽了苦头。汉武帝刘彻思虑良久,决定推行一次彻底的军改来使大汉尽快强大起来。
面对一支人员但兵不强的军队,在决定谁走谁留的关键问题上,他遇到了难题。为君者,最忌亲疏有别。于是,他定下了战略期限为5年,从元鼎15年到元鼎20年,接着他还定下战略目标后,把具体实施的任务交给了大将军卫青。
因为战事并未停歇,如何做到既能按时完成改革任务,又能触动利益很顺利,成为大将军卫青面临的两难选择。
年轻的骠骑将军霍去病直言不讳:改革不可能让每个人都满意,只要让基层将士们满意就行了!因为改革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战斗指数,为了爆棚的战斗力,管他的王公贵族、管他的琴音声师了!
卫青听罢接连叫绝,此刻他的思路豁然开朗。
为了打乱建制编制,重新编配人员;同时,为防止陆上匈奴密探刺探军情,是年,大将军卫青命人打造“巡楼船”,通过人员乘坐水上“巡楼船”来重新定编、定人。
这是一个浩大的工程!
当时的“巡楼船”一般可分为大、中、小、微4种类型。
大型的是主力战船,具有4层以上甲板,按照常规军事编法有步军登用18艘、水军3艘、突火师、车马保障师若干。
中型“巡楼船”,有的隶属于18艘大型战船、有的隶属于水军大型战船、有的隶属于突火师、车马保障师等。
以此类推,小、微型分别被称作“游艇”、“赤马舟”,但都隶属于中型“巡楼船”,并不直接归属于大型“巡楼船”。
船只到位后,卫青猛然发现步军的数量过于臃肿庞大。于是,他组织了军师团队进行研究,决定将步军战船砍掉4-6艘。
还有一个要命的问题,就是从大、中、小、微这样的层级太多,非常影响指挥。
以一次“先登”演练为例,卫青的号令从大型战船传达到微型战船,至少需要两个时辰。而在这宝贵的两个时辰里,演练已经进行了一大半了。
智囊团队的意见,还是裁掉“中”“微”这两种战船。
因为,大型战船具有中型不可比拟的突击优势,小型战船有着“中”“微”两种战船没有的灵活性。
以后,一支步军集团,就剩下“大”“小”两个层级,灵活、强大!
为了确保步军集团的战斗力,卫青明确了一条重要原则:所有人员皆为现役将士,不得转改为非现役文臣。
对于数量本来就不多的水军,卫青、霍去病和军师团队的意见是一致的:不能裁,反而需要增加。
后世皆知北有匈奴,可是东南岛国还有阴毒的倭奴,被很多人忽视了。
骠骑将军霍去病建言:倭奴名为奴,实则贼也。若干年后,去病将军一席话被时间所佐证。岛国不甘为中华附属,一次次渡过海峡袭我东南国民。
高瞻远瞩的卫青又一次采纳了去病将军的建言。
为适应作战时能抢上风和追歼敌船的需要,卫青令水军战船是专为作战而设计制造的,以保证具有较好的适航性能、操纵性能和较高的速度。
为使其能符合作战的需要。战船乘人多少以“米重”为标准计算,每人以重2石为准,同时给适应水战的将士发放高价的饷金。
后来,正是因为,有这样强大的水军,岛国惧怕不敢往。
汉朝为了安抚人心,派人给当时的岛国送去一套精美的国玺,上刻:汉倭奴国印。18世纪,在日本出土,被岛国视为国宝级文物。
战船定编定人后,卫青发现诸多保障人员没有了位置。
事实上,经过战船定编,卫青和他的团队发现,打仗没有粮草先行,焉能不败。
但对粮草官的编配却需要根据国库能力重新设计,一线人员,定为现役;非一线,后方冶炼单位,适当编配非现役人员,一方面以使整个队伍更加有活力,另一方面,也能保证引入地方商业的冶炼技术,使汉军愈加强大。
还有一点,歌伶人员为非现役已定。
在汉武帝的授意下,卫青推动了军队的兵器改善。
汉军开始用铁制武器大量替代老旧的青铜兵器,并严格确立军器的运用手续。同时,大量建造战车,战船,并大力扩充财税,为国家的统一与扩张提供充足的财政支持。
为了扩充南北军,还增加了期门和羽林两军。
而这些军士与此前招之则来,战罢则去的军队不同,期门和羽林军可以父子相代,长期世代为兵。
后世有人撰文:“这就是最原始的军官职业化”!
元朔七年,强大起来的汉军,卫青大将军两次领十万骑兵出击匈奴,采用“迂回侧击”的战术,西绕到匈奴军的后方,一举歼灭匈奴军过万。
此役,大军控制河套地区,从此汉军威名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