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高分子科技
高分子科技®做为全球高分子产业门户及创新平台“中国聚合物网www.polymer.cn”的新锐媒体,实时报道高分子科学前沿动态,关注和分享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新设备等一线科技创新设计、解决方案,促进产学研及市场一体化合作的共同发展。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51好读  ›  专栏  ›  高分子科技

江南大学王潮霞教授/滑铁卢大学Yuning Li 教授 ACHM:温度可视化太阳能面料 - 让你在冬天保持舒适

高分子科技  · 公众号  · 化学  · 2024-12-12 13:13

正文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点击上方 蓝字 一键订阅


在冬天的户外活动中,服装的保暖性和柔韧性至关重要。柔性可穿戴加热器在维持人体保暖舒适性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现有的柔性可穿戴加热器大多需要依靠外部电源供电,能量转换效率较低,造成能源浪费的同时,还会影响加热效果和使用时长。部分加热器还缺乏有效的温度反馈机制,无法实时监测温度,导致使用者无法方便快捷地获取温度信息,从而引起由于局部温度过高而导致皮肤烫伤等安全问题。此外,既保证柔性可穿戴加热器具有良好的柔韧性以适应人体的各种动作和姿势,又确保其在长期使用和反复拉伸、弯曲过程中保持性能稳定和结构完整仍存在挑战。



针对以上问题, 江南大学王潮霞教授和加拿大滑铁卢大学 Yuning Li 教授 提出了一种温度可视化的光热变色弹性纤维。基于聚苯胺( PANI )和聚多巴胺( PDA )的有效复合,光热材料的光吸收性能得到提升,该纤维呈现出色的光热转换性能,成功解决了柔性可穿戴加热器能量转换效率低的问题,增强了温度调节的灵活性和适应性。通过调节辐照条件,随着表面温度的变化,该纤维展现出显著的可逆变色性能。这一创新特性使用户能够根据观察纤维的颜色变化来实时监测纤维的温度,提高了可穿戴加热器的使用安全性。此外,光热变色弹性纤维显示优异的柔韧性和可拉伸性,确保了可穿戴加热器的舒适性和贴合性。这种可拉伸、色彩鲜艳的光热变色弹性纤维作为一种节能替代品具有巨大前景,有望在智能可穿戴领域找到令人兴奋的应用。


1 光热变色织物制备工艺及应用


1 为湿法制备光热变色弹性纤维的工艺示意图。通过在 PDA 中引入 PANI 纳米材料,拓宽光吸收剂的光吸收波长范围;选用热塑性聚氨酯( TPU )和温敏变色染料分别作为纺丝基材和着色剂,采用原液着色技术,经湿法纺丝制备光热变色纤维。最后,将光热变色弹性纤维收集并织成织物。


2 光热纤维的光热转换性能


3 辐照条件对光热变色纤维的光热转换性能的影响


随着 PDA@PANI 纳米颗粒含量的增加, PDA@PANI 光热纤维逐渐由浅绿色变为墨绿色;暴露在模拟太阳光下的光热材料面积逐渐增大,宏观上表现为 PDA@PANI 光热纤维温度的升高。即使 PDA@PANI 纳米颗粒含量为 0.5 wt.% 时, PDA@PANI 光热纤维与 TPU 纤维的温差仍可达到 15 ℃ ,其 K/S 值仅为 0.49 (浅色纺织品的 K/S 范围为 0.1-0.5 ),证明 PDA@PANI 光热纤维具有浅色性和高效的光热转换性能(图 2 )。


辐照光强和角度是影响光热织物光热转换性能的重要因素。随着辐照光强从 200 W m -2 增加到 600 W m -2 ,经辐照 600 s 后光热变色纤维的平衡温度从 20.0 (环境温度)分别上升到 30.5 35.1 40.2 47.0 51.1 ℃ (图 3 )。这是因为当光热变色纤维暴露在辐照光强越高的模拟太阳光下时,其所吸收的太阳能也就越多,从而产生的热能越多,因此光热转换性能增强。通过调节辐照条件,可以实现对光热变色纤维表面温度的有效调控。


4 光热变色纤维的可逆变色性能


基于 PDA/PANI 纳米粒子的显著的光热转换性能,在模拟太阳光辐照下,光热变色纤维的表面温度随之变化,从而触发其可逆变色行为。随着辐照时间的延长,光热变色纤维的 K/S 值急剧下降;经辐照 60 s 后,其 K/S 值从 3.5 降低到 0.7 ,表明色深发生明显降低,间接说明此时光热变色纤维系统中由光吸收剂光热转换而产生的热量高于温敏变色染料发生变色所需的热量(图 4 );关闭光源后,伴随着光热转换作用的减弱,光热变色纤维能够快速地从白色变回原始的红色,表明其具有灵敏且高光学对比度的可逆变色性能。因此,通过建立辐照条件 - 表面温度 - 颜色之间的响应关系,能够实现对光热变色纤维温度的实时监测。


与原始状态下的试样相比,在 100% 拉伸应变下的光热变色纤维的平衡温度发生略微的降低,随着拉伸应变的增大,其平衡温度保持稳定(图 5 )。当拉伸应变为 500% 时,光热变色 纤维的 平衡温度仍能达到 34 ℃ 左右,最大温升约 13 ℃ ,验证了光热变色纤维具有优异的拉伸稳定性。


5 光热变色纤维的可拉伸性能和耐水洗性


6 光热变色织物的应用


为了更直观地探究光热变色纤维在防寒保暖中的应用,我们将其织造成光热变色弹性织物作为可穿戴加热器穿戴在小熊身上(图 6 )。在 600 W m -2 的模拟太阳光下辐照 600 s ,小熊身上的光热变色弹性织物呈现显著的光热转换性能,平衡温度达 75.7 ℃ (环境温度, 22.3 ℃ ),最大温升为 53.4 ℃ 同时,光热变色弹性织物依然保持灵敏且高光学对比度的可逆变色性能;光热变色弹性织物维持良好的可拉伸性能,伸长率可达 300% ;揭示了通过湿法纺丝法制备光热变色纤维的可行性,以及光热变色弹性织物在温度可视化纺织品和可穿戴加热器等领域的应用。


相关研究成果 “Color tunable photo-thermochromic elastic fiber for flexible wearable heater” 为题发表在 国际学术期刊《 Advanced Composites and Hybrid Materials 》( IF 23.2 )上。 江南大学纺织科学与工程学院 王潮霞 教授和加拿大滑铁卢大学化学工程系 Yuning Li 教授 为论文 通讯作者,江南大学 18 级博士研究生 葛方青 论文 第一作者。 感谢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中国留学基金委等项目 论文的 资助。


原文链接:

https://link.springer.com/article/10.1007/s42114-024-00994-4


相关进展

江南大学王潮霞教授/滑铁卢大学Yuning Li 教授 JMST:创新可穿戴技术-传感和能量收集的智能织物

江南大学王潮霞教授团队 Adv Fiber Mater:基于 Ti₃C₂Tₓ MXene材料设计的多功能、可穿戴超疏水智能织物

江南大学殷允杰/王潮霞教授团队 CEJ:氢键及离子键共同作用的自修复型发光水性聚氨酯

江南大学王潮霞教授团队《ACS AMI》:用于动态力学信号检测的力致发光装置

江南大学王潮霞教授团队 ACS AMI:具有传感、储能、电热能力的多功能织物电子器件

江南大学王潮霞教授团队JMCA:用于光强监测的太阳能驱动热致变色织物

江南大学王潮霞教授团队《Energy Storage Mater.》:一种可视化全太阳能光谱热储存的可穿戴人体热管理织物

江南大学王潮霞教授团队在高性能柔性压力传感器领域取得新进展

江南大学王潮霞教授团队在纺织品循环涂料泡沫着色技术上取得新进展

高分子科技原创文章。欢迎个人转发和分享,刊物或媒体如需转载,请联系邮箱:[email protected]

诚邀投稿

欢迎专家学者提供稿件(论文、项目介绍、新技术、学术交流、单位新闻、参会信息、招聘招生等)至[email protected],并请注明详细联系信息。高分子科技®会及时推送,并同时发布在中国聚合物网上。

欢迎加入微信群 为满足 高分子产学研 各界同仁的要求,陆续开通了包括高分子专家学者群在内的 几十个 专项交流群 ,也包括高分子产业技术、企业家、博士、研究生、媒体期刊会展协会等群,全覆盖高分子产业或领域。目前汇聚了国内外高校科研院所及企业研发中心的 上万名 顶尖的专家学者、技术人员及企业家。

申请入群,请先加审核微信号 PolymerChina (或长按下方二维码),并请一定注明: 高分子+姓名+单位+职称(或学位)+领域(或行业) ,否则不予受理,资格经过审核后入相关专业群。

这里“阅读原文”,查看更多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