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高分子凝胶与网络
介绍凝胶领域前沿研究进展,包括水凝胶、气凝胶、橡胶和其他交联网络等,给本领域的爱好者提供最新的信息,也方便本领域的交流和互相学习。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51好读  ›  专栏  ›  高分子凝胶与网络

暨南大学、广东医科大学、江南大学、四川大学、西安交通大学等专家分享医用材料研究与设计新进展,4月18日大理

高分子凝胶与网络  · 公众号  ·  · 2025-03-25 10:30

正文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尊敬的各位专家、学者和同仁:

为增进生物医用与仿生材料领域的深度交流,为从事生物医用材料研发、药物靶向递送以及组织再生修复研究的专业学者搭建学术互通平台。共享最新科研成果,探索前沿材料设计理念与关键技术,精准把握学术动态。经组委会研究, 2025 全国生物医用与仿生材料发展研讨会 2025 4 18 -20 日在云南省大理市举办。

本次会议旨在推进仿生学多个前沿领域和热点话题交流,展示仿生材料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和快速发展态势,为专家学者们提供了一个高端的交流平台。在这里,大家共同探讨仿生学的最新动态、技术突破和未来发展方向,激发出更多创新思维。加速成果转化进程。让科研价值在实际应用中绽放光彩,共同推动生物医用与仿生材料产业的繁荣发展!

一、 会议形式: 线下报告、线上同步(腾讯会议方式,有偿服务)

二、 组织机构 :

主办单位: 2025 全国生物医用与仿生材料发展研讨会 组委会

中科促研新材料研究 协同创新中心

生物医用材料研究设计 学术交流平台

中科促研(北京)新材料研究院

材料科学与发展智汇大讲堂

三、 学术交流讨论范围和方向:

1. 先进生物材料与生物制造技术发展动态;

2. 生物复合材料前沿与科技创新;

3. 新型生物医用材料的设计与开发;

4. 功能高分子材料;

5. 生物医用材料与诊疗技术;

6. 生物医用聚合物材料发展;

7. 生物医用材料与药物载体构建、递送;

8. 抗菌抗感染材料与伤口管理、皮肤修复;

9. 植入材料与组织修复;

10. 仿生材料与组织工程;

11. 仿生材料结构与功能研究;

12. 仿生表面与界面材料;

13. 仿生材料化学;

14. 生物 3D 打印技术与材料。

四、拟邀嘉宾及讲者报告题目

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 王春儒 研究员

1992 9 月中科院大连化物所物理化学博士毕业;先后在厦门大学、香港大学、日本名古屋大学,以及德国德累斯顿固体研究所做博士后和访问学者, 2002 年入选中科院“百人计划”回国,同年获得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资助,任中国科学院分子纳米结构与纳米技术重点实验室副主任。 2006 年入选“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 2007 年获政府特殊津贴, 2011 年任科技部 973 首席科学家, 2013 年入选科技部科技创新人才推进计划。主要研究领域为富勒烯和金属富勒烯的基础和应用研究,在国际上首次发现非常规金属富勒烯、内嵌金属碳化物富勒烯等先进功能材料,在 Nature,Science, Nature Commun.,JACS Angew.Chem.Int.Ed. SCI 杂志发表文章 160 多篇,申请发明专利 20 多项。 2002 年回国设计的半自动金属富勒烯装置现已在国内广泛使用。 2007 年开始先后在四川和内蒙古主持设计燃烧法工业制备富勒烯装置并获得成功。 2011 年与厦门福纳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合作,在金属富勒烯工业化生产方面居国际领先地位;近期这类功能纳米材料已经在富勒烯化妆品、金属富勒烯抗癌药物、有机太阳能电池,以及基于金属富勒烯的高精密分子陀螺定位仪等方面得到应用。

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 肖海华 研究员

肖海华,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高分子物理与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研究员,中国科学院化学所百人计划,高分子物理与化学国家实验室研究员,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海外杰出引进青年人才计划”,湖南省芙蓉学者计划( 2021 年),美国圣母大学 (2012-2014) 、麻省理工学院 (2014-2017) 博士后。已发表 Nature Biomed Eng Adv Mater J Am Chem Soc Angew Chem Int Ed SCI 论文 130 余篇 (IF>3.0) ,其中 IF>10 50 余篇;申请中国专利 12 项,已获授权中国专利 8 项,美国专利 2 项;论文被引 >5000 余次, H 指数 40 ;主要研究领域为生物医用材料和生物安全材料;已获中美纳米医学与纳米生物技术学会“未来科学家”奖 (2017) ,荣获吉林省自然科学二等奖 (3/5) ,湖北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2019) ;担任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协会纳米医学与工程协会青年委员、中国医药生物技术协会造影技术分会第一届委员会委员、中华预防医学会生物资源管理与利用分会青年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美国 MRS 会议做大会邀请报告一次。

暨南大学生物医学工程研究所所长 栋 研究员

现任暨南大学生物医学工程研究所所长、生物医学工程系主任、生物医学工程学科组组长,兼任广东省生物医学工程学会理事、人工器官及材料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副主任等职。 ,2010 年博士毕业于中山大学高分子化学与物理专业; 2012 年从中山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博士后流动站出站后入职暨南大学生物医学工程系; 2013 年获评副研究员职称和硕士生导师资格; 2017 年获博士生导师资格; 2018 年获评研究员职称。获广东省科学技术二等奖 2 项(排名第三、第七);入选 2014 年“广东省高等学校优秀青年教师培养计划”、 2015 年“广州市珠江科技新星”。主要研究方向为生物医用高分子材料。近五年以(共)通讯作者在 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 Advanced Science Bioactive Materials 等国际知名刊物共发表 SCI 论文 30 余篇,其中 1 区论文 20 余篇;授权中国发明专利 10 余件,其中转让 2 件、 1 件专利入选 2021 中国生物技术大会优秀专利项目库;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等多个科研项目;多次应邀在中国材料大会、抗菌科学与技术论坛等学术会议上做分会邀请报告;获得 2021 中国生物技术大会优秀专利奖。

广东医科大学 王冠海 教授

王冠海,教授, 1979.07 生于山东青岛, 2002 年考入中山大学高分子化学与物理专业, 2008 年取得博士学位; 2008 年留校进行博士后研究工作; 2010 年到香港理工大学进行博士后研究工作; 2011 年进入杭州师范大学工作,主要研究方向为多功能纳米粒子的设计制备与应用研究; 2013 年进入广东医科大学药学院工作。主要从事杂化水凝胶、可降解纳米胶束设计合成及用作药物载体方面的研究;

江南大学 吴俊俊 教授

报告: 超分子弹性蛋白 - 新一代生物医美抗衰及医用材料的合成生物制造

吴俊俊,江南大学生物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访问学者 ( 合作导师:美国工程院院士 Jay Keasling) ,江南大学与华盛顿大学圣路易斯分校联合培养博士 , 师从陈坚院士。先后获得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江苏省杰出青年基金、江苏省科协 " 青年科技人才托举工程 " 培养对象、江苏省“青蓝工程”优秀青年骨干教师、南京农业大学第四批“钟山学者”学术新秀等称号。担任南京市微生物学会理事,南京市食品中级职称委员会委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通讯评审专家,南京农业大学食品科技学院青年教师委员会副主任, Frontiers in Bioengineering and Biotechnology 的评审编辑, Frontiers in Sustainable Food Systems (IF=5.005) 的评审编辑,中国食品学报第四届编委会青年委员,中国生物工程学会学术委员会委员。

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 张飞龙 研究员

报告:仿生智能粘附与驱动材料

张飞龙,研究员,博导,中科院理化技术研究所,仿生材料与界面科学重点实验室,中科院百人计划入选者,国家海外高层次青年人才。 2012 年本科毕业于北京科技大学应用化学系,师从李旭琴老师; 2018 年博士毕业于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师从江雷院士和王树涛研究员;同年进入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做博士后研究,合作导师是陈晓东教授。 2023 5 月加入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主要从事仿生智能界面粘附材料与柔性器件的研究。其揭示了羽毛基于结构的级联滑锁系统、松塔的智能驱动结构单元,并受此启发开展了基于结构的可拉伸导电材料和智能形变材料研究。研究成果发表 SCI 论文 60 余篇,包括 Nature Nat. Mater. Nat. Commun. PNAS Angew. Chem. 等,引用 3000 余次。担任 Frontiers in Bioengineering and Biotechnology 客座编辑; VIEW Journal of Bionic Engineering 青年编委; Adv. Mater. Adv. Funct. Mater. ACS Nano NPG Asia Mater. Langmuir 等独立审稿人。获得 2023 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项目(海外)、 2023 中国新锐科技人物卓越影响奖、 2023 年度 Nano Research Young Innovators NR45 Awards in bio-inspired nanomaterials 等。

广州医科大学 吴可可 教授

报告:多酚基活性材料用于软组织损伤修复

吴可可,广州医科大学生物医学工程学院 / 附属肿瘤医院特聘教授,硕 / 博士生导师,博士后合作导师。主要从事组织工程、纳米医学、蛋白 / 核酸递送等交叉领域研究。近年来,在国际著名期刊 Bioactive Materials, Nano Today, Advanced Science, Small 等发表论文 30 余篇。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和面上项目、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等多项。担任国家基金委、广东省、江苏省、甘肃省等项目评审人, Exploration 杂志青年编委, Nano TransMed 杂志青年编委, Biomedical Engineering Communications BEC )青年编委。担任广东省老年保健协会皮肤再生与抗衰分会委员,广东省呼吸与健康学会干细胞与再生医学专业委员会委员,广东省生物医学工程学会生物 3D 打印与再生医学分会委员,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学会第四届委员会委员。

玉林师范学院 聂国朝 教授

报告:基于天然多糖水凝胶的制备与应用

聂国朝 玉林师范学院 二级研究员,教授。 2007 3 月至 2011 3 月,美国密歇根大学访问学者、研究员,在生物医用纳米材料博士后流动站 ( 科普曼实验室 ) 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主持完成 2 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主持完成科技部外国高端人才项目 1 项,主持广西创新驱动发展重大专项 1 项,主持和参加 8 项广西科技计划项目,其中重点研究计划项目 2 项。获得 2021 年南宁创新领军人才( C 类人才)。申请发明及实用新型专利 50 项,获得授权 21 项;获得科技成果登记 12 项。近三年在 Materials Today Advances, Nanomaterial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Nanomedicine,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olecular Sciences, Food Chemistry, Applied Nanoscience, Biotechnology Letters 等权威杂志发表 SCI 论文 20 多篇,其中以通讯作者发表 SCI 一区 4 篇、二区论文 8 篇;指导学生连续获得全国大学生挑战杯赛全国铜奖 3 项,中华职业教育全国银奖、广西特等奖(金奖) 30 多项。

郑州大学 刘 佩 研究员

刘佩,理学博士,郑州大学直聘研究员。本科毕业于郑州大学,博士毕业于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师从闻利平研究员。主要从事外场调控下仿生纳米流体内离子传输及能量转换研究。在 Energy Environ. Sci., CCS Chem., Nano Res., Nano Lett. PNAS 等期刊上发表了多篇相关论文。

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马瑞 副研究员

报告: PEEK 改性在骨再生中的应用

马瑞,博士,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骨外科专业,现任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副研究员,临床研究项目副主任。中华医学会骨科分会基础青年学组委员、中华医学会运动医疗分会脊柱运动创伤学组委员、中国医师协会骨科医师分会骨与关节发育与畸形学组委员、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运动医学分会委员、中国康复医学会骨与关节康复专业委员会运动医学学组委员、国际矫形与创伤外科学会中国部基础学组委员、陕西省研究型医院学会运动医学分会委员、陕西省骨与关节学会运动医学分会委员、陕西省骨与关节学会小儿骨科分会副会长、陕西省骨与关节学会医工结合与临床研究分会秘书长、陕西省中西医结合学会保膝专委会委员。以第一作者共发表 SCI 论文 13 篇,中文核心论文 8 篇,获得国家发明专利 1 项,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1 项,主持国家级课题 1 项,主持省级、市级、校级和院级课题 8 项。参编、参译骨科专著 3 部,参与编写《膝关节多发韧带损伤诊疗临床指南》。任《中华关节外科杂志(电子版)》通讯编委,《 Frontiers in Sports and Active Living 》杂志审稿编辑,《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长期审稿人。入选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青年拔尖人才培育计划,获得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挺膺先锋”新青年支持行动科研类人才。主要科研方向为促骨修复及抗感染骨科生物材料的研发与评价,近年来致力于通过医工交叉合作开发骨科生物材料用于骨缺损的修复,并致力于骨再生骨科生物材料的临床转化。

北京化工大学 李好义 副教授

李好义,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2014 年于北京化工大学机电工程学院取得工学博士学位, 2015 年留校任教。现为塑料加工协会专家委员会、中国微米纳米学会、北京能源与环境学会会员、《纺织学报》青年编委。研究方向为聚合物熔体法的超细纤维制造工艺、原理及装备研究。主持或参与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项目 15 项。已获授权中国发明专利 50 余项,美国发明专利 1 项,发表中英文论文 50 余篇,近三年 SCI/EI 收录 28 篇,国内外学术会议邀请报告 6 次,出版中文专著《纳米纤维静电纺丝》,参编英文专著 2 本,聚合物熔体微分静电纺丝技术成果获中国轻工业联合会技术发明一等奖。主要研究方向:( 1 )聚合物超细纤维绿色高效制造;( 2 )聚合物熔体直写 3D 打印;( 3 )微纳米材料先进制造及应用

南通大学 袁卉华 教授

报告:仿生有序功能纤维材料用于结构特异性组织损伤修复

南通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博士 / 教授( PI ),硕士生导师。江苏省“六大人才高峰”高层次人才。目前受邀担任国际学术期刊 Front. Bioeng. Biotech. IF2024=4.3 )生物材料类的副主编( Associate Editor ),中国技术市场协会医疗器械科技创新专业委员会专家委员。主要致力于面向临床的生物医用材料的设计及制备、基于生物材料的干细胞定向分化及肌肉骨骼系统组织的再生等方面的研究。在生物材料、纳米技术、高分子复合材料等领域的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 50 余篇,撰写英文专著的 1 个章节,获授权 20 项中国发明专利。迄今 SCI 论文被引用 2000 次以上, H- 指数 =26 。其中有 1 篇论文荣获 2023 年第三季度 Wiley 中国开放科学高贡献作者奖 1 篇, 1 篇论文得到 Biomed. Mater. 国际学术期刊编辑的重点推荐( Editor s Pick ),被选为特色文章( Featured articles ),并在期刊网站进行采访报道。为中国化学会高级会员,中国生物材料学会、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以及国际组织工程与再生医学会员,也是 Adv. Funct. Mater., Adv. Sci., ACS Nano, Small 等国际 TOP 学术期刊的受邀论文评审人。主讲本科生《生物统计学》、《细胞工程》和硕士生研究生《高级生物统计学》等课程。

大湾区大学 卢东冬 研究员

卢东冬,大湾区大学(筹)物质科学学院研究员,全国博士后海外交流引进项目人才,深圳市海外高层次人才。于 2020 年获曼切斯特大学理学博士学位,后在南方科技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研究方向包括:高性能水凝胶、软物质及纳米材料的制备及其应用在柔性电子皮肤、荧光传感、组织工程以及多功能软体机器人执行器等前沿交叉领域。在 Adv. Funct. Mater., Adv. Sci., J. Mater. Chem. A, Chem. Sci., Chem. Mater., Soft Matter, PPolym. Chem. 等期刊发表多篇论文。主持广东省基础与应用基础研究基金联合基金、深圳市基础研究面上项目、中国博士后面上项目;参与英国工程与自然研究理事会 EPSRC Fellowship 项目、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等。科研领域 : 智能水凝胶、软物质及纳米材料的制备并应用于柔性电子皮肤、荧光传感、组织工程以及多功能软执行器等前沿交叉领域

西北大学 肖五一 副教授

2024 6 月博士毕业于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物理化学专业,同年加入西北大学化工学院。主要从事生物医用材料,包括水凝胶、油水凝胶、多肽和静电纺丝等材料的研究,并探索其在快速止血、慢性伤口愈合及肿瘤免疫治疗等领域的应用。相关成果发表在 Advanced Materials, Biomaterials, Advanced Science, ACS Nano, ACS Applied Materials & Interfaces 等杂志上,累计发表文章 18 篇,申请发明专利 3 项,授权 2 项。相关重要成果多次被 MaterialsViews 、腾讯新闻等媒体和学术网站报道。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 王端 副研究员

王端,副研究员,硕士生导师,四川大学华西医院骨科。现任中国医药教育协会肩肘运动医学专业化培训基地秘书长、四川省干细胞技术与细胞治疗协会分会委员等。聚焦“声 - 酶多功能材料修复复杂骨缺损”领域,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 & 面上)、科技部重点研发、四川省科技厅项目等 8 项。担任 Exploration Biomater Transl EVCNA J Orthop Transl 等期刊青年编委。以第一 / 通讯作者在 Sci Adv Nat Commun ESI 高被引)、 Adv Mater (封面文章)、 Adv Funct Mater J Bone Joint Surg Bone Joint J 等期刊发表论文 60 余篇。指导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立项 10 余项(国家级 3 项,省级 4 项),获第八届中国国际“互联网 + ”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国家级金奖优秀指导老师等荣誉称号。

南京大学 徐郁蕊 博士后

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 张国炀 硕士研究生

报告:毛绒状拓扑杂化纳米佐剂:逆转骨质疏松症中破骨与成骨生态位失衡的新策略

注:更多报告正在邀约中,敬请关注和期待 ....

五、 报告宣讲申请:

1. 我们欢迎国内专家学者、青年科研人员和研究生参会并分享您的精彩学术报告( 20 分钟左右,学生约 10 分钟)。会议为您和您的团队提供最佳展示平台 (申请截止时间: 4 5 )。

2. 为促进学术交流,分享最新科研动态,分享课题组最新研究成果,欢迎各位同仁自荐或者推荐高质量报告(嘉宾)。

3. 需要您提交个人照片(用于网络宣传)、个人介绍(用于介绍您)。 注:研究生无需提交个人材料,直接按流程汇报 PPT

4. 为鼓励广大学者积极参与报告分享,凡向本次会议申请报告宣讲的专家学者和研究生可提供报告邀请函和给予 报告证书鼓励

六、墙报展示:

墙报建议尺寸高 120 厘米,宽 90 厘米,自行印制带到会场,会务组提供胶带贴于墙面展示。

七、会议时间地点与安排:

会议地点 : 云南 大理

报到时间: 2025 4 18 10:00-23:00

会议时间: 2025 4 19 -20

报到地点:大理风花雪月大酒店

酒店地址:大理市大理镇玉洱路与大丽公路交叉口交口处

住宿标准:标间 320 左右含双早

大床房 320 左右含双早

住宿提示: 1. 如您住会议酒店可让会务组给您预留房间(会议价),也可以您自行通过网络预定其他酒店! 2. 组委会不提供拼房服务,如您需与他(她)人合住,请您自行联合或者协调,谢谢!

八、会议费及报名:

1. 会议采取邮件回执、微信扫码报名登记,不接受现场参会报名。

2. 会议费及标准:

4 4 日前提前打款缴费: 1800 / 人,研究生 1300 /

4 5 日以后及现场缴费: 2000 / 人,研究生 1500 /

会议费(含会议筹办、参会邀请、专家邀约、场地、会议期间用餐等)。住宿统一安排,费用自理。

线上听报告 1000 / 人(有会议费发票, 4 17 日前完成付款)。

3. 缴费方式:

1 . 提前缴费:

银行转账汇款( 注: 提前电汇请务必注意附言: 大理 + 姓名

单位名称:中科促研(北京)新材料研究院有限公司

开户银行:中国工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北辛安支行

账 户: 0200 0058 0920 0168 048

2 . 现场缴费: 完成报名后,也可以现场刷公务卡(银行卡)或者微信支付。

4. 发票领取: 电子发票 (增值税普票,会后微信推送 )

九、组委会联系方式:

负责事项:会务筹备、专家邀约、报告申请、参会咨询、住宿

联 系 人:许克升

话: 137-1807-3731 (微信同号)

cf9c03d04d316d01412db7034bbfbf8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