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全球投资环境面临的主要风险是资产价格的不断下跌,以及基金所拥有的资金不断减少,全球投资环境都面临着寒冬的考验。
人们都呼喊着,熊市死于抄底,现金为王。
这是捕获优质低价资产的好时机,也是STO吹向风口的好机会。
但是ST在底层技术和实例的现实之间,仍存在着巨大差距,而且是不断增长的差距。
例如很多ST都是ERC-20的变体,ERC-1404也只是在ERC-20的基础上增加了两个简单的函数,这远远达不到ST应用的标准。
由哔哔News主办,巴比特加速器、LINKVC、冉道资本协办的BIT BANG第三期线下活动
《证券化代币发行(STO)》
在上海长宁来福士举办。参会嘉宾比特律创始人朱鹿杰、BK FUND创始人黄峤濛、DAEX基金会主席谷燕西、区块链著名律师高素质蓝领就STO的现状和发展前景发表了自己的看法。
观念、技术与财产形态
比特律创始人朱鹿杰
如果我们做区块链,仅仅停留在数字资产层面,就很难和现实的世界对接。
这也是为什么1CO以后,很多人开始把目光和精力放在STO上。
今年9月出现了ERC-1400以及ERC-1404等,使得技术的发展可以在法律的合规、名单的选择上做一些区分。
目前大部分token都属于实用型通证,平台上发行的代币只能用于内部流转,且不产生任何收益。因此,它的价值来源于供求关系,当平台上的人越来越多,或者供不应求的时候,Token的价值就会上升。
这和传统互联网的做法很相似,因此,UT(实用型通证)的存在本不是为投资者设计。
1CO一夜之间凉下来,是符合我们的判断的。
证券型通证则是与现实的资产相对应的,资产很有可能通过技术,以及法律的变更,来进一步颗粒化或者通证化,这在中国也是有可能的。
证券类TOKEN的前世今生
BK FUND
创始人黄峤濛
最早接触Coin Test的时候,我们都是想着让自己不要成为一个证券,因为定义成证券是要接受监管的。
但是现在我们的视角变了,我们想着如何把自己定义为证券,如何把自己放进监管的框架里。
以下是我们对STO的观点:
1.合规问题需要多个政府机构的系统性支持,而这种系统性支持的建设可能需要非常长的时间。功能性代币上线之后,它很少涉及链下,而STO是一个非常注重链下的产业,当前还没有全面的机构来支持它,这需要非常长的时间。
2.实操性难度需要保持高度重视。目前真正发行了受监管的证券类通证极少,缺乏可参考的模版。
3.对于STO而言,传统金融产业的从业者更有优势,因为他们熟悉监管,募资能力强。而
对我们做区块链的人而言,我们虽然了解什么是币,但不了解什么是金融,我们没有和传统的金融机构打过交道,更没有与他们进行业务上的合作。因此传统做投行、做基金、做私募的人去做STO更有优势,这也是传统投资人进入区块链行业的一次机会。
4.
区块链的交易将获得监管和政策的保障,大量的传统投资人、个人投资人将会跑步入场
。
区块链从业者都希望有更多的传统资金跑步进场,但是传统资金并不知道如何进场。去年很多传统资金去买了矿机,他们想用矿机挣法币,因为让他们用钱买币是非常困难的。
STO是合法合规的证券,如果能让他们买STO,这对整个区块链行业的意义重大。
5.区块链世界的用户获取成本和教育成本将会大幅降低。
证券型通证的经济模型
DAEX
基金会主席谷燕西
我认为,证券型通证适用两个行业,一个是新兴行业,最好的应用是2C。因为2C的
市场机构很多都是很分散的行业,例如零售部门,可以通过通证的方式将大家聚集起来。如果应用在2B,面向机构,效率则会很低。
另一个是信用度低的行业,通过与区块链的结合,减少行业的信任成本。需要注意的是,STO毕竟还属于一个创新的领域,项目方不能迈过监管的红线。
分红机制是代币机制里最重要的。
证券化代币不是积分,积分是恒定价值,证券化代币的价值是可变的,持有者希望未来有更多的收益。
如果代币持有者没有收益预期,代币可能仅仅是一个积分。分红一定是证券化代币持有者的主要预期,分多少?什么时候分?分的频率是多少?(传统股票按年,通证可以非常频繁,按季度、月、天)这些要素都非常关键。
证券类代币的投资风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