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文艺sao客
新京报文娱艺术公号,艺术圈新鲜事、冷知识、尖峰话题一手掌握,艺术里的大众,大众中的艺术,文艺无处不在,sao客无所不包。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51好读  ›  专栏  ›  文艺sao客

李咏“遗言”让大家别送花,赖声川:他是极认真的人

文艺sao客  · 公众号  ·  · 2018-10-29 14:03

正文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采写:刘臻 、何殊我(娱评人)

新媒体编辑:报报


10月29日上午,主持人李咏的妻子、前央视导演哈文发微博称:“在美国,经过17个月的抗癌治疗,2018年10月25日凌晨5点20分,永失我爱。”


2009年长江文艺出版社曾出版李咏的自传《咏远有李》,里面他特别提到,自己已经想好将来要在告别仪式上放的遗言:

“欢迎大家光临我的告别仪式,劳累各位了,你们也都挺忙。今天来的都是我的亲朋好友,既然不是外人,我也没跟你们客气,走之前都说好了,今儿来送我,就别送花了,给我送话筒吧。我希望我身边摆满了话筒。人生几十年,一晃就过,我李咏这辈子就好说个话,所以临了临了,都走到这一程了,还在这儿说话。没吓着你们吧?”


“在特定的舒缓音乐中,旁白仍在继续:‘前来送话筒的有……’闭目在话筒丛中,我肯定特安详。我这个自封的“终身成就奖”挺有创意吧?您觉得怎么样?”

另外,生前他还曾在一档节目中演讲《生命中的最后一天》——“我会找一个安静的地方,静静地待着,我不会有道歉,也不会有离别,更不会有抱怨,我只会有感谢……所有电视机前的观众朋友们,感谢你们给我留下了美好的回忆。”


2009年11月10日,李咏在新书《咏远有李》发布会上。(图源视觉中国)


新京报记者第一时间联系到了曾与李咏在综艺《熟悉的味道》中有过合作的著名导演赖声川,在节目中李咏帮助李宇春“骗”赖声川制造惊喜。


李宇春为向《如梦之梦》剧组和赖声川导演表达在不长的相处时光里带给自己的感动,化身“厨娘”去菜场买菜、下厨制作火锅锅底和担担面。为了帮助李宇春制造惊喜,李咏亲自跑到上海上剧场寻求赖声川妻子丁乃竺的帮助,才使得赖声川并未发现节目组的惊喜安排。


今日赖声川知晓李咏去世的消息后,回忆起节目里的情形,他感到非常地惋惜,“他是一个极为认真,注意细节,耐心、温和、幽默的人。那一次他为了隐瞒李宇春要做饭给我吃,陪我聊了很久。就那么一次缘分,印象深刻,甚为惋惜。”


新京报娱评


娱乐娱乐,李咏改变了中国观众的收视习惯


央视唯一留长发男主持人,书写中国电视史重要章节


没想到的是,李咏再次密集出现在公众视野里竟然是因为癌症去世,年仅五十岁,英年早逝。我们不妨先回顾一下李咏的个人经历,在个人自传《咏远有李》中有着详细的自述。李咏1968年在新疆乌鲁木齐出生,1987年考入中国传媒大学,1991年毕业后拿到当时央视唯一的一个播音员名额,成了一名编导。据说,他本来叫李勇,后来因为领导眼神不好,就改成李咏了,他自嘲说,这个改名确立了他之后靠嘴吃饭。


他从1995年开始转型做主持人,先是主持《欢聚一堂》《天涯共此时》,不过反响一般,他评价自己是“工作能力尚可,公众知名度为零”。


《幸运52》


后来偶然机会从朋友那里看到英国的电视节目《GO BINGO》,受此启发,1997年创办了《幸运52》。这档节目一时风生水起,成为国内同类节目的翘楚,也确立了李咏幽默诙谐且张扬个性的主持风格。

李咏一张长脸、一头长发,加上一身色彩鲜艳的服装,与“夸张、咬嘴唇、对着镜头挥拳”的主持语言一起,成为那个年代电视上的一道风景线。虽然被王朔调侃为“穿得像18世纪法国皇宫里看大门的”,但在那个年代,作为唯一一个在央视留长发的男主持人,其文化符号的象征意义不言而喻。尔后,李咏先后主持了《非常6+1》《梦想中国》《咏乐汇》,并且连续主持了2002年到2008年的春晚,以及2011年到2013年的春晚。他与水均益、白岩松等书写了中国电视史最为重要的章节之一。


十几年间,他是中国最有名的主持人之一,也是娱乐报道的焦点人物,好评差评齐飞、赞赏诋毁同在,以至于美国的《纽约时报》在2006年评论说“李咏是中国电视的秘密武器”。


《非常6+1》上的李咏,正在进行节目最经典的环节——砸金蛋。图/视觉中国


近几年李咏开始淡出公众视野,除了在传媒大学担任教师,和在《中国新歌声》《喜剧总动员》《偶像就该酱婶》等节目客串过几次以外,属于隐退状态。在这个娱乐至死的社会里,新生代观众群早已被各种影视、综艺和游戏争夺了时间,电视的宠儿李咏,与老艺术家们一样用离世再次引起大众关注,不能不说是历史的吊诡之处了。

走在时代的轨道上,是当今娱乐生活的开拓者


李咏走红的背后,深刻暗合了中国电视文化发展的历史进程。李咏入行的上世纪九十年代,中国经过十多年的改革开放,经济建设取得了很大成就,八十年代最为风行的启蒙话语和道德力量逐渐在普通民众里失去话语权,被多元生活方式软化、消弭。


大众对更好的物质生活的追求成为主流,社会进入到了一个全面拥抱消费文明的时期。中国电视业也随之进人了一个迅速而平稳的发展阶段,电视成为休闲生活的中心。

八十年代确立的电视的教化功能虽然在精英话语体系里还被反复强调,但九十年代的电视最为主要的功能已经是提供娱乐、填补闲暇的消费媒介了。港台剧和一些真人秀节目的引进,极大地刺激了电视的娱乐意义。


中国的电视业从九十年代初开始了规模浩大的产业化进程,制播分离体制、电视新闻栏目制片人制的确立,广告收入的不断扩大也刺激着业务改革的紧迫性。


杨伟光1991年开始担任中央电视台台长以后,也开始了各项探索和试验,央视开始步入自己的“黄金时代”。


《东方时空》《正大综艺》《焦点访谈》《经济半小时》《实话实说》《大风车》《今日说法》等一大批优秀节目火爆播出,白岩松、水均益、倪萍、崔永元、鞠萍、王小丫、撒贝宁、张泉灵等人也从幕后站在了历史的台前,不但成为当年央视锐意改革活力四射的标识,也成为几代人的共同回忆。


2011年央视春晚彩排,从左至右为周涛、朱军、董卿、李咏、朱迅、张泽群。图/视觉中国


李咏也处在这个历史进程之中。按照常江在《中国电视史》的记述,当时为了应对《快乐大本营》等节目的竞争压力,不但对《综艺大观》进行改版增加娱乐性和亲和力,另外就是在1998年推出了《幸运52》,这档节目也与《快乐大本营》等一起引爆了电视综艺时代的到来,“平时晚上看电视剧,周末晚上看综艺”成为当时无数电视观众的生活模式。

节目的成功,除了符合时代的需求和大环境的支持,更加离不开的是主持人的努力。李咏对节目的定位认知非常清晰,“说到底,电视是个消遣。超市货架上摆的那些东西,还隔俩礼拜就调换调换呢,电视节目也一样。作为商业时代的消费品之一,我不提供沉重的价值观,也不想和谁一争高下。”


《幸运52》前所未有地改变了中国电视观众的收视习惯,甚至在某种程度上改变了他们的价值观,成功也是必然的。

李咏等人当年的努力,丰富了中国电视观众的生活,让大家通过一方小小的荧屏看到了一个更大的世界,虽然有着这样那样的评价,但是只要身处今日娱乐生活的从业者与观众,都应对当年的这些开拓者说一声“谢谢”。

而今,李咏的人生传奇落幕,电视也在互联网的冲击下逐渐失去往昔的风采,但是娱乐精神已经深入大众的内心,即便过度娱乐,也比成天板着脸的教条说教要好得多。


最后用李咏的一句话来表达一种祭奠,“我依然提醒自己:要与时俱进,要敢做敢当,要有所独创,要让广大人民群众喜闻乐见。卸下伪善的面具,显出真实的自我。”个人以为,李咏的一生做到了这一点,希望他在天堂能继续“幸运52”。



本文为文艺sao客(ID:so_art)原创内容

未经新京报书面授权,不得转载和使用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