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群学书院
群学书院由南京大学学者举办。秉承百年学府悠远文脉,依托全球领域智库资源,定期举办各类专业课程、沙龙、研讨、参访。传播多元文化,共铸人生理想,为创造健康社会不断前行。总部地址:南京中山陵永慕庐。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六根  ·  韩浩月 | 寻找细节:从无望到激动 ·  昨天  
媒哥媒体招聘  ·  羊城晚报报业集团招聘! ·  2 天前  
视觉志  ·  这都敢拍?不要命了 ·  2 天前  
beebee星球  ·  被卷成平价的澳白珍珠,真的太美了! ·  4 天前  
东七门  ·  太好了是养丰人,爱剪辑的人集合啦! ·  4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群学书院

大象的踪迹

群学书院  · 公众号  · 自媒体  · 2024-12-15 12:00

正文



大象出没于人类历史与生活的各处角落:欧洲史前洞穴壁画中的猛犸象,“盲人摸象”的寓言,昂贵的象牙制品,罗斯福的猎象传奇,马戏团中的大象表演……许多有关大象的谣言至今为人津津乐道:它们在将死之时走向“大象墓地”,会为同伴的死而哀悼哭泣;它们没有关节、害怕老鼠、一生只交配一次……它们在动物园里被视作人类的朋友,却也不时扮演饲养员的杀手。

人类对大象似乎有种古老的迷恋。然而数千年来,我们为大象着迷,自以为了解大象,却忽视了大象有其本来的面目、有其自己的历史,而我们对它们的理解中则充斥着我们的历史、我们的身份、我们的愿景。原来,我们一直在通过大象来理解世界,理解我们在世间的位置。

威斯康星大学密尔沃基分校历史学教授奈杰尔·罗斯菲尔斯(Nigel Rothfels)的著作《大象的踪迹》利用广泛的资料,包括市政文件、博物馆的藏品、动物园的记录、猎手的回忆录,以及与大象生活在一起的人的访谈等,探寻人类关于大象的诸多认识与观念的起源,揭开大象的形象被人类所塑造的历史。




《大象的踪迹》序言

文 | 罗斯菲尔斯

来源 | 《大象的踪迹》




本书的研究项目开始于很久以前。在20世纪90年代,我已经在思考有关的问题,当时我正在写一本关于动物园起源的书。但我也知道,我在本书中探讨的许多想法可以追溯到我的童年,追溯到我第一次在动物园里见到大象、第一次阅读自然史著作,以及第一次听到相关儿童故事的经历。不过,这本书的部分论点是,大象这样的动物(无论是真实的还是想象的)自史前时代起就一直与人类同行;它们是世界各地彼此差异巨大的人们几千年来所理解的生活的一部分。事实上,有史以来发现的最古老的具象艺术作品中,有些就是大象类动物的小雕像和绘画。从某种意义上说,这本书的起源可以一直追溯到那些小巧的艺术品。



虽然这个项目可以追溯到久远的过去,但我认为只有在我们这个时代它才会问世。过去几十年中,历史学研究发生了重大变化,而本书正是这一变化的一部分。这些变化的起源相对容易看出,其中包括:在历史学科中,我们愿意看到历史上比贵族精英、政治宗教机构以及国家更广泛、更微妙的力量—这一趋势发生得缓慢但不可避免;我们希望从长时段去理解历史;我们也日益认识到,自然界—气候、环境、动植物生命体—一直以重要方式塑造着人类历史。本书的写作是基于历史学科中这样一种认识,即我们需要关注那些被忽视的历史参与者—农民、工人、妇女和儿童,但也包括非人类的力量,如天气、山岳、森林、海洋和河流。历史学家开始思考历史环境中的动物并且想知道它们的生活如何同样取决于特定的历史环境,这只是个时间问题。比如,显而易见,在工业化捕鲸和捕鱼出现之前,几千年来鲸鱼的生活与今天大不相同;但历史要如何书写,才能让我们理解动物的生活一方面随时间而变迁,一方面又塑造了我们的历史?


从20世纪80年代起,人们就开始尝试系统性地理解动物在过去岁月中的存在和重要性,尽管这种努力在更早的西方史学中已见端倪。例如,1983年,基思·托马斯
(Keith Thomas)出版了《人与自然世界:1500至1800年间英格兰的态度变化》(Man and the Natural World:Changing Attitudes in England 1500—1800);哈丽雅特·里特沃(Harriet Ritvo)则于 1987 年出版了开风气之先的《动物庄园:维多利亚时代的英国人与其他生物》(The Animal Estate: The English and Other Creatures in the Victorian Age)



很快,世界各地的学者开始出版各种动物史研究的著作,题材包括狩猎、宠物饲养、农业动物、科学研究中的模式动物、自然史(与生物史不同)、异域动物贸易、哲学和宗教中的动物、作为艺术题材的动物、动物标本、动物园,甚至还有与动物多少相关的外星生命。人们思考如何书写人与动物互动的历史;像胡司德(Roel Sterckx)、马君兰(Martina Siebert)和薛凤(Dagmar Schäfer)2019年编辑的论文集《中国史中的动物》Animals Through Chinese History,还有陈怀宇 2023 年出版的《中国宗教和科学中的动物与植物》Animals and Plants in Chinese Religions and Science和《虎蛇之地:中古中国宗教中人和动物的共存》In the Land of Tigers and Snakes: Living with Animals in Medieval Chinese Religions,都是全球历史研究中这一广泛转变的一部分。



本书主要是一部关于大象的现代思想史,但它基于真正在现实世界中存在过的大象的生活。2020年春天,我将本书英文版的定稿提交给出版社;其后的几个月中,全球媒体都开始跟踪报道从西双版纳国家自然保护区出走的两小群大象。那年的春夏之季,数十亿人追踪着这些大象的故事,并且见到了无人机拍摄的令人惊叹的照片,包括象群在昆明紧紧挨在一起、互相依偎入睡的画面。



这些流浪大象的故事是一个感人的提醒,它告诉我们,关于人类与大象共存的历史还有许多篇章尚未书写。我们对人类主导地球的时代中动物的生活越来越感到好奇,我希望本书能鼓励读者以新的、不同的方式来思考大象和人类的文化。







文化名人纪念演讲

梁漱溟先生逝世三十周年纪念讲座 | 梁漱溟文化思想 | 叶圣陶孙女回忆叶氏文脉 | 柳诒徵先生纪念讲座 | 陈寅恪先生诞辰一百三十周年纪念讲座 | 陈作霖先生逝世一百周年纪念讲座 | 作家张爱玲诞辰一百周年纪念讲座 | 林散之、高二适先生纪念讲座 | 钱穆先生逝世三十周年纪念讲座 | 阮玲玉诞辰一百一十周年纪念讲座 | 上官云珠、周璇诞辰一百周年纪念讲座 | 谭延闿逝世九十周年讲座 | 孙中山先生逝世九十五周年纪念论坛 | 王阳明逝世四百九十周年纪念论坛 



文化名家系列讲座

莫砺锋:开山大师兄 | 周文重:国际关系新格局 | 周晓虹:口述历史与生命历程 | 周晓虹:费孝通江村调查与社会科学中国化 | 周晓虹对话钱锁桥 | 周晓虹、张新木、刘成富、蓝江对谈:消费社会的秘密 | 群学君对话舒国治 群学君对话叶兆言 | 黄德海、李宏伟、王晴飞、王苏辛、黄孝阳五作家对话 | 孙中兴:什么是理想的爱情 | 杜春媚对话郭海平 | 程章灿:作为诗人与文学史家的胡小石 | 谷岳:我的行走之旅 | 黄盈盈:中国人的性、爱、情 金光亿:人类学与文化遗产 | 周志文:人间的孔子 | 严晓星:漫谈金庸 | 周琦:越南法式风情建筑 | 魏定熙:北京大学与现代中国 | 胡翼青:大数据与人类未来 | 生命科学与人类健康系列高峰论坛 | 毕淑敏读者见面会 | 徐新对话刘成 | 谢宇教授系列演讲 | 王思明:茶叶—中国与世界 | 祁智对话苏芃:关于写作 | 甘满堂:闽台庙会中的傩舞阵头 | 张静:研究思维的逻辑 翟学伟:差序格局——贡献、局限与新发展 应星:社会学想象力与历史研究 | 吴愈晓:为什么教育竞争愈演愈烈?李仁渊:《晚清新媒体与知识人》 | 叶檀读者见面会 | 冯亦同:金陵之美的五个元素 | 华生、王学勤、周晓虹、徐康宁、樊和平对话 | 



城市文化与人文美学


东方人文美学深度研修班(第一期)| 东方人文美学深度研修班(第二期)大唐风物,侘寂之美:日本美术馆与博物馆之旅(第一期)| 大唐国宝、千年风物:日本美术馆与博物馆之旅(第二期)| 当颜真卿遇上宫崎骏:日本美术馆与博物馆之旅(第三期)| 史上最大正仓院与法隆寺宝物展:日本美术馆与博物馆之旅 |  梦回大唐艺术珍品观展会 | 四姝昆曲雅集:罗拉拉、单雯、孙芸、陈薇亦 | 昱德堂藏扬州八怪精品展 | 《南京城市史》系列人文行走活动 | 《格致南京》系列文化活动 文心雅韵:中国传统人文美学系列讲演 | “文学写作与美好城市”高峰论坛 | 仰之弥高:二十世纪中国画大家展 | 首届微城市文化论坛 | 南京城市文化深度行走(第一期:南京运渎)南京城市文化深度行走(第二期:明孝陵)南京城市文化深度行走(第三期:文旅融合)| 南京城市文化深度行走(第四期:城南旧事)| 南京城市文化深度行走(第五期:灵谷深松)南京城市文化深度行走(第六期:清凉山到石头城)南京城市文化深度行走(第七期:从白马公园到明孝陵)南京城市文化深度行走(第八期:从玄武门到台城) | 南京城市文化深度行走(第九期:从金粟庵到大报恩寺)| 南京城市文化深度行走(第十期:从夫子庙到科举博物馆) | 南京城市文化深度行走(第十一期:从五马渡到达摩洞) | 南京城市文化深度行走(第十二期:从狮子山到扬子饭店)| 南京城市文化深度行走(第十三期:从南朝石刻到栖霞寺) | 南京城市文化深度行走(第十四期:牛年探春牛首山) | 南京城市文化深度行走(第十五期:中山陵经典纪念建筑) | 从南京到世界:第一届微城市论坛 | 园林版昆曲舞蹈剧场《镜花缘记》秋栖霞文学日系列活动 | 



社会科学研修班与专题课程


社会心理学暑期班(2016) | 社会心理学暑期班(2017) | 社会心理学暑期班(2018)| 社会科学经典理论与前沿方法暑期班(2019)| 口述历史与集体记忆研修班(2020)| 中国研究:历史观照与社会学想象力学术研讨会 | 中国社会学:从本土化尝试到主体性建构——纪念中国社会学重建40周年学术研讨会 | 第一届长三角社会学论坛(2018) | 第二届长三角社会学论坛(2019)| 长三角论坛2019新春学术雅集 第三届长三角社会学论坛(2020)



新书分享会 | 经典品读会


《金陵刻经处》生活的逻辑:城市日常世界中的民国知识人(1927-1937)|《谢辰生口述》 | 《袍哥》《年羹尧之死》《朵云封事》|《两性》|《放下心中的尺子——庄子哲学50讲》|《东课楼经变》| 《旧影新说明孝陵》| 《光与真的旅途》| 《悲伤的力量》| 《永远无法返乡的人》《书事》 | 《情感教育》 | 《百年孤独》 | 《面具与乌托邦》 | 《传奇中的大唐》 | 《理解媒介》| 《单向度的人》| 《陪京首善》| 《美国大城市的死与生》 | 《诗经》|  《霓虹灯外》 | 《植物塑造的人类史》 | 《茶馆:成都的公共生活和微观世界》 | 《拉扯大的孩子》 | 《子夜》 |  《读书的料及其文化生产》 | 《骆驼祥子》 | 《朱雀》 | 《死水微澜》| 《通往父亲之路》 | 《南京城市史》(新版) 《被困的治理》 | 《双面人》 《大名道中》 | 《笺事:花笺信札及其他》 《九王夺嫡》 |  《乡土中国》 | 《白鹿原》| 《冯至文存》 | 《在城望乡》 | 《海阔天空》 | 《遗产的旅行》《城堡》 | 《被遗忘的一代:第四代导演影像录》 | 《了不起的盖茨比》 | 《南京城市现代化路径研究》 | 《湖中之云》 | 《社会变革的棱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