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到用时方恨烧
#F2050
延续上篇:桃军师《
想学帝王术,该读什么书
》#X66
有一个时代,可能永远也回不去了。
一)
日新月异
我们生活在一个日新月异的时代。
举个例子,哥哥儿童的年代,中国用的是“蒸汽火车”头。
那种火车会喷吐浓浓的白气。从很远的地方呼啸而来。但是火车时速,却只有微不足道的40KM/h。
此后,火车基本都经历了“电气化”改造。钢骨轮胎,也不显得那么有威力了。
“电气化”火车的特点,它启动的时候非常平稳。不知不觉,几千吨的大物就向前移动了。
而“蒸汽火车”,始终会有“格楞”一下子。
80年代,我坐火车去南京。当时思考的问题,铁路永远不够。始终为运能发愁。
既然如此,为什么不在所有的铁路线上,都普及“双层列车”。
双层飞机,双层列车,岂不是可以运输多一倍的旅客。
但此后事态的发展,“双层列车”却没有成为主流。
这其中的关键,在于“转弯”。
双层列车的重心较高。高速转弯时,就有更大的风险。
随着中国进入“高铁”时代,复兴号风驰电鸣,安全第一。
这时候,肯定是越单层,越可靠。
这一系列的故事告诉我们,中国正处于一个“急速发展”的时代。沧海桑田,日新月异。
中国在短短的几十年内,由一个农业国,跃为大型工业国。走完了西方几百年的历程。
蒸汽火车的经验,到K铁时代就过期了,到G铁时代,更加二模二样。
铁路仅仅是一个缩影。
铁路,石化,电力,煤炭挖掘,绝不是进化最快的行业。
相反,它们在整个社会中,还属于“传统行业”。爬行的进化速度。
真正进化迅速的,是互联网,物联网,电动汽车,新能源,电子商务,仓储物流,快递外卖………这些行业,日新月异,几乎二三年就有一轮“颠覆”。
在我们整个社会,只有一个行业,是永不进化的。
那就是“教育”。
二)
学徒制
有一些你生下来,就习以为常,甚至觉得天经地义的事情。
历史并非如此,也绝不会
天长地久
。
几乎每一个中国人,都对“开放式科学”习以为常。
但这事类似一夫一妻制。既不是历史,也不是未来。
《临高启明》中,讲了一个故事。讲澳宋集团,来到临高之后,开堂授课,普及小学教育。
这事在明末的社会,引起了轰动。震惊所有缙绅。
因为中国自古以来,孔子以下,直至AD1900。
中国人实行的,是“学徒制”。
所谓“学徒制”,一切手艺都是秘而不宣的。
哪怕编织一个竹筐,打造二个板凳。如此篾匠,木匠的工艺,也是秘而不宣,传子不传女的。
一个人如果想要当“学徒”,你就先去给师傅当三年拎包。
这三年中,是没有任何“工资”的。
相反,你还要给师傅钱,要给“束脩”费。x贿赂之类的。
三年期满,师傅才懒洋洋地,教你三把二流手艺。而且“压箱底”的本事,是一概不教的。
但你只能学这么多,花费巨大的代价,才能学到一点点“技术”。
有些老板,超级愚蠢。
竟然招一个新人大学生,什么也不懂,什么活也干不了。
你要养他三年,还要付他工资。他还拼命地怨恨你。
他时刻想跳槽,但却偏偏待着。因为他哪里也跳不了。
直到有一天,他真能干活了。他立刻就离开你。
带着怨恨,还要在员工中传播负能量。
--- 《抖音》谁能帮我找下这个视频,搜不到了。
“徒弟”又把技术视若珍宝,也秘不示人。
非要等“徒孙”也拎包三年。再打个八折。
克扣下核心技术,穿给徒孙。
因而,中国古代的“技术”普及得十分缓慢。部分情况下,甚至还有“退化”的可能。例如传承,工匠中途被杀了。
但是《临高启明》来到琼岛之后,他们实行的是“现代化”教育。
具体说来,就是开门大课。一个班级招40个学生。学习不仅是一种权利,还是一种义务。
不管再高深,再精髓的科技,牛顿三定律,火线底线零线,挖掘机技术哪家强。
统统在课堂里“免费”教育。随便哪个贫家子弟,也可以接受一样的启蒙。
科学以极大的速度普及。
知识从未变得如此廉价。
听起来很伟大是么。
这样一套制度,正在遭受着迅速的破坏。
快到了无以为继的地步。
三)
天顶星
在1949年时,中国大约只有1%的人口“识字”。
文盲农民占绝了绝对多数,更不要谈什么“数理化”,尖端科技。
因此当我们把苏联这套“数理化”课本拿过来时,只要照章宣读,就是“
天顶星奇书
”。
可以说所有的“文明”,都藏在工业革命的叮叮当当之中了。
这就给1950~1960年代人一种幻象
让他们以为“知识:就在书本中”。
但是这种“认知”,是一种幻象。仅仅
有效
一代人的时间。
此前不是如此,此后也不是如此。
四)
教科书
我们的发展,日新月异。蜂窝式移动电话,大哥大刚刚普及。
很快,GSM“数字通讯”,WAP就可以上网。
3G时代,有了微信。
4G时代,可以看视频。
“移动互联网”时代,几乎每几年,就有一个A11拼多多。
生存,玩法,纯靠领悟。
但是,我们的“教科书”,千年不变,40年没有大型变化。
哥哥进复旦那年,我们的计算机教科书是Fortran77,一门20年之前的语言。备选的则是COBOL,让人跌破眼睛。
牙齿蜡黄的教授,得意洋洋地讲述着Fortran语言的重要性。
而市面上主流,全是C++。连Java都出来了。
二十年后,据说教授们开始准备学C语言了。别为难老教授。
市面上早就是Python,Go,Scala。
教授如此,哪怕你四科AAA,又怎能培养人才。
精通Fortran的人才么?
教科书是永远落后于时代的,也必然落后于时代。
“教育改革”是一个绕不过去的话题。但我(咖啡)不想吐槽教育部。
我想说的是,“一个时代可能过去”。
有可能会返回到学徒制。
五)
学徒制返潮
这种“公开的,免费的,大课”才是异数,才是逆流,才是历史中的偶然。
这朵浪花,在长河中,只存在了50年。或许正好是你父亲那一代人,整整全部的青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