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琰究汽车
专注汽车行业投资研究,关注新能源汽车、汽车后市场、智能汽车、车联网等领域,欢迎交流。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十八铜人  ·  分享图片 ·  5 天前  
架构师之路  ·  秒杀架构优化,掌握这一个核心原则! | ... ·  1 周前  
美团技术团队  ·  榜单揭晓|2024年美团第二届低空经济智能飞 ... ·  6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琰究汽车

140页/10万字鸿篇巨制!全球新能源汽车“变革浪潮”系列报告一:双轮驱动 车企转型号角已响【天风汽车 崔琰团队】

琰究汽车  · 公众号  ·  · 2017-08-31 23:59

正文



引言

新能源汽车的中长期大趋势已得到普遍认可,但市场对产业发展节奏的态度始终踌躇不前。实际上进入2017年以来,产业变化节奏已经显著加快。因此我们特意对新能源汽车产业进行了全方位的深度梳理,从驱动力、其推动产生的量变、伴随并加速的质变、再到未来的演变等多个层次呈现当前新能源汽车产业的深刻变化,希望对投资者当下的诸多疑问提供参考。完整报告篇幅近140页、字数超过10万,因此我们按“两项驱动力”、“量变+质变”、“产业结构变化”拆为三份系列报告。


本篇为系列报告一:双轮驱动车企转型号角已响。


另外两个系列分别为:


系列报告二:量变质变撬动需求快马加鞭;


系列报告三:产业结构三向演变暗流涌动。

 

i.  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核心驱动力是否发生变化?


全球车企向新能源转型驱动力由双积分和特斯拉Model 3分别在政策强制和市场竞争层面实现深度切换。2016年以来,全球范围内出现两个重要变化:一是政策层面,作为占据1/3汽车市场的中国推出双积分政策,强制车企生产符合规定的新能源汽车;二是市场层面,耕耘电动智能汽车领域多年的特斯拉推出了销售即将大放量的纯电动车型,Model 3,2018年销量有望超30万辆,成为几乎可与油车媲美的、过去不被车企与市场重视的新能源车型。双积分和特斯拉Model 3分别在政策强制和市场竞争两个方面,给予了传统车企向新能源转型的巨大压力。双积分一向是政策难点,在报告中,我们对方案以下细节进行了全面展示和剖析:

1)油耗积分与新能源积分的核算以及考核细则,包括两项积分的计算方式、挂钩考核的方式、惩处措施等;

2)并在此基础上提炼了,双积分方案对行业总量、对车企个体影响的要点。

在特斯拉及Model 3方面,我们细致归纳了:

1)特斯拉对汽车行业变革的引领,包括电动化、智能化、全新管理和商业模式;

2)并通过详细对比进一步展现了,Model 3对于特斯拉自身、对于汽车行业的突破之处。

 

ii.  在双重驱动力的推动下,目前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节奏如何?供给端方面,各家车企的行动计划是怎样的?


供给改善节奏已经开始加快,量变尤为明显。双积分和Model 3所带来的驱动,首先体现在全球主流车企,尤其大众、丰田等巨头车企对新能源、对纯电技术路线直转的态度上,同时还具体体现在行业整体的新能源车型投放量剧增上(2017年162款新车,2016年仅55款)。在报告中,我们细致梳理了

1)国内外车企投入、投放的具体规划;

2)并着重在行业总体与车企个体两个层面展现了新能源汽车产业供给端“量”的改善以及节奏情况(11家外资车企、5家合资车企、11家中国自主车企)。

 

iii.  供给端量变加速的情况下,产品品质提升速度如何?市场需求撬动是否由此而起?


量变必将伴随并推动质变,质变将明显撬动需求。新能源汽车长久以来的核心障碍在于性价比的问题,即可接受价格范围内,产品品质尤其在续航、整车工艺、售前售后等多角度体现出来的相较于传统车的综合竞争力。我们结合消费者对新能源乘用车的具体需求,仔细梳理并分析了以下4大核心环节的具体进展以及未来目标:

1)动力电池的性能提升与成本下降:正极材料和新体系电池的发展进展、主要动力电池企业的规划及配套情况;

2)纯电平台所带来的产品品质提升:包括全球11家主要车企纯电平台的梳理;

3)售前宣传、售后服务体系的启动情况;

4)充电设施的持续完善:包括国内外基本情况、新兴充电技术等。

在供给加速改善的大背景下,这些终端用户所重视的核心要素,都在发生积极的变化。2017年,我们已经能看到国内的比亚迪宋DM、上汽荣威e/ERX5、帝豪EV300,国外的特斯拉Model 3,丰田Prius Prime,雪佛兰Bolt等具有划时代意义的车型进入市场,推动消费者改观、推动市场发展,因此在报告中我们也进一步展现了:

1)新能源汽车在全球市场2017年以来加速回暖的情况;

2)全球范围内1.0时代优秀新能源车型的同与异;

3)全球范围内2.0时代新能源车型突出的进步性。

 

iv.  随发展节奏加快,新能源汽车具体的量、具体的结构性变化将如何?


2018年将成为新能源汽车百花齐放的一年,车型结构、市场地域、车企竞争等结构性演变也将加速发生。伴随2017年巨量的新车投放,加之新能源车型更快的迭代速度,预计2017/2018年全球市场都将延续高增长。产业结构的演变,也将持续在产品、地域、车企等层面发生。因此我们通过详实的数据和资料,梳理分析了:

1)主要产品类型在短中期时段上的更替:短期的A00级车、中期的A级与豪华车;

2)全球主要市场地域的同与异:包括美国、欧洲、日本的具体销售情况及形成原因,以及中国1-4线城市的结构性发展;

3)车企之间的差异:无论何种双积分应对措施、BEV/PHEV的选择、大车/小车的选择,自主、合资、外资、新兴车企都处于千军迸发的状态。


在汽车行业的巨变中,电动化绝对是最为轰轰烈烈的一股力量,趋势明确。更为重要的是,自2016年以来,行业在双积分和特斯拉Model 3的双重驱动下,已经明显加快了变革节奏,孕育紫万红千的东风迎面而来,行业上下游的感受也已非常强烈。在此,我们诚挚地希望通过这篇报告的细致梳理、分析与呈现,帮助大家更为明显地感受到这阵东风,更为清晰地看到东风拂面下的百花齐放之景。


(如需报告原文或相关数据材料,请与我们或对口销售联系。)


1. 摘要


双积分和特斯拉Model3分别形成政策和市场驱动力,推动全球车企加速向新能源转型。1)驱动力1:双积分政策接力补贴,以2020年产200万辆新能源乘用车+需要新能源正积分填补大量负油耗积分为纲,直接强制行业向新能源、低油耗转型,各大车企迅速跟进出台应对方案。2)驱动力2:特斯拉Model 3,作为新一代旗舰车型已于今年上市,订单量近50万辆,年产销直奔30万辆,而2016年新能源汽车销量冠军仅5万销量,这种量级的跃迁完全扭转产业、市场对新能源汽车小众定位的认知,车企不进则退的压力迅速增加。


量变推动质变,加速转型带来供给端加速改善。1)行业层面:2017年规划新车型数迅速从2016年的55款增加到至少162款,明显加速备战。2)车企层面:全球至少27家车企宣布全面转型新能源,尤其规模最大的大众和丰田放弃原专一的节能技术、混动+燃料电池单一技术路线。国际车企逐渐形成以大众、日产雷诺、特斯拉、通用为一线阵营,福特、宝马、丰田为二线阵营的新能源转型格局。国内车企中,上汽自主、北汽新能源、吉利、比亚迪具备先发优势,规划详尽、谱系全面,全方位提升路径明确;后发车企如长城、广汽等也在加速布局、投放。先发+后进,合力推动的局势非常明确。


质变撬动需求,新能源2.0时代已经来临。量变必然伴随并加速质变,新能源汽车持续改善的产品品质将进一步撬动市场需求。电池方面,政府和车企持续支持和投入,锂电池正极材料不断进化,动力电池能量密度由100Wh/kg提升到200Wh/kg,2020年有望达到350Wh/kg;外加超级电池厂规模效应渐显,电池系统成本将显著下降,到2020年达到1元/Wh。整车工艺方面,目前至少已有11家车企开始研发纯电平台以提升新能源车型的设计、空间和成本优势。此外,售前宣传、售后维保、充电设施建设也在不断发力完善,尤其北汽、比亚迪、知豆等先发车企。2017年全球市场回暖趋势非常明显,新能源汽车前6月累计销售44万辆/+46%,剔除中国后增速更高,达到56%。政策因素淡化、消费情绪回暖伴随2.0时代更具竞争力的车型进入市场,不仅包括海外的特斯拉Model3、丰田PriusPrime、第二代日产Leaf等,还包括国内的上汽E/eRX5、宋DM等,月度销量不断冲破以前少见的5,000辆水平。


到2020年,预计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增速每年都在40%以上,车型、地域、车企的结构演变持续进行。预计中国2017/2018年新能源乘用车产量分别为53万/86万辆,YoY+63%/+64%;2020年188万辆。预计全球市场2017/2018年新能源乘用车销量分别为116万/181万辆,YoY+54%/+56%;2020年373万辆,4年CAGR为49%。1)车型结构方面,A00级BEV短期将主导市场,A级和豪华车需求持续涌现,这三大条线都将出现爆款车。2)地域结构方面,全球市场仍将以美国和中国为主,预计2020年份额分别50%和23%,较2016年分别提升6PP和2PP,欧州和日本市场继续跟随;国内市场一二线城市仍是新能源汽车先发区域,非限购城市需求将逐步启动,三四线城市A00级车将先行渗透。3)车企竞争方面,双积分加速混战局面,2018/2019年竞争将越发激烈;各车企在BEV/PHEV和车型级别的选择上各有偏重;总体上自主具备先发优势,全新布局以“产品”为重,进军全谱系,合资起步相对较晚,先以“投放”为重,但品牌力强;龙头还未出现,千帆竞流更显爆款车的市场地位。


投资建议:下游整车龙头未现,建议把握新能源乘用车爆款车及其产业链机会(特斯拉、北汽、上汽、吉利),推荐:1)特斯拉产业链供应商:拓普集团、国机汽车、旭升股份;2)新能源汽车优质零部件供应商:奥特佳、银轮股份;三花智控、亿利达(家电组覆盖)、安洁科技(电子组覆盖)、宏发股份(电子组&电新组联合覆盖);建议关注:法拉电子中游CATL的龙头地位逐渐形成,一家独大与群雄主路的局势下建议关注CATL产业链,推荐:先导智能、杉杉股份、国轩高科;建议关注:亿纬锂能、江苏国泰(除亿纬锂能、江苏国泰外以上3只标的由电新组覆盖,先导智能由电新组与机械组联合覆盖)。上游竞争最为充分稳定,需求量的增长将为龙头企业带来量价双增,推荐:威华股份、江特电机、天齐锂业、赣锋锂业、雅化集团、诺德股份、华友钴业;建议关注:洛阳钼业(除洛阳钼业外以上7只标的由有色组覆盖)。


风险提示:各国新能源汽车支持政策出现反复、动力电池性能提升速度低于预期、动力电池成本下降速度低于预期等。


2. 驱动力1:双积分 新能源产业发展的强制法规

积分是新能源汽车产业加速发展的两大驱动力之一。为接力补贴政策,持续推动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工信部主导设计了油耗积分与新能源积分并行挂钩的考核方案。由于是对车企下达了硬性指标,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动力由此开始深度切换,将对全球汽车工业造成深远影响。双积分政策的理解及分析难点一是在于核算与考核方式相对繁复,二是在于车企的应对思路差异性大于共性。本节报告将主要从核算与考核等细则出发对双积分方案进行全面展示和剖析,并在此基础上提炼对行业、对车企个体影响的要点。


被视为接力财政补贴的新能源汽车产业支持政策。双积分指乘用车企业平均燃料消耗量(CAFC、油耗积分)与新能源汽车积分(NEV积分),此前每年工信部都在统计各车企的油耗积分,但并没有实质的考核与惩罚措施。2016年,受新能源汽车骗补事件影响,工信部在借鉴美国加州零排放车积分方案的基础上,于9月公布了油耗积分与新能源汽车积分并行考核方案的首次征求意见稿,明确了各车企所关心的油耗以及新能源汽车积分的参数设置、交易方法、惩处措施等关键管理细则,要求乘用车企同时满足油耗和新能源汽车积分目标,如无法自行达标则须外购积分。2017年6月,工信部又更新了方案的第二稿,大致思路和框架没有发生变化,修改了纯电动车型新能源单车积分的计算方法等细节。由于双积分方案的推出,新能源汽车产业的支持政策从补贴政策向强制法规过渡,每一家规模以上的车企都必须加快研发和车型投放来满足国家规定的积分要求。


2.1. 细则:两项积分挂钩考核


两项积分的核算基于车型的“实际值”与“目标值”,按对应产量(或进口量,以下省略)做加权平均计算出车企层面的分数,取实际与目标差额作为结果。双积分考核的都是车企,但计算方法都是先计算车型,再加总计算成车企的分数。同时,计算思路都是差值考核,即计算该车企的实际值与目标值的差距,超出标准越多越能形成正积分。


2.1.1. CAFC积分的计算:油耗压力的来源


先核算车型的燃料消耗量实际值和目标值。车型实际值按GB/T 19233给出的检测方法测定,目标值由GB 27999-2014确定,按座椅数、整车整备质量划分出了若干不同的分类档位;其中新能源车也要计算,将电量转换为传统的燃料消耗量即可。


表1:GB 27999对乘用车车型燃料消耗量达标值的设定(2015年之后降幅目标明显增大)

资料来源:GB 27999-2011、GB 27999-2014、天风证券研究所

备注:除2015和2020年对应车型油耗目标值为准确值外,其余年份均为包含假设的计算值,目标比例值为企业平均,非车型平均。


再计算车企平均燃料消耗量(CAFC)实际值和目标值。计算方法上,车企的CAFC目标值将各车型的目标值按销量加权平均即可。车企的CAFC实际值在此基础上还纳入了新能源车型的倍数计算,即在加权平均计算分母总产量时,1辆合格的新能源车可当做5辆(2016-2017)、3辆(2018-2019)、2辆(2020)来计算,由此可拉低CAFC实际值。




最后计算车企CAFC积分。CAFC积分最终为该车企CAFC达标值和实际值之间的差额,与该企业乘用车产量的乘积(计算结果按四舍五入原则保留整数)。实际值低于达标值产生的积分为正积分,高于达标值产生的积分为负积分。


2.1.2. NEV积分的计算:鼓励高历程低油耗BEV


先确定每一款新能源车型的单车积分。最新版本的方案中,PHEV与FCEV的单车积分都与前一版本一样,其中PHEV续驶里程在50km以上的为2分,FCEV续驶里程在250-350km的为4分,350km以上的为5分,但设置了门槛和倍数。


PHEV方面:

1)      纯电动模式下续驶里程不低于50公里;

2)      纯电动模式下续驶里程在80公里以下的,其条件B试验中燃料消耗量(不含电能转化的燃料消耗量)与GB 19578中车型对应的燃料消耗量限值相比应当小于70%;比例不小于70%的,车型积分按照标准车型积分的0.5倍计算,并且积分仅限企业自身使用;

3)      纯电动模式下续驶里程在80公里(含)以上的,其条件A试验中电能消耗量应当满足BEV单车积分1倍及以上时对整车整备质量(m)与电能消耗量(Y)的要求;不满足的,车型积分按照标准车型积分的0.5倍计算,并且积分仅限企业自身使用。


FCEV方面:燃料电池系统额定功率不低于驱动电机额定功率的30%,并且不小于30kW。达不到上述要求的燃料电池乘用车车型积分按照标准车型积分的0.5倍计算, 并且积分仅限自身使用。


BEV方面:单车积分计算规则有所变动,由续驶里程、整车整备质量与电能消耗量综合确定:

1)      30分钟最高车速不低于100km/h,纯电动模式下续驶里程不低于100公里;

2)      设置标准单车积分,按公式计算:0.012×续驶里程(综合工况)+0.8,最高为5分;

3)      实际车型积分在标准车型积分的基础上可以按0.5倍、1倍、1.2倍计算,按m与Y的关系来确定:

a)      0.5倍,且积分仅限自身使用:不满足该条件——m≤1000kg时,Y≤0.014×m+0.5;10001600kg时,Y≤0.005×m+13.7;

b)      1.2倍:满足该条件——m≤1000kg时,Y≤0.0098×m+0.35;10001600kg时,Y≤0.0035×m+9.59;

c)      1倍:其它情况。


倍数规则上,只要积分是稀缺的,那么车企一定会往1.2倍去做,有难度但难度不会很大(强调轻量有效,不为拉大里程而狂装电池)。



按新能源汽车积分比例计算正负积分。车企新能源汽车积分实际值,为单车积分与其对应的产量的乘积求和。NEV积分则为车企实际值与目标值之间的差额,实际值大于目标值的,产生正积分;实际值小于目标值的,产生负积分。其中,车企的积分目标值,为该企业当年产量与NEV积分比例要求的乘积,2018年至2020年,年产量/进口量在5万辆以上的车企NEV积分比例要求分别为8%、10%、12%,即2018年年产100万辆的车企,当年的NEV积分目标值为8万分,超过8万分,才可形成NEV正积分。这是整个机制中的一个重要分-量转换的桥梁。


2.1.3. 积分挂钩:CAFC积分与NEV积分按1:1换算


政策设置的整体思路是2020年年产200万辆新能源乘用车,同时有巨大的油耗负积分缺口,需要新能源正积分填补。双积分的政策目标是促使行业整体减排,同时规模以上车企硬性生产新能源汽车。方法是,构造一个可交易的积分制度,根据工信部自己的估计,到2020年全行业最终的CAFC积分一定是负的,需要用全行业正的NEV积分去填补空缺,有了CAFC的目标值,有了CAFC的估计值,缺口估算值确定,工信部2020年200万辆乘用车目标确定,从而最终确定单车NEV积分(2-6分)这一重要参数。双积分挂钩通过1:1的换算比例来完成,即新能源汽车正积分可抵扣同等数量的燃料消耗量负积分。无论如何,两类负积分都必须在当年考核中抵偿归零。


积分都必须当年抵偿归零,但NEV正积分只能通过自产或交易获得,CAFC正积分获取的方式较多。NEV负积分的抵偿归零方式比较严格,其正积分只能通过从其它车企购买获得,并限于当年使用。新能源汽车正积分可以自由交易,但不得结转。CAFC正积分从外部获取则可通过以下四种途径的组合使用:

1)      本企业前几年结转的CAFC正积分;

2)      本企业当年的NEV正积分;

3)      受让的CAFC正积分(只能当年使用);

4)      购买的NEV正积分。


如果产生了CAFC正积分,则可自身在年度间结转、或者在关联企业间转让。年度间结转有比例要求,2016-2018年只能结转80%到后续年度,2019年及以后只能结转90%,且结转有效期不超过三年。关联企业则指:

1)      境内乘用车企与其直接或者间接持股25%(含)以上的其他境内乘用车企;

2)      同为境内第三方直接或者间接持股25%(含)以上的境内乘用车企;

3)      获境外乘用车企授权的进口乘用车供应企业,与其对应境外乘用车企直接或者间接持股25%(含)以上的境内乘用车生产企业。

这里就限制了南、北、江淮大众之间CAFC正积分转让的可能性,同时促使长城参股御捷25%的股份。



4:双积分计算和运用规则示例(复杂情形)

资料来源:工信部、天风证券研究所


NEV正积分的交易主要由协议产生。由于新能源正积分还未正式考核,动态的交易机制还没有完全建立。方案表示将:

1)推动企业利用信息网络进行积分交易,并

2)提供了企业燃料消耗量积分转让/新能源汽车积分交易协议范本。

价格产生机制并不明确,从协议范本看起来是双方撮合交易,同时也有一些第三方机构积极参与希望能在其中起到交易平台的的作用。根据中汽中心,去年不同车企对积分价格的认知差异较大,积分价格预期差甚至在20倍以上。但经过大半年消化,产业里的一致预期来看,新能源正积分的价值在0.5万元-1万元之间,估价方式包括研发费用、油车盈利等等不一。由于是协议产生,则会为NEV正积分增加许多非货币价值,正积分销售企业可以此为筹码与购买企业进行技术、市场、资源交换。



2.1.4. 惩处措施:减停产影响更为深远


负积分未抵偿清零的惩处力度较大。方案公布前许多人担心惩处力度平平,但就目前方案所明确的对三种违规情形的惩处措施来看,力度是比较大。其中对负积分未抵偿的情形,主要是限制油耗不达标产品的新车公告申报和限制部分高油耗车型的生产,这会对车企经营、市场地位和利润造成直接影响,影响效果的深度和广度可能是会远超罚款的。



2.2. 影响:框定总量 督促后进车企加速转型

2.2.1. 总量:预计2020年新能源乘用车产量146万-194万


促进行业整体向低油耗、新能源汽车转型。宏观层面,双积分方案要求年产5万以上的车企从2018年起必须按一定比例要求生产销售新能源乘用车,车企同时还会面对油耗压力,则无疑会促进行业整体向低油耗、新能源汽车转型。


框定2020年目标,但年度产量取决于实际的平均NEV单车积分。前文介绍积分核算、考核规则时提及,整个框架的基础是2020年200万辆的新能源乘用车(第一稿),同时有约242万的CAFC负积分。那么工信部的目标则是要达成2020年200万新能源乘用车销量。从我们的测算来看,2020年大概率形成146万-194万的新能源乘用车产量,具体取决于届时的平均NEV单车积分。这是一个动态平衡点:积分小的车型由于价格相对便宜,无论是私人还是公共领域都相对易卖;积分大的车型价格较高,但售卖出路较窄。根据当前的单车积分的计算方案,我们认为届时3-4分的平均NEV单车积分为更可能实现的场景,总体来看对应5.1%-6.8%的新能源汽车渗透率也比较高。



2.2.2. 车企:方案促使转型 细节影响结构

车企首先要满足无NEV负积分要求,因此对每年的新能源产量渗透率有要求。行业个体NEV乘用车产量的标准是,当年不产生NEV负积分(否则就需要购买其它企业的正积分或接受处罚),即按照NEV积分比例来生产即可。车企所需生产NEV乘用车的比例如下表,也是一项根据平均NEV单车积分动态变化的结果。



有油耗负积分车企一定会进一步加大对高性能新能源车型的投入和投放。NEV积分比例考核只是第一道门槛,车企的第二道门槛即抵偿它的油耗负积分。在满足负积分要求的基础上,如有CAFC负积分缺口,车企则可加大新能源车型的产量来拉低CAFC实际值减少缺口,同时用NEV正积分抵偿。在方案中,新能源车型有两次乘数效应。第一次乘数效应是在CAFC积分的计算中(前文提及)。第二次乘数效应是NEV正积分可抵偿油耗负积分,尤其续驶里程越长、耗电越低的纯电车型单车积分越高。因此加大对新能源车型,尤其高性能(低成本)新能源车型的投入和投放,一定是对两项积分要求最为直接的应对措施。此外,未来4年车企降油耗压力会越来越大,过往处于考核线以上的车企很有可能就落入负积分范围。


产品结构上,车企仍在不断调整。参数、积分抵偿细则的给予了车企明确指引,各车企也正在根据这些细则、自身情况、市场预判,来调整节能与新能源产品的结构。我们预计已有明确技术路线的企业将继续沿自己最擅长的路线发展,路线不明确的企业可能会更多地选择市场推广难度较小的PHEV、A00级BEV。


相对而言,已有纯电技术/市场储备的自主车企会更为受益,合资车企与纯电技术储备较弱的自主车企压力较大。潜在受益的车企政策跟踪相对较为紧密,前几年就开始做技术和车型储备,部分车企已有相对成熟的车型实现销售,同时在部分市场有销售和服务网点,这样的车企在双积分方案执行后压力不大,反而可能从NEV积分交易中受益,这些车企包括北汽、比亚迪、吉利、众泰等。与此相对,合资车企过去在纯电路线乃至新能源汽车的方向上相对迟疑,有储备但没投放,从国外引进车型进一步改造需要时间,这些车企面临的压力会比较大,同样也包括一些自主车企,比较典型的有大众、本田、长城等。


表82016年国产乘用车企业CAF情况

资料来源:工信部、天风证券研究所


表9:2016年进口乘用车企业CAFC情况

资料来源:工信部、天风证券研究所


2.3. 进展:方向确定 细节仍可能变化


双积分政策本身也面对来自车企、来自其它汽车强国的压力。双积分方案给各车企,尤其合资车企带来了较大压力,去年方案第一稿发布以来,以德国为首的汽车强国一直在试图游说中国变更方案。第二稿发布后,工信部也收到了美国汽车政策委员会、欧洲汽车制造商协会、日本汽车制造商协会和韩国汽车制造商协会等全球四大汽车协会的联合致信,要求中国政府延迟或宽执行“双积分政策”。


方向已经明确,但仍有细节变化。工信部口径正式版方案将于近期尽快公布,我们预计是8月,并且总体方向不会变化,从车企的应对态度和举措来看,政策的刺激效果已经比较明显,各家都是处于箭在弦上不得不发的状态。不过从目前了解到的情况来看,部分细节较之第二稿,仍可能有变化,潜在调整包括:

1)      可能推迟考核:2018年不做考核,2019年开始考核,按NEV积分比例10%不变;

2)      NEV积分可能延期偿还:现在的方案是当期抵偿清零,NEV正积分无法年度间结转,如果NEV积分可延期偿还,车企在2018-2019年面对的压力会小很多;

3)      可能允许外资集团内相互转让CAFC:目前只能在关联企业间转让,而目前对关联企业的定义基本只针对境内车企集团;

4)      单车积分计算方案可能调整:如BEV积分的计算方案可能更复杂以避免单一指标漏洞、PHEV的门槛提高到80km等。


2.4. 小结


双积分政策的整体思路是2020年年产200万辆新能源乘用车,同时有巨大的油耗负积分缺口,需要新能源正积分填补。双积分的政策目标是促使行业整体减排,同时规模以上车企硬性生产新能源汽车。方法是,构造一个可交易的积分制度,根据工信部自己的估计,到2020年全行业最终的CAFC积分一定是负的,需要用全行业正的NEV积分去填补空缺,有了CAFC的目标值,有了CAFC的估计值,缺口估算值确定,工信部2020年200万辆乘用车目标确定,从而最终确定单车NEV积分(2-6分)这一重要参数。双积分挂钩通过1:1的换算比例来完成,即新能源汽车正积分可抵扣同等数量的燃料消耗量负积分。无论如何,两类负积分都必须在当年考核中抵偿归零。


总量:预计2020年新能源乘用车产量146万-194万。宏观层面,双积分方案要求年产5万以上的车企从2018年起必须按一定比例要求生产销售新能源乘用车,车企同时还会面对油耗压力,则无疑会促进行业整体向低油耗、新能源汽车转型。工信部的目标是要达成2020年200万新能源乘用车销量。从我们的测算来看,2020年大概率形成146万-194万的新能源乘用车产量,具体取决于届时的平均NEV单车积分。根据当前的单车积分的计算方案,我们认为届时3-4分的平均NEV单车积分为更可能实现的场景,总体来看对应5.1%-6.8%的新能源汽车渗透率也比较高。


车企:方案促使转型,细节影响结构。车企首先要满足无NEV负积分要求,因此对每年的新能源产量渗透率有要求。其次车企还得抵偿它的油耗负积分,在满足负积分要求的基础上,如有CAFC负积分缺口,车企则可加大新能源车型尤其高性能(低成本)新能源车型的产量来拉低CAFC实际值减少缺口,同时用NEV正积分抵偿。参数、积分抵偿细则的给予了车企明确指引,各车企也正在根据这些细则、自身情况、市场预判,来调整节能与新能源产品的结构。我们预计已有明确技术路线的企业将继续沿自己最擅长的路线发展,路线不明确的企业可能会更多地选择市场推广难度较小的PHEV、A00级BEV。相对而言,已有纯电技术/市场储备的自主车企会更为受益,合资车企与纯电技术储备较弱的自主车企压力较大。


进展:方向确定,细节仍可能改变。双积分政策自发布以来,面对来自各车企尤其合资车企以及来自德国、美国、日韩等其它汽车强国的压力。工信部口径正式版方案将于近期尽快公布,我们预计是8月,并且总体方向不会变化,从车企的应对态度和举措来看,政策的刺激效果已经比较明显,各家都是处于箭在弦上不得不发的状态。不过从目前了解到的情况来看,部分细节较之第二稿,仍可能有变化,潜在调整包括:1)可能推迟考核;2)NEV积分可能延期偿还;3)可能允许外资集团内相互转让CAFC;4)单车积分计算方案可能调整等。



3. 驱动力2:特斯拉Model 3 推动新能源汽车2.0时代到来

预订强劲的特斯拉Model3是全球新能源汽车产业加速发展的又一大驱动力。在Model3之前,新能源乘用车销量冠军年销水平仅5万左右,而Model3自开启预定以来,订单量已近50万,完全扭转了产业、市场对新能源汽车小众定位的认知。如果说双积分是政策角度的强制驱动力,那么年销直奔30万而去的Model 3则为全球主流车企带来了市场竞争的压力,在变革加速的时期不进则退。本节报告将从特斯拉这家企业本身对汽车行业电动化、智能化、全新模式的引领角度出发,进一步展现Model3对于特斯拉自身、对于汽车行业的突破之处。


3.1. 特斯拉:汽车行业的变革引领者


历经14年,特斯拉从汽车到太阳能,逐渐成为行业变革的标杆。特斯拉2003年成立,14年间给汽车界和科技界带来了不少惊喜。2006年发布第一款纯电动车——特斯拉Roadster跑车;Roadster性能强悍,各项指标都不输传统动力的跑车,发布当年便登上《时代》杂志封面。2008年,特斯拉发布其第二款电动汽车——特斯拉Model S;Model S以其美观的外表、出色的各项性能参数及智能化程度吸引了广泛的关注,并于2013年被Automobile评为年度汽车。此后,特斯拉的一举一动都会引起汽车界、科技界以及全球各大媒体的极大关注,新车型ModelX和Model 3的发布,陆续成为媒体竞相报道和社交网络讨论的热门话题。作为智能电动汽车的先行者,特斯拉已经被公众捧为智能电动汽车行业的标杆。2016年,特斯拉以173亿元价格收购太阳能面板厂商SolarCity,希望以革命性的方式为用户提供统一的能源应用闭环(太阳能电池板+家用储能电池系统+电动汽车)。



在汽车领域,特斯拉通过“三步走战略”将智能电动车推向大众。埃隆•马斯克接手特斯拉汽车公司之后,给特斯拉汽车制订了三步走的战略,以将智能电动汽车推向广大消费者。随着消费者的目光纷纷转向特斯拉颠覆传统的汽车产品,整个汽车产业也被带到了通向变革的路口:

1)      第一步,小批量生产高价车:验证特斯拉的技术及电动汽可行性,这一步对应了2006年发布,2008年交付的Tesla Roadster超级跑车;2)      第二步,定位于中端市场:造出性能更强价格低的车型逐步实现盈利,这一步对应了2008年发布,2012年交付的Tesla Model S和2012年发布,2015年交付的Tesla Model X;

3)      第三步,降低产品成本,全面争取低端市场:生产出向大众的高性价比电动车;这一步对应了2016年发布,2017年开始交付的Tesla Model 3。

未来,特斯拉还将继续推出Model Y和Semi Truck来丰富电动产品线。



3.1.1. 电动化:掀起第一波浪潮


ModelS+X 推生新能源1.0大时代。自特斯拉先后推出Model S和Model X,便在汽车行业掀起电动化第一波浪潮,推生日产Leaf、雷诺Zoe、比亚迪唐、北汽新能源EV系列等新能源1.0时代车型。Model S首次将跑车级性能、优秀续航和不使用燃油的电动汽车联系在一起,在电动车领域具有革命性意义;Model X则是世界上第一款豪华电动SUV,再一次改写电动车定义。Model S全球市场销量逐年增长,其中在美国市场的销售已经稳定,近几个季度的销量都超过了7,000辆,比奔驰S级、保时捷Panamera 和宝马6/7系列的销量总和还要多。特斯拉一直在加强Model X电动车量产规模,1Q2017年Model X电动车在全球市场的交付量出现增长。


ModelS:超强性能助特斯拉获得市场承认,品牌价值超雷克萨斯。Model S定位中高端市场,是特斯拉第一款量产电动车,也是全球豪华电动车的唯一王者。Model S于2008年发布,2012年开始交付;Model S续航能力500公里左右,基本可以满足现代城市人群的绝大多数时间的用车需求,百公里加速时间约为3-5秒,又可以为消费者提供超越传统汽车的超强动力。与传统燃油豪华车相比,Model S极具竞争力;在近日Millward Brown公布的Brandz全球最具价值品牌百强榜上,特斯拉品牌价值44亿美元,在最具价值的汽车品牌中位列第十位,超越世界著名豪华车品牌雷克萨斯。2016年,特斯拉Model S销量达到5万辆。




ModelX:一款高性能、安全、智能的全尺寸SUV。Model X分为高性能版(P90D)和标配版(90D),其中90D标配全轮驱动,以及可提供 489 公里续航里程的 90 kWh 电池;拥有宽敞的驾乘空间和储物空间,足以容纳 7 位成人及其随行装备;启动 Ludicrous 狂暴模式后,百公里加速仅需3.4秒。根据特斯拉中国官网显示,Model X已经在2016年下半年开始交付;其是特斯拉的豪华SUV,动力性能完胜对标车型保时捷卡宴、路虎揽胜、宝马X6和奥迪Q7等。2016年,特斯拉Model X销量达到2.5万辆。




轻量化:示范全铝车身,推动汽车轻量化。铝合金是短期内最有可能大规模使用的轻量化材料,也为特斯拉高加速、高续航能力提供了更大的可能性。Model S采用全铝车身,整车重量为2,100kg;其中铝合金车身大约为360kg,占整车重量的17.29%,轻质的铝合金不仅给特斯拉更大的加速度也给了其超高的续航能力;其中,Model S P90D百公里加速度仅需2.90 s,续航里程高达528km;Model 3单次充电续航将达346公里,百公里加速控制在6s以内,采用钢铝混合材质车身,继续延续轻量化主流技术。


三元正极:率先推广三元正极材料,推进电池产业升级。特斯拉的电池体系严格意义上分为三代:Roadster所使用的钴酸锂电池以及、Model S起所使用的松下18650电池以及可能在Model 3上使用的20700高性能电池。其中Model S电池的能量密度比Roadster电池提高了约三成。从目前主流车企在动力电池正极材料的选择来看,日韩系的车企主要以锰酸锂路线为主,特斯拉系和大众、福特等欧美车企以三元材料路线为主,国内品牌的乘用车也正在从磷酸铁锂路线转向三元材料路线:

1)      目前国内以比亚迪为首的电动车企业所采用的正极材料仍以磷酸铁锂为主。这主要是因为磷酸铁锂技术在国内已经发展成熟,安全和稳定性较好,而三元正极方面技术积累不充分,主要产品集中在低端。

2)      新一代新能源汽车对于动力电池高容量高性能和轻量化的追求以及磷酸铁锂材料本身的不足,必然促使国内车企开始关注三元材料的研发和应用。国内越来越多的动力电池企业在三元材料方面都开始了更多的战略布局。



BMS:在新能源电池安全运行核心部件上持续创新。按照传热介质的不同,BTMS传热冷却方式可以分为空气强制对流、液体冷却、相变材料、空调制冷、热管冷却、热电冷却和冷板冷却等。通常根据不同的放电电流倍率、周围温度等应用要求选择不同的冷却方式。Tesla Roadster采用液冷式电池热管理系统。车载电池组由6831节18650型锂离子电池组成,其中每69节并联为一组,再将9组串联为一层,最后串联堆叠11层构成。电池热管理系统的冷却液为50%水与50%乙二醇混合物。Tesla Model S继承了Roadster电池组热管理系统的分层、液冷的特点。电池组内分为若干个模块,模块内部在单体间布设冷却管道。在Model S上,Tesla对于冷却管道的布置和电芯与冷却管道接触等方面进行了创新,增加了冷却管道与电池接触的可靠性,并优化了均匀冷却的性能构造。



无线充电:匹配发售无线充电装置。2016年4月起其无线充电装置“免插充电系统”(Plugless Systems)开始发售。无线充电装置可用于所有特斯拉品牌车型,需要专业技术人员进行安装。充电时车辆停在充电板上,当适配器和充电座排列对齐时,Plugless的感应电力系统将可以在距离10厘米的情况下实现无接触充电,无论室内室外都可操作。系统相当于7.2千瓦二级线圈式充电桩,每充入一小时可以支持电动车续航32公里,如果配备双充电器,充电速度能达到一小时64公里。对特斯拉Model S60而言,充满电量需要8小时,Model S70需要10小时,Model S85需要12小时。未来,无线充电技术的成熟和普及能够极大地提高电动汽车充电的便利性。



3.1.2. 智能化:瞄准高度自动驾驶


特斯拉发布Autopilot 2.0,并表示所有特斯拉新车都将具备完全自动驾驶的硬件基础。去年,特斯拉终止与Mobileye的合作,独立开发自动驾驶系统,并在2016年10月19日发布Autopilot 2.0,还宣布消费者如果现在订购特斯拉汽车,就可以选择具有Autopilot 2.0套件的车款。特斯拉表示所有特斯拉车型(包括Model 3在内)都将具备进行完全自动驾驶的硬件基础。


与Autopilot1.0相比,Autopilot2.0在硬件上有了很大的提升,安全性得到空前提升。主要表现在:

1)      搭载8颗摄像头,提供360度环视视角,侦测范围达到250米;

2)      搭载12颗超声波传感器,用以辅助侦测;

3)      级增强版的毫米波雷达,能够在恶劣的雨、雪、大雾、扬尘天气下工作,也能探测到前方车辆;

4)      汽车主板的性能是前款产品的40倍,大幅提升计算能力。




空中升级(OTA)将逐步开启Autopilot 2.0的全自动驾驶功能。与Autopilot 1.0类似(Autopilot 1.0系统从6.0逐步升级到8.0),本次特斯拉发布的Autopilot 2.0同样先普及硬件,然后再慢慢解锁功能。特斯拉Autopilot 2.0将先以“影子模式”进行工作,在后台运行,不采取实际行动,但是会记录自己应该采取什么行动,然后再跟人类驾驶员进行对比,一方面可以通过对比不断实现加快Autopilot 2.0的学习;另一方面,也可以在发生交通事故的时候证实自动驾驶确实可以避免交通事故的发生,从而得出比自动驾驶更为安全的结论。特斯拉表示,Autopilot 2.0暂时关闭的功能包括自动紧急刹车、车道保持、以及自动巡航功能,未来这些功能测试完毕,表现稳定时,他们会第一时间通过OTA推送给车主。有了Autopilot 1.0的升级铺垫和经历参考,我们认为未来Autopilot2.0快速推送自动驾驶功能是大概率事件,Model 3上市后很有可能就是一款Level 4甚至是Level 5的高级别自动驾驶明星车型。


特斯拉数据为王,深度学习加快成长。深度学习是一种机器学习,对特斯拉而言,驾驶员现在的每次主动干预对于它来说都是一次学习机会,后台会记录,然后修正其“犯过的错误”,不断完善功能。目前,特斯拉路面上约有7万辆的特斯拉支持Autopilot功能,每天行驶260万英里(约合418万公里),累计驾驶里程数据已经达到3.6亿公里,海量的数据加快系统升级,这也是特斯拉Autopilot可以在2年的时间内升级6次的原因。马斯克发布会上表示Autopilot 2.0至少还要再测试几百公里的数据,等达到自己的安全标准后会解锁相应的功能;我们认为庞大的数据库是特斯拉走在自动驾驶前沿最重要的战略储备,不断增加的数据会让特斯拉Autopilot更加快速地学习和积累。





传统车企与互联网企业风格的融合,特斯拉路线具借鉴价值。复合型的强大团队,兼备传统车企与互联网企业的基因,给特斯拉带来了兼具传统车企量产为先,以及互联网企业开拓试验的融合风格(马斯克带来互联网的基因,苹果高管布莱克提升产品的用户体验,航天背景的CTO将航天航空业的技术嫁接到特斯拉,来自丰田的高管负责整车制造)。特斯拉路线优势明显,具体优势在于:

1)      渐进式提升智能化水平,而非直接发展无人驾驶汽车,更加务实,面临的技术障碍、法律障碍更少;

2)      独创OTA空中升级功能,颠覆传统汽车分类分档的商业逻辑,有利于迅速提升渗透率;

3)      量产化可以快速低成本获取大量实测数据,从而更快推进自动驾驶技术研发。


未来传统车企与互联网企业将在合作与竞争中共同推进汽车智能化进程。与特斯拉的路线相似,我们认为未来传统车企和互联网企业将利用各自的优势(传统车企:汽车设计、制造深厚的基础;掌握外界难以获取的车辆信息:包括安全性数据、用户及用车习惯数据等。互联网企业:庞大的互联网数据服务体系;互联网思维,开放创新性强),以车载智能设备、无人驾驶、互联网汽车等为主要内容,相互碰撞,在合作与竞争中形成合力共同推进汽车行业的智能化进程。



3.1.3. 变革传统:新的管理和商业模式


除电动智能外,特斯拉同时也为汽车行业带来了全新的管理和商业模式。即在产品形态之外,特斯拉还将传统汽车行业与科技行业的思路进行了融合,带来了供应体系和销售模式等方面的新思路。


供应方面,特斯拉的供应体系更加扁平化、全球化。一方面,特斯拉强调一手控制和供应时效胜于成本管控(传统车企所看重),一级供应商数量较多。另一方面,由于马斯克对“第一性原理”的秉持,特斯拉的采购范围也更加全球化。这种一定程度上异于传统车企供应体系的产生是有原因的:

1)      特斯拉产量小,传统汽车零部件商订单接受起来会比较迟疑,从而推动特斯拉扩大供应商遴选范围;

2)      特斯拉车型为新能源车,部分零部件不常规,需要专门定制;

3)      特斯拉初始阶段有不少来自于电子行业的采购人员,供应商筛选和管理模式与传统车企不同;

4)      特斯拉仍是初始阶段的豪华新能源车企,尽管一直亏本,但仍对成本不敏感。

全球化的供应特征我们预计未来无论是特斯拉还是传统车企,都会进一步加强,并且有向中国偏移的趋势;扁平化的供应特征,我们预计随特斯拉Model 3的逐步量产,企业管理逐步成熟,将在一定程度上向传统车企靠近,同时传统车企也可能会开始接受这种扁平化更有效率的供应管理方式。



销售方面,特斯拉采用直销的方式,变2B为2C。传统车企以分销的模式对接经销商,一级、二级乃至2S店层层下放;特斯拉是直销模式,对待消费者的态度和方式上更偏向消费电子企业,重视并直接控制2C的用户体验,通过简化流程、降低成本、统一定价保持消费公平性等方式在经销环节进一步搭建品牌形象。特斯拉与传统车企在经销模式上的差异,导致了不同的投入和产出,传统车企在经销体系方面投入就小于特斯拉,但在效果的把控上也及弱于特斯拉。但随特斯拉规模的不断增长,直营模式(附带售后)的管理瓶颈可能会逐渐显现,届时如何突破会是比较有意思的议题。特斯拉这种模式给了传统车企启发,比如吉利领克在经销方式上就采用了折衷的办法,用体验店+经销商的模式来改善消费者的购物体验并提高购物效率。



3.2. Model 3:将成新能源领域的第一款爆款车


3.2.1. 第三次飞跃 自预定起已成爆款


尚未大规模交付,订单量接近50万份。前面提到,Model 3是特斯拉“三步走”计划中的第三步,目标是通过降成本打造新产品,生产出向大众的高性价比电动车,全面争取中低端市场。这款车最核心的亮点是迅速攀升且总量巨大的预订量,自2016年3月31日开启预售(1,000美元定金),第一天订单就达到了18万辆,第三天订单达到了28万辆,第七个月达到近50万辆,最终峰值订单量达到了51.8万辆。从8月3日马斯克最新的反馈来看,有6.3万人取消了特斯拉的订单,截至8月2日,订单总量仍维持在45.5万辆。自从7月28日交付第一批Model 3起,特斯拉每天还会接到大约1,800份的新订单。


车身制造和电池生产都不会是上量阻碍。市场对Model 3的如期如量生产一直存怀疑态度。但我们认为这一次,车身制造以及电池生产都不会成为扩产的主要障碍:

1)      车身制造方面:Model 3成本较低、生产难度最低,且Model S和Model X的前期生产、销售也为Model 3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考虑到加州和欧洲生产基地的产能潜力,我们认为车身制造不会成为2018年形成50万辆产能的障碍。

2)      电池方面:超级电池工厂GIGAFACTORY(GF)的投产将为Model 3的扩产奠定好基础。由特斯拉与松下共同投资建设,位于内华达(GF1已基本建成,GF2在建中),总投资40-50亿美元,设计年产能35GWh电池芯以及50GWh的电池组,2014年开工,GF1今年 6月已正式投产。于此同时,今年一季度特斯拉宣布计划新建另外三座超级工厂,未来将共有五座超级工厂在建。


Model 3已于7月开始小批量交付,产能逐步爬坡,年底月产能预计达到2万辆。7月28日特斯拉交付了第一批Model 3,共30辆。之后产能将逐渐爬坡,预计8月产量逐步达到100辆,9月超过1,500辆,11月预计开始正式批量交付给顾客,12月产量接近2,0000辆。美国本土以外的客户预计2018年开始交付。



特斯拉为2018年规划了50万辆的产能目标。特斯拉原本预计到2020年将产能提升至50万辆,但由于Model 3开放预订以来异常火爆,订单量大超预期,同时现有Model S和Model X车型仍然十分畅销,因此特斯拉决定加快实施产能扩充计划:2018年产能达到50万辆,2020年产能再翻番达到100万辆。按照特斯拉的产能计划,2016-2018年,年产能平均复合增长率将超过100%,2018-2020年,年产能平均复合增长率将超过40%。



3.2.2. Model 3 具有类iphone 4 的示范效应


首先,Model 3是特斯拉自身产品线上的大突破。整体看,Model 3继承了特斯拉家族一贯炫酷的风格,性能强劲又科技感十足,于此同时价格大幅下沉,使其向大众普及成为可能:

1)      动力性:Model 3百公里加速时间控制在6s以内,标准版和高续航版分别为5.6s和5.1s,支持特斯拉超级充电桩,最大续航里程分别为354km和499km;

2)      科技配置:Model 3与Model S和Model X非常相似,仍然配备了超大中控屏、Autopilot无人驾驶、前置摄像头、雷达、360度超声波传感器、OTA升级等强大功能;

3)      制造工艺:车身材质采用钢铝混合材质,在撞击时能够有效吸收能量,驾驶舱不易变形,具备极好的乘客保护性能以及车辆操控性能;

4)      造型:与Model S和Model X均有所不同,整体尺寸与前两款相比有所缩小,相对于ModelS尺寸缩小达到20%,与奥迪A4接近;车头造型与Model X相似,但采用了全封闭式设计,车尾的线条流线型突出,风阻系数进一步得到优化;整体造型依然科技感极强;

5)      价格:Model 3在性能和豪华程度上固然与Model S/X有差距,但近半的指导价也仍旧(3.5万美元、4.4万美元)为其带来明显的性价比,实现价格下沉之后带来的产品线的大突破;

6)      销量:我们预计Model S/X年销量将小幅增长,到2018年分别达到9万和6万辆,但Model 3将达到30万辆,是完全不同的数量级。




相比潜在竞争对手,Model 3传统性能指标突出,性价比显著。特斯拉凭借Model S 和Model X进入豪华车市场,品牌价值超越雷克萨斯等国际著名传统豪华车品牌,Model S等车型的上市还为特斯拉培养了一大批的忠诚用户和潜在购买者。Model 3定价中端市场,为潜在购买者提供了低价购买特斯拉的机会。无论是相比传统的中端豪华车,还是竞争之列新能源汽车,Model 3的性能都非常突出,性价比高,极具竞争力,届时在实际销量上也将有非常明显的区别。



3.3. 小结


特斯拉Model 3带着巨量订单上市,对传统车型形成非常明显的压力。过去部分传统车企一直认为新能源汽车只是初级阶段的小打小闹,但Model 3接近50万的订单量,30万辆左右的年销目标,直接将其拉到了可以与传统车爆款车媲美的水平,成为新能源领域第一款真正意义上的爆款车(2016年全球销量冠军Model S也只有5.1万的年销水平),让传统车企意识到新能源汽车发展和市场接受速度未必如想象中慢,并且如果现在不加速转型的话,不排除有沦为汽车界的诺基亚的可能。


特斯拉:汽车行业的变革引领者。特斯拉2003年成立,历经14年,先后推出纯电动车Roadster跑车、Model S、Model X以及即将量产的Model 3,通过“三步走战略”将智能电动车推向大众,已然被公众捧为智能电动汽车行业的标杆。2016年,特斯拉以173亿元价格收购太阳能面板厂商SolarCity,希望以革命性的方式为用户提供统一的能源应用闭环(太阳能电池板+家用储能电池系统+电动汽车)。随着消费者的目光纷纷转向特斯拉颠覆传统的汽车产品,整个汽车产业也被带到了通向变革的路口。


电动化掀起第一波浪潮,智能化瞄准高度自动驾驶。电动化方面,Model S定位中高端市场,是特斯拉第一款量产电动车,也是全球豪华电动车的唯一王者。Model S于2008年发布,2012年开始交付;Model S续航能力500公里左右,百公里加速时间约为3-5秒;2016年,特斯拉Model S销量达到5万辆。Model X则是一款高性能、安全、智能的全尺寸 SUV,于2016年下半年开始交付;2016年,特斯拉Model X销量达到2.5万辆。智能化方面,特斯拉于2016年10月19日发布Autopilot 2.0,并表示所有特斯拉新车都将具备完全自动驾驶的硬件基础。空中升级(OTA)将逐步开启Autopilot 2.0的全自动驾驶功能。我们认为未来Autopilot2.0快速推送自动驾驶功能是大概率事件,Model 3上市后很有可能就是一款Level 4甚至是Level 5的高级别自动驾驶明星车型。


除电动智能外,特斯拉同时也为汽车行业带来了全新的管理和商业模式。即在产品形态之外,特斯拉还将传统汽车行业与科技行业的思路进行了融合,带来了供应体系和销售模式等方面的新思路。供应方面,特斯拉的供应体系更加扁平化、全球化,将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传统车企。销售方面,特斯拉采用直销的方式,变2B为2C。特斯拉与传统车企在经销模式上的差异,导致了不同的投入和产出,两种模式各有优劣。特斯拉这种模式给了传统车企启发,比如吉利领克在经销方式上就采用了折衷的办法,用体验店+经销商的模式来改善消费者的购物体验并提高购物效率。

Model 3将成新能源汽车领域第一款爆款车。特斯拉Model 3尚未大规模交付,订单量接近50万份。Model 3已于7月开始小批量交付,产能逐步爬坡,年底月产能预计达到2万辆。鉴于订单的火爆,特斯拉决定加快实施产能扩充计划:2018年产能达到50万辆,2020年产能再翻番达到100万辆。我们认为Model 3有望成为新能源领域的第一款爆款车,也是iPhone 4级别的、真正意义上的新能源爆款车。


4. 投资建议

在Model 3和中国双积分的双重压力下,全球车企加速向新能源转型,量变撬动质变,质变撬动需求,并且产生车型产品、地域、车企等结构上的变化。


4.1. 驱动力1:双积分 新能源产业发展的强制法规


双积分政策的整体思路是2020年年产200万辆新能源乘用车,同时有巨大的油耗负积分缺口,需要新能源正积分填补。双积分的政策目标是促使行业整体减排,同时规模以上车企硬性生产新能源汽车。方法是,构造一个可交易的积分制度,根据工信部自己的估计,到2020年全行业最终的CAFC积分一定是负的,需要用全行业正的NEV积分去填补空缺,有了CAFC的目标值,有了CAFC的估计值,缺口估算值确定,工信部2020年200万辆乘用车目标确定,从而最终确定单车NEV积分(2-6分)这一重要参数。双积分挂钩通过1:1的换算比例来完成,即新能源汽车正积分可抵扣同等数量的燃料消耗量负积分。无论如何,两类负积分都必须在当年考核中抵偿归零。


总量:预计2020年新能源乘用车产量146万-194万。宏观层面,双积分方案要求年产5万以上的车企从2018年起必须按一定比例要求生产销售新能源乘用车,车企同时还会面对油耗压力,则无疑会促进行业整体向低油耗、新能源汽车转型。工信部的目标是要达成2020年200万新能源乘用车销量。从我们的测算来看,2020年大概率形成146万-194万的新能源乘用车产量,具体取决于届时的平均NEV单车积分。根据当前的单车积分的计算方案,我们认为届时3-4分的平均NEV单车积分为更可能实现的场景,总体来看对应5.1%-6.8%的新能源汽车渗透率也比较高。


车企:方案促使转型,细节影响结构。车企首先要满足无NEV负积分要求,因此对每年的新能源产量渗透率有要求。其次车企还得抵偿它的油耗负积分,在满足负积分要求的基础上,如有CAFC负积分缺口,车企则可加大新能源车型尤其高性能(低成本)新能源车型的产量来拉低CAFC实际值减少缺口,同时用NEV正积分抵偿。参数、积分抵偿细则的给予了车企明确指引,各车企也正在根据这些细则、自身情况、市场预判,来调整节能与新能源产品的结构。我们预计已有明确技术路线的企业将继续沿自己最擅长的路线发展,路线不明确的企业可能会更多地选择市场推广难度较小的PHEV、A00级BEV。相对而言,已有纯电技术/市场储备的自主车企会更为受益,合资车企与纯电技术储备较弱的自主车企压力较大。


进展:方向确定,细节仍可能改变。双积分政策自发布以来,面对来自各车企尤其合资车企以及来自德国、美国、日韩等其它汽车强国的压力。工信部口径正式版方案将于近期尽快公布,我们预计是8月,并且总体方向不会变化,从车企的应对态度和举措来看,政策的刺激效果已经比较明显,各家都是处于箭在弦上不得不发的状态。不过从目前了解到的情况来看,部分细节较之第二稿,仍可能有变化,潜在调整包括:1)可能推迟考核;2)NEV积分可能延期偿还;3)可能允许外资集团内相互转让CAFC;4)单车积分计算方案可能调整等。


4.2.  驱动力2:特斯拉Model3 推动新能源汽车2.0时代的到来


Tesla:汽车行业的变革引领者。特斯拉2003年成立,历经14年,先后推出纯电动车Roadster跑车、Model S、Model X以及即将量产的Model 3,通过“三步走战略”将智能电动车推向大众,已然被公众捧为智能电动汽车行业的标杆。2016年,特斯拉以173亿元价格收购太阳能面板厂商SolarCity,希望以革命性的方式为用户提供统一的能源应用闭环(太阳能电池板+家用储能电池系统+电动汽车)。随着消费者的目光纷纷转向特斯拉颠覆传统的汽车产品,整个汽车产业也被带到了通向变革的路口。


电动化掀起第一波浪潮,智能化瞄准高度自动驾驶。电动化方面,Model S定位中高端市场,是特斯拉第一款量产电动车,也是全球豪华电动车的唯一王者。Model S于2008年发布,2012年开始交付;Model S续航能力500公里左右,百公里加速时间约为3-5秒;2016年,特斯拉Model S销量达到5万辆。Model X则是一款高性能、安全、智能的全尺寸 SUV,于2016年下半年开始交付;2016年,特斯拉Model X销量达到2.5万辆。智能化方面,特斯拉于2016年10月19日发布Autopilot 2.0,并表示所有特斯拉新车都将具备完全自动驾驶的硬件基础。空中升级(OTA)将逐步开启Autopilot 2.0的全自动驾驶功能。我们认为未来Autopilot2.0快速推送自动驾驶功能是大概率事件,Model 3上市后很有可能就是一款Level 4甚至是Level 5的高级别自动驾驶明星车型。


除电动智能外,特斯拉同时也为汽车行业带来了全新的管理和商业模式。即在产品形态之外,特斯拉还将传统汽车行业与科技行业的思路进行了融合,带来了供应体系和销售模式等方面的新思路。供应方面,特斯拉的供应体系更加扁平化、全球化,将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传统车企。销售方面,特斯拉采用直销的方式,变2B为2C。特斯拉与传统车企在经销模式上的差异,导致了不同的投入和产出,两种模式各有优劣。特斯拉这种模式给了传统车企启发,比如吉利领克在经销方式上就采用了折衷的办法,用体验店+经销商的模式来改善消费者的购物体验并提高购物效率。


Model 3将成新能源汽车领域第一款爆款车。特斯拉Model 3尚未大规模交付,订单量接近50万份。Model 3已于7月开始小批量交付,产能逐步爬坡,年底月产能预计达到2万辆。鉴于订单的火爆,特斯拉决定加快实施产能扩充计划:2018年产能达到50万辆,2020年产能再翻番达到100万辆。我们认为Model 3有望成为新能源领域的第一款爆款车,也是iPhone 4级别的、真正意义上的新能源爆款车。


4.3.  投资建议:上中下游 各有千秋


4.3.1. 下游:未形成龙头 关注爆款车及其产业链


在Model 3和中国双积分的双重压力下,全球车企加速向新能源转型,量变撬动质变,质变撬动需求。目前全球主流车企将从2H17起开始大规模投放全新新能源车型,供给端量的增加将伴随并加速质的改善,将有效撬动需求,加速明星车型的产生和增加明星车型的数量。预计2018年将成为新能源汽车百花齐放的一年,但目前仍是预期低点。预计中国2017/2018年新能源乘用车产量分别为53万/86万辆,YoY+63%/+64%;2020年188万辆。预计全球市场2017/2018年新能源乘用车销量分别为116万/181万辆,YoY+54%/+56%;2020年373万辆。同时产业结构上,未来市场将以中美为主,欧日跟随,但无论国内还是国外都没有形成绝对意义上的龙头车企,自主、合资、外资、新兴车企都处于千军迸发的状态。


建议把握新能源乘用车爆款车(A00、热销油车电动版、豪车)及其产业链机会(特斯拉、北汽、上汽、吉利)。推荐:


1)      特斯拉产业链供应商:拓普集团、国机汽车、旭升股份

2)      新能源汽车优质零部件供应商:奥特佳、银轮股份、三花智控、亿利达、安洁科技、宏发股份;建议关注:法拉电子


(三花智控、亿利达由天风证券研究所家电组覆盖;安洁科技由电子组覆盖;宏发股份由电子组与电新组联合覆盖。)


4.3.2. 中游:一家独大与群雄逐鹿并存


中游龙头已逐渐成型。近两年动力电池厂商扩产计划激进,新老厂商都提出了庞大的扩张计划,中端市场群雄逐鹿的状态将推动动力电池技术与成本的快速进步。从出货量角度看,行业集中提升的趋势显著,CATL已具备龙头特征,与其相关企业是最值得关注的产业链。其它企业仍旧你追我赶,胜负难分,包括即将独立出动力电池业务的比亚迪,已经闯出一片天地的国轩高科、沃特玛、力神、国能、亿纬锂能等,以及最近势头正劲的银隆新能源、孚能电池,强势进入的力信能源、欣旺达等。建议关注CATL产业链,推荐:


先导智能、杉杉股份、国轩高科;建议关注:亿纬锂能、江苏国泰。


(先导智能由天风证券研究所电新组与机械组联合覆盖;杉杉股份、国轩高科由电新组覆盖。)


4.3.3. 上游:竞争最充分稳定 龙头显著受益


中长期而言,上游是最确定的环节。上游材料环节从产业趋势来讲竞争格局是最充分稳定的,不会出现中游下游更新换代、产业升级的剧烈变化过程。长期来看,碳酸锂供给有序释放与下游放量需求匹配,或将继续支持价格高位稳定;钴的供给趋于刚性,高镍化带来单位用量减少,钴成本占比降低亦可打开上涨空间。这些都是格局很稳定的行业,需求大增后,龙头将最受益。推荐:


威华股份、江特电机、天齐锂业、赣锋锂业、雅化集团、诺德股份、华友钴业;建议关注:洛阳钼业。


(除洛阳钼业外以上7只标的由天风证券研究所有色组覆盖。)





5. 风险提示

各国新能源汽车支持政策出现反复、动力电池性能提升速度低于预期、动力电池成本下降速度低于预期等。


感谢实习生郑青青对本报告的贡献。


相关声明

注:文中报告节选自天风证券研究所已公开发布研究报告,具体报告内容及相关风险提示等详见完整版报告。

 

证券研究报告

《全球新能源汽车“变革浪潮”系列报告一:双轮驱动 车企转型号角已响》

对外发布时间

2017年08月31日

报告发布机构

天风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已获中国证监会许可的证券投资咨询业务资格)

本报告分析师

崔琰 SAC 执业证书编号: S1110516100005







天风证券汽车团队,专注汽车行业投资研究,提出汽车四化(电动化、电商化、智能化、共享化),关注新能源汽车、汽车后市场、智能汽车、车联网等领域,希望通过研究为汽车产业与投资贡献力量。欢迎汽车相关产业的专家、投资人与媒体添加微信cathycuiy并关注公众号“琰究汽车”,进行资源对接与共享。


相关报告

新能源汽车系列深度报告

《特斯拉:新王朝与旧时代——新能源汽车全球共振系列报告》,2017.07.04

《50页重磅电动物流车深度报告:蛰伏之后,蓄势待发!》,2017.01.04

《新能源汽车购置指南 摇号拍牌再无忧~》,2016.12.31

《混沌中酝酿变革——新能源汽车产业趋势专场》,2016.12.18

《TA们的秀场 我们的前瞻——2016广州车展 等你们来!》,2016.11.18

《从一门心思 到两手准备——丰田新能源路线改弦更张标志全球电动化路径确立》,2016.11.10

《路线图明确阶段任务重点 未来仍需关注实现路径和格局变化——新能源汽车行业系列点评一》,2016.10.27


自主崛起+自主共振系列深度报告

《汽车的巨变:一场没有尽头的马拉松 》,2017.05.14

《宁波高发:携手雪利曼构建智能网联生态 期待外延再布局》,2017.03.14

《复刻手机 汽车再造自主崛起最强音 ——“自主崛起”系列深度报告四》,2017.02.26

《收购宝信发挥协同效应增值服务实现流量变现—广汇汽车(600297)深度报告,2017.02.22

《上汽集团:荣威i6将黑科技进行到底 上汽自主强力新品》,2017.02.20

《拓普集团:跟随吉利设立瑞典研发中心 这就是自主共振!》,2017.01.23

《江淮汽车:多元化合作 产业链整合 打造未来新能源汽车龙头》,2017.01.04

《天风汽车17撸起袖子加油干——我们的新征途》,2017.01.01

《自主品牌的第三次扩张潮来自时代的引力 ——“自主的共振”整车系列报告二》,2016.12.18

《新的征途—汽车行业2017年策略》,2016.12.14

《齿轮上的群落演替——“自主的共振”汽车零部件系列深度报告之变速器》,2016.11.24

《混战已经来临?!——从长城WEY看自主品牌向上突围》,2016.11.17

《未来即现在 你的就是我的——吉利产业链史上最深度解析报告》,2016.10.20


新股系列深度报告

《新股系列报告八:特斯拉产业链舍我其谁-旭升股份》,2017.07.01

《新股系列报告七:多元化客户策略+多区域渗透布局维持业绩增长-钧达股份》,2017.05.09

《新股系列深度六:多区域布局+双核心业务驱动 业绩增长提速在即-金麒麟》,2017.04.06

《新股系列深度五:新一代汽车零部件的新坐标-新坐标》,2017.03.27

《新股系列深度四:合资战略定基调 公司优享市场增长红利-常熟汽饰》,2017.03.05

《新股系列深度三: 自主崛起引路 自主共振筑梯-新泉股份》,2017.03.05

《新股系列深度二:国内动力总成润滑龙头 IPO夯实主业稳增长 — 圣龙股份》,2017.02.17

《新股系列深度一:自主崛起引动上游市场 或迎业绩高增长期 — 常青股份》,2017.02.15


智能汽车系列深度报告
《你是车的眼,带我领略未来的汽车——智能汽车系列深度报告二》,2017.03.14

《在变革中腾飞——智能网联汽车专场》,2016.12.18

《智能汽车系列深度报告八:特斯拉推完全自动驾驶 关注感知+执行端》,2016.10.24

《最全面/最干货的智能网联汽车百页PPT 把握汽车变革中的机会之智能网联汽车》,2016.9.12

《智能汽车系列深度报告七:北京车展-智能化、电动化是最大亮点》,2016.05.04

《智能汽车系列深度报告六:云意电气-汽车核心电子龙头整装待发》,2016.04.07

《智能汽车系列深度报告五:特斯拉Model 3发布超预期-- 电动车大众化:特斯拉将成为下一个苹果》,2016.04.05

《智能汽车系列深度报告四:亚太股份-制动系统龙头打造智能汽车生态圈》,2016.03.11

《智能汽车系列深度报告三:万安科技-主业稳定增长积极布局智能汽车》,2016.02.29

《智能汽车系列深度报告二:产业倒逼政策放开汽车智能化加速》,2016.01.19

《智能汽车系列深度报告一:2016年CES前瞻:颠覆汽车的盛宴》,2016.01.03


特斯拉系列深度报告

《特斯拉产业系列深度报告二:从特斯拉观汽车智能化,智能驾驶爆发在即》,2016.06.24

《特斯拉产业系列深度报告一:电动与智能齐飞Tesla浪潮来袭》,2016.06.23



本文为天风证券研究所汽车研究团队出品

如需转载,请和天风证券汽车组联系

文中投资推荐仅供机构投资者参考,具体以报告为准

详细报告或路演需求请联系研究员或对口销售经理


团队成员

崔琰/首席分析师(手机:158-0086-5715 / 微信:cathycuiy)

天风证券 汽车行业首席分析师

经济学硕士,7年证券行业研究经验,央视财经频道特邀嘉宾,曾任民生证券汽车组负责人、国金证券汽车行业首席分析师,2016年加入天风证券,获2016年水晶球汽车行业最佳分析师第一名,2014年新财富汽车行业最佳分析师入围。专注自主品牌以及汽车四化(电动化、智能化、共享化、电商化)研究,在行业变革中深挖投资机会。


张程航/研究员(手机/微信:188-0190-5945)

天风证券 汽车行业研究员

哥伦比亚大学 公共管理硕士,2年证券行业研究经验,莫尼塔(上海)1年工作经验,负责先进制造板块研究;2016年加入天风证券,覆盖新能源汽车与乘用车板块。


周沐/助理研究员(手机/微信:136-3644-2183)

天风证券 汽车行业助理研究员

波士顿学院 金融学硕士,1年证券行业研究经验,美国精品投行制造行业并购重组项目经验;2016年加入天风证券,覆盖乘用车与汽车后市场板块。


娄周鑫/助理研究员(手机/微信:173-2113-8343)

天风证券 汽车行业助理研究员

约翰霍普金斯大学 金融学硕士,新能源汽车实习经历,2017年加入天风证券,覆盖部分汽车零部件板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