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每日经济新闻
【新闻决定影响力】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现代快报  ·  台媒:大S骨灰已乘私人飞机抵达台湾 ·  昨天  
现代快报  ·  台媒:大S骨灰已乘私人飞机抵达台湾 ·  昨天  
新华社  ·  夜读|成为一个自信的人,一点也不难 ·  昨天  
人民日报  ·  刘国梁最新表态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每日经济新闻

员工数学考试不合格,要被开除?明星创业公司引争议,刚刚这样回应...

每日经济新闻  · 公众号  · 社会  · 2019-01-29 20:04

正文

便利蜂北京门店 图片来源:每经记者 陈克远 摄


题1:


公司要求在工作中必须注重数据结果,能够通过数据和量化的标准进行表达。某日,门店申请进行某项工程改造,如下几个申请理由中,哪几个是明确的理由?(多选题)


A.改造后,门店更加美观,可以提高对消费者的吸引力。


B.改造后,提高了门店的密封性,测试5家门店,室内温度平均升高了3摄氏度。


C.改造后,提高了门店的吸引力,测试5家门店,客流量明显增加。


D.改造后,销售额有所提升,测试5家门店,10天测试期的日商平均超过上月同期平均值5%。


题2:


某门店实行一两菜制度售卖热餐,每两2.5元。某日,门店进货三个菜品,分别是土豆炖牛肉30份,西红柿炒鸡蛋25份,宫保鸡丁20份(三种菜每份均为160克)。当日废弃土豆炖牛肉5份,西红柿炒鸡蛋3份,宫保鸡丁7份,其余全部销售,不考虑其它因素,当日热餐销售收入为多少元?


A.480

B.450 

C.460 

D.500


这样的题你会做吗?


上周末,社交媒体开始流传明星创业公司便利蜂员工的匿名爆料。爆料称,便利蜂要求员工考逻辑和数学,考试不及格会被开除。



没想到工作后还得面对被数学支配的恐惧,事件引发舆论的关注,有网友指责便利蜂借数学考试之名,行裁员之实。



不过,便利蜂相关负责人向每日经济新闻(微信号:nbdnews)记者表示,考试不及格就辞退的消息并不属实,考试不与辞退挂钩,对能力尚未达到要求的员工进行辅导及补测。


对于考试的具体内容,外界也颇为关注。“考试范围涵盖了函数、立体几何、概率、求导……”便利蜂的数学考试被传的高深莫测。针对具体的考试内容,便利蜂方面告诉记者,并没有那么夸张。


数学考试难度等同于高中代数


据媒体报道,一位便利蜂员工透露,自己多次被领导约谈要求主动离职,拒绝后公司安排参加考试。这位员工表示,数学考试其实就是为了裁员。


便利蜂相关负责人向记者表示,题目的设置主要是为了考核并提升员工的逻辑能力,以及解决一些经营中可能会遇到的问题。他具体解释说,例如:


题1是一道基本的逻辑表达题,要求员工在发起工作流程时把需求提的清晰、可执行、可检验,避免含混不清的糊涂账;


而题2是便利店经营经常遇到的情况,考的是基本的数学知识。


实际上,此次数学考试并不针对所有员工。根据便利蜂方面提供的一封由公司人力资源部发出的内部信表示,数据及逻辑能力的测试只针对总部办公室3级及以下的员工。


对于总部办公室3级及以下员工,我们将会在入职、转正、以及每一次绩效考核的同时,对相关岗位员工进行数学及逻辑能力测试(题目难度为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的标准,其中数学的要求等同于高中代数部分要求),团队负责人需要紧密关注和培养员工的胜任力,对能力尚未达到要求的员工进行辅导及补测,保证每一位在职的员工,必须都能够达到所在岗位胜任力的要求方可在该岗位工作。


为什么新增所谓的“数学考试”?内部信表示:


便利蜂从2016年末创业至今,一直以高速发展领先于行业水平。在团队管理上,追求极致一直是我们的行为准则,我们的目标是时刻保持成为行业中最精干、高效的团队。便利店运行系统已经进入全局数据化阶段,基层员工的数学和逻辑分析能力是我们在当下环境中面对市场竞争的必备能力。未来每一位总部办公室员工都需要具有足够的系统思考能力、逻辑思维能力以及数据处理能力,才能更好的胜任本职工作。


庄辰超:体面的生活是要靠奋斗,

不是靠躺地打滚


1月28日,便利蜂创始人庄辰超也在内部信中对此解释称,“便利店业务每一天都需要大量的基于数学逻辑评估的小决策。数学逻辑好,绩效不一定超越预期,数学逻辑不好,绩效很难达成预期。”


庄辰超指出,公司目前的资金储备达到了数十亿元,公司资金最充裕的时候进行最严苛的人员优化及组织能力提升是其一贯的管理风格。“资金越充沛,需要的平均人员能力就越高。每个总部员工的数学逻辑能力对于便利店业务尤其重要。”


庄辰超还说,总是纠结和担心会不会落入不达标区的人是很难和便利蜂一起奋战到底的。体面的生活是要靠奋斗,不是靠混,更不是靠躺地打滚。


以下为庄辰超1月28日向员工发的内部信全文:


感谢大家过去一年的付出,2018是奠定便利蜂业务高歌猛进很重要的一年。新春将至,的确有好消息分享给大家,公司目前的资金储备达到了数十亿元,这是公司历史上前所未有的高度。


在公司资金最充裕的时候进行最严苛的人员优化及组织能力提升是我一贯的管理风格。人人精干的团队才能更有效使用更大量的资金。


资金越充沛,需要的平均人员能力就越高。每个总部员工的数学逻辑能力对于便利店业务尤其重要。便利店业务每一天都需要大量的基于数学逻辑评估的小决策。数学逻辑好,绩效不一定超越预期,数学逻辑不好,绩效很难达成预期。


对于绩效优秀的员工,从荣誉的精神激励到钱的物质激励,该给的一定要给足。同样,对于绩效不达标的员工,不该给的我们不会给。这是对辛勤工作的你们的一份公平。


很多人知道我创办的上一家公司,我们给管理层以外的员工分配的可变现股权收益达到数十亿元,但那些都是给这一路披荆斩棘、长期奋战、共享共担、追求极致拿到结果的优秀员工的。他们都是在那家公司创业十年中十多轮绩效考核人员优化中始终超越预期的人。绩效不好的员工,一样是不能分配到一分利益的。


2019我们也会面临更多的挑战,希望便利蜂的每一位伙伴能够再接再厉提升自己的工作能力,业务处理追求极致。每个人都极力追求前20%的优秀区,而不是纠缠于后10%的不达标区。总是纠结和担心会不会落入不达标区的人是很难和我们一起奋战到底的。体面的生活是要靠奋斗,不是靠混,更不是靠躺地打滚。


只有每个人都追求极致做到优秀,才能让我们在创业的竞争中越战越勇。也只有这样,才能全面提升整体的组织能力,以应对更复杂的业务场景。


便利蜂的2019,我们有更高的期待,愿更多志同道合、追求极致、不断自我提升的伙伴可以一起再创新高!


Best regards,


CC


明星创业公司,曾同时出击多个风口


便利蜂由前去哪儿CEO庄辰超于2016年12月创办,以开设24小时便利店为主,并从邻家便利挖来职业经理人王紫及其大部分团队负责公司经营。


与其他创业公司多是由VC等风险资本支持不同,便利蜂的资金全部来源于控股型投资集团斑马资本。斑马资本由庄辰超和赵轶璐(原去哪儿CFO)、吴永强(原去哪儿CTO)共同创立。


去年10月,曾有消息称便利蜂获腾讯与高瓴资本大笔投资,估值16亿美元,腾讯与高瓴分别持股为8%,但并未获得官方的证实。


2017年便利蜂曾有过一段急速扩张的时期,共享单车、无人货架和新零售,便利蜂一个都没落下。据经济观察报2017年12月的报道,“便利蜂在全国迅猛扩张,单周投放货架已过万,到月底计划每周新增投放货架数超3万。这一单周增量就已超其他无人货架公司积累一年多的存量点位。”


不过,风口来得快去得也快。进入到2018年,便利蜂业务进行了聚焦,减缓扩展步伐。


2018年3月,有媒体报道称,便利蜂在全国38已铺设简易货柜的城市撤站,预计将会导致1000—2000名在职员工失业,造成40000个点位流失。


便利蜂方面回应称,撤柜的原因主要是在布局智能货柜时发现,智能货柜的产能无法跟上便利蜂城市扩张,因此公司会优先选择首批城市做高密度、智能化覆盖。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