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朋友,老朋友,新朋友,不认识的朋友,用1秒钟把这个推文转载一下吧?TKS。
好消息,第18期12月初举行!
(点击即可访问)
应大家的要求,
第18期将于12月6日、7日在深圳黄金海岸大梅沙芭堤雅酒店举行
。
台湾两位职业卫生大佬(工业通风顶级教授、职业健康顶级博士)将光临深圳授课
。
相关事项见文后。
正式通知与详情,请扫描下面二维码获取:
网址:http://cloud.oiyat.com/s/oDhP
扫码加入报名咨询群(11月11日前有效),
扫描进入后改真名与工作单位,否则会被踢走。
哈,昨天,特朗普再次当选美国总统,与本公众号的投票结果一致。
昨天,有朋友留言:“
博士您好,对您的这篇文章我有一点不同想法,按您举例乙醇可能导致职业性中毒性肝病,如果现场有用到一些有必要把它作为职业病危害因素吗?就如平时很多人基本每天喝半斤酒都不一定有事,难道因为可能有较轻的影响不喝酒了?就算把乙醇识别出来,那后续检测怎么做?没有限值没有检测方法识别的意义呢?识别后企业要不要做体检?类似的没有列入目录和GBZ2.1的每种物质都识别还是有什么说法?另外像甲苯含量99%以上,那识别苯和二甲苯可能会检出或超标吗?尤其是化工企业,基本为储罐储存,管道密闭输送,另外体检做了甲苯相当于苯、二甲苯也做了,工程防护、防护用品等也做了,那识别苯和二甲苯的意义是什么?我的想法是在符合相关法律法规规章的前提下尽可能减少企业的负担,当然在这个过程中可能自己工作也适当轻松一点,一位职业卫生评价人员的想法,不足之处还请博士不吝赐教
”
回复如下:
1)工作场所空气中的乙醇和喝酒中的乙醇进入人体的途径不同,代谢是不同的。空气中的乙醇会直接通过肺泡进入血液,而喝酒的乙醇要经过胃酸、经肠道到肝脏,肝脏是代谢器官,它可以把乙醇代谢成乙酸、二氧化碳。同样1毫升,进入血液的量是不同的,一个在天上,一个贴地。
2)乙醇对人是低毒物质。吸入同样体积的甲醇、异丙醇、甲苯、二甲苯、苯、乙酸乙酯,乙醇所导致的健康损害要轻微得多。但如果大量使用,比如一个小车间,数十个人在使用乙醇,加上空调车间、通风不良,这个时候空气中乙醇浓度是很高的。如果长期接触,导致中毒性肝病是非常可能的。这是不容置疑的。
3)关于乙醇的防护。从职业卫生角度,没人愿意吸入空气以外的化学物质,即使是乙醇、中药补药粉尘、浓香水气味。如果有人愿意,我们可以做一个实验,让其在高浓度房间工作1周。哈。因此,职业卫生强调尽可能不接触,要确保新风量、换气次数符合健康要求。那么,低于卫生标准(职业接触限值)有毒气体为什么是“安全健康的”呢?实际上,这是浓度是没办法的办法,因为工业要发展,社会要创造财富,人民要养家糊口,赚工资养家糊口。随着工业水平不断提高,对化学物质的有害认知越来越深入,接触限值一直在不断降低。比如苯的职业接触限值,数十年间从100mg/m3,降到了0.3,甚至于0。以后机械化、密闭化、自动化,工人没避免了接触,接触限值都会随之下降。这是绝对的趋势。没人保证,到底多低的浓度对健康、对细胞
、
对生物
分子
没损害
。
所以,
佩戴合适的呼吸防护
是必要的。
4)乙醇要不要检测?少量的使用,比如一个空间一天使用100毫升、200毫升,我想是不需要检测的。我们可计算用使用量除以工作场所体积得到浓度,比较这个浓度与接触限值的高低。如果大于0.5个接触限值,检测是必要的。当然,很多化学物质没接触限值,这个时候怎么办呢?可以查半数致死量、有害作用水平,根据每天吸入量、人体重要,除以一个安全系数,得到参考浓度。再比较,也是可以的。
5)职业卫生本来不是一个很精确的科学,一切来源于现场,我们人体这个动物的健康观察。针对一个观点,大家不要死扛。即使是教授 博士,也扛不过的。哈。你跟临床医生去试试?
关于举办第18期芭堤雅职业卫生论坛的通知
各用人单位、各职业卫生服务机构及监督机构、各职业病防治相关人员:
应部分用人单位EHS与职业卫生专业人员要求,中国职业病防治超级群和职业病防治博士工作站,拟于
12月6-7日
举办第18期芭堤雅职业卫生论坛。论坛性质为VIP加强提高型培训,内容切合实际情况,参会代表互动面对面交流。正因为此,芭堤雅职业卫生论坛经久不衰,开创了真正的民间培训新天地,深受业界专业人员喜爱,先后在北京、天津、上海、成都、杭州、南通、深圳、线上举办17期,有许多同行不远万里连年参加。论坛围绕业界最关心的议题展开,如工业通风原理与案例改造、用人单位职业健康合规与风险管理、职业危害识别与风险评估、工业毒理学、职业健康检查、重点职业病危害管控、最新职业卫生标准法律法规学习、职业卫生监管等。
职业病防治博士工作站(EHS13823185209)享誉全球,订阅者已近6万人,每天阅读量3000人次。创办人朱志良(毒理学博士,职业卫生主任医师)从事职业病防治工作38年,撰写了3000多篇职业健康推文,积累了非常丰富的经验。为推动我国职业健康发展、普及职业病防治知识、提高职业卫生服务能力做出了积极贡献。
论坛时间安排:
工业通风原理(2h)与案例(7h),3h职业病防治关键技术学习,1h肌肉骨骼疾病防控与风险评估,1h权威展望未来。
12月6日,白天6h,工业通风(局部与全面通风)与案例整改,现场演示,黄荣芳
**有别于传统通风课程,本课程介绍「现代高效率通风」之原理与案例,涵盖【高效率局部通风】(气罩、管道、风机匹配)与【高效率整体(全面)通风】之「设计技术」。
一、通风基础(基本概念、通风系统气动力问题)
二、
气罩通风原理现场实验示范
(您可能从来没见到过)
三、工厂通风改善案例
(1)全面(整体)通风改善案例:烟囱自然通风、挑高厂房自然通风、侧向对流强制通风、纵向对流强制通风、室内外压力差通风控制。
12月6日,上午,1h,肌肉骨骼疾病防控与风险评估,黄奕孝
12月6日,晚上,3h,职业病防治关键技术(大量的案例和实践经验),朱志良
一、近年来职业病防治法律法规综述
二、职业病危害识别与防控关键技术
三、职业健康检查重点
12月6日下午,1h,我国职业健康热点,讲课人待定。
12月7日上午,3h,工业通风(局部与全面通风)与案例整改,黄荣芳
(2)局部通风改善案例:连续喷涂化学液体上胶上漆、有机溶剂倾倒、搅拌与涂布作业、网版印刷作业、酸洗碱洗蚀刻电镀作业、调墨网版清洗废液倾倒与工件擦拭作业、喷漆喷液柱或液雾作业、粉末喷涂喷砂沾砂清理作业、粉末倾倒下料作业、粉末称重装桶抹粉作业、打磨锯切凿锉作业、铸件脱砂作业、热制程气罩(家用排油烟机)、化学排气柜…
本次论坛主要讲课老师和主讲内容介绍:
1.
黄荣芳
,博士,台湾科技大学讲座教授(相当于大陆一级教授),杰出工程教授。曾获多项高阶荣誉与奖项,例如:全球前2%顶尖科学家--终身科学影响力排行榜(史坦福大学发布)、第一届产学大师奖、杰出特约研究员奖、特约研究员奖、杰出研究奖(三次)、创新发明金牌奖、国际发明奖金牌奖、多次国际学术期刊最佳论文奖、杰出学者研究计划奖、工程师学会杰出工程教授奖、绩优商品化成果奖、产学合作奖…。长期致力于「基础学术研究」以及「产业应用科技研发」,发表国际学术论文超过160篇、获专利140项、技术移转30件、执行产学研究计划超过百件、基础研究计划超过60件。主讲工业通风和整改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