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柴知道
用简明可爱的方式,聊一个有价值的知识。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科研大匠  ·  Nature头条重磅:山东、河北、河南三所医 ... ·  13 小时前  
PaperWeekly  ·  RTX ... ·  昨天  
研之成理  ·  复旦大学,Science! ·  4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柴知道

电疗能治“网瘾”吗? | 柴知道

柴知道  · 公众号  ·  · 2019-07-21 11:30

正文



这是 DX-IIA型电休克治疗仪 ,一台能够治疗 抑郁症 精神分裂症 的专业医学仪器。在山东临沂的网瘾戒治中心里,它曾被用来 治疗 青少年网瘾

把仪器的电极接到你的脑袋两侧,按下开关,它会立刻产生 80到120V的交流电压 ,让 最高150mA的电流 穿过你的大脑。 你会瞬间丧失意识,浑身抽搐,并在一段时间里丧失部分记忆。



电疗是否安全呢? 它能用来治疗网瘾吗?


视频


↓↓ 看完这个视频就知道了 ↓↓

↑↑ 信我,真的超级好看 ↑↑


图文版


1935年,意大利神经学家 乌戈 · 塞莱蒂 偶然发现,屠宰场在杀猪前会先做 电击 ,这样浑身抽搐的猪就不会再反抗,方便宰杀。


塞莱蒂由此获得灵感,发明了世界上 第一台医用电休克治疗仪 ,并首次提出了“ 电休克治 ”(ECT / Electroconvulsive Therapy )方案。


当时塞莱蒂并不明白电击能治哪些病,于是不管大病小病、有病没病,都用电疗仪试试效果。


经过半个多世纪的临床研究,医生们发现,电休克治疗在 狂躁症 重度抑郁症 精神分裂症 等少数几种精神病中有效,能 明显改善患者的精神状况 ,而对其他疾病则没有效果。


但早年的“电疗”并不安全


因为仪器通过外加电流刺激大脑神经时,会 人为地引发癫痫症状 ,让患者的身体疯狂抽搐,导致他们咬伤舌头或者骨折,严重时甚至会造成死亡。


之所以要让患者忍痛接受电击,是因为电休克治疗确实有效,也是当时几乎 唯一见效的精神疾病治疗手段

在此后的几十年间,为了降低风险,减轻痛苦,医学界发展出了一种新型的治疗方案,被称为“ 改良电休克治疗 MECT / modified electroconvulsive Therapy ),也叫 无抽搐电休克治疗


改良后的新疗法加入了 静脉麻醉剂 肌肉松弛剂 ,对患者进行全身麻醉,并严格控制电击强度,患者不会感受到痛苦,只有双脚会小幅度地抽搐, 整个过程十分安全可靠

虽然无抽搐电休克治疗仍有一定的副作用,比如 短暂失忆 疲劳恶心 等,但大多都会在一两周内恢复,不会留下永久损伤。


在2001年后发表的9项针对电休克疗法的研究中,研究者们共统计了 四十多万次治疗,其中仅有1例相关死亡个案 ,安全性极高。



遗憾的是,从电休克疗法发明至今,医学界 仍然不清楚为什么电击能治疗精神疾病 。只能根据既有的研究推测,或许是由于电流改变了神经系统的内分泌过程,干扰了神经递质的传递,从而影响了患者的精神状态。

虽然具体原理不清楚,但由于“无抽搐电休克治疗” 见效快 风险低 技术成熟 ,因此它成为了 精神疾病治疗中的常用手段


当然,前提是患者在听取医生说明后,自愿接受治疗,并 签署 知情同意书



那么,我们能用电击来治疗网瘾吗?

网瘾戒治中心做的并不是电休克治疗,更不是无抽搐电休克治疗,而是 电刺激厌恶治疗 Aversion Therapy )。

在这种治疗中,电击的目的不是治疗大脑,而是 施加疼痛 ,利用惩罚建立“ 对抗性条件作用 ,让患者对某一行为产生恐惧心理,以此实行 行为矫正


被“矫正”的孩子会在 无麻醉的清醒状态下遭受电击 ,和塞莱蒂最初的病人一样,不受控制地浑身抽搐,忍受疼痛。

电击结束后,被矫正的孩子一旦回想起电击时的场景,便会 本能地感受到痛苦和恐惧 ,或是 产生生理上的反应 , 不再敢越过雷池半步。 到这时,行为矫正就完成了。


在厌恶治疗中,被矫正的人和“ 巴甫洛夫的狗 “,以及“ 斯金纳的小白鼠 ”一样,会在电击惩罚下形成条件反射,产生 习得性无助 的心理,改变自己的行为。

20世纪五、六十年代,厌恶治疗被大量应用于 同性恋群体 ,医生通过电击和呕吐药物对所谓的“患者”进行“矫正治疗”;


到了今天,厌恶治疗仍然存在,但采用了更高级有效的惩罚方式,比如利用 VR技术 帮助吸毒者 戒除毒瘾

如果只谈效果,那么厌恶治疗确实是实现行为矫正最有效的方法。但它 直接地违背了 生命伦理学中的 不伤害原则 ,所以道德合法性始终饱受争议。


早在2009年7月,中国卫生部就已经致函山东省卫生厅,要求临沂市精神病医院 停止使用电刺激、电休克、或所谓的“醒脑电击疗法”治疗“ 网瘾

仔细观察这份函件,你就会发现其中的“ 网瘾 ”二字被打上了双引号。这是因为, 根本就没有一种叫做“网瘾”的疾病


最接近所谓“网瘾”概念的,是2019年世界卫生组织在最新版《国际疾病分类》手册中所定义的 游戏障碍 ,一种 成瘾行为导致的障碍


手册中还给出了三个具体的判断标准,同时提出,要 至少观察12个月才可确诊


作为一份指导手册,各个国家会根据实际情况决定是否采纳的世卫组织的建议。


在现行的《中国精神疾病障碍与诊断标准第3版》中,则 并没有任何与互联网或游戏有关的内容 。可以说,至少在目前, “网瘾”并不是一个专业的科学或医学概念

如果它不是病,也就谈不上什么治疗了。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