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纺服婕报
光大纺织服装李婕团队研究成果交流和介绍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北京吃货小分队  ·  2025北京过年游玩全攻略来了 | 北京LOOK ·  3 天前  
北京本地宝  ·  北京出发,当日可往返的4个特色景点! ·  昨天  
北京本地宝  ·  超全!2025年想申请北京小客车摇号的,收好 ... ·  2 天前  
气象北京  ·  今明阴冷持续 初五晴朗回归(2025-01-31) ·  20 小时前  
有方空间  ·  BUZZ庄子玉新作:南京鼓楼锦上OCC餐厅 ·  5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纺服婕报

【光大纺服|行业周报】MK收购JIMMY CHOO,品牌并购热度提升

纺服婕报  · 公众号  ·  · 2017-07-30 22:05

正文

点击上方“纺服婕报”可以订阅哦

光大纺服


行业周报

2017.07.30


【特别声明】本订阅号中所涉及的证券研究信息由光大证券纺服研究团队编写,仅面向光大证券客户中专业投资者客户,用作新媒体形势下研究信息和研究观点的沟通交流。非光大证券专业投资者客户,请勿订阅或使用本订阅号中的任何信息。


一、周报快照


◆一周行情回顾及观点            


上周上证综指、深证成指、沪深300分别涨0.47%、涨0.71%和跌0.18%。纺织服装板块涨0.84%,其中纺织板块涨1.70%、服装板块涨0.35%。


近期Michael Kors宣布以近9亿英镑收购Jimmy Choo,前不久Coach完成收购Kate Spade,轻奢品牌掀并购热潮。并购之路增强协同效应、打破单一品牌天花板、降低业绩波动风险,成打造高级时尚集团不二之选,建议关注国内相关标的歌力思、维格娜丝等。


多家零售商纷纷打造自有品牌,如网易严选、名创优品等。上游制造业出口疲软、下游消费回归理性,中游零售疲软等带来零售商自有品牌时机;其前期品类少、低SKU、引流优势强、定位高性价等特性;我们认为零售商自有品牌将成未来趋势、有望诞生新龙头。


国储棉轮出第二十一周较上周量价齐跌,成交热情继续低迷。据中国棉花网,自7月中旬以来长江流域持续高温,影响棉花长势,建议关注后续天气情况及抗旱实情。


◆行业公司新闻动态


好孩子国际28亿收购孕婴童产品零售网络商;LVMH上半年净利润大涨;UR开海外旗舰店,本土快时尚反攻欧美;Armani品牌老化,2016年集团收入和利润双降;达芙妮上半年再关300家店。


定增/重组:嘉欣丝绸定增募投相关项目获证监会审核通过;维科精华重组维科电池、维科能源和维科新能源股权获证监会核准批复。


对外投资/收购:浔兴股份发布收购价之链65%股权修订稿,复牌;诺邦股份拟2.2亿收购杭州国光51%股权;搜于特0.15亿元投资仙宜岱,占2.37%;安正时尚0.5亿元认购沨行愿景基金5%份额。


股权激励/员工持股计划:太平鸟13.96元/股授予412人(无董监高)988万股限制性股票,占2.08%;金发拉比12.35元/股向30名对象(董监高2人)授予161万股股票,占0.99%;贵人鸟17年第一期员工持股计划(200人,无董监高)以21.93元/股购入3.18%股份。


股东增减持:朗姿股份实际控制人、董事长申东日11.58元/股减持0.6%股份;凯撒文化实际控制人郑合明8.88元/股增持0.01%股份。


业绩预告/披露:2017H1金发拉比归母净利预增4%,伟星股份预增22%,安奈儿预增6%;新野纺织营收增42%,净利增102%。


其他:雪松控股要约收购希努尔62.51%股份期限届满未收到要约结果,28日停牌;万里马中标中国国际航空0.14亿元男鞋采购项目;中潜股份签署1.48亿元基础土石方等工程施工合同。


◆行业数据汇总


328级棉现货15899元/吨(-0.02%);美棉CotlookA 85美分/磅(-0.06%);粘胶短纤15850元/吨(+0.00%);涤纶短纤8216.67元/吨(-1.50%);长绒棉22100元/吨(-0.45%);内外棉价差257元/吨(+2.80%)。


二、一周行情回顾


上周上证综指、深证成指、沪深300分别涨0.47%、涨0.71%和跌0.18%。纺织服装板块涨0.84%,其中纺织板块涨1.70%、服装板块涨0.35%。个股方面,上周凯撒文化、中潜股份、嘉欣丝绸涨幅居前,美尔雅、鄂尔多斯、浔兴股份跌幅居前。


◆轻奢品牌掀并购热潮,多打造高端时尚集团


1)轻奢三大巨头之一Michael Kors收购奢侈品鞋履品牌Jimmy Choo


7月25日Michael Kors宣布以近9亿英镑(近12亿美元)成功收购Jimmy Choo,此笔交易较后者最开始提出的收购价格溢价了36.5%。根据协议条款,Jimmy Choo将成为MICHAEL KORS的全资子公司。Michael Kors方面称,将会保留Jimmy Choo首席执行官皮埃尔·丹尼斯带领的现有管理团队。


未来Michael Kors将继续收购更多的品牌,并且公司表示偏好收购以下标的:a)能够引领风格与趋势;b)具有一定规模、一些经典;c)创始人或家族成员仍参与管理的会很有吸引力。


本次收购,Jimmy Choo的加入将改善MICHAEL KORS的业绩表现,并且在品类上形成互补。鞋履品类在Michael Kors的产品线结构中占比仅为11%。而Jimmy Choo的销售则75%来自于鞋类产品。


2)此前不久轻奢鼻祖Coach收购轻奢品牌Kate Spade


就在前不久,另一家轻奢品牌亦启动收购方案。5月8日,美国轻奢品牌Coach对外宣布,该公司已就收购同为美国轻奢品牌的Kate Spade签署正式协议。根据交易条款,总交易金额为24亿美元,收购价格预期将以优先级票据、银行定期贷款及Coach持有的约12亿美元现金的资金组合拨付,收购价格的一部分将用于偿还预期8亿美元的6个月定期贷款。


本次收购讲给双方带来协同效应,实现互利互惠


a)虽然Coach与Kate Spade都是经营轻奢手袋和配饰的品牌,但Coach集团估计,两个品牌之间只有10%的消费者重叠,Kate Spade消费者中有60%是千禧一代,凭借在年轻消费群体中的高知名度,能够推动Coach品牌年轻化。


b)对于Kate Spade,Coach的海外销售额约占总销售额的47%。相比较而言,Kate Spade此比例仅仅只有19%。Coach可以利用自己丰富的国际化经验提升 Kate Spade的海外销售业绩。Kate Spade品牌也将受益于Coach一流的供应链及强大的企业基础设施。


3)轻奢品牌掀起并购热潮,并购之路成趋势


前几年轻奢品牌凭借唾手可得的奢侈品定位而大获消费者喜爱、业绩表现喜人,但近年由于品牌激进扩张、过度打折导致品牌形象受损,叠加终端消费疲软,轻奢品牌业绩均出现不同程度下滑。此次Coach、Michael Kors纷纷收购其他轻奢/奢侈品品牌,寻求业务上的协同、打破单一品牌发展天花板、降低业绩波动风险。而实际上Coach早在2015年既开启并购之旅,以5.3亿美元收购高端鞋履品牌Stuart Weitzman、2016年欲收购Burberry未果。


上世纪90年代奢侈品品牌间也迸发并购热潮,造就当今的LVMH奢侈品集团。并购之路成打造高端时尚集团的不二之选。结合当前国内市场中,高端女装领域亦发生并购热潮,建议关注相关上市公司,如歌力思、维格娜丝等。


多家线上线下零售商推出自有品牌服饰,新模式加剧大众品牌服装零售竞争

   

多家线上线下零售商推出自有品牌服饰,如网易严选、大润发、高鑫零售等,此外其他线上零售商如淘宝心选正在布局家纺、家居、袜等品类。



1)零售商开发自有品牌背景探究:


  1. 上游供给端:由于中国劳动力成本不断上升、全球制造业中心开启新一轮的转移,叠加近年全球经济增长乏力,我国出口增速总体上不断放缓、部分品类甚至下滑,如纺织服装出口,大量的出口企业亟待转型,但由于出口企业在制造领域积累了丰厚的经验,但在品牌运营、市场营销等方面较为欠缺。


  2. 下游需求端:由于商品的极大丰富以及宏观经济增长放缓,消费者逐渐回归理性,不再盲目追求品牌消费,更加注重产品自身品质与其他用户使用评价,同时希望产品定价具有较高的性价比。


  3. 中间的零售端:经济增速放缓、消费疲软等导致终端零售疲软,零售商纷纷寻求出路,其中之一即为加强对消费者的需求研究、分析当前产品的痛点,从而开发出适销性更强、能受到消费者欢迎的产品。


  4. 因此零售商开发自有品牌从国内外部环境来看,时机均已成熟。


2)零售商开发自有品牌VS品牌商:


  1. 零售商开发自有品牌通常定位于高性价比以顺应当前主流消费趋势、同时定位大众领域亦能够获得较大的销售体量,从而较快实现盈利,因此零售商自有品牌将家居大众消费品市场的竞争力。而品牌商根据自身战略分别定位高中低端不等。


  2. 零售商开发自有品牌多涉足多品类,但在发展初期,出于降低运营风险、积累运营经验的角度考虑,通常聚焦于少部分品类;在扩充品类时原品类开发与运营经验能够复制至新品类,但并不能消除新品类拓展所特有的运营风险。例如,当前线上零售商品牌多聚焦家居服饰领域,尚未拓展时尚度更强、对供应链管理要求更高的服饰品类(但未来不排除随着品类的扩充、将延伸至服饰领域)。而品牌商通常聚焦较为单一的品类,如品牌服饰、食品饮料商等。


  3. 零售商在引流方面较品牌商具有较强自主性及优势,品牌商通常需要通过自购、租赁等方式进行直营、或是通过经销/加盟等模式进行渠道扩张,然而零售商无论是线上还是线上拥有自建渠道、在渠道铺设/引流方面具有较强优势。


3)零售商开发自有品牌发展潜力:


我们认为零售商开发自有品牌力量不容忽视,借鉴国际经验,日本无印良品原为母公司西友百货旗下的自有品牌,后逐步发展壮大从母公司独立出来、逐步成为国际知名生活家居品牌;从具体影响来看,零售商自有品牌产品多定位高性价比,压缩中间渠道、将加剧大众品牌服饰市场的竞争。


◆国储棉轮出第二十一周较上周量价齐跌,成交热情持续低迷


上周是国储棉轮出第二十一周,总体来说量价齐跌、竞拍热度较上周继续下跌。每日实际成交量较上周有所下降,本周日平均成交量为1.62万吨,较上周下降31.52%;从成交价格来看,成交平均价格为14471.60元/吨,较前一周下调193.20元/吨;相比3月6日(轮出首日),成交价格降幅为6.49%,较上周扩大1.25PCT;从成交率来看,本周平均成交率为54.70%,较上周下降24.43PCT;参与竞拍的平均纺织企业家数占比为55.09%,相比上周上升了1.75PCT。


综合来看,国储棉轮出第二十一周成交率、成交量、成交均价均有所下降,成交热情不高。16/17年度国储棉轮出首周以来,截至7月28日,累积计划出库208.05万吨,累计出库成交207.64万吨,成交率为67.87%。



南方持续高温天气影响部分棉花生长,棉农积极抗旱中,建议后期持续关注


据中国棉花网,自7月中旬以来长江流域持续高温,最高温度达39摄氏度,少数棉区达40摄氏度,据气象部门预测,高温天气仍将持续十余天。而当前棉花正处于棉花增蕾和坐桃期是决定棉花产量和品质的关键时期。


7月24日,国家棉花市场监测系统信息员下乡实地调研了解到,1)干旱地区大部分棉叶已开始下垂了、有少数花蕾脱落、生长状况不佳,少数浇灌及时的棉田,棉株保持生气勃勃;2)当前仅少部分离水源较近的棉田已经放水抗旱,而大部分棉田尚未开展,棉农纷纷表示将加强抗旱、减少损失。


新棉上市临近,各方关注今年棉花长势。目前除南方高温天气以外,新疆棉花长势总体向好,高温天气影响下的南方棉花长势仍有待后续观察。



三、行业新闻动态


◆ 好孩子国际斥28亿收购孕婴童产品零售网络商(联商网 2017/7/25)


好孩子国际公布,公司斥资3.6亿美元(约逾28.12亿港元)向执行董事宋郑还的联系人公司Goodbaby China Holdings Limited(好孩子中国控股有限公司)收购Oasis Dragon Limited。收购代价中其1.2亿美元(逾9.41港元)将以支付现金代价的方式偿付,余额将以每股3.28港元发行5.361亿股新股,发行价较昨日收市价有溢价约6.4%。


Oasis Dragon Limited为中国最大型孕婴童产品零售网络之一,其核心业务包括领先自有品牌母婴护理用品以及服装产品的产品开发、品牌管理及分销;及孕婴童产品在中国的最大零售网络之一,一个最具规模的全渠道销售平台,为客户提供其自有品牌母婴护理用品、服装产品以及集团的儿童耐用品。


Oasis Dragon Limited以自有品牌“gb”及“Family by GB”设计、开发及分销母婴护理用品和婴儿及儿童服装产品。于今年4月底的线上零售网络包括自营线上零售网络,包括自有网上平台“haohaizi.com”,及设于第三方线上平台的六间自营旗鉴店四个线上主要账户的零售平台,该等账户均为中国领先的电商公司。线上出售产品予最终客户的线上第三方零售商拥有成熟、广泛及管理良好的线下零售网络。另外,拥有及经营977间自营店铺,位于百货公司、购物商场及街道旁;与54名超市及大型超市营运商及团购客户订立销售安排。


宋郑还等一致行动人士目前持有好孩子约27%股权,交易完成后,他们将合共持有公司扩大后已发行股本约50%。公司将就交易申请清洗豁免。


中国富人重新瞄上LV手袋 LVMH上半年净利润大涨(联商网 2017/7/27)


中国的富人又开始重新购买LV手袋,推动其母公司全球最大的奢侈品集团LVMH在今年上半年业绩表现强劲。据LVMH最新发布的财报显示,在截至6月30日的上半年内,集团销售额同比大涨14.6%至197.14亿欧元,净利润则大涨24%至36.4亿欧元。


值得注意的是,去年同期数据则非常糟糕,去年上半年的销售由于旅游和巴黎的袭击以及亚洲和法国的表现不佳而陷入困境,在所有重要的时尚和皮革类别的业绩表现不佳,销售额惨淡。而今年局势逆转,所有地区的收入都在增长,特别是在日本和欧洲以外的亚洲地区。


分地区来看:1)得益于中国地区业绩的强劲表现,LVMH集团期内在除日本外的亚太地区销售额增长最为显著,涨幅高达29%;2)美国地区的销售额也未受时尚零售业低迷影响,依旧录得25%的强劲增长;3)除法国外的欧洲地区销售额则录得18%的增长;4)法国本土市场销售额同比上涨9%;5)日本地区销售额增幅录得7%,全球其它地区销售额则录得12%的增幅。


截至报告期末,LVMH集团在全球共拥有4059家门店,其中欧洲1086家,亚洲1022家,日本401家,法国494家,英国715家,其它地区341家。


财报发布后,LVMH集团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Bernard Arnault表示今年上半年,欧洲恐怖袭击和经济危机对消费者的影响力正在逐渐减弱,中国的富裕消费者也重新开始购买奢侈品,未来集团会把发展重心放在数字化和创新营销领域。集团还指出,在去年10月收购的德国奢侈箱包品牌Rimowa也是推动收入增长的主要动力之一。


Bernard Arnault还指出,集团核心品牌LV在今年推出的LV x KOONS和LV x Supreme联名系列均获得了积极的市场反响,令品牌在社交媒体的曝光率和影响力大幅提升,对品牌业绩增长均作出了很大贡献。由于这些合作系列的成功,Bernard Arnault认为这样的合作策略是安全的。业界可以预测LV未来可能会有更多与其他品牌的合作。


有分析人士表示,虽然LV在知名度上高出Supreme好几个量级,但受益最大的应该是LV ,现在它打开了年轻人世界的大门,赢得了无数的关注和曝光,LV的目的是与Supreme共同创造适合千禧一代口味的产品,激活年轻人的市场,而Supreme得到是被认可。


此外,LV时隔70年再次推出的香水系列也成为其新的增长点,Bernard Arnault对香水业务的市场机会相当看好。


 ◆UR开海外旗舰店 本土快时尚要反攻欧美了(联商网 2017/7/26)


快时尚女装品牌Urban Revivo近日宣布,2018年3月将在英国伦敦开出亚洲之外的首家海外旗舰店。这则消息听起来和多年前“重庆鸡公煲终于入驻重庆”了一样让很多人恍然大悟:那些年逛过的UR原来是个本土品牌。是的,被误以为欧美快时尚品牌多年的本土女装UR终于要走向国际了。


据媒体报道,UR英国全球旗舰店坐落在伦敦Westfield购物中心扩建部分的一楼层中,占地面积达22000平方英尺(约合2044平方米,一般UR国内店铺的占地面积在1100到1500平方米)。未来Westfield将成为伦敦重要的商业中心,一向走优雅欧陆风情的UR也总算来到了欧美时尚的中心。UR创始人李明光在媒体公告中提到:“伦敦作为全球的时尚零售中心,在这里开店有助于UR的品牌形象被更多的人知道。”


而在此之前的今年1月,UR已经在新加坡的来福士广场开出了首家海外旗舰店。未来UR还将进入美国、法国、日本、中东等市场。目前UR在国内已经开出了160家店,品牌的计划是,到2020年将在全球开出400家门店,海外市场预计每年新增60-100家。


区别于其他本土女装品牌的“洋面孔,中国心”,UR洋的如此彻底在于创始人李明光从一开始就是将UR按照Zara的模式来经营。早在2003年,李明光在东京第一次见到了Zara的运作模式,意识到快时尚将会是未来服饰行业的潮流和趋势,而当时国内的服饰市场,人们还是偏向于高价的服饰消费。“快时尚将会是中国服饰业的蓝海。”李明光在当时得出了这样的结论。


之后几年的发展路径也确实证实了当年的预测。伴随着百货渠道的式微,原先倚重百货商场的2楼到4楼的女装们,如今都不太好过。以Zara为首的海外快时尚品牌,伴随着商业地产和新的消费模式,如今几乎承包了人们的衣柜。而从一开始就站队快时尚的UR,在国产女装中日子算好的。根据官方提供的数据,2016年品牌的营收达到了20亿人民币。UR的做法是紧跟时尚与潮流,保持一周两次的上新率,每年有近万款新品,这一数字几乎和Zara持平。


大部分的服饰品牌,尤其是快时尚类,由于对款式、上新和设计的要求高,一般都是小批量生产,从而成本难以控制,利润率低,并且普遍存在库存问题。面对已经相对成熟的Zara们,国产女装与之抗衡的出路就是扩大规模,形成品牌效应,而寻求上市则成为了扩大品牌规模的有效出路。


不可避免的,UR近两年也在努力寻求上市。海外扩张是一种思路,在国内市场上,UR也开始了加速开店的步伐。2015年以来开放的加盟开店模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这两年购物中心里的UR明显多了起来。


然而在开店选址上,对标Zara的UR就显得不那么亦步亦趋了。区别于Zara都是选择在商圈的中心和大牌的隔壁开店,UR走的是“洋葱式”的开店模式。初期阶段以一二线城市为主,接下来,更懂国情的UR打算发挥自身的本土优势,去到传统快时尚品牌覆盖的盲点区域普及新的消费方式。因此我们看到,这些年的UR从上海开向了全国,从省会开到地级市,从主商圈开到副商圈。


太过前卫和凌厉的Zara风也许不适合三四线城市的新中产,然而门店、橱窗设计更精致和具有大牌感的UR更能吸引这部分消费者,同时它的定价又是走大众路线的,UR的这种差异化竞争也许能为困境中的许多女装品牌提供思路。


Armani品牌老化 2016年集团收入和利润双降(联商网 2017/7/27)


创立40余年一直保持私有化的意大利奢侈品集团Giorgio Armani阿玛尼,终于在社交媒体和消费变化的冲击下开始进行结构性改革,以吸引更多的年轻消费者。


援引英国金融时报最新消息,因去年销售额下跌5%,意大利奢侈品集团阿玛尼Giorgio Armani今年上半年宣布计划削减其销售品牌数量并重组销售网络。今年早些时候,阿玛尼集团宣布将旗下7条产品线削减为3个,高端线Giorgio Armani,中档线Emporio Armani以及价格较低的Armani Exchange. 。高级定制线Giorgio Armani Prive和室内装饰品牌Armani / Casa将被归入Giorgio Armani,而中档品牌Armani Collezioni和Armani Jeans将被纳入Emporio Armani。 


Giorgio Armani于1975年在意大利创办其同名服装品牌公司,1981年在米兰开设了首家Emporio Armani门店,后来逐渐发展为多个支线系列的综合性品牌公司。上世纪80年代,Giorgio Armani曾是意大利时装的标志性人物,他所设计出的剪裁精良、造型挺括的西服套装成为80年代繁荣经济的代名词。 但是时至今日,全球时尚零售市场急剧变化也令Giorgio Armani的奢侈品集团处在十字路口,面对更加快速的互联网时代和更加难以捉摸的年轻一代消费者,转型迫在眉睫。


Giorgio Armani本人在谈及新战略坦承,随着时代改变,精简品牌架构将是未来的主要任务,过于细分的产品模式已落后。除了Armani,Ralph Lauren、Burberry、Marc Jacobs、Dolce&Gabbana和Paul Smith等品牌都已采取相同策略,砍掉部分业绩不佳的副线系列。 今年2月,据英国媒体报道,阿玛尼集团旗下的Armani Exchange将关闭英国大部分门店,这也是今年品牌新战略的一部分。Amarni Exchange是阿玛尼于1991年推出的年轻副线,主要针对年轻一代消费群体,据悉,于2007年伦敦开业当时是全球最大的Amarni Exchange旗舰店也将黯然关闭,很显然,阿玛尼集团的年轻化策略并不如人意。 


阿玛尼集团在接触社交媒体方面显得非常迟钝。今年9月中旬,集团表示将在Facebook,Instagram和Twitter上为Giorgio Armani, Emporio Armani 和Armani Exchange分别设立专门账户。 


不过好消息是,阿玛尼在中国终于抢占先机,今年第一季度宣布旗下Armani Jeans宣布入驻天猫,成为在中国最早涉足电商的奢侈品牌之一。今年4月,阿玛尼旗下三品牌EA7EmporioArmani、Armani Jeans及Emporio Armani的内衣系列也宣布以自营模式入驻京东。随着越来越多奢侈品牌在线上发力,Louis Vuitton、Gucci在中国推出线上购买服务,LVMH推出自建电商24 Sèvres,以技术创新驱动全球扩张的Farfeth集团不断冲击实体销售,阿玛尼的竞争对手们已经走出了“是否应该选择线上”的问题,直接进入了“如何进入线上”的问题。


创始人Giorgio Armani预计,集团2017年将继续面临零售市场低迷带来的挑战,虽然已开始重组,但需要几年时间才能恢复到以前的销售水平。显然,阿玛尼正面临转型的阵痛期。


达芙妮上半年再关300家店 二代接班能挽颓势吗(联商网 2017/7/27)


一年四季都在打折的达芙妮鞋子,正在以一天两家店的速度消失。


达芙妮国际控股有限公司(下称“达芙妮”)7月26日晚公布了截至2017年6月30日的二季度核心品牌业务运营资料,在过去的半年,达芙妮核心品牌业务(“达芙妮”和“鞋柜”品牌)中国大陆的业务同店销售增长率同比下滑10.7%。其中,2017年第二季度同店销售增长率下滑10.2%,原因则由于销量下滑所致。


销量下滑的达芙妮在不断关闭门店。从达芙妮给出的表格可以看出,上半年门店数净减少了306家,包括关闭259家直营店和47家加盟店。其中,第二季度减少了171家直营门店和11家加盟门店。截至2017年6月30日止,全国门店数为4292家,而去年年底,达芙妮核心品牌门店数量为4598家门店,这比2015年的最高峰少了1000家。


达芙妮关店止损并非首次。2015年,达芙妮第一次出现亏损,亏损额为3.79亿港元,营业额同比下滑19.1%至83.791亿港元,核心品牌业务销售下滑超过19%至75.211亿港元。2016年营业额更是下跌22.4%至65.02亿港元,亏损扩大至8.19亿港元。不过,从数量上看,相比2015年关闭805家、2016年关闭999家核心品牌门店,今年上半年的300家关闭的门店数已经开始减少。


今年5月达芙妮完成了二代交接,达芙妮集团联合创办人张文仪之子张智凯同时兼任集团首席执行官集团主席,外界看来,转机或许有可能出现。资料显示,张智凯今年36岁,自2003年就进入达芙妮集团,从事产品研发工作,此次换帅,达芙妮强调希望“确保统一领导,蓝领整体策略计划更有效、高效”。


张智凯上任之后,对达芙妮进行了一系列变革,包括换掉logo,采用了更为国际化和简约品味的英文DAPHNE标识来取代目前代表绽放的花型图腾logo,同时与更具时尚感的外籍模特合作,来体现不同的潮流,弱化对“明星效应”的依赖,转而凸显产品本身。


此外,今年6月,达芙妮还联手美国时尚潮流品牌OPENING CEREMONY推出了跨界合作系列,涵盖鞋履及包袋,所有产品由OPENING CEREMONY的创始人、KENZO的创意总监Humberto Leon和Carol Lim亲自设计,这些合作系列预计将于8月在达芙妮天猫旗舰店和线下快闪店进行首发,并在部分精选门店进行限量销售。


从大众鞋到时尚潮牌的跨界,达芙妮年轻一代掌门的新思路不知能否拯救曾经的女鞋之王。


四、上市公司跟踪

 



五、行业数据跟踪

 



六、盈利预测及估值

 



特别声明

      本订阅号由光大证券纺服研究团队编写,所刊载的信息均基于光大证券研究所已正式发布的研究报告,仅供在新媒体形势下研究信息、研究观点的及时沟通交流,其中的资料、意见、预测等,均反映相关研究报告初次发布当日光大证券研究所的判断,可能需随时进行调整,本订阅号不承担更新推送信息或另行通知的义务,任何情况下任何完整的研究观点,均应以光大证券研究所已正式发布的相关研究报告为准。

 

       本订阅号仅面向光大证券专业投资者客户。光大证券客户中非专业投资者客户,不论通过何种渠道阅读到本订阅号的内容,请自行评估相关内容适当性,并咨询专业投资顾问,对相关信息可能的风险进行充分的了解,若因不当使用本订阅号中任何信息而造成任何直接或间接损失,需自行承担全部责任。非光大证券客户,请勿订阅或使用本订阅号中的任何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