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段番茄炒蛋的视频,引发了一场朋友圈的狂欢。
视频本是一条广告:美国留学第8天,下午4点,男生准备在家招待自己的外国朋友,却被一碗番茄炒蛋难倒了:到底是先放番茄,还是先放鸡蛋?
大洋彼岸,凌晨4点,正在睡觉的母亲收到了儿子的求助,立马回语音指导,儿子说听不清,老太太索性起床,与老头子一起拍了一段现场示范的视频。
最后,儿子聚会成功,老俩口会心而笑,太平洋两岸皆大欢喜。
有人看得泪奔:妈妈就是那个凌晨四点也会随时待命的人。
有人看得气愤:能上网搜索就解决的事情,何必凌晨四点找妈?
虽然是广告,却折射出了最真实的现象:忙里忙外的妈和生活不能自理的娃,在现实生活中无处不在。
一个心理上未断奶的孩子,才会想着随时找妈。这种人,我们俗称“妈宝男”。
在“妈宝男”眼里,妈妈和自己本身就是一体的,哪里会存在时差?
别去谴责他们不体恤父母,这本身就是一个愿打一个愿挨的事情。如果不是父母处处代劳,哪里会有长不大的巨婴?
孩子对父母的态度,都是父母的教养方式培养起来的,如果父母一直引导孩子索取,孩子自然不懂得感恩。
现实生活中,“妈宝男”们的父母根本不需要子女的体恤,他们的人生价值就是奉献:
你要钱么?我寄给你!
你要生娃么?我帮你带!
你要我的心么?我挖给你啊!
无止境的奉献是他们对子女表达爱意的方式,子女不领情,他们反而会失落。
一场番茄炒蛋的狂欢背后,是中国式亲子关系的难堪。很多父母都误以为,时刻被子女需要才有价值,于是处处插手孩子的生活。父母渴望孩子对自己依赖,孩子自然也是越来越依赖。
总之,是先有了一个鞠躬尽瘁的妈,才造就了一个断不了奶的娃。
一个与妈妈没有时差的男人,婚后会是什么怎样?
我朋友安妮就碰到了。
安妮生娃是剖腹产,医生交待坐月子要少抱娃多躺卧。整个月子期间,婆婆抱娃做饭洗衣拖地一手揽,忙得团团转。
安妮有些过意不去,让老公大伟帮着婆婆分摊点,可每当大伟接过孩子婆婆就一把夺过去:你上班那么累,还是妈来吧。于是,大伟又心安理得地坐在沙发上玩手机去了。
有天夜里,孩子无缘无故地哭了起来,筋疲力尽的安妮让大伟抱着哄哄。
没想到,婆婆很快就冲到房门口,气势汹汹地说:大伟明天还上班呢!你嫌吵以后就让我带着孩子睡吧!
安妮又累又困,听到这种挑衅的话几乎崩溃了:你儿子都还没说什么呢,你急个什么劲?
安妮眼巴巴的看着大伟,想让大伟帮腔,让婆婆回房休息。
未料,大伟木着脸,冷冷地命令她:对我妈客气点!
平时,这母子俩的关系并不怎么好,婆婆常被大伟吼来吼去不敢吱声,安妮本以为自己跟大伟亲近些,未料一遇上冲突,大伟就摆出一副“我妈神圣不可侵犯”的立场。
借着大伟的势,婆婆叉着腰在门外数落安妮:我含辛茹苦地把儿子养大,可不是娶你进门来欺负他的!
安妮怕吵着孩子,忍着没回嘴,心里却不平:谁不是爹妈养大的呢?谁又活该受欺负呢?
大伟观战结束后,默默拿起毯子,到客厅睡去了。
这一副母慈子孝的场面让安妮委屈得直掉泪:她一直以为,是婆婆打破了自己家庭的安宁,原来,自己才是闯入别人家庭的侵略者。
很多时候,他们任性暴躁,对父母毫不客气,甚至势如水火。但是,他们的心却与父母捆绑在一起,从不曾独立。
正因为潜意识里认为自己和父母是一体,所以才肆无忌惮地糟蹋爹妈;
也正是因为潜意识里认为自己和父母是一体,所以结婚对于他们而言并不是建立一个新的家,而是旧的家里多住进来一个人。
在他们眼里,老婆永远都是外人。一旦发生什么状况,就立马和原生家庭成员抱团,共同对付从外面闯进来的这个“敌人”,直到把她收拾妥帖为止。
现在很流行一个词,叫“界限感”。
很多家庭问题,都源于界限不分明,“妈宝”家庭更是如此。曾有社会学家说:许多老人插手晚辈的婚姻生活,使小夫妻成为没有“咬断脐带”的一代。
尤其是在夫妻发生争吵时,双方老人常常加入家庭大战,在一定程度上激化了矛盾。所以,因老人离婚的案例才会层出不穷。
“妈宝男”的一个最大的心理特征,就是不觉得自己的父母没有限界感,只觉得自己的老婆不懂分寸。
结婚前跟妈妈没有时差的男人,结婚后也不会有时差。他们与妈妈相互依存,相亲相爱。
对于有把握的事情,妈妈听他们的;对于没把握的事情,他们听妈妈的。
做番茄炒蛋,妈妈说可以放盐,就放盐;
跟老婆吵架,妈妈说可以道歉,就道歉;
老婆赌气回娘家,妈妈说可以离婚,就离婚。
反正,老婆不在了,还有妈妈来做番茄炒蛋。
-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