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常6+1》上的李咏,正在进行节目最经典的环节——砸金蛋。图/视觉中国
近几年李咏开始淡出公众视野,除了在传媒大学担任教师,和在《中国新歌声》《喜剧总动员》《偶像就该酱婶》等节目客串过几次以外,属于隐退状态。在这个娱乐至死的社会里,新生代观众群早已被各种影视、综艺和游戏争夺了时间,电视的宠儿李咏,与老艺术家们一样用离世再次引起大众关注,不能不说是历史的吊诡之处了。
走在时代的轨道上,是当今娱乐生活的开拓者
李咏走红的背后,深刻暗合了中国电视文化发展的历史进程。李咏入行的上世纪九十年代,中国经过十多年的改革开放,经济建设取得了很大成就,八十年代最为风行的启蒙话语和道德力量逐渐在普通民众里失去话语权,被多元生活方式软化、消弭。
大众对更好的物质生活的追求成为主流,社会进入到了一个全面拥抱消费文明的时期。中国电视业也随之进人了一个迅速而平稳的发展阶段,电视成为休闲生活的中心。
八十年代确立的电视的教化功能虽然在精英话语体系里还被反复强调,但九十年代的电视最为主要的功能已经是提供娱乐、填补闲暇的消费媒介了。港台剧和一些真人秀节目的引进,极大地刺激了电视的娱乐意义。
中国的电视业从九十年代初开始了规模浩大的产业化进程,制播分离体制、电视新闻栏目制片人制的确立,广告收入的不断扩大也刺激着业务改革的紧迫性。
杨伟光1991年开始担任中央电视台台长以后,也开始了各项探索和试验,央视开始步入自己的“黄金时代”。
《东方时空》《正大综艺》《焦点访谈》《经济半小时》《实话实说》《大风车》《今日说法》等一大批优秀节目火爆播出,白岩松、水均益、倪萍、崔永元、鞠萍、王小丫、撒贝宁、张泉灵等人也从幕后站在了历史的台前,不但成为当年央视锐意改革活力四射的标识,也成为几代人的共同回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