腾讯证券讯 受B股大跌影响,沪指今日一度由涨转跌,盘面翻绿,不过随后展开反弹,临近尾盘,成功翻红。市场人士猜测暴跌可能有几个原因:MSCI提出将A股纳入全球指数缩小化方案,媒体称内地要求H股IPO基石投资者售股后资金须汇回,资金面紧张的趋势大概率仍将持续,B股流动性差。
1,MSCI提出将A股纳入全球指数缩小化方案
有外媒报道,根据MSCI网站一份落款时间3月22日的演示文件,MSCI提出了一项有关将中国A股纳入全球指数的缩小化方案,将股票数量从448支减少到169支。建议只纳入可以通过沪港通和深港通买卖的大盘股。
该计划将A股在MSCI中国指数中的建议权重从3.7%降至1.7%,在MSCI新兴市场指数中的权重从1%降至0.5%。(注:以前的方案包括大、中、小盘股。)同时也有H股的A股将被排除在外。与以前的在岸人民币相比,指数的计算将采用离岸人民币。(注:MSCI就中国A股、阿根廷、尼日利亚股市处置方案征求意见。)
A股纳入MSCI,会带来增量资金,是一个利好消息,但是今日股市走势明显没有显示这一点,或许跟纳入规模不及预期有关。这个消息对B股的影响应该是中性的。
还有一种解释是,B股设置初衷就是为了吸引海外资金,如果外资可以直接投资A股,B股就更加没有吸引力。
2,媒体称内地要求H股IPO基石投资者售股后资金须汇回
路透引述知情人士透露,为防资金流出及维稳人民币,中国外汇监管机构要求香港首次公开招股(IPO)的大型投资者在出售股票后,必须把资金汇回国内。
报道称指,外管局已通知投资银行和法律界,将强制要求本港新股的内地基石投资者,披露其投资目的,并承诺若果出售有关股份时,收回的资金必须汇回内地。
知情人士指出,该措施主要是避免有人借认购香港新股,将大量资金带到境外,造成人民币贬值压力。报道指,有关措施或令中小型新股寻找基础投资者时更为困难。
外管局对此未予置评。
值得注意的是,B股上次大跌出现在去年10月,当时人民币的贬值被认为是该次事件的深层原因。
3,资金面紧张的趋势大概率仍将持续
消息层面,3月22日,央行以利率招标方式开展了900亿元逆回购操作,7天、14天、28天品种分别为500亿元、200亿元和200亿元,中标利率分别为2.45%、2.60%和2.75%。鉴于昨日逆回购到期量为500亿元,据此计算,22日实现资金净投放400亿元。至此,央行连续三日累计净投放1100亿元。
华创债券研究员吉灵浩表示,短期来看,虽然央行确实有可能加大资金投放力度,以平抑资金面的过度波动,避免出现系统性风险,但央行在中性的货币政策基调之下,即使真的维稳资金面,也只能采取精准滴灌的方式缓和重要机构的流动性压力,而不会以大水漫灌的方式为机构的无序扩张买单。因此,在季末时点尚未度过之前,资金面紧张的趋势大概率仍将持续,对资金面仍需保持高度警惕。
4,前期获利盘较大后的技术调整
B股流动性小、稳定性差,易被控盘从而暴涨暴跌,这次就可能是获利回吐产生的技术调整。A股都曾在2013年因一个机构(光大乌龙指事件)而巨震。迷你型的B股,几个机构步调一致就可能对整体走势造成显著影响,这次就可能是前期获利盘较大后的一次正常的技术调整。(腾讯证券)
投资者情绪多空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