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中关村互联网教育创新中心
“互联网+教育”产业专业园区;“互联网+教育”助力创新创业;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深圳大件事  ·  这宝石犹如彩虹,美得惊艳! ·  昨天  
深圳发布  ·  抢票丨《芝加哥》 ·  3 天前  
深圳大件事  ·  东方复古之美!6种经典国色,一次集齐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中关村互联网教育创新中心

观察丨数字素养:重撰教师学科素养现代性

中关村互联网教育创新中心  · 公众号  ·  · 2024-07-16 14:11

正文




数字化时代,第四次教育革命冲击教师教育课程体系,教师应当具备良好的数字素养,重撰教师学科素养现代性。数字技术带来的是知识飞速膨胀和多元价值观念盛行,对于已有的知识体系和价值体系而言既是机遇也是挑战。在数字化时代,教师专业发展进入了新阶段,需要以数字素养书写教师学科素养的现代性。


0 1
以数字素养重新审视教师学科素养现代化的全过程



数字素养在教师学科素养的基本构成中占据重要地位。在数字化时代,教师若希望拥有良好的学科品质,需要清零自己,重新思考自己的学科基础。虽然多年拥有的教学自信会饱受质疑,但这种 自省是教师能够活在当下的必然选择 数字素养影响学科素养的全域,引导教师在新的起点上乐于学习。

1. 数字素养与学科素养相互融合,共同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数字素养与教师学科素养相互融合。数字素养有基础级和发展级之分。 基础级数字素养 是教师的基本属性,在职前阶段,教师的数字化意识、能力和责任得到初步培养; 发展级数字素养 是教师的专业属性,在职后阶段发展为高阶的数字化意识、能力和责任。发展级数字素养使得教师可以运用数字技术开发资源和设计课程教学,进行数字化教学实施、学业评价和协同育人。

教师数字素养对学生具有导航作用。 当下,各种信息纷至沓来。教师遵循信息安全、技术伦理和数字社会责任,引领学生借助数字技术学习学科知识,真正探索新知仍要靠学生自身。教师在意学生的学业过程与结果,这与注重教师教育教学实绩的评价标准是一致的。教师和学生之间是利益相关者的关系, 教师成长依赖于全体学生,优秀学生需要卓越教师。 教师具备高阶数字素养会深刻影响他们教学的班级。例如,学业评价需要教师采集多模态数据,使用数据分析模型分析学业数据,借助数据工具可视化呈现分析结果并做出合理解释,跳出百分比的简单呈现方式。

数字化时代,学生接受新事物速度比较快,易于成为教师的重要帮手。 由于教师已有的学科素养受到数字素养的冲击,停留在原有知识框架之中已不能适应数字化时代的教学变革,所以需要教师不断提升自身的数字素养,进而优化学科素养的基本构成。 教师数字素养的高下优劣对于师生关系的建构与改善具有影响作用。 大数据时代,教师原有学科基础无法满足所有学生的学习诉求,需要教师不断提升自身数字素养。改造与重组教师的学科素养需要构建新型教师教育体系,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教师学科素养要呈现出现代性内涵,须以数字素养为革命性因素。数字化时代,数字素养是改变人们发展轨迹的重要支撑,教师应当不满足于基础级数字素养,成为整个社会的引领者,帮助更多需要提升的人,尤其是年轻一代健康成长。优质教育需要优质教师将优质教育资源辐射到每一位学生身上。 注重提升数字素养是培育教师学科素养现代性的重要抓手和基本保证。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单是为了获取结果,更重要的是掌握学习知识的方法,尤其是将来如何运用这些知识。

2. 数字素养帮助教师对学科素养进行自省自查

数字素养帮助教师看见课堂教学的真实状态。 教师内心深处比较接纳外部人员观察课堂教学真实状态,提升自身的课堂教学能力,以外部督导强化内部自省。教师借助网络和大数据技术澄清课堂教学理路,看见自身教学的本来面目,避免深陷其中难以识别。

数字素养是教师开展反思性教学实践的重要支撑。 一名教师开展自省,认识到自己课堂教学的真实样貌,需以数字素养逼近事实真相。如果以当前学生进行试教然后开展事后反思,则学生要经历教师不完备的课堂教学的毛坯阶段。与此不同,数字素养帮助教师事先设计、事中省察,优化、创新、变革课堂教学实践。在数字化环境下,课堂教学被录制视频,可回放复播,有利于教师当下自省。随着智慧教室的推广,学科教师的课堂教学少有私密性,彰显其公共性、公开性。

教师数字素养对于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实现教育均衡意义深远。 学生需要教师差别化的指导,如果教师仅仅采用同一性教学模式,其结果只会让一小部分学生满意,与教育宗旨相去甚远。教师如果认为今日的学生与以往区别不大,这是静止思维的结果,会导致教师对于学生的误判。

美国高等教育信息化协会(EDUCAUSE)于2023年5月8日发布了 《2023地平线报告:教与学版》 ,分析了支持预测和个人学习的人工智能应用、生成式人工智能、模糊学习边界、灵活学习、微认证、支持学习者归属感和联结感六项关键技术与实践。其中,支持预测和个人学习的人工智能应用以写作示例,人工智能辅助学生体验个性化学习,在解决复杂问题中发展高阶思维。这要求教师先具有高阶数字素养,再向学生转化。

英国开放大学教职工团队为学徒制提供多项支持,包括实践导师、学术导师、英语和数学支持团队、学徒注册支持团队、学徒计划执行经理以及一系列资源。其中,学术导师通过建设、解释和使用教学资源支持学徒取得成功。他们监督学徒的进步、批阅作业、提供个性化的反馈,并与学徒合作,支持学徒的学术、个人和职业发展。

从我国教育部发布的 《教师数字素养》 教育行业标准看,教师应当运用数字技术和资源优化教育教学实践,具体表现在数字化的教学设计、教学实施、学业评价和协同育人几个方面。数字化时代,仅仅满足一小部分学生发展需求的教学模式不是主流,唯有不断提升数字素养才是培育教师学科素养的正途。

0 2
发掘和深思被先前事件及其意义所蒙蔽的教师学科素养



从前述来看,培养教师数字素养需要对教师学科素养发展全过程进行审视,并不是教师学科素养被归零了,而是在已有基础之上进行发掘和慎思,揭示其被蒙蔽了的东西。

1. 需要建立行之有效的教师学科素养培育制度

笔者调研时发现,有农村初中教师参加“国培计划”学习PPT的制作方法,开启网上教程播放,自己处理其他事务,令人非常震惊。即便有再好的教师教育实施方案,如果不能很好地进行监管,也会与预期目标大相径庭。培育制度的顶层设计应避免优质教学资源发挥不了应有的效用。教师希望得到更多数字技术和资源,却未必能将其融入自身学科素养之中,教师专业发展之路何其漫长艰难。 乡村学校更需要全科教师,习惯于单一科目教学工作的教师其学科素养提升需求更加迫切,很难在数字素养方面有所增进。 如何建立行之有效的教师学科素养培育制度,尚需研究者深入教学实践加以研究。

2. 数字素养深度卷入教师学科知识体系

数字素养不是教师教育中的单项训练,需要高度整合在教师的学科知识体系中。学科教学知识(Pedagogical Content Knowledge, PCK)是实践性极强的知识结构,是教师在学科教学过程中切实运用的知识框架,教师把数字技术有机统整在学科教学中,避免相反的结果。教师拥有的学科知识已然教育学化了,他们把自己的时间、空间、身体、数字技术与学科知识融为一体,在提升数字素养的同时,不断修正自己的教育观、知识观、学生观、教学观,将数字素养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充分体现数字素养带来的冲击和福利。

教学是教师的生命线,个人的才学胆识尽显其中。叶澜先生创设的“生命•实践”教育学派,已然把教师的存在价值呈现于课堂教学之中,但是教育家的理想境界仍然需要广大教师用生命去实践。例如,有研究者讨论,指向核心素养培养的数学综合与实践领域的教师胜任力要素包括:教学内生动力、跨学科知识与技能、跨学科主题学习设计与实施、教学评价与反思、教师合作与拓展。数学课程的跨学科学习同样需要教师有优质的数字素养。

3. 根据学习者需求提升教师数字素养内涵

教师数字素养的实际状况未必一定要在某一节课或者某个环节完全展示,而是需要与学习者真实的学习诉求有机结合。在教学过程中,学习者获取教材以外的信息需要得到教师的有效引导,帮助他们在海量的数字资源面前获取有价值的信息并且能够合理利用。学习者的需求是多样化的,对于同一数字资源的识别判断能力也有差异,容易受到其他无关信息的干扰,需要教师有效引导和适时监控。教师数字素养会随着学习者需求的变化而不断进化。以己为用是综合处理数字资源的基本要领,学习者往往会从教师提供的数字资源中筛选出利己成分,剔除那些尽管在教师看来极有价值的成分。经历了职前教育的教师,他们在数字素养方面并非零起点。教师通过职后教育尤其是培训研修活动精进已有的数字素养,学习更多新生的数字技术,尝试与学科课程深度融合。

4. 教学评价凸显教师数字素养的现代内涵

教学评价与学业评价是一对孪生儿,二者交织在教学过程之中。教师数字素养的现代特征,与各种教学评价是关联着的。教学评价的各项指标设计,需要考虑到教师数字素养的现代内涵,尤其是在三期教学评价指标中有明确要求,就是期初的“预见”、期中的“体现”、期末的“实现”,保证教师数字素养能够被观察和被测量。

数字技术不断迭代,教师数字素养也在变革,因此提升我国教师学科素养的现代性空间很大、时间久远。教师是应用数字技术和资源的主体。教师在获取数字技术和资源并综合处理的时候,往往体现出教师群体的生态特征。不同水平的教师在应用数字技术和资源方面的能动性是不同的。教师所具有的知识类型与其教授科目密切关联,他们在各自领域的专享地位受到数字技术和资源的直接干预。不同学科的任课教师会整合相关知识,不断巩固自己的学科影响力,成为数字技术和资源的主人以免受其奴役。

数字化打破教师“躺平”的教学生活,数字素养逼迫教师对学科素养开始自查自省。 英国社会学家齐格蒙特•鲍曼把这种变化的世界称为“液态的变化世界”。教师在数字化时代面对的是气化的升腾世界。依据数字素养的高下,教师分布在学科不同生态系统之中,呈现出斑斓多姿的学科生活图景。教师专业发展道路异常复杂,教师唯有持续发力,才能在未来教室获取一席之地。


关注官方视频号
获取更多教育资讯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