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6日,腾讯和故宫博物院“官宣”了......
共同签署深化战略合作协议。
一个是20岁的青年,一个是快600岁的“老顽童”,两个老朋友在过去几年里,玩出了不少花样:
让古人唱起动感的Rap,让丹青古画变成了流动的音乐,让年轻人在小游戏中体验建造紫禁城…… 这些数字创意,吸引更多年轻人关注和喜爱故宫,也激发了数字时代更多的可能性。
未来三年,两位老朋友将继续手拉手,一起建设“数字故宫”。
准备怎么玩?接着往下看↓
文物数字化采集,建设数字文物库
第一件要做的事情是——
腾讯将全力支持10万件故宫文物的高清影像采集、精修工作。
这里的精修可不是美颜界的精修(美白磨皮)。
而是对实体文物进行纹理拍照、多维度建模复原,最后形成高清数字文物。
数字化文物有什么用?
其实是为了
更好地对文物进行信息保存和管理展示
。
要知道,保护文物一直是世界人民尤其是文物工作者最紧张关注的事情。
18年巴西国家博物馆的一场大火,将已有200年历史、拥有超过2000万件珍贵藏品的博物馆烧成了空壳,令无数人遗憾唏嘘。
好在通过数字化手段,能帮助巴西博物馆的部分文物进行修复。
数以万计的数字化工作要做的事情还有很多很多。腾讯希望共同探索出文物数字化采集、保护、展览的最佳方案,并共同推动数字化采集行业标准的建立,为全球文博行业的发展贡献中国智慧。
在云上升级数字文物库
人工智能、云计算、大数据+故宫=?
答案是——
在云上升级数字文物库
。
首先,助力打造线上博物馆平台。
腾讯云为故宫提供技术支撑,打造线上博物馆平台,满足了快速扩容需求,以符合故宫未来线上业务的增长需求。
更重要的是,
将文物影像以多备份机制存储于腾讯云端
,确保数字文物的数据安全。
多备份几份,再也不用担心数据会丢失。
接着,就是
升级数字文物库
。
腾讯云的云计算能力可以把文物的所有数据整合起来,利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打造出一个文化大数据引擎,相当于给故宫专家们每人配备一台“超高清放大镜”。
专家们就可以从海量数据当中,根据年代、地理、人物等多重维度筛选信息,在云端检索研究文物。
文物专家们终于可以不用那么发愁了。
腾讯将共同围绕数字文物库的云存储、运维、云数据灾备需求,
制定“文博行业云服务标准”,
并共同申报国家科技部课题,探索数字文物基于云服务的前沿合作范式。
人工智能也能助力研究文物
AI也能帮助研究文物?
这不是畅想,而是腾讯人工智能等研究团队和故宫专家团队正在探索的内容。
之前,腾讯
运用各种前沿技术,如AI语音识别技术
, 进入故宫,通过“玩转故宫”地图导览小程序,你还能跟宫里的福大人闲聊问路,畅聊历史趣闻轶事。
以后,腾讯的人工智能、大数据、用户研究等智库专家及研究团队也将对故宫博物院的数字资源数据和产品服务进行改造研究,为建设 “数字故宫” 提供策略支持。
在每个人心中建起一座故宫
去年8月,在腾讯动漫上线的《故宫回声》漫画,腾讯动漫平台人气值超3000万,让更多人重温了故宫文物南迁和西迁的艰难历程。
未来,
腾讯和故宫博物院将携手中国广播电视网络有限公司,共同践行5G+新文创战略方向。
由腾讯影业出品,即将于今年年底正式开机的影视剧《故宫如梦》,就将由故宫博物院担任监制,将探索
以“5G+4K超高清+互动多结局+场景沉浸”的创新形式,
讲述年轻工匠蒯祥 参与营建紫禁城的过程。
将来,还可能以动漫、短视频等年轻人喜爱的表达方式,将故宫古建精髓、匠人精神等优秀传统文化内容传递给青少年。
“腾讯X故宫”案例
在过去三年里,腾讯和故宫博物院基于Next Idea腾讯创新大赛的平台,共同推动传统文化与数字创意的深度结合,以游戏、动漫、音乐、工具等方面入手,助力优秀传统文化“活起来”。
三年间,腾讯的20多个产品团队与故宫博物院研究专家、数字化团队共同开发落地了十余个在文博和科技行业具备影响力的项目。
把故宫建筑、文物中蕴含的历史文化信息以年轻人喜爱的方式进行诠释,
想回味和故宫在一起的三年故事,戳此了解更多>>>
在一起这三年,一条朋友圈装不下@故宫
对于未来的合作,大家都有话要说:
故宫博物院院长王旭东 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