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地部队,在各国基本都是精锐,有些国家直接当特种部队使用,讲究的就是一个“快”!
在这种情况下,什么现代化机械都不好说,只有经过专业训练的部队才能开出一条路
先说说印度山地部队
印军认为下一场战争爆发在高原山区的概率远高于平原。因此在这种情况下,印度陆军力求全面提升高海拔山地作战的能力。
▲为了同印度争夺克什米尔
而组建的巴基斯坦的山地部队
为了提升军队战斗力,印度为其常年驻守在印度与中国和巴基斯坦交界处的12个山地师,总计15万人配备了包括防寒服、风镜、睡袋、攀岩绳索、雪橇等高原作战的必备装备,其山地师的单兵装备水平在印度陆军中称得上是“土豪”!
但是,印度山地部队还是没有摆脱一个老毛病——重面子忽视里子的问题
印度基础设施较为薄弱,北部山地更是如此,与隔壁源源不断地新建公路网相比,印度在这一区域的基础设施可用“寒碜”来形容,印度在这一地区修建了大量野战机场,机场数量占优势,但与其庞大的山地师规模和不算强大的空军运输能力来看,单纯依靠空中运输根本无法保障后勤补给的及时充足,这种地形的补给还是公路铁路网络可靠!
但说起印度山地部队的速度,那是相当厉害,解放军参战老兵张明孟曾回忆到,
印度军队太不经打了,但逃命的速度真是厉害
在法国
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法国轻步兵(包括普通猎兵,即chasseursàpied,以及阿尔卑斯山猎兵/山地猎兵,即chasseurs alpins)在战争初期穿着自己独特的制服,并自视为一支精锐力量,山地部队的士气尤为高昂。
(上图)几名被其德国敌人称为“蓝魔鬼”的法国山地猎兵,他们此时正在练习操作一门65毫米山炮
(上图)一名来自滑雪连的法军猎兵
在始于1914年的世界大战中
这些部队曾在孚日山脉以及法军最初进攻阿尔萨斯的行动中
与德军交战。
在德国
山地猎兵本身是作为一种精锐部队使用,是在实行特种作战或者高强度作战时使用。
1940年的时候,山地猎兵是用来高速行军,掩护装甲部队的,威悉河演习之前,为了使用山地猎兵,专门去临时学习跳伞。
▲德国国防军山地猎兵的医官
将受重伤的战友从阿尔卑斯山顶运下
许多山地部队士兵都称得上登山运动员了
现代德军的山地侦察排,就装备的精锐程度和美国的游骑兵地位差不多啊。
▲驻阿德军山地师狙击小组
▲德军山地兵的机枪组
他们的军帽上有一朵明显的雪绒花
▲为了有效的在山地作战,法
军著名的GCP突击队,常年保持
着一个专职的山地作战连(2连)
▲美第十山地师组建的
最初目的,便是在高寒山地作战
而解放军在西藏的山地部队更是了不起,5公里越野,高原地区只要17分钟,比很多国家平原的士兵跑得还快。
山地部队之所以是精锐,那是在长期突破自身极限中训练出来的,在各种山地摸爬滚打出来的,山地部队的士兵都有着挑战自我和突破自我的品质!
对于普通人而言,登山,也是追逐云端的勇敢者运动!
当你完成了普通难度,海拔一两千得山峰,体会到“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快感后,就会想尝试三千以上的难度较大的雪山。然后不断的向着新的目标进发,直到再也爬不动为止。
对于喜爱登山的人来说,走向山野的理由的各不相同。相同的是,登山一旦开始就很难再停下来。
在离天最近的地方,我们可以听见风的呼唤,感受到山的脉动,看到仙境般的风光。但这一切,需要在克服重重困难后才能享受到。不同于其他的竞技比赛,登山时,你只能跟自己较量,通过战胜自己获得成功。
除了逐渐专业的登山训练与科学数据支撑,包含科技含量的登山辅助器械也很大程度上增强了各国登山爱好者们的攀登能力。
比如黑科技越来越多的登山杖。
登山杖的作用就像是模仿四肢行走的哺乳动物,让原本直立行走集中在双腿的压力分散开来,减少膝盖、腰背和其他关节的压力,
正确使用登山杖可提高15%的步行速度并节约30%的体力
,在负重行走和复杂地形中增加身体稳定性。
也可以用来探路,测量,辅助搭帐篷天幕,一直是户外运动的良品。
而老蒋今天要推荐的,就是这款
ZPAK登山杖
,来自对翻登雪山有着丰富经验的意大利。
从罗马时期就开始征服阿尔卑斯山的意大利人,对于登山杖的做工非常精细。
首先是圆头防滑手柄,安全舒适,可以采取多种卧姿,抓地力强。
航空级别的合金材质
保障手杖的质量,耐氧化与
耐腐蚀强度高,韧性更好
,并且具有可回收的环保特性,是环境保护主义者不错的选择。
快捷锁紧系统可以随时
快速调整手杖长度
,获得优良手握感。
ANTISHOCK缓震系统
,可以随时开关,将防震与刚性伸缩杆的优点集于一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