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把经贸关系称作中美关系的“压舱石”。根据中方统计,2015年中美贸易总额为5583亿美元,双方互为第二大贸易合作伙伴。与此同时,中国是美国第三大货物出口市场,第四大服务出口市场。2016年中国对美投资(不含第三地赴美投资)累计505.7亿美元,正在逐步接近美国对华投资(累计798.6亿美元)。2016年8月美中贸易全国委员会称,中国是美国经济增长的“重要贡献者”。
然而,在美国却有不少人认为中国在中美贸易中占了便宜,赚了大钱,抢走美国人的工作机会,甚至认为中国操纵汇率,以增加对美贸易竞争优势……持这些错误看法的人就包括美国新任总统特朗普。
文︱瞭望智库研究员薛颖
本文为瞭望智库原创文章,如需转载请在文前注明来源瞭望智库(zhczyj)及作者信息,否则将严格追究法律责任
“误读”一
美中贸易逆差像是中国“强暴”美国
特朗普在竞选演说中曾对美中贸易逆差发表过非常激烈的言辞,如“美中贸易逆差像是中国‘强奸’美国”。在美国,不少人都以为美中大幅贸易逆差意味着中国赚走了很多美国人的钱。然而,事实并非如此。
中国对美国的贸易顺差确实比较大,2015年达3657亿美元,占美国全部外贸逆差的49.6%。但问题是,
美商在中国投资生产的产品从中国出口到美国也算中国的出口额,中国从越南、印度尼西亚等国进口部分配件后在中国组装生产,然后出口到美国的产品也算中国的出口额。
以苹果手机为例,美国市场零售的苹果手机背壳上虽然明确印有“加州苹果公司设计、中国组装”字样,但是当这些苹果手机从中国运到美国时,着着实实地在中国对美出口账目里记上了一笔。由于人口差距,苹果手机在美国的销量虽然没有在中国的销量大,但也位居全球各国销售额的第二位。可见光是一个苹果手机就制造了不少美中贸易逆差。
2011年,几位美国学者曾撰写了一份名为《捕捉苹果全球供应网络利润》的研究报告。该报告写道,2010年苹果公司每卖出一台iPhone,就独占其中58.5%的利润;利润排在第二的是塑胶、金属等原材料供应国,占去了21.9%;作为屏幕、电子元件主要供应商的韩国,分得了iPhone利润的4.7%;其他利润分配依次是:未归类项目占去4.4%,非中国劳工占去3.5%,苹果公司以外的美国从业者获得2.4%,中国大陆劳工获得1.8%,欧洲获得1.8%,日本和中国台湾各获得0.5%。这意味着,每售出一台iPhone手机,苹果公司所获得的利润超过一半,而每年组装出口大量苹果手机的中国大陆相关业者从中只能获得1.8%的利润。
清华大学中美关系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周世俭把这种现象称为“顺差在中国、利润在美国”,因为中国对美出口的60%为加工贸易,中国从中只获得了少量加工费用。
经济合作组织与世界贸易组织的一项联合调查也表明,中国出口电子产品的相当大部分价值可追溯至其他国家,包括大量零部件,都采购自其他国家。这使人们很容易对大量出口加工产品国家的“贸易顺差”的实际含义产生误读。
被误读的还有德国。传统贸易数据把在慕尼黑组装、之后销售至美国的宝马轿车完全归为“德国”出口,但轿车的许多部件都将采购于德国以外。一辆“德国制造”轿车总价值的三分之一可以追溯到其他国家。
“误读”二
中国人抢走了美国人的工作机会
20世纪90年代以来,美国对外投资大幅上升。1990年,美国对外投资大约4000多亿美元,到2015年为5万多亿美元。在对外不断增加投资的同时,美国完成了对全球产业分工的调整,将附加值低、劳动密集型的产业转移到劳动力成本相对较低的发展中国家。
中国的广大劳动者从来不曾到美国去“抢”美国人的工作机会,但是资本对于劳动力成本的敏感导致一些美国企业到中国投资设厂生产。
此外,中国13亿人口的大市场、中国前些年对企业环保要求相对较低等种种因素,都对游走在制造业领域的美国资本构成吸引力。这并非中国人“抢”来的工作机会,而更应该被理解为美国资本的“逐利”行为。
当中国的劳动力价格提高后,包括美国企业在内的一些制造业企业已经开始转向东南亚、拉美地区劳动力价格更低的国家设厂生产,继续“逐利”驱动的生产转移。记得几年前,在美国的沃尔玛出售的服装鞋帽大多是“中国制造”,但是如今,沃尔玛货架上的“中国制造”的产品远远少于越南、洪都拉斯等其他发展中国家制造的了。
美国资本的另一种逐利行为表现在用机器取代工人。
在美国,从工厂到农场,能用机器代替工人的都尽量用机器。在计算机、互联网技术不断发展的情况下,自动生产、自动组装、自动包装、自动售卖,甚至自动驾驶等等“自动化”机械成为“就业杀手”。
记者曾访问美国西部一个中等规模的农场。耕种面积达6万亩的农场只有四十几个农业工人。这些人所从事的工作不是操纵机器就是修理机器,农业生产从种到收全部实现机械化。比如西红柿,插播西红柿苗用专门的插播机,灌溉使用自动喷灌,而采摘则用一种大型“西红柿采摘机”。在采摘过程中,整株西红柿被连根拔起,在传送带上完成果茎分离、青红筛选,粉碎的茎叶和青西红柿直接撒落还田,成熟的西红柿落入一路跟随的卡车,直接拉到罐头加工厂或生鲜仓库。使用这种“西红柿采摘机”20分钟就能收获25吨西红柿。西红柿从枝头到装罐密封,只经过大约几小时。
所以有人怀疑特朗普的减税、放松企业监管等措施难以达到促使“制造业回流”的效果,因为即使一些企业不去其他国家设厂生产,也不会大量雇佣美国劳工,如果能够使用自动化的生产方式,他们一定会用机器,而不会用工人。
“误读”三
中国是“汇率操纵国”
特朗普曾在竞选期间扬言一上任就将中国列为“汇率操纵国”。当选后,他在接受《华尔街日报》采访时改了口,称“要和中国政府商谈后再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