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来源公众号:槽值
ID:(caozhi163)
又是周末了,小拇哥很想知道大家都在做什么?
今天和一个朋友聊天,谈起彼此除了工作之后,应该做些什么呢?
她说:
“一门外语+一个爱好”
,是对自己最好的交代。哈哈,相信大家都知道的,虽然不是什么秘诀了,但是真的是很好用哦。
说到爱好,小拇哥第一个想到的,就是朗读,去年还在喜马拉雅“最美声音”的比赛还拿过奖呢。所以董卿的《朗读者》,小拇哥一直在跟。
《朗读者2》的上一期节目邀请了胡歌作嘉宾,这也是他留学回国后第一次亮相综艺。
和以往不同,胡歌在节目中坦然提起12年前那场改变他人生轨迹的车祸,以及自己是怎么从那段灰暗的岁月爬了出来。
这期的主题是“生命”,和胡歌的经历不谋而合。
他说,一开始他特别不愿提及车祸的事,因为这给了他太多不需要的标签和光环。
但12年过去了,又到本命年的胡歌,渐渐清楚认识到,什么是生与死。
“人很多时候都是在惯性中生活,车祸把我撞离了原本的轨道,让我能够以最真实的状态去寻找新的动力和方向。”
向死而生后,现在的胡歌,已经能云淡风轻地说出这段过往。
12年前,胡歌24岁,与死神擦身而过的他,一度绝望又无助。
2005年,因为《仙剑奇侠传》的“逍遥哥哥”爆红,胡歌帅气和深情留在了亿万观众心里;
一年后,在拍摄《射雕英雄传》期间,胡歌不幸遭遇车祸。
车被撞得几乎报废,被送去医院抢救的他,4天内经历2次全麻手术,全身上下缝了120针。
性命保住了,需要每天生活在镜头下的他,却变得面目全非。
毁容的打击对于演员来说有多大?
车祸后,胡歌曾在随笔中表露自己的恐惧和绝望。
“车祸创伤了我的容颜,也冲击了我的内心。每当我战战兢兢拿起镜子的时候,我都渴望能在镜子里找到勇气和力量。”
生活的变故,不只有容颜上的打击,更摧垮了内心。
“早上醒来问自己:我现在应该做什么?似乎很多想做的事情我都无能为力。”
他一度认为,《射雕英雄传》是自己拍的最后一部戏。
“那一刻我已经没有想过,我还会回来做演员了。”
杀青时,他沿着海滩一直跑,剧组全员都跟在后面追。
本来是个很喜感的画面,但跑着跑着,他就哭了。
“所有的委屈、迷茫、无奈、孤独,在那一刻就完全释放出来了。”
在一次采访中,胡歌谈到自己考虑过退出娱乐圈:
"2016年11月11日,胡歌官网成立12周年,我本来是要告诉大家我要退出娱乐圈的。"
可禁不住经纪人的再三劝说,文章最终被修改,用来纪念官网12周年。只在结尾处留有胡歌真正想说的话:
"如果我能够变成我想象着的自己,我愿意放下眼前的所有。"
为了想象中的自己,胡歌在努力做着改变。文字、话剧和旅行为他打开了“重生”之门。
“除了我自己,没人能让我真正重新站立。
如果皮囊难以修复,就用思想去填满它吧。
”
2006年10月到2007年2月这半年里,他在《南都娱乐周刊》上发表了十五篇专栏文章;
图/野兽派娱乐
他写下《幸福的拾荒者》,用文字讲述了2006年夏天后自己的心路历程;
也是在同一时期,他爱上读书。直到现在,胡歌也保持阅读的习惯,一有时间,就藏在机场、酒店的角落里捧着一本书。
2012年,他参演赖声川的话剧《如梦之梦》。
他饰演的“五号病人”,和以往影视作品中塑造的角色都大有不同。
黯淡、虚弱、迷茫、无奈、疯狂……波澜起伏的情绪和矛盾复杂的心理,一一在他身上展现。
和当红明星比起来,话剧演员是个出力不赚钱的活儿。
常言说,影视是导演的艺术,话剧是演员的艺术。
影视允许蒙太奇非线性剪辑,导演的各方调度是重头戏;话剧却不能录影,不能剪辑,不能配音,不能重来,对话剧演员的台本功力、表现力等要求极高。
“能够驾驭舞台的演员,才是真正的演员。”
抱着学习和修行的态度,他空出所有档期,全身心投入角色;
也是因为这场话剧的因缘巧合,胡歌成了《琅琊榜》制片人钦定的“梅长苏”。
内心的迷茫在戏剧中得到了抚慰,他渐渐彻底做好了准备,重新出发。
“八小时的演出,就像是一次心灵的旅行,非常非常有意思。”
从舞台到生活,都是人生的重生。
正如在《朗读者》里,他读了哈姆雷特的发问:
“默然忍受命运的暴谑的毒箭,或是挺身反抗认识的无涯的苦难,在奋斗中结束了一切,这两种行为,那一种更高贵?”
生存还是毁灭,这是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就像《琅琊榜》里的那句台词:
我既然活了下来,便不会白白地活着……
经历过死亡的人,才更明白生命的可贵,才会明白,过自己想要的生活最重要。
比如胡歌。
其实,他从小就是个内敛的人。
胡歌在文章《我们的故事》里写,为了锻炼他的交际能力,父母让他加入艺术团。
只是,他学会了如何表演得阳光开朗,不让父母担心。
后来胡歌高考报志愿,最看好中戏的“影视导演”专业。
但为了照顾患乳腺癌的妈妈,不能离家太远,他还是选择了上戏的表演系。
车祸发生后,胡歌想的是
“终于可以去做幕后了”,
这甚至让他觉得如释重负。
成为一名演员,和胡歌以前预想的生活并不一样。
2005年,胡歌曾经畅想未来10年后的生活:“我应该在欧洲某个地方读书,那个时候和公司的合约应该到了一个阶段。我喜欢读书的生活,应该会去读语言和心理学。”
向往自由的灵魂,一直在蠢蠢而动。
2009年,胡歌去旅行、摄影,撒欢地找自由。
“我们的每一次旅行,都应该成为一段美好的回忆。”
自己开着车、带着相机,去看摄影展、去追寻大自然的山高水长。
2017年3月,因为《伪装者》、《琅琊榜》大火的胡歌又突然宣布要去美国进修。
他说,想暂时离开,沉淀自己。去一个陌生的、没人认识自己的环境,安静地学习知识。
“我觉得艺术的生命是非常长的,我还会回来的,我会更好地回来。”
然而,去了不久,他就屡次被中国留学生认出,留学计划不得不草草收场。
2017年8月,为了庆祝35岁生日,胡歌和朋友们相约去色达佛学院,来了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
描述戴着头盔没人认出时骑车的感觉,他说,“那个时候,心无旁念,只有自我,是真正的自由。”
在《朗读者》里,胡歌说:“郭靖是大智若愚,郭靖身上最可贵的,是他的侠,胸怀天下、奉献自己。
我觉得我现阶段,比较像令狐冲。我想要自由,我想要挣脱一种束缚。
希望我有这种可能,从令狐冲变成郭靖。”
自由是,可以做自己真正热爱的事,但人总是身不由己。
弗洛伊德写道:
“大多数人并不真的想要自由,因为自由包含责任,而大多数人害怕责任。”
胡歌追求自由,却也不辜负自己的责任。
拍《射雕英雄传》时全组等他病愈回工,尽管满心想逃离,他还是去拍完了这部戏;
从2009年开始,胡歌以车祸中去世的助理——张冕的名义在云南捐赠了30多所希望小学;
2013年,他接受绿色江河环保组织的邀请,去到青海格尔木担任“斑头雁守护”的形象代言人;
2016年,胡歌再次到青海,参加“长江源环保公益行”活动,沿着青藏公路两侧捡垃圾;
经历生死后,胡歌感恩生命的可贵,他也在用实际行动,一点点回馈他人。
胡歌说自己像令狐冲,其实,他早已更像郭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