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黄三角早报
《黄三角早报》由大众报业集团主管、主办,是大众报业家族的第15张报纸,也是齐鲁传媒集团组建后创办的第一张报纸。《黄三角早报》立足东营,辐射“黄三角”,服务于“黄三角”国家战略。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涵江时讯  ·  全到涵江闹元宵 | ... ·  昨天  
涵江时讯  ·  全到涵江闹元宵 | ... ·  昨天  
扬子晚报  ·  大S因流感并发肺炎去世,为何流感会致命? ·  3 天前  
中国新闻网  ·  女演员表演中突发意外,官方回应 ·  4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黄三角早报

全国首例!月入4千负债214万, 最后竟只需还3.2万?!

黄三角早报  · 公众号  · 社会  · 2019-10-11 21:55

正文


负债累累怎么办?是不是一定要砸锅卖铁、父债子还、夫债妻还?


不不不,如果你是“诚信而不幸”的债务人,也不愿当“老赖”,还是会有大门为你敞开。



今年7月16日,国家发改委等13个部门联合印发《加快完善市场主体退出制度改革方案》,提出研究建立个人破产制度,重点解决企业破产产生的自然人连带责任担保债务问题。


如今,全国首例具备个人破产实质功能和相当程序的个人债务集中清理案件已经顺利办结。月收入4000元、资产不到5位数,却负债214万余元的某破产企业股东蔡某,在法院的积极实践下取得4位债权人的谅解,最终只需偿还3.2万余元,且能保持一定程度的生活“体面”。


这是怎么做到的?


也有人表示疑问:“欠债还钱不是天经地义的吗?”


温州办结全国首例个人债务清理案件

负债214万最终需还3.2万


据报道,10月9日上午,浙江省温州市中级人民法院联合平阳县人民法院召开新闻通报会,通报平阳法院办结的温州某破产企业股东蔡某个人债务集中清理一案。


图片来源:微信公众号“温州法院”


案情简介


债务人蔡某系温州某破产企业的股东,经生效裁判文书认定其应对该破产企业214万余元债务承担连带清偿责任。


经调查,蔡某仅在其现就职的瑞安市某机械有限公司持有1%的股权(实际出资额5800元),另有一辆已报废的摩托车及零星存款。此外,蔡某从该公司每月收入约4000元,其配偶胡某某每月收入约4000元。


蔡某长期患有高血压和肾脏疾病,医疗费用花销巨大,且其孩子正就读于某大学,家庭长期入不敷出,确无能力清偿巨额债务。


图片来源:微信公众号“温州法院”


2019年8月12日,平阳法院裁定立案受理蔡某个人债务集中清理一案后,指定温州诚达会计师事务所担任管理人。管理人对外发布债权申报公告暨第一次债权人会议公告后,平阳法院于9月24日主持召开蔡某个人债务集中清理第一次债权人会议。


蔡某以宣读《无不诚信行为承诺书》的方式郑重承诺,除管理人已查明的财产情况外,无其他财产;若有不诚信行为,愿意承担法律后果,若给债权人造成损失,依法承担赔偿责任。


最终蔡某提出按1.5%的清偿比例即3.2万余元,在18个月内一次性清偿的方案。同时,蔡某承诺,该方案履行完毕之日起六年内,若其家庭年收入超过12万元,超过部分的50%将用于清偿全体债权人未受清偿的债务。


图片来源:微信公众号“温州法院”


本次参与表决的债权人共4名,债权人一方在充分了解债务人经济状况和确认债务人诚信的前提下,经表决通过上述清理方案,同意为债务人保留必要的生活费和医疗费,自愿放弃对其剩余债务的追偿权,并同意债务人可以自清理方案履行完毕之日起满3年后,恢复其个人信用。


同时明确,自个人债务集中清理方案全部履行完毕之日起六年内,若发现债务人未申报重大财产,或者存在欺诈、恶意减少债务人财产或者其他逃废债行为的,债权人可以请求恢复按照原债务额进行清偿。


9月27日,平阳法院签发了对蔡某的行为限制令,并终结对蔡某在本次清理所涉案件中的执行。最终,该案得以顺利办结。


图片来源:微信公众号“温州法院”


温州中院党组成员、执行局局长陈卫国对该案进行评析时指出,平阳法院办结的蔡某个人债务集中清理一案,是最高法院提出研究推动建立“个人破产制度”后全国首例具备个人破产实质功能和相当程序的个人债务清理案件。


个人破产制度下

欠债还钱还是天经地义吗?


两个多月前,“个人破产制度下半年将试点”的新闻曾引发全民热议。


今年7月16日,国家发改委等13个部门联合印发《加快完善市场主体退出制度改革方案》。



7月26日,国家发改委财金司有关负责人曾就《加快完善市场主体退出制度改革方案》答记者问时表示,改革方案提出分步推进建立自然人破产制度。需要强调两点:


首先,个人破产制度是为陷入严重财务困境但诚实守信的个人提供债务重组机会,促进债务人继续创业创新,同时起到防范居民部门债务风险、维护社会稳定的作用,前提是任何人不得恶意逃废债;


其次,建立个人破产制度是一项涉及面广、复杂程度高的系统性工作,需立法先行而后逐步推开,当前重点任务是在充分建立社会共识基础上推动个人破产立法。


据了解,温州市全国率先开展的“个人债务集中清理”,正是我国建立个人破产制度的重要试点。9月5日,温州中院发布全国首个与个人破产制度功能相当的府院联席会议纪要。9月11日,温州中院联合市金融办通报开展个人债务集中清理试点工作相关情况,公布温州中院《关于个人债务集中清理实施意见》。自全面开展个人债务集中清理试点工作以来,温州法院系统已对经过筛选的19件具体案件启动清理程序。



对“个人破产制度”这个新事物,大家纠结最多的是——破产之后欠的钱还用不用还?


此前,有相关媒体曾发文进行解读:


只要清楚制度的基本原理,这样的问题其实是很清楚的:个人破产一旦实施,意味着债务人让渡了所有的财产权,这里的财产权既包括现有资产的所有权,也包括破产期收入的所有权,破产期结束后,债务人方可恢复正常人的身份。


在市场经济当中,破产是不可或缺的一项制度,是优化资源配置的有效手段。


当企业资不抵债,无法持续经营,那么破产即意味着企业生命的终结,破产后有价值的资产可以变卖用于偿还债务,附着于企业之上的债权-债务关系也就随着企业的破产而宣告终结,市场完成出清,资本、人力、技术等生产要素,可以投入其他企业继续创造价值。


个人参与市场活动,可以将其视为最微观的企业。相比企业破产,个人破产制度还多了一层社会意义:个人及其家庭以自己的所有财产为代价,只对特定时间的债务承担无限责任,未来仍然有重新开始新生活的机会。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